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總是難免有浮沉。不會永遠如旭日東升,也不會永遠痛苦潦倒。反覆地一浮一沉,對於一個人來說,正是磨練。因此,浮在上面的,不必驕傲;沉在底下的,更用不著悲觀。必須以率直、謙虛的態度,樂觀進取、向前邁進。 —— 松下幸之助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中,姓氏可謂是十分深厚的一種文化。古語說道「姓氏者,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作為一種血緣關係的象徵,姓氏在每個人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它們不僅代表著我們自己這個獨立的個體,更承載了長輩們對我們的美好祝福。
在世界的各個文明中,姓氏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同的語言與文化會帶來姓氏不同的表現方式,並且有著各具特色的內涵。在日本的傳統文化裡,就有著這樣一個十分古怪的姓氏。無論男女怎麼取名,在被翻譯成漢語之後都像是在罵自己,十分奇特。
在我國,姓氏能夠被追溯到母系原始社會的時候。最初姓氏被用以區分幾個部族之間的關係,而且只有為首之人才能夠得到姓氏。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階級制度取代了氏族制,由統治者決議的賜土以命氏的管理方法誕生出了大量的姓氏。於是自此開始,我們多樣化的姓氏就慢慢誕生了。
而在日本的歷史中,姓氏的出現和我們不太一樣。最開始的他們是只有名作為代號而沒有姓的,對於當時的人們而言,這不過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代號罷了。根據日本神話記載,直到公元前660年神武天皇建立日本國,開始了階級社會之後,才初次出現了姓和氏。
氏是協助天皇治理國家的氏族們專有的代號,而姓則是一種是世襲的象徵社會地位的賜與氏族的稱號。比如說在日本管理祭祀的地方叫作忌部,那麼這裡的氏族就叫做「忌部氏」,而賜予他們的「朝臣」就是可以世襲使用的姓,即為「忌部朝臣」。
公元9世紀到10世紀的時候,日本還出現了一種叫做苗字的稱號。這是一種用以代表從氏族中分離出去的家族,也被用於家族的區分。姓、氏和苗字就構成了古日本人的姓名,它們的含義全都在用於表達身份,而並未體現出個人的特點。
直到1868年明治維新之後,封建制度在日本被廢除,1870年更是下令宣布全國人民都有了給自己取姓的權力。可當時的日本人已經習慣了過去的生活,對這一舉措並不感冒。1875年《平民苗字必稱令》出臺,日本強制要求所有居民都必須擁有自己的姓名,這才讓大量的日本姓氏出現。它們或是源自於自己的行業,或是源於居住地,五花八門。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奇特姓氏,也是在這個時候發源的,它叫做「我孫子」。乍一看,我們肯定會以為這是在形容自己的孫輩,但是聯繫到它可是一種姓氏,以我們的文化而言,侮辱之意頓出。但是,這個姓氏在日本並不是如此。
「我孫子」姓在日本共有263戶,它起源於古時一支由印度來到日本的移民。這些人們以火神作為信奉,用土語來說就是「Abikuku」。為了紀念祖先,這些人就以「Abinakuku」作為了自己的姓,音譯於中文就是「我孫子」。根據一些史書描述,這一族人曾經是從皇宮中出來的,是那種不凡的存在。
2016年亞運會上,女子撐竿跳比賽銅牌的得主就是來自日本的我孫子智美。在日本懸疑小說界更是有一名叫做我孫子武丸的小說家,著有《偵探電影》等作品。儘管這一姓氏在翻譯成中文後,確實有像在罵自己一樣的詼諧,但是對於它們背後流傳下來的文化與故事,我們還是要給予尊重。姓氏的文化博大精深,這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