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世界》——中世紀(二)

2021-01-22 親子共讀時光

      中世紀兩位代表哲學家思想比古代既有進步的地方,又有新的局限性。

    中世紀事實指古代和文藝復興兩個時代之間的一個時期。又被稱為「黑暗年時代」,因為它是古代與文藝復興時期之間籠罩歐洲的漫長的「一千年的夜晚」。如今英文medieval(中世紀)這個詞仍被用來指那些過度權威、缺乏彈性的事物,具有貶義。

中世紀的哲學家幾乎認定基督教義就是真理。

代表人物:

🌸聖奧古斯丁(將柏拉圖「基督教化」)

他認為,上帝自虛空中創造了世界。在上帝創造世界之前,那些「理型」乃是存在於神的心中。他認為,邪惡是來自於人類的不服從,用他的話來說,「善的意念是上帝的事功,惡的意念是遠離上帝的事功。」他把人分成兩種,一種會得救,就一種會受罰。他並不認為人類應該放棄對自己生命的責任。教導眾人要有自己就是少數選民之一的自覺,並不否認人有自由意志,只不過上帝已經遇見我們將如何生活。

他是第一個將歷史納入哲學理論的哲學家。他認為為了使人類獲得啟蒙,也為了摧毀邪惡,歷史是有必要存在的。

🌸聖多瑪斯(將亞里斯多德「基督教化」)

他認為我們用理性可以體認到我們周遭的事物必然有個「目的因」,這是因為上帝既通過聖經,也通過理性向人類顯現,所以世上竟有「信仰神學」也有「自然神學」。在道德方面也是如此,聖經教導,我們上帝希望人類如何生活,但上帝同時也賦予我們良心,使我們自然而然會分辨是非善惡,因此我們要過道德的生活,也有兩條路可走。

他認為,萬物的存在分成若干漸進的層次,最低的是植物,其次是動物,再其次是人類,再其次是天使,最上面的是上帝。人像動物一樣有身體和感官,但也有理性可以思考。天使卻沒有身體,也沒有感官,因此他們具有自發的直接的智慧。

相關焦點

  • 寂寞思索:帝國終止人彷徨,《蘇菲的世界》〔13〕談中世紀
    文化也會「暫停」,《蘇菲的世界》談中世紀歷史在公元元年前後,就停止了。這是一個偉大的哲學時代的停止。羅馬對希臘地區的徵服,代表著亞平寧文明對希臘文明的勝利。也把希臘文化帶入到了羅馬,形成了一個新的文明譜系。可惜的是,這個譜系由於文化的來源太多,缺乏核心的文明因子。
  • 中世紀著名波斯蘇菲詩人阿塔爾
    今年公曆4月13日(伊朗歷1月25日)是歷史上的著名波斯蘇菲詩人阿塔爾的出生日。伊朗將這天設立阿塔爾文化日。直到15世紀,他作為神秘主義蘇菲敘事抒情詩人才被發現。他的代表作品《百鳥朝鳳》享譽世界。 阿塔爾(Farid ud-Din Attar)作品還有敘事詩《霍斯魯記》、 《格言集》、《神秘論》、《苦難記》、《 自由意志說》、《真主頌》、《心靈的話》、《 夜鶯頌》、 《奇蹟》、 《遺囑》等和著名散文作品《長老傳》。另外,他也是一個著名作曲家。
  • 寂寞思索:渾渾噩噩千年停,讀《蘇菲的世界》〔14〕
    哲學的「重生」,文化融合後自然的迸發,讀《蘇菲的世界》中的中世紀經過了1000年的消化,西方的哲學終於得到了充分的融合,也就是來自希臘的哲學思想和來自中東的宗教體系,已經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平衡和和諧。在這個時候,文明開始按照自己的意願重新起步。
  • 寂寞思索:理想遙望覓封侯,讀《蘇菲的世界》〔15〕
    矛盾的綜合體,《蘇菲的世界》中說「唯心」這個世界是充滿著矛盾的。而哲學就是在矛盾中前行,只有出現了矛盾,同時矛盾的雙方都無法最終戰勝對方,這樣哲學才能真正的前進。哲學就是充滿著各種矛盾。這又追尋到人的本質問題,世界的本質問題。在那個時代,只是萌芽,但是機械的力量,卻給予了我們最大的衝擊。精密的機械,對於人類來說,是一種不可能不著迷的東西。世界是這麼的可愛,也是這麼的有趣。只要我們跨出一步後,就變得我們無數人為此去探尋終極。名詞解釋:「巴洛克」一共在《蘇菲的世界》中出現27次。
  • 《蘇菲的世界》文藝復興,數學家也跨界哲學脫口秀
    接著上一講,接下來聊一聊《蘇菲的世界》第十六章至第二十三章。這部分會談到,黑暗中世紀之後,歐洲的哲學思想迎來了一波高速發展期。文藝復興(十四至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是指十四世紀末期起文化蓬勃發展的現象。在之前我們提到黑暗的中世紀,在古希臘時期,希臘哲學家們費盡心思就是為了證明人是丈量世界的尺度,人有自由和理性。結果到了中世紀,以前希臘、羅馬的幾個強權領袖倒臺了,北方野蠻人入關了,沒文化代替了有文化,希臘哲學家們的棺材板再怎麼咆哮也掀不起浪了。宗教思想統制了人們的精神領域,神性替代了人性。中世紀後期,在神學家聖多瑪斯所處時代過後不久,天主教內部發生了分裂。
  • 世界從何而來?看看《蘇菲的世界》是如何解釋的!
    大家好,我是小叔說書,這是一本從哲學史小說,以寫信的方式介紹,主人公蘇菲以一封怪異的信件作為故事的開篇,情節是抑揚頓挫完美解釋你是誰?這個世界從何而來?不僅導入了小說情節,同時也開啟了小說的主線敘述模式。
  • 讀《蘇菲的世界》㈡:雷鳴地震天神管
    自然世界真壯觀,雷鳴地震天神管,誰說我們無所知,原子理論影響廣。談我們來自虛空,《蘇菲的世界》中說「神話」我們閱讀《蘇菲的世界》,這是一本哲學的入門學說,這本書其實真的並不容易讀。畢竟涉及哲學的東西,都是需要思考的。而且這種思考很多時候都是一種痛苦。當然也有很有趣的地方。我們在閱讀哲學的最初階段,神話的時候,就非常的令人愉悅。而其實神話也構成了各個文明的世界觀。
  • 《哈爾的移動城堡》,是什麼原因讓變老的蘇菲變回少女,值得深思
    為什麼19歲的少女蘇菲在影片的剛剛開始就被荒地女巫變成了90歲的醜陋的老太婆,而且隨著劇情的變化,為什麼蘇菲一會兒變成少女,一會兒又變回了老太婆呢?今天就來分析一下。但經歷神隱世界的冒險後,變的獨立,勇敢起來。
  • 《蘇菲的世界》,一部懸疑與哲學結合的小說,讀後感悟
    《蘇菲的世界》豆瓣評分8.5,被評為20世紀百部經典著作之一。該書作者是挪威的一名哲學教師,憑藉此書一躍成為全球知名暢銷書作家。01此書主要是講,一名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意外地發現了一封寫給自己的信,裡面只有一張跟信封一樣大小的紙,上面寫著:你是誰?
  • 法蘭西永恆的愛人蘇菲-瑪索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蘇菲-瑪索,法國國寶級人物。蘇菲-瑪索,這個對於大多數80後90後來說「只聞其名」都能夠想起容顏的演員,雖然已經遠離主流媒體多年,但仍然能讓人魂牽夢縈。1966年,蘇菲-瑪索出生法國首都巴黎市郊的一個小鎮,她的父母經營著一家規模不大的雜貨鋪。1980年年僅14歲的蘇菲-瑪索被導演相中,彼時她的身高已經超過170cm,之後她出演了《初吻》,憑藉此片一炮而紅。
  • 「中世紀」的建構與解構——兼論中國世界中世紀史理論與實踐的困境
    世界中世紀史又稱世界中古史,是世界史學科下的一個分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世界中世紀史教學和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新中國成立以前,中國學術界更多地採用非馬克思主義理論,把中世紀局限在歐洲範圍內,開設的中古史課程也多冠以歐洲或西洋的限定詞。20世紀50年代後期,史學領域全面引進蘇聯模式,這個時期編寫的幾種教材就反映了這種特點,如都冠以「世界中世紀史」或「世界中古史」的名稱,同時將中世紀與封建社會等同。
  • 「蘇菲的鍊金工房」蘇菲1/7手辦開訂
    「蘇菲的鍊金工房」蘇菲1/7手辦開訂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
  • 歐洲中世紀生活與今日世界重塑
    歐洲漫長的中世紀被歐美歷史學家看作是黑暗時代,那是一個被神權和王權所統治的時代。翻看世界地圖我們不難發現整個歐洲和中國國土面積相當,但就是在這樣的國土面積中卻存在大大小小几十個不同宗教信仰的國家,有些信仰基督教,有些信仰天主教,有些信仰東正教。
  • 《哈爾的移動城堡》是怎樣一部電影,哈爾與蘇菲的愛情你羨慕嗎
    小時候第一次看到日本動漫的時候,就是在少兒頻道的動漫世界,其實還不知道是日本動漫,那時候播的是宮崎駿爺爺的《哈爾的移動城堡》,記得好像是深夜檔12點的,當時就喜歡上了,每天晚上都守著電視看有沒有播到,真的被驚豔到了,裡面的故事、人物、畫風,當時簡直真的只能用驚豔二字來形容我小時候的心情
  • 《蘇菲的世界》Part2:誰會講故事,誰就擁有世界
    01神話的世界觀蘇菲今天也收到了一封來信神話是人類童年的產物,古老的神話,展現了人類祖先最初的大膽想像,它把我們帶到了一個神奇美妙的世界。神話的魅力是永恆的,今天,我們仍然能從神話的寶庫中汲取豐富的養分,領略到洋溢其中的令人神往的英雄氣概,獲得精神上的極大享受。拿中國神話舉例,就有盤古開天闢地、盤古之死、女媧造人、女媧補天、精衛填海以及夸父逐日等眾多精彩絕倫的神話故事。
  • 哈爾的移動城堡:蘇菲為何能得到哈爾的青睞?
    哈爾牽著蘇菲首先,蘇菲善良。以德報怨的蘇菲其次,她樂觀。蘇菲在被荒地女巫下了咒語之後的表現簡直太可愛了。既對這個事實表示震驚,又勸自己接受事實。第二天就想好了應對策略。可愛的蘇菲最後,蘇菲特別勇敢。聽到哈爾說不想參加這次戰爭,鼓勵哈爾去坦白心扉。面對莎麗曼老師,也毫不畏懼,當最後哈爾遭受苦難的時候,毫不猶豫的剪下自己的頭髮作為代價,與卡西法做交易,去幫助哈爾!
  • 解說首映:《哈爾的移動城堡》蘇菲篇
    《哈爾的移動城堡》中,荒野女巫的魔咒是打破故事閉環的重要因素,它打開了蘇菲的內心世界,讓她能夠直面自己真正的想法,不再將帽子店當做避風港,而是主動追尋歸屬。 電影中蘇菲的年齡經歷了多次轉變,最明顯的一次也就是與哈爾的老師莎麗曼對峙的那一回。 蘇菲的外貌,是她內心世界的外化。
  • 今日影單1《蘇菲的抉擇》:她的謊言背後是二戰後絕望靈魂的呻吟
    一 前言:《蘇菲的抉擇》Sophie’s Choice改編自美國作家威廉·斯泰倫的同名小說。威廉·斯泰倫在寫作品《蘇菲的選擇》之前,夢到了一個名叫「蘇菲」的女子。於是作者立即走到書房,坐下來寫出《蘇菲的選擇》的第一頁:一個波蘭的婦女在集中營中被迫作出抉擇——救兩個孩子中的一個。該書出版三年後,同名電影上映,引起巨大反響。二 影片概述:青年作家斯丁格認識了蘇菲和內森這對戀人鄰居。
  • 寂寞思索:沉沉浮浮誰作準,《蘇菲的世界》談,真理並不永恆
    《蘇菲的世界》〔25〕,「變化」真理,永恆的錯誤談到哲學,有一個無法跨越的坎,這就是黑格爾。黑格爾是浪漫主義的傳人,而且把浪漫主義發揚光大。最終以最為哲學的思維把浪漫主義推到了整個哲學體系的最前面。也就是,黑格爾處於的時代,是西方文明最為生機蓬勃的年代。
  • 哈爾與蘇菲,有一種愛情叫做不必多言
    童話的世界總是那麼美好,因為它不僅可以讓你想入菲菲,同時也可以讓你無憂無慮,遐想滿天飛。兒時做過一個短暫的夢,至今仍然記憶猶存。那是當時的自己,莫名其妙地處在危險之中,卻被一個陌生的女孩子救了。哈爾的移動城堡,貿然一看,就有那麼一些童話世界的味道。雖然這個城堡的主人,是一位風度翩翩的男性魔法師,他就是哈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