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正氣歌》解讀:將宋代的氣節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

2020-12-15 斟北鬥

1276年,杭州被攻陷,南宋滅亡。但是南宋的殘餘勢力還未放棄抵抗,他們輾轉江南各地,一直到廣東崖山。文天祥就是其中的一位,著名的《過揚子江》、《過零丁洋》、《金陵驛》等著名的詩篇就是寫在這個過程中。1278年,文天祥在廣東海豐兵敗被俘,第二年被押解至元大都(北京),在獄中長期關押,但始終沒有投降。1281年,他在獄中寫下了《正氣歌》,成為了其代表作中的代表作。此詩能夠反映出南宋文人的氣節精神,反映了當時理學的影響頗深。

一,什麼是氣節

宋朝時期,理學家們將佛教、道家的理論引入了儒學,完成了儒學的復興。而宋代的理學家尤其重視的是儒學中的氣節精神。所謂的氣節,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高尚的品格。孟子曾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種精神就是氣節,孟子稱為「浩然之氣」。

餘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汙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塗泥半朝,蒸漚歷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簷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肩雜遝,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圊溷、或毀屍、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正氣歌》的序

文天祥將這種浩然之氣叫做「正氣」。他在序中介紹了當時獄中有各種水氣、水氣、日氣、火氣、人氣、米氣,混雜起來就演變為了「或圊溷、或毀屍、或腐鼠」的惡氣,穢氣。文天祥則認為自己有一身浩然之氣,可以抵禦一切的歪風邪氣。這裡用到了比擬的手法。在詩歌的第一句,就對「浩然之氣」進行了描寫,說他充滿整個宇宙,可以幻化為各種形態,只有在危難之時才會顯現出來。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氣節表面上是個人的修養水平,實際上也和國家民族息息相關。因為儒學就是一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問,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北宋初期的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就是這種兼濟天下的體現。

儒學講究的兼濟天下主要有兩個對象,一是民,二是君,合起來就是江山社稷。這都是從忠君思想發展而來的。雖然忠君思想自古就有,但是從未像宋代這般強烈。劉麟瑞、趙景良等集錄的《忠義集》的序中說:「宋有天下三百餘年以仁厚立國,以詩書造士,以節義勵士大夫,故其士民觀感興起,皆知殺身成仁之為美。及其遭罹變故而且亡也,死宗廟者有之,死社稷者有之,死君上者有之,死城郭封疆者又有之。」如靖康之變後,「忠臣羲士死者接踵」。

南宋被元朝所滅,同樣出現了許多氣節之人投死,其中以張世傑、陸秀夫與文天祥為代表。張世傑先後擁立南宋二帝,誓不降元,最終戰敗崖山,溺死平章山下;陸秀夫在雅山之敗後背著趙昺赴海而死;文天祥被俘虜後,拒絕投降,最終從容就義。

二,《正氣歌》中的人物介紹

正氣歌的第五句「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是承前啟後的一句,主要引出古代歷史上那些在危難時刻依 然保持氣節的人,他們無疑都是文天祥的榜樣。這裡對他們進行一些簡單的介紹。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指的春秋時期的兩位史家。「求實直書,書法不隱」是中國古代史家的優良傳統。當有強有力的外力要求他們修改所寫內容時,許多優秀的史家就不惜以死相抗。《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記載齊國的崔杼殺了齊莊公,太史於是記載「崔杼弒其君」,於是崔杼又殺太史。但是太史的兩個弟弟又接著寫,都被殺害。崔杼於是威脅太史的第三個弟弟,讓他修改,但是遭到拒絕。崔杼無可奈何,就放他回去。在路上,他遇到了南史氏。原來南史氏擔心太史死後沒有記載這事,於是就帶著書來準備記載此事。通過這一件事情,史家的氣節精神盡顯。

董狐是晉國的史官。當時趙盾和晉靈公有矛盾,晉靈公想要殺趙盾,趙盾被迫流亡。不過趙盾的弟弟卻發動政變,殺了晉靈公。於是董狐寫道「趙盾弒其君」。實際上,董狐分析了當時的情況,認為政變就是趙盾謀劃的,所以就如此寫了,後來趙盾也無可奈何。這件事被稱為「董狐直筆」,孔子評價說「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實際上,中國許多的史,家都具有這樣的精神,後來的太史公司馬遷就是代表。「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青史留名是文天祥最最的人生價值之一,因此將此放在首位。

接著,「在秦張良椎」說的是張良不顧生死刺殺秦始皇膽氣,「在漢蘇武節」說的是蘇武北海牧羊十九年,賢貞不屈的精神。「為嚴將軍頭」,指三國時代的嚴顏,他被張飛擊敗後拒不投降,說「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為嵇侍中血」將的是嵇康之子嵇紹,他為了保護晉惠帝被殺死,血濺到惠帝的衣服上,晉惠帝不願意洗,說「此嵇侍中血,勿去。」「為張睢陽齒」是說的唐朝名將的張巡。安史之亂後,他堅守睢陽。後來失敗被俘,敵人問他「聞君每戰,皆目裂,嚼齒皆碎,何至此耶?」,他回答「吾欲氣吞逆賊,但力不遂耳。」「為顏常山舌」說的是唐朝的顏杲卿,安史之亂中,他奇兵討伐,被被俘,於是大罵安祿山,被鉤斷舌頭,仍不屈,被殺死。

蘇武牧羊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說的是東漢末年的管寧,他十分具有氣節,但是從不入市。漢末避難到了遼東,一直拒絕朝廷的徵召。他經常戴一頂黑色帽子,安貧講學,名聞於世。「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說的是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一點大家都比較明白;「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說的東晉時期的祖逖,他率領自己的部曲收復北方,在渡江時用力拍擊船楫,立誓要掃清中原。後來收復了大片土地,但是沒有東晉的接應,最終失敗。「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說的是唐朝的段秀實。唐德宗時期,朱泚謀反,召段秀實議事。段秀實拒絕,並以笏猛擊朱泚的頭,大罵:「狂賊,吾恨不斬汝萬段,豈從汝反耶?」

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文天祥所舉的例子大多數都是在國難當頭的時候,大多數都捨身忘死。有的是為了民族大義,如蘇武、祖逖;有的是忠君,如嵇紹、段秀實。文天祥認為他們所秉持的這種正氣,是「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的地位。

三,文天祥的自白

最後的一部分內容,文天祥又想到了自己所處的環境,描寫了自己的感概。如果我們了解文天祥的個人經歷,我們更更容易理解他。文天祥原本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人,他20歲就成為了進士,並且皇帝提拔為進士第一,後來進入仕途。但是他不看慣朝廷的貪官汙吏,曾經上書請求殺宦官董宋臣,一度被免職;後來又寫書諷刺賈似道,又遭遇罷免。

不過,在國家危難之際,文天祥卻站了出來。1275年,元朝準備進攻杭州,宋廷詔令天下兵馬勤王。於是文天祥在江西聚集兵眾萬人,向杭州出發。文天祥說「國家養育臣庶三百餘年,一旦有急,徵天下兵,無一人一騎入關者,吾深恨於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者。」但是,文天祥到達京城後,並未得到重用。朝廷擢升主和派的呂師孟為兵部尚書,文天祥只好離開京城。

後來,元朝軍隊南下,文天祥率領抵抗,但是缺乏戰鬥經驗,全部失敗。無奈之下,文天祥轉移了江西等地,最終被元朝軍隊俘虜。詩中的「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就是對自己身世遭遇的描述,所謂「陽九」就是「百六陽九」代指國難。他嘆息自己沒有實力去對抗元朝軍隊,挽救國家,以至於成為了「楚囚」。「楚囚」也是一個典故,春秋時期,楚國的鐘儀被晉國俘虜,但是卻一直帶著楚國帽子,別人稱他為「楚囚」。之後,「楚囚」就成為了古代被敵人俘虜而不忘國恥的人。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陰房闐鬼火,春院閉天黑。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癘自闢易。哀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存,仰視浮雲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以下的幾句,是文天祥對當時牢獄中的環境的具體描寫。但是無論環境無論如何的差,文天祥都認為這是「安樂國」。為什麼他將牢獄比喻成「安樂國」呢?中國古代的儒士認為居住的場合無論多麼惡劣,也不會改變自己的氣節。顏回、揚雄、杜甫等都曾經居住在「陋室」,劉禹錫為此寫下了《陋室銘》。雖然文天祥現在是「楚囚」,身在牢獄中,但是他卻不完全是悲傷。面對「典刑在夙昔」的情況,還是將書拿出來讀,以領悟古人的精神。

相關焦點

  • 王軍傑隸書:文天祥《正氣歌》二十條屏欣賞
    王軍傑書法作品:文天祥《正氣歌》二十條屏請橫屏觀看整體效果請分幅觀看清晰大圖《正氣歌》二十條屏之一《正氣歌》二十條屏之二《正氣歌》二十條屏之三《正氣歌》二十條屏之四《正氣歌》二十條屏之五《正氣歌》二十條屏之六《正氣歌》二十條屏之七《正氣歌》二十條屏之八《正氣歌》二十條屏之九
  • 品讀《正氣歌》,讀懂容易,真正能做到的男人又有幾個?
    正氣歌中國文人,講究風骨。若問何為風骨,我的理解是人的風度,品性,人格和意志。體現在人的行為舉止,言談,書法之中。而文人的風骨,合在一起,便是民族的風骨,中華民族的風骨,則盡在文丞相的這篇《正氣歌》中。
  • 南宋滅亡,日本舉國吃素跪拜,文天祥絕食八天,朝南而死
    著名的學者李約瑟所說:對於科技史家來說,唐代不如宋代那樣有意義,這兩個朝代的氣氛是不同的。唐代是人文主義的,而宋代較著重科學技術方面。四大發明的說法也來自於李約瑟,雕版印刷使宋體字到現在仍在使用。火藥不僅用於製造鞭炮,火槍的出現改變了戰爭史。紙幣在歷史上也首次出現了,這是資本主義萌芽時期最重要的標誌。海外貿易的繁榮離不開造船業的發達,和小小的羅盤成熟運用。
  • 一位民族英雄寫的書法,筆筆如刀、字字正氣,寫出了中國人的骨氣
    這便是中國人的精神和氣節,也是真正的孔孟大義,只可惜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當中,這種「大義」已經隨著歷史的塵埃隨煙散播、和光同塵了!「人生自古誰五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殞身不恤,用自己的生命,為傳統文人的士大夫精神作為絕好的詮釋。文天祥是一位天才,他在20歲的時候中狀元,並且能夠在集英殿中,洋洋灑灑一萬餘字一氣呵成,直斥皇帝倦怠朝政,如此膽氣與才華,令後人望塵莫及。
  • 司馬遷:「浩然正氣存千古,包羞忍辱是男兒」,大丈夫能屈能伸
    古往今來,翻看我國古典文籍,都會發現在我國文化史上教導讀書人,需要講究兩個字「氣節」。「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浩然正氣的文天祥至死不屈,留下了錚錚鐵骨。「精忠報國」的嶽飛,一生徵戰沙場,卻以「莫須有」罪名處死。
  • 淺談《正氣歌》裡的十二典故上
    眾所周知文天祥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 《過零丁洋》《正氣歌》都是他的著作,且流芳百世,及鋒最喜歡的就是他的《正氣歌》,裡面的十二典故卻很少人知道,今天及鋒就來和大家淺談裡面的十二典故。簡單說就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崔杼因為記恨齊莊公和他老婆偷情,設兵把齊莊公給殺了,齊國記錄歷史的太史將崔杼弒君的事件記錄到史書上,崔杼知道後命他將這個事件刪掉,太史不肯,崔杼殺了他,並讓他的弟弟寫「國君得頑疾,暴斃。」太史的弟弟仍然寫「崔杼弒君。」崔杼又將他弟弟給殺掉,叫上太史弟弟的弟弟寫「國君得頑疾,暴斃。」太史弟弟的弟弟又寫「崔杼弒君。」
  • 抗戰 中華兒女不屈的民族氣節
    抗戰,中國人民表現出了不屈的氣節。氣節,是指堅持正義,在敵人或壓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質。古人云:「朝聞道,夕死可矣」,揭示的是氣節的源泉。中國人的氣節,經過世代培育、弘揚、傳承,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品質,是數千年來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復強、衰而復興的靈魂和脊梁。  艱苦卓越的抗日戰爭,中華民族表現出了不屈的氣節,是中國人民取得最後勝利的法寶。
  • 「金剛川」把戰爭片的殘酷展現得淋漓盡致
    而在我看來電影很不錯,開頭用上帝視角把整個過程快速展現給觀眾,之後分別從不同的角色的視角展現他們眼中的戰鬥過程(這就是會出現重複鏡頭的原因),通過不同的視角,展現了著急想上前線的年輕士兵的急切和憤怒,展現了一個通訊兵眼中的生離死別,展現了一個老炮手關磊對徒弟的保護,展現了炮手張飛為了吸引火力主動暴露位置的自我犧牲精神和哪怕被炸殘依然和敵人戰鬥的不屈意志,
  • 古詩詞推薦|文天祥《過零丁洋》
    點擊「廊坊新聞頻道"關注我們 今天限行3和8 明 天 不 限 行 過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 文天祥的「黑歷史」:風流浪子、廣告詩人、倒黴狀元……誰說英雄要...
    文天祥的這句愛國名言,數百年來,不知振奮了多少中華兒女,激勵了多少仁人志士。在很多人心目中,文天祥是一個完美英雄。因為他一身正氣、偉大無私、殺身成仁、視死如歸……可是有時候,當我們為英雄貼上這些完美標籤時,便在無形中將英雄與我們的距離拉遠了。殊不知,英雄背後,也有凡人的一面。
  • 《為國而歌》:弘揚國歌精神 傳播聶耳文化
    影片以聶耳、田漢等一批時代文化英雄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為主線,講述了在國難當頭的歷史背景下,中華兒女浴血奮戰,煥發出強烈的愛國激情和民族氣節的感人故事。來自全國和我省的文藝界專家一致認為,這是雲南省近年來最受觀眾喜愛的一部誠意之作。
  • 被誤讀的《新喜劇之王》:周星馳從哲學高度,用電影解讀民族精神
    被誤讀的《新喜劇之王》:周星馳從哲學高度,用電影解讀民族精神一直以來看到的都是《新喜劇之王》的負面評論,所以影片上映之時也沒去看。最近,網上出了高清版,於是便耐心地看了一遍,看完之後才後悔沒有去電影院看。
  • 字裡行間|為何用「高風亮節」形容人堅貞的品格與氣節
    我們常用高風亮節形容一個人擁有高尚的品德和使人敬佩的氣節,為何用高風亮節形容人品格高尚、氣節堅貞?因為竹子中通外直,寧折不屈,因而常用來形容不屈的氣節,故而節也被引申為節操、氣節之義,如《出師表》中有「此悉貞良死節之臣」的說法。「亮節」一詞出自晉代陸雲《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其中說:「亮節三恪,侯服千祀。」這是陸雲在好友豫章內史夏府君過世後寫的一篇哀祭文,敘述了好友生前美好的德行、偉大的功業,並以亮節一詞,形容故友的堅貞節操。
  • 屈楚蕭、杜江同款七匹狼茄克,將男人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七匹狼迷彩茄克,演繹硬漢柔情的利落時尚迷彩圖案來源於迷彩軍裝,天然帶著正氣、硬朗的氣質。七匹狼迷彩茄克,可以展現出男性魅力或者是硬朗陽剛的氣質。杜江具有中國傳統審美式的英俊,他氣質正派,濃眉大眼,2019年憑藉主旋律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等一躍成為實力派演員。身穿七匹狼迷彩茄克迷彩外套的杜江,展現出別具一格的高級硬漢風,時尚感表現力十足。
  • 弘揚傳統極盡其能,李延聲逼真洗鍊,鍛就畫中正氣凌然
    風流佳畫專注於書畫傳播推廣,為文化領域添彩弘揚傳統極盡其能,李延聲逼真洗鍊,鍛就畫中正氣凌然▲李延聲作品展現出歷代豪賢氣質,弘揚民族精神,從更高層面上讓人對藝術產生共鳴,進而推動藝術方面的快速發展,展現出中華民族的偉大氣節。
  • 沈文慧:悲壯的英雄之歌 不朽的精神豐碑——《革命者》賞讀
    今日,《文藝報》發表了著名文學理論家、某高校文學院院長沈文慧博士的評論文章《悲壯的英雄之歌 不朽的精神豐碑》,對何建明先生近期出版的革命歷史題材報告文學《革命者》進行了深刻剖析與解讀。她認為,「某種意義上,《革命者》就是中國革命的『巨人傳』」,它「是獻給革命先烈和當代中國的正氣歌,是悲壯的英雄之歌,更是不朽的精神豐碑」。《革命者》何以能獲得如此高的評價?
  • 金一南:周作人怎麼成了骨頭最軟的人,不要當文天祥就要當漢奸嗎
    而即便是此時,當一眾同仁前去探視他,問他為何要做這等糊塗之事時,他仍大閆燦燦的說到:就是死了許多文天祥又何補於事呢?我不希望中國再出文天祥。 這等言語,也不禁讓我們反問一句:不當文天祥就一定要當漢奸嗎?
  • 宋代詩詞中的兒童觀
    但他的《清平樂·村居》,寫得卻那麼柔軟,對子女要求是那麼平和。大兒溪東鋤地,二兒編織雞籠,淨幹些雞毛蒜皮的雜事。「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對孩子們的表現充滿憐愛,飽含欣賞。 有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有了可以馳騁的廣闊天地,孩子們自然能夠充分展示他們的天性。宋代對兒童的教育定位,幾乎是文人們的一種共識,形成了一種社會氛圍。
  • 解讀《JOJO》:黃金精神體現於三個方面,勇敢、善良與正義
    由人所創作的作品,無論是詩詞歌賦還是如今的動畫漫畫,當然也難以逃離人和命運的羈絆。03「黃金精神」解讀什麼是黃金精神?那麼讓我們從這三個難以割捨的精神特質入手,解讀下《JOJO》裡體現的「黃金精神」:善良從第一部JOJO開始,開篇就把善良這個精神詮釋得淋漓盡致,大喬的父親因為DIO他們父子的救命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