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單口一絕,如他在天橋說書,有人聽完不給錢就跑,該雜辦?

2020-12-14 北京範兒

最近,我愛上了評書,郭德綱先生說的是長篇單口。郭先生說的到底是評書還是單口,就看樂不樂。其實,聽著開心就蠻好的了。而今天,聽世居南城等幾位老先生聊聊"說書,評書"的一些事兒,真長見識了。據說有人聽完書撒丫子就跑的,但說書的先生也有損招,讓你不敢跑。

說書的要分場合,在大茶館裡說書的肯定得有桌子,還得有醒木、摺扇、手帕作為道具。撂的圍場子的,桌子可有可能無,一般是要有摺扇和手帕。還有一種評書藝人,水平一般,因為不上座兒,所以去不了茶館,自個兒也沒有能力立場子,只能走到哪兒說到哪兒,這種藝人的專長是白沙撒字,那時候大家都愛看熱鬧,見有人蹲在地上寫字,就會圍攏上一大幫人來,等字寫完了,用目光一掃,這就開說了。

只見人群中擺著一張小木桌子,說書先生端坐桌後,只見他一拍醒木先來了一段定場詩: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五霸七雄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說評書的叫先生,因為評書藝人在老年間也充當了"教書先生"的一角。晚清留下的說書人影響不多 但桌子上少不了醒木、摺扇,還有水壺水杯。另外像河南墜子、西河大鼓還有南方的評彈、評話等都可以歸為說書。

有個疑問:聽說書的人,有沒有聽完後撒丫子跑了,不給錢的?

其實大人一般不會跑,礙著面子,怕挨罵。說書先生有時候嘴特別損,但小孩兒愛攪場子,聽完了撒腿就跑。先生常掛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有錢幫個錢場,沒錢幫個人場,佔腳助威的我這兒給您作揖了!在那時候也聽過說書的損那些人聽完就跑,要錢就走了人的那些話,說書先生說的挺損的,但絕不帶髒字,一個髒字都不帶,但是說出那話真的挺損!

其實像說書的這種,不管說書也好,還是變戲法兒練武術,摔跤的經常會人會走,一到收錢的時候人就會有人走。但是說書藝人們也有招,他事先就把這話都說到讓你不好意思走,他們有一套術語。一般人聽了就不會走了,除了個別人走。在以前的時候,他們會按江湖人講的"瓜幹繞脖子",實際上就是罵人,解放後,就不允許罵人了,偶爾也會說一兩句損話,讓人們不好意思離開這個說書的場子。

兒時和青少年時代,在天橋這個場子經常有演出,尤其人多的時候,這些藝人都會說一些術語,都會說一些江湖話,讓你不好意思走。我還能記著的一些話,好像就是說:

"有錢的,您捧個錢場;沒錢的,您捧個人場,您可以白聽白看,您別到時候我練完了,說完了,我汗也下來了。您走了,您給我這場子扯個大窟窿,您把財神爺也給帶走了,這您可就不地道了……"他會這麼說,您可以不走,您可以不給錢,您也白聽白看,一般人就不走了。

當然,說書的對於斂錢的時候不給錢就走的人,會對大家說:您甭和那位比,他是給他爸爸請大夫去。或者說:他是得趕緊走,他們家大概是著火了……您看是夠損的吧。

到了五六十年代,有一些的演員評書演員像連闊如、馬國山、李鑫荃他們都會在茶館兒說書了,還有一半兒以上的藝人是在書場,就是露天的,擺幾條板凳,也沒有圈兒也沒有人攔著,就這麼說也挺多的。

還有有一些藝人能招人,茶館兒也好,書場也好,會請他們定期去說,定期一個月、兩個月,半年不選裝。而有一些技術不佳,茶館也不請,他們又沒有能力,沒法去書場,有時候去就說一些小段兒。這些人叫"剪板凳頭",他的招人的方法,按他們江湖話叫"圓粘子"圓就是招,粘,就是觀眾,他的方法大部分就是白沙撒字,這一招人,一看新鮮,人們就會圍攏過來了,又有個別的會敲竹板兒,只拿那個大板兒啪啪地敲,為了招人。

曾經有一個輩分比較高叫李繼勇,一邊兒白沙撒字,一邊兒打大板兒招人,就說小段兒,小拔棍兒這一類的,長書整篇大套的沒有,這樣的藝人也挺多。像這樣的藝人,大部分他就沒有固定場子,遊走於各個的廟會、市場,一大部分的這類藝人生活就比較窘迫。

另外,在天橋的藝人輕易不敢得罪人,因為自個兒是孫子別人都是爺。過去有一句老話說:"天橋兒的把式光說不練",不是不練而是因為說比練更重要,天橋藝人嘴上的功夫相當了得,即便是囊中羞澀又愛聽書的人,讓說書先生的幾句話就能把腳給捆上,想走也邁不開步了。

(備註:世居南城等先生口述,編者整理)

相關焦點

  • 脫口秀、單口喜劇、單口相聲、評書、落語的區別
    stand-up comedy(單口站立喜劇)在美國非常流行,笑果文化和線下開放麥都是這種形勢,表演形式就是講段子,既可以圍繞一個主題進行創作表演,也可以天馬行空的講碎包袱,是一種基本上沒有門檻,長著嘴就能說的語言藝術。懂王以前也表演過單口喜劇,以至於他當總統後還那麼愛搞笑,把美國和世界弄得一團糟。
  • 那一夜,我也曾夢見百萬雄兵——郭德綱
    上面一段話是摘自某段子郭德綱的自述,而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當紅的相聲團體,德雲社的「老大」郭德綱。在說郭德綱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相聲這個傳統的曲藝傳承的歷史。在相聲形成過程中廣泛吸取口技、說書等藝術之長,寓莊於諧,以諷刺笑料表現真善美,以引人發笑為藝術特點,以「說、學、逗、唱」為主要藝術手段。而表演形式有單口、對口、群口三種。單口相聲則由一個演員表演,講述笑話。而對口相聲則要由兩個演員一捧一逗,通常又有「一頭沉」和「子母哏」兩類,而對於捧哏與逗哏之間的爭論可謂是經年不休。
  • 郭德綱假如不轉投侯耀文門下,他將是「相聲八德」的雙料傳人!
    究竟誰是相聲的祖師爺,業界一直存在一定的分歧,有人說是東方朔,有人說是張三祿,還有人說是朱紹文。一般認為起源於清朝的相聲,祖師爺怎麼就是東方朔了呢?這一觀點,很多人持懷疑態度,但不可否認的是,東方朔機智聰敏,語言技能極高。歷史上第一個說相聲的,是張三祿。
  • 德雲社直播郭德綱答疑,稱跨年晚會安排濟公傳,粉絲實在太期待!
    在德雲社龍字科招生直播的時候,郭德綱頻繁與大家互動,回答了很多大家特別關心問題。眾所周知,郭德綱是有名的坑王,喜歡挖坑不喜歡填坑。大家最希望他填的坑之一絕對是濟公傳。直播的時候有人詢問了這個話題,郭德綱的回覆令粉絲無比激動,他說在跨年演出的時候自己會說單口相聲濟公傳。郭德綱是用陳述的語氣說的這句話,說明這不是他臨時起意,而是早就定好的節目,也就是說大家在跨年晚會聽濟公傳這件事已經板上釘釘。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直播的時候郭德綱可是說了不少好消息,上述那個不過是開胃菜。跨年單口相聲的濟公傳結束後,一月份的時候有戲劇的濟公傳。
  • 郭德綱小學沒畢業卻身價幾十億,還去麻省理工演講,究竟憑什麼?
    可能有人說這句話有點誇張了,但郭德綱確實不僅自己說相聲,還創立了德雲社,麾下弟子眾多,如今可謂是備受追捧。因此也被人稱作是"相聲皇帝",可見他的地位之高。說到一半,觀眾手機響了,老先生就停下等他接完電話再說。等郭德綱上場的時候,郭德綱就跟這個觀眾說:"你要好好聽相聲,上廁所必須跟我打招呼,今天動起手來你跑不了,我後臺人比你多"。觀眾聽了哈哈大笑。現在聽來的一段趣事,在當年背後隱藏了多少心酸與無奈,估計只有老郭自己知道。小學都沒畢業,如今身價卻幾十億。
  • 何沄偉在天橋劇場開專場,郭德綱深夜緊急發文:要把狸貓當老虎看
    說到相聲演員,很多人都會想到郭德綱。不得不說他確實非常厲害,將德雲社創辦的紅紅火火,如今很多人去北京,可能都要去德雲社坐一坐,其中有不少還是年輕人。郭德綱不但自己很厲害,還帶了一些非常厲害的徒弟,有一些還成為了娛樂圈當中的紅火之人,比如郭麒麟,嶽雲鵬等人在娛樂圈當中的人氣還是比較旺的,燒餅也吸引了很多觀眾的喜愛。當然,人在這世上不可能大家都喜歡,比如就有人不喜歡德雲社的郭德綱,甚至可以說非常恨郭德綱。說到這邊,可能很多人就會提到何沄偉。沒錯,他確實非常恨郭德綱。
  • 大俗大雅郭德綱:在人生至暗時刻裡,夢見百萬雄兵
    很多人喜歡郭德綱,喜歡聽他的相聲,因為逗樂,有時候不只是逗樂,聽完以後仔細一琢磨,還很有一些道理。現在很多人講郭德綱是一個藝術家,講相聲是一種很高雅的藝術,但郭德綱自己不這麼看。他說相聲在一百多年前,那就是一門跟剃頭、修腳、趕大車一樣的手藝,人講相聲純粹是為了吃飯,而且主要在天橋上講給那些手藝人聽,很多屎尿屁的地方,跟高雅一點都不掛鈎,是很通俗的一種藝術形式。郭德綱本人也不覺得自己非常雅,不是什麼書香門第出身,父親是警察,母親是老師,從小住在天津老城區裡。
  • 郭德綱成名心酸路:關在鬧市48小時,被觀眾當作小丑對待
    如今的郭德綱可謂是春風得意,單單是德雲社這塊招牌,市值就值幾千萬。老高是功成名就了,很多人就開始投靠他,動不動就說是郭德綱的親戚。要是擱以前,老郭會感動的一塌糊塗。奈何,自己在三進北京城時,沒有一人接濟。在天橋下說書時,那幫人也是躲得遠遠的,生怕這二愣子纏上自己。落魄知人心,這句話是沒有錯的。老郭建立德雲社之初,名氣小,賓客少。
  • 郭德綱背後的女人:為德雲社賣家產,當繼母12年不生子,性如烈火
    用郭德綱的比喻,王惠就像個「學霸」,而他自己就是個「小學生」。可就是這兩個八竿子都打不著的人,最後卻偏偏走到了一塊。1997年,郭德綱去河北保定跑龍套,彼時王惠受邀在臺上唱曲。郭德綱聽完連夜趕往鄭州,第二天就到了王惠唱戲的班子。「當時老郭出現在我眼前,我都懵了,還以為自己在做夢。」彼時兩人四目相對,也不說話,一直緊緊地抱在一起。郭德綱當時沒忍住,跟王惠坦白了自己的心思,向她表白。
  • 當年有人問郭德綱,這麼多徒弟退出你有責任嗎,他的回答太高明了
    確實郭德綱在娛樂圈摸爬滾打了十幾年,從來沒在嘴上吃過虧,不管別人給他扔過來什麼樣的難題,郭德綱都能用他的語言技巧和高情商巧妙化解。 郭德綱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有一位記者問了一個極其尖銳的問題:「郭老師如果一個人走了是他有問題,兩個人走了也是他有問題,這麼多人都走了,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有問題?」
  • 郭德綱48小時櫥窗表演!
    #德雲社郭麒麟#一提起德雲社,我們都會想到帶給我們歡樂的「桃」就是郭德綱,德雲社是中國最著名的大型專業相聲社團之一,全稱北京德雲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成立於 1995 年。1998 年,社團陣容擴展為十幾人,演出場館從茶樓擴展到中和戲院、華聲天橋等稍大點的茶館戲樓裡,並取名為「北京相聲大會」。2003 年更名為德雲社。
  • 找老師補課又不主動給錢,老師也不容易!
    尤其是已經不在職的老師,真的相當不容易。上有老,下有小的,在這麼大冷天,還要跑大老遠去給孩子補課。但是,就有這麼一種人---不主動提出給老師補課費。雖然現在補課老師很多,家長可選擇的面很廣,但是,衝著老師的名氣去補課,也不能佔老師的便宜啊!該怎麼樣就怎麼樣,人家老師也是專門吃這碗飯的,憑什麼讓孩子去補課,不主動給人家老師辛苦費?
  • 董國炎:中國說書敘事規律與《金瓶梅詞話》作者之爭
    鎮物是刻成人形、寫著西門慶生辰八字的木板,上面用紅紗蒙住男子眼睛,讓他總覺得你美麗。用艾草塞住男子心,讓他只愛你。用針釘住男子手,讓他不敢打你,反而給你下跪。用膠粘住男子腳,讓他再不往外跑。這鎮物要藏入西門慶睡覺的枕頭裡,符要燒成灰,放進茶水裡給西門慶喝下。
  • 嶽雲鵬的辛酸史不及師傅郭德綱的千分之一,作品有江郎才盡的感覺
    有三大發源地:北京天橋、天津勸業場和南京夫子廟,分為北派與南派。著名相聲演員有張壽臣、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馬季、侯耀文、牛群、馮鞏、姜昆、郭德綱、于謙等。從鹹豐、同治年間形成到今天,相聲已走過180年,郭德綱是第八代傳人,第九代扛大旗的人公認是嶽雲鵬,但這旗子他似乎抗的搖搖欲墜。
  • 郭德綱3次大哭:失去兩位恩人令他淚奔,遺像至今供在德雲社後臺
    《歡樂喜劇人》第六季重啟競演,郭德綱在雲端主持節目。聽完金霏、陳曦吐槽網絡暴力的相聲,郭德綱問他們:「網上罵你們倆的人多不多?」當時郭德綱住在通州租來的一間地下室裡,過的是「有錢男子漢,無錢漢子難」的苦日子。郭麒麟回憶說:「他還假裝自己過得很好,讓我們放心。其實他交不起房租,房東在外面踹門罵街,他躲在屋裡不敢出聲。
  • 郭德綱收新徒,但「尷尬」的是,他曾是侯耀華徒孫
    01周培巖拜師後,侯耀華的「小雞肚腸」也被網友調侃原本周培巖拜師對於他自己來說是一件好事,但是俗話說「福不雙至,禍不單行」,周培巖的相聲師傅是張洪順,張洪順的師傅是侯耀華,再往下推敲,就是之前郭德綱與侯耀華之前因為侯耀文的後事糾紛
  • 郭德綱:那一夜,我又夢見百萬雄師
    歷次單口開篇前的閒話,天文地理,時事政治,無不包容,往往辛辣而大膽。  這一次的閒話聊起了家事。郭德綱說,下午家裡來了幾個記者,直眉瞪眼,憋著勁偷拍,「我有個徒弟叫李鶴彪,實在看不過去了,就給推出去了」。  他並不迴避打人的事實,「有時候講半天理,沒用。你給他一嘴巴,他自個找一地兒老實待著去了」。
  • 兩次「天橋」露出水面,一天潮起潮落兩次,筆架山的景色是一絕
    說到到筆架山最美的景色,大家還是喜歡三清閣,畢竟他是島上最具有特色的建築之一,一共有6層全部都是石頭結構的。這是勞動人民豐富的智慧結晶,才讓這樣的景色成為大家心目中的永恆,沒有藉助任何的工具,全部都是純石頭製作而成的。美麗的風景,動人的神話故事,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來到這裡觀賞。
  • 郭德綱為病人加演相聲,真把觀眾當作衣食父母,藝德大於天
    在相聲界最火的當屬郭德綱和他所帶領的德雲社了,他的粉絲群也很大,粉絲的年齡跨度也很大。現在甚至有很多年輕人也很喜歡聽他的相聲,他的相聲總是能在不經意間帶給人們歡樂。熟悉郭德綱的人都知道,郭德綱的相聲一般以群口相聲和對口相聲居多,他本人的單口相聲很少。
  • 都說郭德綱成就了德雲社,那誰成就了郭德綱呢?他甘願做老郭臺階
    要說侯耀文收郭德綱為徒是「錦上添花」,那張文順老爺子對郭德綱的提攜和幫助,絕對堪稱「雪中送炭」,甚至說是「患難之交」。一次偶然的機會,張文順在小劇場看到了郭德綱的演出,那時候的老郭默默無聞。但聽完這小子說完相聲,張文順就跟旁邊人說:這小子未來是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