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京報
朱嘯虎:講故事燒錢創業的時代遠去 更看重單位經濟模型
朱嘯虎說,今天我對我們所有投資的被投公司講:「千萬不要燒錢」,一定要單位經濟模型非常健康地成長,今天的市場環境是完全不鼓勵那種純燒錢的經濟模式的。
作為投資過餓了麼、滴滴、小紅書等風口企業的明星投資人,金沙江創投主管合伙人朱嘯虎對賽道的預測一向是創投行業的風向標。在他看來,教育、企業服務、代際消費轉型,都將是未來的熱點。在這當中,企業服務領域更成為他關注的焦點,他對新京報記者稱,未來將把一半精力放在產業網際網路領域,金沙江創投的資金也會有一半投向該領域。
伴隨明星企業上市即破發,市值與估值倒掛的戲碼頻頻上演,2010年前後才在中國興起的風險投資行業最近遭遇質疑,退出問題成為困擾中國風投的關鍵。朱嘯虎判斷:最近一兩年時間,中國風投機構將迎來洗牌期,在基金協會註冊的3萬多家基金中,可能只有十分之一甚至更少留下來。
他不認同市場上資金緊缺的觀點,在他看來,市場上並不缺錢而是缺好項目,傳統靠講故事就能融很多錢的企業讓投資人很受傷,未來市場將更加看重企業的單位經濟模型,以及可以預期的盈利能力。他本人下一年的願望,則是在寒冬中捕獲下一隻獨角獸。
中國風投將迎洗牌期,只有十分之一玩家能留下來
新京報:有些已經拿了很多融資的網際網路企業,上市後市值和估值倒掛,甚至根本沒法上市,如何看待這種情況?
朱嘯虎:這個現象是比較普遍的,過去很多公司的價格都被私募市場抬高了,有些流血上市,有些甚至自摸上市(指熟人認購上市時的股票),但這種上市的意義不大,因為沒有投資機構認購,上市後股價都是拼命跌的。
高估值還是需要企業自己對衝,比如說本來估值高了50%,企業自己練好內功,再過一兩年業績上去了,本來虛高的估值就不高了,這個時候再去上市,就相對比較紮實了。
新京報:國內大部分VC(風險投資)是在2011年、2015年大規模募集的,目前都到了該退出的階段,但按照上面的現狀,退出相對困難,機構應該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
朱嘯虎:其實募資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退出也是個持續的過程,大部基金是每三年募集一次。實際上為什麼美元的LP(有限合伙人)對中國還是看好的?因為過去幾年,中國市場給美元LP的投資回報還是相當不錯的。
新京報:中國風險投資是否到了集中洗牌的階段?
朱嘯虎:差不多,過去在基金協會註冊的有3萬多家基金,中國肯定不需要3萬家基金,在最近一兩年,會有集中的大浪淘沙的過程,尤其是在人民幣資管新規以後,因為3萬家基金絕大部分是人民幣基金。我覺得十分之一的基金會留下來,甚至更少。這十分之一相對來說比較健康。
新京報:對創業企業選擇投資人有哪些忠告?
朱嘯虎:對創業企業來說,你選擇怎樣的投資人很重要。如果你選擇的基金背後的錢是理財基金的、是加過槓桿的,他們退出壓力非常大,投資人可能會鼓勵創業者做一些危險動作,這對創業者來說,風險也是非常大的。
我們相對來說比較好,我們美元基金是「10+2(10年加2年)」的,人民幣基金是「8+2(8年加2年)」的,周期是比較長的。「5+3(5年加3年)」也還好,如果是「2+3(2年加3年)」的話壓力就非常大,尤其是在市場不好的時候。
新京報:金沙江創投投的項目一般平均多久是可以實現盈利的?
朱嘯虎:項目之間差別很大,很難平均。有些公司是戰略性不盈利,但是單位經濟模型比較好,比如頭條、美團、快手很多是賺了錢就投資出去發展業務,這樣的公司想盈利是很容易的。
資本淡季才是布局好時機,更看重單位經濟模型
新京報:你最近演講時曾說,現在雖然是資本淡季,但卻是布局的好時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觀察?
朱嘯虎:對,我覺得今年是淡季,但並不是說沒錢。
問題的關鍵是好的項目比較少,過去一兩年故事講得好的(公司)能融很多錢,但最後經過市場檢驗,並不能證明它的商業模式是好的,投資者也比較受傷,最後造成投資者都對這種不能盈利的商業模式比較懷疑。
但並不是說沒錢,而是不太相信講故事了,更看重未來盈利的可能性,單位經濟模型能不能算過來帳,比如We Work的單位經濟模型就非常難算。
新京報: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你的投資邏輯和思考是否有變化?
朱嘯虎:我們每年投資都比較穩定,這樣可以避免在某個時期投資太多。如果在市場高峰期投太多,風險會比較大,也很難說什麼時候是市場的最高點。
今天我對我們所有投資的被投公司講:「千萬不要燒錢」,一定要單位經濟模型非常健康地成長,今天的市場環境是完全不鼓勵那種純燒錢的經濟模式的。
新京報:在這種環境下,做產業網際網路領域的企業是不是比做消費網際網路的企業的單位經濟模型更好?
朱嘯虎:做產業網際網路的公司都比較低調,消費者也不需要知道他們,他們都是在後端提供服務的,比如維澤科技這類做大數據反黑產的,目前他們的營收都相對不錯。
新京報:未來你的精力會更多放在產業網際網路?看好哪些賽道?
朱嘯虎:一半一半,金沙江創投資金的投向也會是一半一半的。看好教育、企業服務、代際消費轉型,就是95後、00後的消費轉型,比如一些網際網路新品牌、國貨、漢服等。
新京報:金沙江創投最近剛剛完成了一隻新的人民幣基金的募集,能否簡單介紹一下這隻基金的募集情況、投向?
朱嘯虎:投資方向還和以前一樣,我們一直關注於早期的網際網路投資。我們人民幣基金做了大概有五年了,我覺得人民幣基金和美元基金都有,是一線基金的標配。我們剛剛募集完成的第七期美元基金有4.50億美元,新募集的第三期人民幣基金有10億元人民幣,總的來說人民幣基金的規模大概是美元基金規模的三分之一。
新京報:會因為科創板增加一些人民幣基金的投入?
朱嘯虎:我們還是現在的節奏,還是看企業本質好不好,一般喜歡資產比較輕的。被投公司可能有一些在準備創業板上市。要科創板接受商業模式創新公司上市,可能還要等一等。
新京報:騰訊、阿里等也在布局產業網際網路,那麼初創企業的機會點在哪裡?
朱嘯虎:像騰訊阿里他們只會做水平的平臺,雲服務、標準化應用這種,垂直應用他們不會自己做,具體的行業他們也不會做。創業公司只有做垂直行業、解決方案,大公司會主動和你合作的。
新京報:之前市場上有一種聲音,說BAT(百度、阿里、騰訊)的戰略投資正在和風險投資形成競爭,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朱嘯虎:我們投的時候,企業都還太小,達不到戰投的標準,先拿我們的錢,再說戰投。有時候,戰投會把項目推薦給我們,經常說「這個項目還不錯,但對我們太早了,你們先看」。
新京報:一個項目的什麼要素是你覺得必須要投的?
朱嘯虎:主要還是看人,人和做的事情要匹配。
新京報:什麼要素是導致你不得不退出一個項目的?
朱嘯虎:創始人和我們理念不一致,基本價值觀不一致。
詳解細分賽道,看好教育、企業服務、代際消費轉型
新京報:5G逐步應用以後,對於行業投資邏輯可能帶來的變化有哪些思考?
朱嘯虎:5G現在估計太早了,我覺得還需要至少兩三年時間才能看出來,到周邊人有百分之十幾(的人)在用的時候,可能可以看出來一些特徵,像iPhone第一代出來兩年後,才出了智慧型手機上第一款著名的遊戲——《憤怒的小鳥》,這是沒人能預測到的,但肯定會出現顛覆的應用。
我今天投任何一家公司,不可能是基於5G的邏輯去投資,一定在當前的情況下,它就符合它的商業邏輯。
新京報:出行行業也受到一些政策影響,是否還看好這個行業?
朱嘯虎:我覺得整個行業還是剛需,滴滴今年每天有3500萬單了,還在增長,而且對老百姓來說還是解決了很多出行的需求的問題。同時,滴滴司機從供給就業的角度來說,也是很有價值的平臺。像很多創業失敗的人應對空窗期,做滴滴司機是非常好的工作。
新京報:在線教育在暑期買量和投放非常猛,怎麼看待在線教育賽道?
朱嘯虎:非常有機會,中國現在的在線教育市場的盤子差不多兩百多億美金,以後網際網路教育賽道加在一起,上市公司(市值)超過千億美金指日可待的。
但還是要看公司的具體運營效率,有個小公司在微信、抖音的投放成本是200元,但是當場可以買1200元正式課的轉化率接近30%,它是賺錢的。
新京報:像小紅書、B站這樣細分領域的跑出來的垂直社區,未來是否還會有?垂直社區要如何變現,之前只有廣告,轉電商能否成功?
朱嘯虎:這種有很多,比如虎撲、小紅書、鐵血網,這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可能每個社區天花板不大一樣,但其實垂直細分的社區還是很多的。
變現我覺得還是看團隊的執行能力,像虎撲轉型作毒APP,鐵血網轉型做軍事服裝等,這些都做得很好。社區是不能低估的,核心是團隊的執行能力,沒有執行能力,就無法變現。垂直社區是可以做自營電商的,決定因素是團隊的基因。
新京報:怎麼看短視頻平臺去切電商蛋糕這個事情?能顛覆傳統電商?
朱嘯虎:短視頻電商還是早期,基礎設施、生態搭建還要一段時間。淘寶的反應也很快,淘寶直播一直在做,並且今年對GMV(一定時間段的成交總額)的帶動也很大,成長很快。淘寶剛剛開始做直播的時候,很多人是持懷疑態度的,但是目前看效果做得非常好,他們對主播的管理也非常嚴格。
新京報:We Work在上市的過程中遇到阻力,那麼國內的共享辦公是不是好生意?
朱嘯虎:這個行業是比較重資產的,說白了它就是個二房東生意,這個你做得好,我覺得是有盈利可能性的,但它本身天花板也比較低,不是一門性感的生意,完全看你有沒有能力能低價拿到辦公樓。
We Work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它在美國經濟比較好的時候,以很高的價格鎖定了長期的租約,等到經濟下行的時候,整個風險就非常大,可能會出現持續虧損。
但是在美國,房租是個非常剛性的支出,即使公司破產了,房東還是要有權利、有方式要你繼續把後面的房租交了,這是We Work為什麼能在美國火起來的原因,所以還是地產商做這個生意比較合適。但國內需要長租的情況相對較少,國內短租比較多。
同題問答
新京報:2019年是網際網路誕生50周年,給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朱嘯虎:變化速度越來越快。
新京報:5G落地會給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
朱嘯虎:現在還不好預測,我還沒有體驗,在等華為Mate 30的5G版上市。
新京報:你對未來一年有什麼期望?
朱嘯虎:找到下一個獨角獸。
新京報記者 白金蕾 陳維城 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