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漸暖,萬物也開始復甦。一場春雨澆溉之後,田野上遍布著各色野菜,鮮嫩的等待食客老饕們品嘗。這些青翠的植物,也是春日時節飯桌上的一大特色。
馬蘭頭
春天,田間地頭都是嫩綠的馬蘭頭。菜園邊、小橋流水畔、竹籬茅舍旁……它探頭探腦地長在雜草叢中,有股清香。馬蘭頭傳統的做法是涼拌!新鮮採摘的馬蘭頭只需清洗乾淨,放入鍋裡焯水去除苦味,再撈起切碎,調味、淋上芝麻油,涼拌馬蘭頭就完工了。
馬齒莧
馬齒莧又可以稱為五行草、長命菜等,是生長在田邊、菜地等常見的一種野草,其中含有豐富的蘋果酸、葡萄糖、鈣、磷、鐵、維生素、胡蘿蔔素等成分,具有很高的保健價值,它味道微苦,氣味較為濃厚,可以生食,也可以煮粥、做湯、小炒、泡酒等。
春筍
因春筍味美,初出之時物稀價貴,故唐代詩人李商隱有詩道「嫩籜香苞初出林,五陵論價重如金」。樂清人素來愛吃春筍,春筍肉質細嫩鮮美,且營養豐富。而用新鮮的春筍做出來的菜餚,也是相當的美味。以鹹肉燒筍作為時令佳餚,那脆嫩的筍,一沾上家鄉肉的鹹香,格外可口。
棉菜
在清明前後,樂清有一道傳統小吃叫做清明糰子。而這棉菜就是做這清明糰子的主要材料之一。清明前,採摘綿菜,用溪水洗淨,帶回家搗爛,和之以糯米粉,以鮮筍、芥菜、肉丁、鹹菜為餡,或者嵌以甜餡,制餅蒸熟而食。
蠶豆
春天的蠶豆綿綿可口,入口即化。只需要清水煮熟,就是足以讓人忘卻肉味的美食。蠶豆豆瓤已經變成沙狀,吃的時候也不需要費力去剝皮,輕輕一擠,帶著清新的豆兒就能破皮而出。
大青嫩葉
(樂清方言:「臭蕻絲」)
春天裡有道菜樂清人桌上少不了,「臭蕻絲」,也就是大青嫩葉,大青也是一味中藥,清熱解毒,涼血消斑。樂清人喜歡把它與粉絲、蝦皮一起燙煮,也有人喜歡炒蛋,吃法眾多,是品春少不得的食物之一。
蕨菜
春天吃蕨菜這事,3000年前的詩經中就有雲了,「陟彼南山,言採其蕨;未見君子,憂心惙惙」。懂得做蕨菜的人都知道,蕨菜不能生吃,在炒、拌之前要焯一下水,最好是小蘇打水,蕨菜雖美也不可貪嘴,不要大量長期食用。
番薯藤
很多人不知道,番薯藤也是可以吃的。番薯是公認的健康食品,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番薯藤的嫩尖,炒著吃是很清香的,吃起來有點像空心菜。把番薯藤老稈外的一層皮撕掉,把裡面的稈掐成段,用一點辣椒和花椒炒著吃,味道很香。
韭菜
韭菜雖然一年四季均可食,但有著春香、夏辣、秋苦、冬甜的特點,可見春天的韭菜最為鮮嫩可口。詩人杜甫曾留下詩句:「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春天的韭菜葉如翡翠,根如白玉,所以,此時不妨趁著應季多吃點韭菜。
苦菜
春天一到,苦菜就開始抽枝展葉,漫山遍野的苦菜被春雨澆灌後一夜就會竄起老高,於不經意間,讓整個山體穿上一件鮮活碧綠的衣裳。老人們總說,苦菜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祛溼降壓的功效。其嫩莖葉可生食,也可用沸水燙一下,再換清水浸泡,除去苦味,然後炒食,味道也是極好的。
香椿
早在漢朝,香椿在宮廷裡可是上等的食材。香椿還分為紫香椿和綠香椿兩種。前者色深而香氣厚重,後者色淺而香氣清淡。香椿營養成分豐富,有健脾開胃、清熱解毒的功效。每年的3月至5月是食用的最佳時期。香椿被稱為「樹上蔬菜」,特別是香椿炒蛋,也算是餐桌上的一道經典菜餚。
薺菜
春天是薺菜大量生長的時候,看著田野上冒出的一簇簇綠葉,長勢十分喜人。薺菜具有一種特殊的清香,味道清爽,營養也很豐富。可以清炒也可以做包子、餃子、餛飩餡。它含有大量的粗纖維,多吃薺菜能夠增加腸道的蠕動。
有詩云:「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除了這些地裡長的,咱們大樂清自然少不了水裡遊的,雖然我們沒有吃河豚的習慣,但是其他水產也已經到了相當肥美的時節。
螺螄
「清明螺,肥似鵝」。清明時節,正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螺螄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再放一點辣椒提味,鮮得下巴掉下來,那美味真可稱得上「一味螺螄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了。
蝦蛄
進入春季,尤其清明節之後就是本地蝦蛄大量上市的時節,蝦姑的價格也隨之穩定。蝦蛄是一種營養豐富、汁鮮肉嫩的海味食品。春季是其產卵的季節,此時食用為最佳。又肥又大又多膏的蝦蛄,會越吃越上癮的,真是讓人慾罷不能。
鳳尾魚
鳳尾魚最好的食用時間是在4月,不過為了佔「鮮」機,所以即便是在鳳尾魚剛剛開始出沒的三月,已有不少食客要迫不及待地嘗鮮了。此時鳳尾魚雖然未到肉質最飽滿的時候,但卻已經開始抱籽,簡單的香煎便入口香脆。
春日已至
一起去
品嘗這口應季的鮮
END
來源:溫州文旅資訊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