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三國:史識謬誤誤導大眾,業餘玩票的人外行評價內行

2020-12-04 學智堂

易中天在國內歷史學術界風評不太好很正常。大概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易中天上百家講壇時是廈大中文系教授。雖然中文系和歷史系在廣義上都屬於文科,在廈大的教學編制中都屬於人文學院,但是歷史和中文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研究領域,兩者之間的差別不可以道裡計。

從易中天的個人履歷看,他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並長期從事相關專業領域的教學研究工作。其本身並沒有史學研究的專業培訓和相關的研究成果。他上百家講壇講三國,用郭德綱的話來說就是「隔行取利」。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歷史研究領域的專業從業人員不待見他是很正常的,這與學術傾軋、文人相輕無關。僅僅是專業從業者對本領域尊嚴的維護和對底線的堅守。

就拿老郭來說,他前幾年有個段子專門講主流相聲演員和非主流相聲演員。對於主流相聲演員他主要有三點批評,一是非專業出身混日子的多,二是不尊重傳統、瞎創新,三是不思進取、安於逸樂。

而對於非主流相聲演員他也有所批評,其中就對非專業的,覺得相聲沒有門檻的票友進行了尖刻的諷刺。他說:非主流相聲有一類演員本來是觀眾,後來起義了。他心說,你也會說話,我也會說話,憑什麼我花錢聽你說話。於是花五十塊錢做了身大褂就上臺了。這路演員風格有陳勝吳廣的,有張獻忠李自成的。

老郭說這個段子就是在說,相聲是有門檻的,不管你主流非主流,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你就是不會說相聲。後來的交大博士就是這類「非主流」。

簡單點說,史學專業人士對易中天的不滿,就是從業者對業餘玩票的人外行評價內行的不滿。

其次,不能說易中天的品三國是完全「不專業」,實際上品三國的內容引用了許多史學界前輩的研究成果。但這卻有兩個問題。

品三國引用前人研究成果有個很明顯的例子,易中天指出,蜀漢有三個派系,即劉備真正興起時打造的核心班底荊州派。收降的劉璋舊部東州派。以及益州本土勢力。東吳也有三個派系,即跟隨孫策渡江創業的舊部,從北方南渡的北方士人以及江左本土勢力。

他還進一步指出,蜀漢的歷史就是荊州派聯合東州派,統治益州,而益州派被排擠出核心層,要麼徒具名位而無實權,要麼就只能在低層混。而隨著荊州派和東州派人才凋零,蜀漢走向衰亡。東吳的歷史則是政權基礎由渡江舊部向江左豪族過渡的歷史。

易中天提出這個觀點時影響巨大,當時網上歷史愛好者在討論三國歷史時,言必稱派系,並以此為據,對吳蜀歷史發展的脈絡進行闡述(實際上基本都是把易中天的話抄了一遍)。

這個派系理論確實非常有意思,讓人對三國歷史有了新的角度。但需要指出的是,這個觀點並非易中天原創,而是來自北大歷史系教授田餘慶先生(田老已於2014年仙逝)。田老在《秦漢魏晉史探微》用專門的章節闡述了上述觀點,該書出版於1993年,而上述觀點則是田老於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逐步形成並提出的。

類似的情況非止一端,這種對學界學術成果的引用極大地提高了品三國的學術性和可看性,也豐富了普通觀眾對於歷史的認識,拓展了歷史愛好者的視野。

但問題在於,無論是在品三國播出時還是整理成文字出書時,都沒有明確的指明其觀點來自學術前輩的研究。正常來講,一本涉及學術的書籍,有所引用就應當標註,並在書尾羅列參考文獻。一篇論文不僅要標註,還得查重。這是對其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也是對智慧財產權的基本保護。

但是,顯然品三國沒有做到這些。無法確定這是百家講壇製作方的疏忽,還是易中天的失誤。但無能是哪種情況,受到學術界批評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吧。

另一個問題,也是我想說的第三點,就是易中天雖然引用了學界前輩的觀點,但卻加入了大量私貨,其講述的內容個人感情色彩太濃,從學術研究角度看,極其不嚴謹。

比如他在評價曹操時稱其為「可愛的小人」。這個觀點影響也極大,直到今天也有不少人認為「真小人比偽君子好,因為真小人壞的坦蕩。」此外,其對劉備的評價也不太客觀,更多地渲染了劉備的虛偽。

這些觀點的對錯暫且不論,從歷史研究角度看,易中天的這些觀點都是極不嚴謹的。事實上這些觀點早已超出了歷史學的研究領域,而進入了文學賞析、美學探索的範疇。如果品三國是以《三國演義》為基礎,那麼易中天的這些品評就是極有意思的,一如紅學家從文學、美學角度賞析《紅樓夢》。但問題在於,品三國本身標榜的是以歷史解析為主要內容,是以《三國志》為基礎,那麼這種具有強烈個人感情色彩的觀點就非常不合適了。

實際上,歷史學界對於易中天批評最多的就在於此。雖然品三國節目的播出,為觀眾普及了歷史的學術研究成果,吸引了大眾對歷史的關注。但其謬誤之處也被觀眾所接受,讓更多的人對歷史產生了誤解。

唐代著名史學家、《史通》作者劉知幾曾提出「三長」論,認為研究歷史的人,需要兼備史才、史學、史識,其中尤以史識最為重要。史才,是研究能力和表述技巧;史學,是歷史知識;史識,是歷史見解。

某種程度上說,易中天個人感情色彩過於濃烈的觀點就是史識層面的謬誤,而這種謬誤又被廣泛傳遞給了普通觀眾。這也就難怪歷史學領域的專業人士對其極為不滿了。

相關焦點

  • 易中天評價于和偉版曹操,一臉的喜愛:他比以往的曹操都演得好!
    易中天評價于和偉版曹操,一臉的喜愛:他比以往的曹操都演得好! 前兩年出了部以司馬懿為主熱播劇《軍師聯盟》,如今這部劇播放量早已破百億。大家對這部劇中的演員也是讚不絕口。那麼以在《百家講壇》以品三國,而聞名全國的易中天是怎麼評價這部劇的呢?
  • 易中天評價很犀利,不及金庸風趣幽默
    這個人,就是著名作家餘秋雨。那麼,作為一個在文壇掀起過閱讀熱潮的作家,散文家,餘秋雨的程度到底如何呢?人們對他的評價為什麼會如此逆來順受而又各執一詞呢?易中天先生的尖銳評價在近30年驚動一時且耐久引領文化的諸多精英大佬之中,易中天和餘秋雨一樣是我十分喜歡的作家,易中天在央視百家講壇以「品三國」而一炮走紅,其博學的學問,睿智的言語,詼諧的談吐,別具一格的湖南普通話,讓他收穫了無數的粉絲和讀者,他的《讀城記》《品三國》《閒話中國人》及至後來的《易中天中華史》,都是很好的史學著作和不錯的散文隨筆
  • 嚴肅歷史學家李治亭怒批易中天:「時尚史學賣假貨品位低」
    近日,易中天已經「轉戰」到上海書城籤售《品三國》,兩小時籤出1300本,而在上海書展現場,一個頗具針對性的講座「史學家必須還歷史以真實———『時尚史學』之批判」吸引了不少聽眾。主講者是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委員、研究員李治亭,他以相當激動的口吻把時下包括易中天在內的一些「時尚史學家」批了個遍,稱其缺乏常識,品位低下。
  • 餘秋雨水平到底如何,易中天評價比較苛刻,比不上金庸幽默風趣
    他身處這個特殊的時代,冷靜思考對於民眾來說似乎是一件難事,一個人一旦出現細小極微的汙點,便會被一些搖著正義旗幟的人拿出放大鏡來無限放大,而這時,似乎這個人所做過的每一個善舉都能被視而不見,而一筆惡行,就足以毀掉他這一生。
  • 老北京人說「玩票」是什麼意思?
    玩票是一句典型的北京話,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某一方面的發燒友。雖說是業餘愛好,但愛好得比較深,甚至能跟專業的媲美。咱們現在覺得玩票這事,應用的比較廣,好像任何範疇都可以。但是在過去,玩票就專指玩藝術,主要就是京劇或者曲藝,這些玩票的人還有組織,叫作票房,自己還有個雅稱,叫作票友。票友,這是個從北京流行到全國的概念,由於京劇的傳播效應,大江南北都有無數的京劇票友,就是海外華人圈裡也不乏其人。票友當中有大量的名流,享有很高的社會地位,所以玩票也成了很高雅的娛樂。
  • 閒侃「網紅校長」鄭強,「學術超男」易中天,「哲學王子」王德峰
    筆者曾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提問:如何評價浙大教授鄭強?在這個問題下面的回答裡,有浙大校友答主,現身說了他本人親身經歷過跟鄭強教授有交集的一件事情。那位答主說:「(鄭強)人在學校時事情是很能做的,之前有一個醉漢自稱保安隊長騷擾我們社團的女生。
  • 外行吃人參,內行吃黃芪,功效雖強大,但三類人就別「湊熱鬧」了
    俗話說:外行吃人參,內行吃黃芪。黃芪被稱為氣血之王,如果單一的用黃芪泡水喝,養生效果並不理想,如果學會正確搭配,更有助於將疾病拒之門外。黃芪泡水對人體養生價值非常高,但是並非適合所有的人,如果喝錯了反而會導致身體健康受損,提醒想要養生的人一定要謹慎選擇。外行吃人參,內行吃黃芪,功效雖強大,但三類人就別「湊熱鬧」了首先就是容易上火的人。
  • 外行只看跑分,內行注重4大細節
    從筆者了解的情況來看, 很多人買手機的時候更注重手機跑分數據,認為只有跑分數據高的手機才好,其實這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畢竟只有一些配置高的手機才會配備到更強的處理器,否則就是一些中低端CPU了。但注重跑分和痴迷跑分數據並非一個概念,同樣條件下優先選擇跑分高的手機。那麼如何判斷手機好壞?外行只看跑分,內行注重4大細節。
  • 既是外行也是內行,肆拾玖坊是如何殺出一條血路呢?
    既是外行也是內行,肆拾玖坊是如何殺出一條血路呢?一時間,呼應者眾,同年7月,以張傳宗為核心,正式成立肆拾玖坊,僅僅五年五年,肆拾玖坊就獲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並處於持續增長階段。令人驚訝的是,在肆拾玖坊的體系中,幾乎沒有酒行業出身,既是外行,又是內行的領域,肆拾玖坊是如何做到的呢?張傳宗說:我們叫帶著酒有鬧革命。他認為,應該還給酒友五大權利,分別是知情權、消費主權、經營權、參與權與投資權。
  • 那不如看看這些關於三國的書
    三國演義一經出書就受到廣大民眾的喜愛,明清時期更是有不少說書先生將三國演義編寫為話劇或品書,近代易中天老先生的品三國更是讓三國熱再次掀起,畢竟三國時期是亂世時期,其中故事太多,一些英雄好漢更是令人讚嘆不已。
  • 「外行吃燕窩,內行吃銀耳」,銀耳的3種家常吃法,簡單營養高
    「外行吃燕窩,內行吃銀耳」,銀耳的種家常吃法,簡單營養高前一陣子的時候大家應該都有聽說過帶貨主播買燕窩涉嫌造假的事情吧,這個事情先放下不談,我們今天的主角是。內行吃的銀耳,為什麼原先有一句老話,叫作「外行吃燕窩,內行吃銀耳」,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首先大家吃燕窩都是因為聽說它營養高的確如期,燕窩的營養含量是比大部分的食材營養高,但是燕窩價錢昂貴,而且品種繁多,巨大的利益驅使著這很多不法分子來分這塊所謂的蛋糕。行業比較混亂,而且還沒有趨於成熟。這就是燕窩。但是,銀耳一樣不差。雖然現在銀耳好像是隨處可見。
  • 易中天字如其人,章法有度,專家:易教授,你要懂得藏拙!
    應該說,易中天先生不僅是著名教授和文化學者,而且頗有一腔深厚的筆墨情懷,就是稱他為書法家也不為過。有人曾說,古代的書法大家常囿於深刻的歷史文化背景,字形往往忐忑在守變之間,顯露狂逸之姿。筆者以為,易中天先生的書法作品,亦是如此。
  • 袁紹是怎麼從一個雄傑,變成易中天口中漂亮的草包的?
    多年以前,在中學時代最喜歡看百家講壇《易中天品三國》了,覺得特別好玩,很有意思。在易中天的講述下,曹操是可愛的奸雄,袁紹成了漂亮的草包,當時覺得並無不妥。這真是應了那句話了,所謂成王敗寇,一個人如果失敗了,人們看到的往往只是這個人的缺點,而且會無限放大他的缺點;相反一個人如果勝利了,人們往往只看這個人的優點,而把他的缺點統統掩蓋了。小編試著描述一些袁紹身上值得稱道的地方和他的一些成就,看看他到底是美麗的草包還是一時雄傑?
  • 易中天認為:最好的家教就是不教育,是真知灼見,還是故弄玄虛?
    易中天是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曾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易中天品三國》,他獨闢蹊徑,妙說歷史,受到追捧,但他對歷史事件的分析,有人讚賞,亦有人質疑。易中天是一位有個性的著名學者,他對當下的教育有獨到的見解,尤其是家庭教育方面有自己的主張——無為教育。一次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的家教就是不教育、不管。」還有一次講座時,有一位聽眾問易中天如何培養女兒成為名校畢業生,他說:「最好的家教就是不教育」。
  • 又一尷尬酒,倉庫堆成山,外行當勾兌酒,內行成箱買,實在糧食酒
    導語:又一尷尬酒,倉庫堆成山,外行當勾兌酒,內行成箱買,實在糧食酒如何定義白酒的好壞優劣,讓我們選擇時,不再盲目。學會以下辨認白酒小妙招,讓你秒變「白酒專家」。品斛春雲南記憶精米白酒50度這款品斛春雲南記憶精米白酒產自雲南,這裡有得天獨厚的白酒釀造環境,溫度和溼度都恰如其分。這款白酒入口相當柔順,不辣喉不上頭,特別甘洌爽淨,一個人的時候來幾杯,才是真正的怡然自得。
  • 姜文新劇將演曹操,易中天編劇,《大明王朝1566》導演執導
    可就在近日,電視劇《曹操》終於傳出了將再次開機的消息,而隱忍了兩年以後,如今的《曹操》幾乎動用了圈內所有的優質資源,編劇請來了著名學者易中天擔任,喜歡歷史的朋友一定知道,易中天正是憑著在
  • 易中天:文化大繁榮是慢活 不能搞大革命大躍進
    於國家,於社會,在文章,在學術,建樹之高,聲望之隆,廈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易中天當為佼佼者。且看他在講壇中,篇章裡,談古論今,以史為鑑,深入淺出,如中肯綮。近年來,更以公民身份、角度,將目光放在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對社會良知的思考上。  2011年歲末,記者有機會到福建廈門,便急於拜望這位心儀已久的「公民」學者。  廈門市蓮前東路的一個別墅區,比較講究。
  • 我們在怎樣誤讀三國演義?
    自易中天先生在央視《百家講壇》欄目品三國以降,長久被人們冷落的中國古典小說《三國演義》,復又在書店裡熱銷起來,成為被大眾熱捧的流行讀物。提起《三國演義》,有學者通常把它稱為一本充滿「智慧」的書。如果一個軍事集團戰勝了另一個軍事集團,無論其發動戰爭的理由多麼不正當,多麼不合乎道義,但只要其成功了,勝利了,就會得到有些人的頌揚,其在戰爭中所使用的智謀,在這些人看來,就值得後人學習借鑑。受了這種沒有是非觀的歷史論的影響,那麼在面對一些具體的事例時,人們的思想就會飄來飄去而變得遊移不定。比如曹操說「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
  • 易中天稱乾隆王八蛋,60年沒幹一件好事 滿清後裔投訴其侮辱祖先
    易中天:乾隆是王八蛋,60年沒幹一件好事最近,易中天老師又火了。跟上次上百家講壇新解三國,以學術超男的儒雅形象的火不同,這一次,易老師是點評歷史名人火了,而且是罵髒話哦。前後的火,反差很大。而且,易中天老師因為這一句隨性點評,攤上事了,人家要告他。原來易中天在一個演講視頻中,講到中國近代的衰落,也許是當時的中國錯過大航海,錯失現代化而痛惜,一激動,脫口而出:「乾隆統治中國六十多年,我個人認為,沒幹什麼好事。」緊接著易老師就爆了一個粗口:「乾隆就是一個王八蛋,我不知道為什麼還有人要歌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