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憑藉著什麼拿到了豆瓣9.5高分?

2020-12-22 文刀木之南

《我們與惡的距離》感人至深的真實呈現

《我們與惡的距離》以殺人犯、被害者家屬、加害者家屬、媒體和律師等多角度闡釋了一場無差別殺人事件背後的糾葛。劇中題材尖銳地揭露了犯罪者的心理、律師的使命、媒體的義務、法律的存在性與落實性等現實性問題,反映了沉重又真實的社會現狀、壓抑而麻木的人性百態。

被害者家屬和加害者家屬我們到底應該同情誰?他們每個人與"惡"的距離是近還是遠?這可能是這部電視劇的靈魂核心問題。

在劇中多個家庭的視角下,我們會發現被害者家屬因加害者的暴力行徑,受到了永久的無法填補的心靈創傷;加害者家屬作為加害者的至親,理應承擔相應的人性上的責任;被害者用其壓抑於內心的憤怒與悲痛,對加害者家屬進行持續施壓;而加害者家屬東躲西藏,幾乎沒有勇氣和臉面繼續生活。

究其本源,在現實生活中,被害者家屬和加害者家屬是兩個幾乎不可能相容的主體,因此影片第九集若作為結局是現實性極強的。但導演在第十集設定了"大團圓式"的結局,其用意則更像是表達了他內心的美好期許。

這部電視劇的豆瓣評分為9.5分。在我看來,它當之無愧!

在殺人犯的角度,剖析釀成悲劇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當殺人犯被逮捕後,究竟應該匆匆執行槍決以絕後患?還是平復情緒,在家屬親情紐帶的連通下究其原因?

幫助死刑犯辯護的律師王赦在人生的問卷中努力撰寫著"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的標準答案。在媒體只對事件的表面進行報導時,王赦律師撐起了探尋事件真相、解決問題根源的大梁。但這也註定是艱辛的、不被人理解的。

在發揚"善"中懲治"惡"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選擇。

王赦為罪犯做辯護這一行為看似不可理喻,實際上他是在完成他的教化性社會理想。在眾人的質疑與不解下,他執意走上了挑戰人性的路。的確,一個民主法治的國家,是不應該單單靠殺人來撫慰人心的。

對於思覺失調症患者應思聰來說,無意識的犯罪行為只是他的思維偏執。王赦律師也在陳昌的案件中,探索著為精神病患殺人犯的救贖。他將"懲惡揚善"上升到法律的層面,以理性的頭腦和理智的方式"懲惡",以人性的光芒與法律的權威"揚善"。

刑法規定,經法定程序鑑定,完全喪失辨認或不能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不負刑事責任。

對精神病人犯罪的法律規定看似無法被受害者家屬以及社會接受,但其體現了對精神病人人權的維護。換句話來說,精神病殺人犯雖然罪不可赦,但也是社會中不受關注的弱勢群體。如果將社會上的所有精神病患者都集中管理,也就代表著剝奪了精神病患者的回歸正常生活的機會。

精神病患殺人只佔社會殺人犯的很少一部分,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將可能有反社會的人群與大眾隔離,而是通過心理疏導等方式找到犯罪者犯罪的根本原因,從根源上,遏制犯罪。

聚焦被害者家屬,如何拼湊破碎心靈?

在一場暴力殺人事件背後,被害者家屬的心靈創傷是久久不能痊癒的。

作為被害人母親的宋喬安,日夜遭受著保護兒子不利所造成的噩夢纏身;作為媒體工作者的宋喬安,嘗試用繁忙高壓的工作淡化她內心的創傷;作為劉昭國妻子的宋喬安,因丈夫的精神出軌以及喪子之痛,面臨著嚴峻的婚姻危機。

這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以孩子天彥被李曉明槍殺為導火線而爆發出來,失眠多夢、緊張焦慮、激惹性增高等創傷後應激反應,表現出了被害者的心理失平衡狀態。

編劇對於劇中宋喬安的塑造,象徵了現實中積極的一面。伴隨著丈夫不離不棄的陪伴以及妹妹、妹夫的理解幫助,宋喬安成功的走出了持續的低霾,在與丈夫女兒的關係緩和下印證了那句"希望就在雲後面"。

在當代社會中,對於受害人及家屬的安撫與保護,仍具有漏洞。要求受害人家屬證明自己的受害身份這種看似愚蠢的、雪上加霜的行為,在現實中確實存在。

深思,社會中的相應政策應如何既不揭露受害者傷疤,又能直接有效的給予他們幫助呢?社會體制和相關政策的完善永遠在路上......

加害者家屬是否需要負責?能否得到重生?

受害者家屬的賠償和責備、媒體的輿論壓力等是加害者遺留給家屬的最大難題。

在殺人者被抓獲或是槍決後,大多數的加害者家屬無法承受高額的賠償、受害者家屬的施壓以及媒體的輿論風暴,隱匿世間成為了他們的唯一選擇。而這樣的選擇,也就意味著他們失去了存在於社會的權利,無法得以重生。

在與世隔絕幾年之後,劇中的李曉文在母親的逼迫下更改了名字為李大芝,重新踏入社會。

但"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在李曉明槍決後不久,李大芝也意外暴露了李曉明妹妹的身份,接下來便面臨著接二連三、槍林彈雨般的受害者家屬指責與媒體輿論的壓力。李大芝對她哥哥的行為感到抱歉,但也認為殺人的哥哥與自己家人的生活無直接關係。

她痛斥著"媒體殺人",但卻對洶湧的輿論毫無辦法。正如李曉明母親所說:"沒有人想用二十年的時間培養一個殺人犯。"殺人犯在毀掉被害者家庭的同時,也摧殘著自己家人的生活。

在惡性殺人事件發生後,加害者家屬在現實社會中是很少受到關注的。當他們隱匿時,人們便忘記了他們的存在,但他們一旦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便會出現突如其來的狂轟亂炸的指責與報復。被害者與加害者家庭之間的矛盾,並不是簡單的協商溝通能夠解決的。

媒體輿論的真正意義,究竟是惡性競爭還是反映現實

對於某些新聞媒體來說,只要掌握了輿論的導向,獲取了獨家新聞,就離利益的目標很近。至於事件的前因後果,也會按照觀眾的口味喜好選擇性調查。這樣的行為,已經完全偏離了新聞媒體的意義。

劇中李大芝的學長,便是無良媒體的代表。為了獨家新聞,不惜假裝接近李大芝,並跟蹤偷拍,從而獲取商業價值利益。幼兒園事件中,多家媒體在沒有確認孩子安全的情況下,便開始直播盈利,毫無人性可言。

《白雪公主殺人事件》、《危機最前線》同樣是諷刺媒體輿論的影片。為了利益,媒體會千方百計的深挖爆點,會盡全力的去尋找熱點事件的有關線索,未辨真偽就盲目爭頭條,錯誤的引導了社會公眾心態,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婚姻關係的漏洞,應如何正確認識?

《我們與惡的距離》在反映犯罪題材的尖銳社會問題時,也滲透進了夫妻、情侶的現實感情關係。

劇中最真實的戀愛關係應該就是即將結婚的應思悅與凱子了。凱子口中的「共同面對」只不過是對六年感情無風無浪的承諾。但面對應思聰生病、李大芝身世時,他暴露出來的畏懼與不參與,充分表現出了作為富家子弟的事不關己的歧視態度,也暴露出了人性的真實一面。

當王赦律師終日追求自己的偉大社會理想時,也忽視了自己妻女的生活。在兒子早產離世後,背離了自己的初心,選擇了做一位"能賺錢的律師"。但最終在妻子的理解與安慰下,獲得了勇氣,做回了自己。

夫妻、男女朋友之間的相互理解,是維持婚姻與感情關係穩定的定心丸。找到合適的人,合適的交心,那麼也會有合適的生活。

《我們與惡的距離》直面了現實題材,使觀眾在糾結中情感明朗,在壓抑中豁然開朗。通過幾個相關的家庭,串聯起了整個故事,巧妙把握事件發展的節奏。

我們與惡的距離,在人們不經意間漸漸靠近,而發自心底的正義與善良,在人們墮入深淵時,努力將其拽回。豆瓣9.5的高評分,它當之無愧!

圖|網絡

以上為作者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請多多留言交流!

創作不易,請多多關注轉發點讚留言支持,你們的支持就是我的動力!

相關焦點

  • 繼《我們與惡的距離》,又一黑馬臺劇爆火,豆瓣評分已超9分!
    繼《我們與惡的距離》,又一黑馬臺劇爆火,豆瓣評分已超9分!2019年的臺劇,可以說是驚喜連連!和HBO合作的《我們與惡的距離》,交出了豆瓣評分9.5的答卷;和Netflix合作的《罪夢者》,打造出了口碑平平,但話題度頗高的臺劇,而就在去年年底,繼《我們與惡的距離》後,和FOX合作的又一黑馬臺劇來襲,豆瓣評分已超9分,劇情全程高能反轉!
  • 豆瓣評分9.4分,《我們與惡的距離》是如何做到驚豔了眾人
    到底什麼是善惡,好跟壞不就只是一線之差嗎?我們跟惡之間的距離究竟有多遠?這個值得我們深思的話題在一部電視劇中給了我們啟發。本來以為是善,卻已經是惡。其實好人或是壞人並沒有標準的答案。《我們與惡的距離》在臺灣開播,一共有10集。
  • 2019三部高分華語劇,榜首豆瓣評分超9分,別說你一部都沒看過!
    2019三部高分華語劇,榜首豆瓣評分超9分,別說你一部都沒看過!下面,小編就幫你盤點三部豆瓣高分國產電視劇,拯救劇荒的你們!第一名:《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9.5分2019三部高分華語劇,榜首豆瓣評分已超9分,別說你一部都沒看過!這第一部,也是評分最高的一部,就是《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劇豆瓣評分9.5分,五星好評高達77%。
  • 《我們與惡的距離》:善與惡的界限如此清晰嗎?
    臺灣中的一部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在網絡上引起了廣泛關注,豆瓣給出了9.4的高分,也許是因為劇中的故事是現實生活中的紮根,改編自臺灣的「小燈泡事件」,具有社會問題的真實性和代表性。《我們與惡的距離》由林君陽導演,由賈靜雯、吳慷仁主演,賈靜雯在劇院裡扮演宋喬安,她兒子因接電話疏忽而在兇殺案中喪生,她的家庭不再令人滿意了,因此老公和她的女兒背離了她,所以他們「被害者」是好的一面。然而在工作場所,宋喬安變成了「加害者」的形象。
  • 周末閱讀羅翔推薦《我們與惡的距離》影視書來了
    當熱搜代替了媒體,當「網絡升堂」成為日常,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你有標準答案嗎?2019年,《我們與惡的距離》橫空出世,震撼華語劇市場。無論是觀眾的熱議、媒體的爭相報導,還是6座金鐘獎盃、豆瓣9.4高分,都足以證明《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成功,而這其中,劇本是尤為人所稱道的一方面。創作本劇時,編劇呂蒔媛曾用一年多時間做田野調查,幾易其稿,終成觀眾現在看到的十集劇本。近日,後浪推出《我們與惡的距離》圖文版。
  • 可以說《噬罪者》,是比肩9.5分《我們與惡的距離》的作品
    去年最讓人驚喜的就是《我們與惡的距離》,目前豆瓣評分9.5分。《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以一個槍擊案件為基礎,通過兇手、受害者家屬、兇手家屬和旁觀者的視角來探索深刻而現實的主題。另一部精彩的中國劇《噬罪者》誕生了,而《我們與惡的距離》有著同樣的魅力,主題也很相似。《噬罪者》由莊開勳、夏于喬、曹燕豪、蔡淑珍、林子喜等明星主演,共13集,已全部播出。豆瓣評分8.0分,從整體質量來看,是被低估的,比較合理的分數應該是8.5分以上,分數只有300人左右,看的人數比較少。
  • 豆瓣9.5 喪成那樣的英劇《倫敦生活》卻拿到艾美獎「最佳喜劇」!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娛樂英語>明星英語>正文豆瓣9.5 喪成那樣的英劇《倫敦生活》卻拿到艾美獎「最佳喜劇」!   就播放平臺來說,去年得獎數量被Netflix逼平的HBO,今年憑藉《權力的遊戲》(Game of Thrones)和《車諾比》,重新以34獎領跑,Netflix則拿到27獎。   《權力的遊戲》此前拿下了驚人的32項提名,最終獲得了12個獎項,第八季《權力的遊戲》在播出之後高開低走,依然獲得最佳劇情類劇集。
  • 【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評分9.4!
    我們與惡的距離 我們與惡的距離 (2019)導演: 林君陽編劇: 呂蒔媛
  •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沒有人是局外人
    今天,小編想為大家安利一部臺灣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早前因為豆瓣高分有注意到,但是開看一集氛圍太壓抑沒堅持住,畢竟我一般都選治癒一類的,人生都那麼辛苦,看個劇就不要太難為自己。這次終於看完了,還好沒有一喪到底,也有慢慢被時間刷掉悲傷和壓抑。
  • 《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華語劇的女主飾演者賈靜雯,你了解多少?
    《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劇播放了前四集,就在豆瓣上得到9.4分,並且最終得到了9.5分的高分。這部劇的女主宋喬安,原本是一個意氣風發事業成功的中年女性,在她遭遇人生變故的時候,在善惡之間進行了兩難的選擇。
  • ...黃磊|長安十二時辰|我們與惡的距離|慶餘年|豆瓣|海清|國產電視劇
    1、《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9.5主演:賈靜雯、溫升豪 等人劇情點評:很用心的劇,裡面的每個人物都具體而鮮活,每一個對立的陣營都能讓我同情和理解。我們很難做到感同身受,幸好還有這樣的電視劇,能讓我們試著穿上別人的鞋子,看一眼劇中種種,他們背後的真實心情。
  • 《我們與惡的距離》讓人不能理解的故事,真實而又遙遠
    最近非常有名氣非常讓人覺得好的故事,《我們與惡的距離》不知道大家看過沒,其實小編在看這部電視劇之前,只是看它的名字的話,真的以為這是一部非常清新脫俗的電視劇,直接從善惡的內部來給大家呈現整個劇情。但是在看過之後發現其實不是那麼回事,故事的內容其實還是比較平凡的。
  • 2019年三部高分臺劇,豆瓣分均9分以上,總有一部是你的菜
    小勤今天就為大家總結:2019年三部高分臺劇,豆瓣分均9分以上,總有一部是你的菜!1、《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9.5分《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一個關於愛與救贖的故事,一起無差別殺人案,當被害者伏法後,他的家人如何在社會中立足,加害者家屬與被害者家屬,如何走出失去親人的痛苦,是值得深思的話題。
  • 《我們與惡的距離》:你自以為是的正義,可能把另一個人推向地獄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這幾年來我最喜歡的臺劇,劇本縝密、演出精彩、製作用心,最重要的是他讓觀眾對善惡的立場產生改變。《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劇照在電視劇中,「病識感」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也是這幾次的隨機殺人案件中最引人爭議的部分。
  • 《我們與惡的距離》只是一部臺劇
    哈維爾.魯迅說過:「我們堅持一件事情,我們知道這樣做並沒有什麼卵用,但我們堅信,這樣做是對的。」《路過人間》是去年的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的主題曲,由鬱可唯演唱。《我們與惡的距離》脫胎於大量採寫調查,以臺灣真實案件為原型(包括2012年臺南湯姆熊隨機殺人案,2014年臺北鄭捷隨機殺人事件等),在此基礎上加以綜合和典型化,提煉出實踐中最難以處理的部分 。資金來源於政府財政、企業贊助、個人捐贈等。
  • B站上映的這部劇場版動畫,憑藉什麼獲得9.9的高分?
    而B站剛上映的一部劇場版動畫,受到了眾多漫迷的好評,那這部名為《紫羅蘭永恆花園外傳:永遠與自動手記人偶》的動畫,是憑藉什麼獲得9.9的高分呢?永遠與自動手記人偶,是繼紫羅蘭永恆花園TV動畫,所出的一部外傳性質的劇場版動畫。和TV動畫一樣,這部外傳並沒有什麼感天動地的大事情,有的只是看起來很小,很平凡,卻讓人感動的故事。
  • 《我們與惡的距離》電視劇原聲:路過人間,別讓我走遠
    樂叔前陣子追的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居然在內地上線了
  • 我們與惡的距離
    他們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在想什麼呢?是後悔嗎?是遺憾嗎?後悔不應該早起選擇公交的方式去考場,遺憾自己攤上了公交車失靈的意外案件。而如果他們知道這不是意外時,又會想什麼呢?網上有一句話說的很好,我們沒有一個人有資格批判司機,因為最有資格的人們已經離開了人世。
  • 剛上映就斬獲豆瓣9.9高分 《進擊的巨人》最終篇到底牛在什麼地方?
    剛上映就斬獲豆瓣9.9高分 《進擊的巨人》最終篇到底牛在什麼地方?時間:2020-12-08 19:18   來源:動漫星際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剛上映就斬獲豆瓣9.9高分 《進擊的巨人》最終篇到底牛在什麼地方?
  • 2019華語年度最佳《我們與惡的距離》:好人與壞人,有標準答案嗎
    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有標準答案嗎?去年一部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後面簡稱《與惡》)開播至今一年在豆瓣上仍保持著9.5的高分,僅十集的短劇被評為2019華語年度最佳劇。與我們熟悉的臺灣偶像劇不同,這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社會紀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