徐增平:傾家蕩產為中國買下瓦良格號,我們怎能不銘記

2020-12-22 騰訊網

「一個人只要熱愛自己的祖國,有一顆愛國之心,就什麼事情都能解決。什麼苦楚,什麼冤屈都受得了。」從小懷揣愛國情懷,徐增平用實際行動實現了報效祖國的夢想。與國家大義相比,個人財富怎值一提?民族富強面前,散盡千金又如何?

徐增平傾家蕩產為中國買下「瓦良格」號,實現了中國億萬人民的航母夢,是什麼讓這位愛國商人如此捨己為國?他在購買「瓦良格號」中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徐增平與「瓦良格」號

一、遼寧號的前身

12年9月25日,「瓦良格」號正式更名遼寧號,成為我國第一艘服役航空母艦。13年的中國南海海上綜合演練中,遼寧號遠洋航空母艦戰鬥群也正式亮相演練,舉國振奮,全體中國人為國家的軍事力量的不斷進步而自豪。

遼寧號的前身是蘇聯海軍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與1982年,蘇聯領導人決定建設蘇聯的第二艘航空母艦,即「瓦良格」號。但是到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瓦良格」號尚未完成,蘇聯就解體了,「瓦良格」號的建造工作也只能暫且擱置在生產地點烏克蘭,「瓦良格」號號完成度達到68%。

1998年,一家名為創律集團的澳門公司以2000萬美金買入了「瓦良格」號號航空母艦,並於2002年將它運送到大連造船廠,進行改造工作。到12年,正式更名遼寧號,成為我國第一艘服役航空母艦。

「瓦良格」號的收購離不開一個人的努力,那就是徐增平,他就是創律集團的創始人。

二、徐增平的愛國情懷

1952年,徐增平出生在山東濰坊,自小就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十分熱愛國家。1969年,年僅16歲的徐增平就選擇參軍,去軍營裡實現自己報效祖國的志願。

正是在軍營中的這一段時間,培養了徐增平熱愛祖國、效忠祖國的愛國主義情懷,同時也培養了徐增平果斷,樂於吃苦的性格。徐增平在軍營中訓練刻苦,積極進取,得到了一眾隊友的認可與敬佩。

徐增平在軍營中度過了14年的春夏秋冬。1983年,在徐增平31歲那年,他從廣州軍區光榮退伍,徐增平的傳奇一生也自此開啟。

退伍後的徐增平沒有樂享軍營之外的安逸,他開始走上了經商的道路,當時恰逢國家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徐增平眼光獨到,從事電器、農副產品貿易行業。憑藉著自己精準的判斷,徐增平賺了個盆滿缽滿。

短短五年時光中,徐增平的個人資產就已經累積到了千萬。這也反映出了徐增平此人的經商天賦。

1988年,已經身價過千萬的徐增平卻仍舊不滿足,他才36歲,還有一大把的時間去拼搏奮鬥。這一次,他在香港看到了商機,於是,他攜妻帶子來到香港,創辦了創律公司,公司的主要經營方向是投資以及商品貿易。

在香港的徐增平混的風生水起,靠著過人的能力受到了香港商界的認可,先後多次擔任民間協會主席,多次主持香港歌舞演出以及體育工作。

也正是憑藉著自己民間協會主席的身份,徐增平積極宣傳自己的公司,創律公司的規模越來越大,所涉及的業務模塊也是越來越多,到1997年,徐增平已經累積到了超過20億元的身家。

徐增平在遼寧艦上

三、下定決心買航母

當時,恰逢烏克蘭經濟危機,烏克蘭政府決定賣掉拖累經濟,尚未完成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此前,中國政府也曾經與烏克蘭政府積極進行過交涉,想要購買這艘尚未完成的航空母艦,但是未能如願。

要知道,這艘航母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一艘歷史遺留下來的、尚未完工的航母。其他國家服役期間的航母不可能賣,而退役的航母性能有太過老舊,買過來也不值。

因此,尚未完工的「瓦良格」號是中國最好的選擇,它對於中國來說至關重要,錯過了這次機會,下次機會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出現,所以,中國政府一定要買到手。

了解到這一信息的徐增平心潮澎湃,他自小就有一顆報效祖國的赤誠之心,他也明白祖國一直沒有一艘名正言順的航空母艦,這是中國軍事力量的一大缺陷。

徐增平奮鬥十幾年,個人財富的累加並不意味著祖國的進步,他一直想要用自己的財富為國家富強大業添磚增瓦,而購買「瓦良格」號就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下定決心的徐增平馬上就開始搜集相關資料,聯繫相關部門,他的想法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全力支持。經過商討,他決定以一個商人的身份將「瓦良格」號購買下來,暫且保管,等到國家軍事需要的時候,就馬上捐獻出去。

從1998年開始,徐增平就一直在為這件事情忙碌,他與秘書多次往返烏克蘭,與當地政府進行談判。烏克蘭政府對競標方的要求十分嚴格,需要有5000萬美金以上的存款,由於創律集團的存款不夠,徐增平不得已放下臉面,動用人脈,說服多位朋友這才籌齊款項。

而當時,美國、日本、韓國都想要購買「瓦良格」號,如果讓美國知道徐增平是為中國軍方買的「瓦良格」號,那依照美國的性格是絕對會千方百計阻止的,當時的烏克蘭國內遍布美國的情報機構,稍有不慎,買船行動就有可能失敗。

回國中的「瓦良格」號

為了掩人耳目,防止買船被美國所破壞,徐增平專門從澳門找了一家賭博公司為名頭,他向烏克蘭政府表明的購買瓦「瓦良格」號的目的是為了賭船開發,而這一理由也沒有引起懷疑。但是烏克蘭政府迫於多方壓力,態度一直搖擺不定。

徐增平心急如焚,派出多

精英團隊奔波於烏克蘭各個政府部門之間進行周旋。據徐增平之後的回憶,整個購買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賭博。皇天不負有心人,最終徐增平克服種種困難,以1800萬美金的價格買下了「瓦良格」號。

然而徐增平還不滿足,他要求烏克蘭造船廠提供一條龍服務,將「瓦良格」號的所有建築圖紙以及資料也拿出來。

這一要求立馬得到了烏克蘭政府的拒絕,而徐增平知道圖紙以及資料的重要性,也是寸步不讓,以購買後要進行商業改裝為由,一定要拿到圖紙和資料。雙方談判團隊多次不歡而散,而最後烏克蘭政府迫於無奈,只得同意拿出「瓦良格」號的圖紙和資料。

徐增平最終也加價200萬美元,成功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將完整的「瓦良格」號以及圖紙資料買下。

實際上,在整個買船過程中,徐增平的花費遠遠不止這些,他還要付罰息的錢以及打官司的錢,同時還有各種雜亂費用,徐增平購買「瓦良格」號的實際花費超過1億美金。

被扣留在土耳其的「瓦良格」號

四、「瓦良格」號的艱難回鄉之路

徐增平順利買下「瓦良格」號,長舒了一口氣,大手一揮,「瓦良格」號開啟了回國之旅。然而,回國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瓦良格」號在經過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時候,被土耳其非法扣留,扣留期間,徐增平承擔了很大的損失,每天要支付超過2萬美金的損失費。

經過長時間的交涉,在2002年,徐增平終於磕磕絆絆地將「瓦良格」號開回了大連港。然而,由於購船資金以及各類損失費用,徐增平的財富帝國徹底崩塌了。徐增平卻沒有絲毫怨言,因為他知道,國家利益高於一切。

200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接受「瓦良格」號,對其進行改造。12年,改名遼寧號的「瓦良格」號正式交付中國海軍,我國海軍的航母夢,最終實現。

如今的遼寧艦

可以說,徐增平是傾家蕩產為中國買下「瓦良格」號,這樣的無私奉獻我們怎能不銘記?對於這件事,筆者有以下看法:

其一,徐增平先生實乃真正的愛國商人,他不僅傾家蕩產將「瓦良格」號順利帶回中國,極大程度的增強了我國的海軍力量。同時還將「瓦良格」號的核心資料與圖紙帶回,這對我國的軍事進步來說意義非凡。

其二,我國應藉助對「瓦良格」號的研究與改裝,儘量掌握航空母艦建造的核心技術。軍事力量靠買是不能真正強大起來的,更重要的是需要自己研發。期盼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夠看到中國自主研發的航空母艦的問世。

從古至今,無論哪一個時代,中華民族總會出現一大批為了民族大計前赴後繼,揮灑血淚的人,也正是無數這樣的偉大先人,我們的民族才有幾千年的傳承歷史。

而今,和諧穩定的中國不再需要我們捨生忘死,然而民族富強之路沒有盡頭,民族復興之路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以民族大計為己任,以國家進步為己任,努力拼搏,不要妄自菲薄,積極進取,共同為中國的輝煌大業奉獻終生。

相關焦點

  • 徐增平:拿出全部身家為中國買「瓦良格」號,我們應該永遠銘記
    曾當過軍人的徐增平十分明白航母對於祖國的重要性,因此,在美國以「瓦良格」號不得以由政府出面競拍,必須用作商業用途為藉口阻攔中國購買後,得知消息的徐增平第一時間奔赴到事情的第一線,以自己商人的身份為祖國參與航母的競拍。排除萬難「鑿井九階,不次水澤。」不堅持到最後,即使之前做過再多努力也都只能是功虧一簣。
  • 香港商人徐增平,傾家蕩產為祖國買瓦良格號,航母回國後公司破產
    2012年9月,中國海軍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正式交付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列入現役部隊。很多人都看到了現在遼寧號的輝煌,卻沒看到建造這艘航母的艱難。當時很多武器都賣出去了,但是有一艘航母卻賣不出去,這艘航母就是遼寧號的前身瓦良格號航母,當時俄羅斯雖然有買的意願,但是出的價格太低,畢竟這艘航母建造已完成了68%,已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如果就此銷毀損失巨大。
  • 從瓦良格號到遼寧號,瓦良格號成功歸國背後,商人徐增平功不可沒
    而當中國和烏克蘭談成瓦良格號的收購條件後,瓦良格號的回國徵途卻是一波三折,以至於收購瓦良格號的計劃險些夭折,從瓦良格號到遼寧號,瓦良格號成功歸國背後,商人徐增平功不可沒。瓦良格號的運送是擺在當時中國面前的第一個難題,當時的徐增平站了出來,幾番周折之後,徐增平以私人的名義僱傭了荷蘭的拖船公司將瓦良格號從黑海託運回國。可以說如果沒有徐增平,瓦良格號回歸中國的時間將會是個未知數,而為此徐增平就花費了數千萬美元。
  • 瓦良格號究竟是誰買回來的?徐增平or戴嶽or張勇?為您揭開謎底
    上個世紀,美國的航母讓中國非常羨慕,為了趕超美國,也為了壯大自己的海上實力,中國也開始謀劃要建航母,可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於是中國想到了從國外進口航母。當然中國從美國手裡是買不到的。直到1991年底蘇聯解體,「瓦良格」號航母歸了烏克蘭,中國便瞄上了烏克蘭的「瓦良格」號,雖然當時「瓦良格」號的完工率只有68%,但中國還是拼盡全力的想要購買它。
  • 真正的中國功臣,為買「瓦良格號」狂砸2000萬,傾家蕩產也甘願
    雖然起步比西方國家要晚,但我國海軍成立以來就沒有被困難嚇退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海軍實力也有了明顯提升,近幾年艦艇下水速度更是有了重大突破,如今的中國不僅具備建造國產航母的能力,而且和其他軍事強國的差距也在縮小。最重要的是,中國是全球為數不多具備自主研製航母能力的國家,從這裡也能看出中國實力有多強。我們都知道,「遼寧艦」前身是「瓦良格號」,這艘航母是如何運回國內的呢?
  • 買下「瓦良格」捐贈祖國後宣布破產,徐增平現在過得怎麼樣了?
    大家也都是近幾年才發現我國的航母企業開始有進展,之所以一起步就有這麼快的進展還要歸功於徐增平。 於是烏克蘭決定出售給其它國家,但我們明白,如果以國家的名義去購買的話,這艘準航母是堅決不可能落到我們手裡的。這時候徐增平挺身而出,以個人名義接觸烏克蘭並承諾瓦良格號購買回去後會改造成一個郵輪,最終才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成交,而這兩千萬都是他的個人錢財。
  • 中國購買瓦良格號航母,美俄為何從中從梗
    除了印度政府外,西班牙的造船廠也尋找到烏克蘭,希望買下「瓦良格」號的船體,然後拖到西班牙實施改裝和續建,最後再賣給阿根廷海軍,但是談判因為英國政府的介入而被攪黃了。歷史上英國與阿根廷發生過馬島戰爭,英國就是憑著擁有航母編隊打敗了阿根廷,所以英國當然不希望阿根廷能夠從其他國家購買到航母。「瓦良格」號等到的第三批客戶是一些外國民間廠商。
  • 徐增平還是戴嶽、張勇先生?
    對於瓦良格號,我們當時的確想買回來,不過美國一直盯著,十分不容易。而當時國內負責運作此事的是賀鵬飛將軍(海軍副司令員),選中的是香港商人徐增平(退役軍人)運作此事,為了找到一個「恰當」的理由,1997年8月徐增平在澳門成立公司,並「異乎尋常」的順利獲得澳門賭博經營8張牌照中唯一的一個機動賭船博牌照。
  • 當年,花2000萬美金買航母捐中國的徐增平,公司破產後生活如何?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這個名字,但是如果說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的前身「瓦良格號」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而當年就是徐增平將它買下送給祖國,隨後就宣布公司破產,到現在這位英雄的現狀如何呢?  起初烏克蘭是堅決不願意出讓圖紙的,但是可能他們被徐增平的毅力所折服了,亦或者他們真的是很缺錢吧,所以最終他們妥協了,願意將「瓦良格號」以加價200萬,總價2000萬的價格賣給徐增平。
  • 當初買下航母捐給中國,宣布公司破產的徐增平,最後怎麼樣了?
    次年,徐增平躊躇滿志的乘專機飛往烏克蘭,也第一次見到了,即將被出售的「瓦良格號」航母,初次見面,他就被這個龐然大物驚到了,這就是他要的,這就是國家最需要的東西,徐增平激動地渾身發顫,他必須將這艘航母給家裡帶回去,但因為語言不通,所以在與造船廠交涉的過程中,徐增平另闢蹊徑的想到了喝酒言志的方法,在全廠一片叫好聲中,徐增平10分鐘連喝6斤白酒,酒品如人品,也讓後續的談判工作如期正常舉行
  • 中國買「瓦良格」吃大虧 曾500萬也無人購買
    【環球軍事報導】據俄羅斯戰略和技術分析中心網站2月21日報導,一個月前,網際網路上到處都是中國富翁徐增平講述自己當年如何從烏克蘭為解放軍海軍購買「瓦良格」號航母的報導。
  • 「瓦良格號」艱難回國路,兩國阻撓,希臘友好出手
    瓦良格號瓦良格號是蘇聯第三代航空母艦,1983年在烏克蘭黑海造船廠開始建造。蘇聯解體時瓦良格號已經完成了百分之60多的建造進度,因為沒有後續的撥款,航母建造就此擱置,瓦良格號封存在南布格河口。黑海船廠私有化以後,欲賣出瓦良格號,中國就是一個非常感興趣的買家,1995年劉華清上將就曾派人考察瓦良格號。但是美國阻撓,想賣可以,先把船上的武器卸下來。私人購買香港創律集團董事會主席、退役軍人徐增平以個人名義在澳門註冊了一家旅遊公司,並且前去商討購買事宜。
  • 烏克蘭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是如何變成中國的遼寧艦的?
    遼寧艦的前身是蘇聯時期建造的瓦良格號航母,它最早在1983年下單定型於烏克蘭的黑海造船廠,1985年12月4日開始建造,到了1988年11月時下水測試。結果,就在建造的過程中,不可一世的蘇聯竟然沒了,瞬間分裂為十五個國家。 當時,瓦良格號的建造進度已經完成了近70%。
  • 為什麼希臘願意擔保瓦良格號通過布斯普魯斯海峽?
    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希臘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再加上希臘有遠見卓識,看重我國的發展潛力,所以才擔保瓦良格號航母通過布斯普魯斯海峽。瓦良格號艱難的購買歷程。蘇聯解體之後,原蘇聯在烏克蘭的黑海造船廠就成為了烏克蘭的財產,而當時正停在黑海造船廠船臺的瓦良格號航母也自然而然的為烏克蘭所私有。
  • 瓦良格號回國一波三折:土耳其的從中作梗,背後是受美國指使?
    在這段旅程中,最艱險的莫屬土耳其從中作梗,導致瓦良格被困土耳其博斯普魯斯海峽,要想化解這個難題離不開的國家的努力,但沒有想到的是希臘居然伸出了援助之手。  一、一波三折的回國之路   在蘇聯建造的這九艘航母中,中國實際一共獲得了三艘,但是經過研究,在瓦良格號之前購買的明斯克號和基輔號這兩艘航母實用性不強。
  • 瓦良格與華夏證券的往事
    軍人出身的徐增平果斷幹練,當即鄭重表示:「我們回去要改裝,沒有圖紙萬萬不行,必須拿到設計圖紙!」阿斯納耶夫與其他幾位代表低聲商量了一會兒,斬釘截鐵地說:「那就再加200萬美元,否則一切免談!」阿斯納耶夫也知道,沒有圖紙,徐增平買回去的只是廢鋼鐵。這個數額在徐增平意料之中,但還是裝作與另幾位商量了一下,最後似乎很不情願地說:「再加200萬我們可以接受,但圖紙一張都不能少!」
  • 上世紀90年代末,從烏克蘭購買瓦良格號時,俄羅斯為何沒阻止
    2012年,遼寧艦作為中國海軍的第一艘航母正式服役,遼寧號的服役對中國海軍來說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事實上,當年我國從烏克蘭購買瓦良格號時,誰都沒有想到,這艘因為蘇聯解體停工的航母會以這樣的姿態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
  • 當年瓦良格號回國受阻,希臘為何願擔保瓦良格號通過土耳其海峽?
    當年的瓦良格號,因為烏克蘭沒有經濟能力和技術能力,繼續將其建造完成。而且就算繼繼續建造完成,烏克蘭也不會使用航母,這樣的戰略級武器。俄羅斯和烏克蘭天生不對付,雖然俄羅斯很希望擁有這艘航母,但是烏克蘭獅子大開口,將價格提高到的地步。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也是很窮,到了最後俄羅斯不得不放棄。
  • 遼寧艦為什麼編號是16號?我國的航母為什麼直接從16號開始?
    遼寧艦航母編舷號:定為16號我認為好,三個內涵實為規範文明,它承載著老前輩夢想,艱難勵程,奮發圖強的科學更新組裝,包涵了科學家的心路歷程,1代表開始,6代表六六大順,好,好兆頭!為我們國家的航母事業,海上利器,我們海軍裝備喝彩!也有說根據紀念劉華清將軍出生年1916年定的16舷號,依據我國艦船命名規則是以省份或城市名稱來命名,故不能以劉華清人名命名就以他出生年來命名。
  • 瓦良格號回國時,途中遇到「攔路虎」敲詐,多虧該國仗義出手解圍
    大家都知道,遼寧艦的前身是瓦良格號,而遼寧艦又是我國第一艘航母,這艘原本屬於蘇聯時期的航母,因為解體而被烏克蘭繼承。但畢竟是上個世紀蘇聯時期的軍工產物,沒有徹底完工,只做了70%的工作,蘇聯就解體了。最關鍵的核心裝備,動力設備還沒有完成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