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行勤武力,機鑑信良哉——夏竦
武備對任何一個主權國家來說都是立國基礎,中國亦然。航空母艦在現代海軍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也是為什麼世界大國只要有條件都不遺餘力發展航母的原因。如今我們中國的航空母艦已經初步形成戰鬥力,在保衛祖國海疆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眾所周知,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正是從瓦良格號改裝發展而來的。那把中國當初從烏克蘭把瓦良格號拖回來的時候,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一直敵視中國,為什麼沒有全力出手阻止呢?
想不到
事實上,在中國購買瓦良格號之前,已經買過多艘航空母艦,例如明斯克號和墨爾本號。但是買了之後要麼拆了賣廢鐵,要麼改做主題公園,絲毫沒有研究發展航母的跡象。而且購買瓦良的號也是通過私人公司拍賣獲得的,美國和其它北約國家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覺得中國此次仍是私人公司的商業行為,放鬆了警惕。
低估了中國的實力
客觀的講,中國在90年代和21世紀初時,各方面的實力還是相當落後的。尤其是在軍事裝備研究方面,海空裝備全面落後於西方國家,空軍只能靠二代半的戰機撐起一片天,海軍裝備更是全面落後西方國家。而當時的瓦良格號已經進行了破壞處理,基本等同於一個空殼子。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認為即使中國有意以瓦良格號為藍本研究航母,中國也研究不出什麼成果,更別提復原改裝了。同時他們認為中國的技術儲備和人員儲備不足以發展航母,就算給中國一個航母船體,艦載機技術等核心技術,中國並不具備。
錯誤的認為事先的措施已經足夠
根據當時各方達成的協議,北約其實已經對瓦良格號進行了技術處理。比如對艦體結構進行爆破,對主軸進行切割,甚至龍骨都被都差點被打孔。北約認為瓦良格號基本等同於一堆廢鐵,已經沒有任何研究,或者復原改裝的可能性。
西方國家意料之外的幾點因素,卻讓中國得以實現夢想
因素一:中國在此之前已經進行了人員儲備,吸收了大量人才,所缺的只是資料和實物。而瓦良格號和瓦良格號配套的圖紙資料剛好彌補這個缺憾。
因素二:法國等國家對瓦良格號的技術處理並沒有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有資料顯示,法國並未完成對主軸的切割,而且其它技術處理也不徹底,到底什麼原因,我們不得而知。
正是以上的原因,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並未全力阻止中國購買和拖回瓦良格號(至於土耳其的行為純粹是土耳其自己國家行為,沒有證據表明北約幹預,要知道幫助中國的希臘也是北約成員國),中國也得以在此基礎上發展自己的航母事業,更好的保衛海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