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只要熱愛自己的祖國,有一顆愛國之心,就什麼事情都能解決。什麼苦楚,什麼冤屈都受得了。」從小懷揣愛國情懷,徐增平用實際行動實現了報效祖國的夢想。與國家大義相比,個人財富怎值一提?民族富強面前,散盡千金又如何?
徐增平傾家蕩產為中國買下「瓦良格」號,實現了中國億萬人民的航母夢,是什麼讓這位愛國商人如此捨己為國?他在購買「瓦良格號」中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徐增平與「瓦良格」號
一、遼寧號的前身
12年9月25日,「瓦良格」號正式更名遼寧號,成為我國第一艘服役航空母艦。13年的中國南海海上綜合演練中,遼寧號遠洋航空母艦戰鬥群也正式亮相演練,舉國振奮,全體中國人為國家的軍事力量的不斷進步而自豪。
遼寧號的前身是蘇聯海軍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與1982年,蘇聯領導人決定建設蘇聯的第二艘航空母艦,即「瓦良格」號。但是到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瓦良格」號尚未完成,蘇聯就解體了,「瓦良格」號的建造工作也只能暫且擱置在生產地點烏克蘭,「瓦良格」號號完成度達到68%。
1998年,一家名為創律集團的澳門公司以2000萬美金買入了「瓦良格」號號航空母艦,並於2002年將它運送到大連造船廠,進行改造工作。到12年,正式更名遼寧號,成為我國第一艘服役航空母艦。
「瓦良格」號的收購離不開一個人的努力,那就是徐增平,他就是創律集團的創始人。
二、徐增平的愛國情懷
1952年,徐增平出生在山東濰坊,自小就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十分熱愛國家。1969年,年僅16歲的徐增平就選擇參軍,去軍營裡實現自己報效祖國的志願。
正是在軍營中的這一段時間,培養了徐增平熱愛祖國、效忠祖國的愛國主義情懷,同時也培養了徐增平果斷,樂於吃苦的性格。徐增平在軍營中訓練刻苦,積極進取,得到了一眾隊友的認可與敬佩。
徐增平在軍營中度過了14年的春夏秋冬。1983年,在徐增平31歲那年,他從廣州軍區光榮退伍,徐增平的傳奇一生也自此開啟。
退伍後的徐增平沒有樂享軍營之外的安逸,他開始走上了經商的道路,當時恰逢國家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徐增平眼光獨到,從事電器、農副產品貿易行業。憑藉著自己精準的判斷,徐增平賺了個盆滿缽滿。
短短五年時光中,徐增平的個人資產就已經累積到了千萬。這也反映出了徐增平此人的經商天賦。
1988年,已經身價過千萬的徐增平卻仍舊不滿足,他才36歲,還有一大把的時間去拼搏奮鬥。這一次,他在香港看到了商機,於是,他攜妻帶子來到香港,創辦了創律公司,公司的主要經營方向是投資以及商品貿易。
在香港的徐增平混的風生水起,靠著過人的能力受到了香港商界的認可,先後多次擔任民間協會主席,多次主持香港歌舞演出以及體育工作。
也正是憑藉著自己民間協會主席的身份,徐增平積極宣傳自己的公司,創律公司的規模越來越大,所涉及的業務模塊也是越來越多,到1997年,徐增平已經累積到了超過20億元的身家。
徐增平在遼寧艦上
三、下定決心買航母
當時,恰逢烏克蘭經濟危機,烏克蘭政府決定賣掉拖累經濟,尚未完成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此前,中國政府也曾經與烏克蘭政府積極進行過交涉,想要購買這艘尚未完成的航空母艦,但是未能如願。
要知道,這艘航母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一艘歷史遺留下來的、尚未完工的航母。其他國家服役期間的航母不可能賣,而退役的航母性能有太過老舊,買過來也不值。
因此,尚未完工的「瓦良格」號是中國最好的選擇,它對於中國來說至關重要,錯過了這次機會,下次機會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出現,所以,中國政府一定要買到手。
了解到這一信息的徐增平心潮澎湃,他自小就有一顆報效祖國的赤誠之心,他也明白祖國一直沒有一艘名正言順的航空母艦,這是中國軍事力量的一大缺陷。
徐增平奮鬥十幾年,個人財富的累加並不意味著祖國的進步,他一直想要用自己的財富為國家富強大業添磚增瓦,而購買「瓦良格」號就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下定決心的徐增平馬上就開始搜集相關資料,聯繫相關部門,他的想法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全力支持。經過商討,他決定以一個商人的身份將「瓦良格」號購買下來,暫且保管,等到國家軍事需要的時候,就馬上捐獻出去。
從1998年開始,徐增平就一直在為這件事情忙碌,他與秘書多次往返烏克蘭,與當地政府進行談判。烏克蘭政府對競標方的要求十分嚴格,需要有5000萬美金以上的存款,由於創律集團的存款不夠,徐增平不得已放下臉面,動用人脈,說服多位朋友這才籌齊款項。
而當時,美國、日本、韓國都想要購買「瓦良格」號,如果讓美國知道徐增平是為中國軍方買的「瓦良格」號,那依照美國的性格是絕對會千方百計阻止的,當時的烏克蘭國內遍布美國的情報機構,稍有不慎,買船行動就有可能失敗。
回國中的「瓦良格」號
為了掩人耳目,防止買船被美國所破壞,徐增平專門從澳門找了一家賭博公司為名頭,他向烏克蘭政府表明的購買瓦「瓦良格」號的目的是為了賭船開發,而這一理由也沒有引起懷疑。但是烏克蘭政府迫於多方壓力,態度一直搖擺不定。
徐增平心急如焚,派出多
股
精英團隊奔波於烏克蘭各個政府部門之間進行周旋。據徐增平之後的回憶,整個購買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賭博。皇天不負有心人,最終徐增平克服種種困難,以1800萬美金的價格買下了「瓦良格」號。
然而徐增平還不滿足,他要求烏克蘭造船廠提供一條龍服務,將「瓦良格」號的所有建築圖紙以及資料也拿出來。
這一要求立馬得到了烏克蘭政府的拒絕,而徐增平知道圖紙以及資料的重要性,也是寸步不讓,以購買後要進行商業改裝為由,一定要拿到圖紙和資料。雙方談判團隊多次不歡而散,而最後烏克蘭政府迫於無奈,只得同意拿出「瓦良格」號的圖紙和資料。
徐增平最終也加價200萬美元,成功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將完整的「瓦良格」號以及圖紙資料買下。
實際上,在整個買船過程中,徐增平的花費遠遠不止這些,他還要付罰息的錢以及打官司的錢,同時還有各種雜亂費用,徐增平購買「瓦良格」號的實際花費超過1億美金。
被扣留在土耳其的「瓦良格」號
四、「瓦良格」號的艱難回鄉之路
徐增平順利買下「瓦良格」號,長舒了一口氣,大手一揮,「瓦良格」號開啟了回國之旅。然而,回國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瓦良格」號在經過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時候,被土耳其非法扣留,扣留期間,徐增平承擔了很大的損失,每天要支付超過2萬美金的損失費。
經過長時間的交涉,在2002年,徐增平終於磕磕絆絆地將「瓦良格」號開回了大連港。然而,由於購船資金以及各類損失費用,徐增平的財富帝國徹底崩塌了。徐增平卻沒有絲毫怨言,因為他知道,國家利益高於一切。
200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接受「瓦良格」號,對其進行改造。12年,改名遼寧號的「瓦良格」號正式交付中國海軍,我國海軍的航母夢,最終實現。
如今的遼寧艦
可以說,徐增平是傾家蕩產為中國買下「瓦良格」號,這樣的無私奉獻我們怎能不銘記?對於這件事,筆者有以下看法:
其一,徐增平先生實乃真正的愛國商人,他不僅傾家蕩產將「瓦良格」號順利帶回中國,極大程度的增強了我國的海軍力量。同時還將「瓦良格」號的核心資料與圖紙帶回,這對我國的軍事進步來說意義非凡。
其二,我國應藉助對「瓦良格」號的研究與改裝,儘量掌握航空母艦建造的核心技術。軍事力量靠買是不能真正強大起來的,更重要的是需要自己研發。期盼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夠看到中國自主研發的航空母艦的問世。
從古至今,無論哪一個時代,中華民族總會出現一大批為了民族大計前赴後繼,揮灑血淚的人,也正是無數這樣的偉大先人,我們的民族才有幾千年的傳承歷史。
而今,和諧穩定的中國不再需要我們捨生忘死,然而民族富強之路沒有盡頭,民族復興之路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以民族大計為己任,以國家進步為己任,努力拼搏,不要妄自菲薄,積極進取,共同為中國的輝煌大業奉獻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