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一個古怪姓氏,無論男女怎麼取名,譯成漢語後都像在罵自己

2020-12-11 騰訊網

人的一生,總是難免有浮沉。不會永遠如旭日東升,也不會永遠痛苦潦倒。反覆地一浮一沉,對於一個人來說,正是磨練。因此,浮在上面的,不必驕傲;沉在底下的,更用不著悲觀。必須以率直、謙虛的態度,樂觀進取、向前邁進。 —— 松下幸之助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中,姓氏可謂是十分深厚的一種文化。古語說道「姓氏者,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作為一種血緣關係的象徵,姓氏在每個人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它們不僅代表著我們自己這個獨立的個體,更承載了長輩們對我們的美好祝福。

在世界的各個文明中,姓氏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同的語言與文化會帶來姓氏不同的表現方式,並且有著各具特色的內涵。在日本的傳統文化裡,就有著這樣一個十分古怪的姓氏。無論男女怎麼取名,在被翻譯成漢語之後都像是在罵自己,十分奇特。

在我國,姓氏能夠被追溯到母系原始社會的時候。最初姓氏被用以區分幾個部族之間的關係,而且只有為首之人才能夠得到姓氏。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階級制度取代了氏族制,由統治者決議的賜土以命氏的管理方法誕生出了大量的姓氏。於是自此開始,我們多樣化的姓氏就慢慢誕生了。

而在日本的歷史中,姓氏的出現和我們不太一樣。最開始的他們是只有名作為代號而沒有姓的,對於當時的人們而言,這不過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代號罷了。根據日本神話記載,直到公元前660年神武天皇建立日本國,開始了階級社會之後,才初次出現了姓和氏。

氏是協助天皇治理國家的氏族們專有的代號,而姓則是一種是世襲的象徵社會地位的賜與氏族的稱號。比如說在日本管理祭祀的地方叫作忌部,那麼這裡的氏族就叫做「忌部氏」,而賜予他們的「朝臣」就是可以世襲使用的姓,即為「忌部朝臣」。

公元9世紀到10世紀的時候,日本還出現了一種叫做苗字的稱號。這是一種用以代表從氏族中分離出去的家族,也被用於家族的區分。姓、氏和苗字就構成了古日本人的姓名,它們的含義全都在用於表達身份,而並未體現出個人的特點。

直到1868年明治維新之後,封建制度在日本被廢除,1870年更是下令宣布全國人民都有了給自己取姓的權力。可當時的日本人已經習慣了過去的生活,對這一舉措並不感冒。1875年《平民苗字必稱令》出臺,日本強制要求所有居民都必須擁有自己的姓名,這才讓大量的日本姓氏出現。它們或是源自於自己的行業,或是源於居住地,五花八門。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奇特姓氏,也是在這個時候發源的,它叫做「我孫子」。乍一看,我們肯定會以為這是在形容自己的孫輩,但是聯繫到它可是一種姓氏,以我們的文化而言,侮辱之意頓出。但是,這個姓氏在日本並不是如此。

「我孫子」姓在日本共有263戶,它起源於古時一支由印度來到日本的移民。這些人們以火神作為信奉,用土語來說就是「Abikuku」。為了紀念祖先,這些人就以「Abinakuku」作為了自己的姓,音譯於中文就是「我孫子」。根據一些史書描述,這一族人曾經是從皇宮中出來的,是那種不凡的存在。

2016年亞運會上,女子撐竿跳比賽銅牌的得主就是來自日本的我孫子智美。在日本懸疑小說界更是有一名叫做我孫子武丸的小說家,著有《偵探電影》等作品。儘管這一姓氏在翻譯成中文後,確實有像在罵自己一樣的詼諧,但是對於它們背後流傳下來的文化與故事,我們還是要給予尊重。姓氏的文化博大精深,這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如此。

相關焦點

  • 日本有一個奇特姓氏,無論你怎麼取名,譯成中文後都像在罵自己
    在秦漢之前,姓氏是分開的,姓一般比較的穩定,產生後不會輕易的改變,而氏則會隨著個人封邑、官職的改變而改變。到了秦漢之後,姓氏融為了一體。不再存在衍生,如要改則姓氏二者一起改。因此在秦漢之前所衍生的氏都成為了獨立的姓氏,秦漢之後也因為種種原因產生了許多的姓氏,根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歷史上出現的姓氏多達上萬種,流傳至今還保留的姓氏也達到了5000多種。
  • 日本有一個奇葩姓氏,女孩無論取啥名,譯成漢語後皆讓人捧腹大笑
    相比於14億人口2萬多種姓的中國,我們的鄰居日本雖然才1.3億人,卻有14萬種姓,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說其中一個最獨特也是最尷尬的日本姓氏,女孩子無論怎麼取名都很尷尬。首先,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日本的「姓」和「氏」。
  • 日本有一個尷尬姓氏,女性無論取啥名,譯成漢語後都會被逗笑
    說起來也是比較奇怪,中國跟日本之間淵源一直都很深。日本受中國的文化影響也比較深,但偏偏取名字這點就沒有影響到。中國古代有許多非常好聽的名字,比如說秦朝的扶蘇,就算是唐朝李世民、李治、武則天、李旦等人的名字也不差啊,怎麼日本受唐文化影響這麼深,取的名字就這麼隨便呢?
  • 日本有一個獨特姓氏,女孩無論取什麼名,譯成中文後都十分搞笑
    日本作為我國的鄰國,在文化方面一度深受中國影響,比如「留學生」這個詞就是起源於唐朝時期日本向中原派出「遣唐使」、留學僧等。不過在姓氏文化方面,日本仍然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好比唐朝時期,日本的平民是不準擁有姓氏的。現在日本的姓氏主要分成兩種:一種是自古就有的,一種是《苗字必稱令》發布後大家創造出來的。
  • 日本的搞笑怪姓,用漢語發音讀,怎麼讀怎麼感覺像在罵人
    此外尊師重教是我國教育的優良傳統,在日本這一規則同樣盛行;我國很多方面推崇儒家文化,在日本,這一文化同樣存在於各個階層之間……有相似就有區別,這其中,非常有特點的就是日本的姓氏文化。現在日本的姓氏主要分成兩種:一種是自古就有的,一種是《平民苗字必稱令》發布後大家創造出來的。自古就有的基本上源自日本封建時代的貴族姓氏,因為在日本古代,普通的平民百姓是沒有自己的姓氏的。
  • 日本奇葩姓氏男孩子無論取何名,翻譯成中文都令人捧腹大笑
    語言產生之後,不久就產生了姓名,每一個人有了自己的姓名,人類才能進行正常有序的交往。「姓氏者,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很多人不知道,「姓」和「氏」乃2個部分: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
  • 日本有一奇葩姓氏,哪怕名字再好聽,譯成中文後都讓人忍俊不禁
    例如我國的姓氏文化起源很早,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姓氏都能夠追溯到上古八大姓,發展傳承了數千年也不過是有著數以千計的姓氏,然而日本的人口區區數億,發展歷史哪怕是根據他們自己在《日本書紀》的神話傳說來看,也不過是區區兩千餘年,如今竟然是已經有了十萬個以上的姓氏,這是為何呢?
  • 日本有一「奇葩」姓氏,無論取什麼名字,翻譯成中文都令人發笑
    在1870年的時候,日本政府才允許老百姓擁有姓氏,很多曾經因為沒有姓氏產生的戶籍納稅問題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雖然說政府允許了百姓有姓氏,但是怎麼取名呢?這對於這些已經習慣了大朗、二郎叫的老百姓來說可就犯了愁了。取一個什麼樣的名字即好記又能代表自己的家族呢,還要查閱一下文化典籍,所以有姓名有名字這項政策推行非常緩慢。
  • 日本有一個獨特姓氏,女孩無論取什麼名,譯成中文後都很搞笑
    日本是我國一衣帶水的鄰邦,學過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這個國家的發展其實一直都受到中國的影響。就比如說,日本文字早先是根據漢字改編而來的,還有如今日本居民深愛的茶道文化,也是受到古代中國的影響。不過與中國的不同的是,日本最開始不允許平民擁有姓氏。
  • 日本有一「奇葩」姓氏,無論取什麼名字,翻譯成中文都讓人忍不住笑
    雖然說政府允許了百姓有姓氏,但是怎麼取名呢?取一個什麼樣的名字既好記又能代表自己的家族呢,還要查閱一下文化典籍,所以有姓名有名字這項政策推行的非常緩慢。 5年之後,為了加快推薦國民姓氏文化,日本政府下令,每個家族必須要有姓氏,這才真正的讓平民百姓取姓氏這個難題擺到了明面上。
  • 日本有一「奇葩」的姓氏,無論取啥名,翻譯過來都像是罵人
    就拿姓氏來說,隔壁的日本原是沒有姓氏的,但是大和這個民族大家也都知道,模仿力極其之強,既然一個文明裡有著姓氏的制度,那其他文明自然是爭相模仿。奈何當時的日本平民普遍沒有什麼文化,即使知道了姓氏的重要性,也不知從何下手。
  • 日本最難取名的姓氏,外國遊客聽了哈哈大笑,本地人尷尬的想換姓
    中國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而且在中國的領土上生活著13億的居民,所以有很多比較特殊的姓氏。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就曾經有一本叫做百家姓的書,裡面全部都是各種各樣的姓氏,有很多人的姓氏都非常的稀有,取出來的名字讓很多人覺得比較尷尬。
  • 日本的這些奇葩姓氏,怎麼讀都像是在罵自己,還真是挺搞笑
    而日本也一樣,他們也有自己的姓氏,只是與中國不同的是,日本的普通民眾,他們在之前是沒有姓氏的,在到了後來,隨著日本的人口也在不斷的增長,這也給很多沒有姓氏的普通人民的管理帶來了很多的不便,後來,天皇才便下令:只要是日本國民,全部都可以起姓。
  • 日本人姓氏為何這麼奇怪
    各國都有什麼奇異風俗? 中國很早就打破氏姓之貴賤,人皆慎名,生而有姓氏。而在日本,歷來嚴種姓之別,因此姓氏往往必須由天皇賞賜,朝廷不時加以甄別,以防一般百姓冒姓。
  • 稀奇3個姓氏,怎麼取名都像罵人,大師來也取不好,有你姓氏嗎?
    因此姬姓和姜姓以及上古八大姓都是比較知名的姓氏,而一些人口眾多的姓氏比如王姓、李姓等更是人盡皆知。但是有些人口稀少的冷門姓氏就沒有那麼的樂觀了,甚至有的姓氏因為太難取名其後人便紛紛改了自己的姓氏。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三個姓氏就是這樣,因為這三個姓氏實在是太古怪了,不管你你怎麼起名都有一種像是在罵人的感覺,估計就是起名大師來了要想起個好名也是有著難度。
  • 日本女子不懂中文,胡亂取中文名,譯成中文後,網友:讓人臉紅
    中國的刻化符號最早出現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已經有了8000多年歷史了,目前可以解讀的漢字是殷商的甲骨文、金文,再到篆書,魏晉南北朝的楷書,現在漢字也就是楷化後的正楷字。小磯國昭是日本風雨人物,陸軍大臣,41屆日本首相,由於長期在朝鮮任職被人稱為「朝鮮之虎」,同時也是「文武雙全」的戰犯,來到中國之後,小磯國昭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為了能夠讓自己順利融入中國,就給自己取了一個中國名字。
  • 世界上名字最長的首都,有41個字,譯成漢語後僅2字,聽著很耳熟
    1927年民國政府將南京稱為首都,中國第一次有了「首都」的稱呼,現今「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城市,首都通常是一個國家主權的象徵城市,世界各國也都有自己的首都城市,而世界上名字最長的首都,有41個字,譯成漢語後僅2字,聽著很耳熟,你肯定聽過。
  • 聊聊日本那些千奇百怪的姓氏
    你聽過那些古怪的日本姓氏嗎? 在1875年之前,絕大多數的日本平民都是沒有姓的,這是貴族階層才有的特權,貴族階層的姓氏必須由日本天皇給予賞賜。 在幕府時代,武士有「苗字帶刀」的特權,所謂的「苗字」就是擁有姓名權。(日語詞彙「苗字」翻譯成中國漢語就是「姓」。)
  • 這4個姓氏像日本姓氏,其實來自中國,最後一個只出現兩次
    從伏羲氏族開始,為了防止近親結婚和區分高低貴賤,姓氏由此誕生。5000多年時間裡,最早的姓氏演化而出各種各樣不同的姓氏,有些姓氏在今天很常見,但是有些姓氏卻很稀少。擁有複姓的人數在我國相對於單姓來說要少得多,而在日本卻非常常見,所以有些複姓看起來非常像是日本的姓,事實上在日本也的確存在,但是其實它們的源頭都來自中國,比如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4個姓氏。
  • 中國最霸氣的3大姓氏,無論取什麼名字都很狂,不信你試試
    文/中國最霸氣的3大姓氏,無論取什麼名字都很狂,不信你試試 姓氏是中國最為古老的文化之一,最初的起源是基於「天道」的原是宗教,演化而來的對於圖騰和祖先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