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曝」字的讀音

2020-12-19 字說心與
科學

再說「曝」字的讀音

中央電視臺4套有個非常好的節目——《國家記憶》,播放的時間也很好——每天晚上20時,恰是我為自己安排的看電視的時間。所以,這是我比較常看的節目,尤其是播到一些關乎科技發展的內容的,更是一定要看。從14日連續播了三集的《揭密我國首座核電站》,其中第二集《舉步維艱》在介紹我國第一座核電站選址時,提出了曾任秦山核電廠副廠長的陳曝之先生。陳先生是最初一批參加我國首座核電站設計建造的科學家之一,是為我國的核電事業作出卓越貢獻的。1992年曾「五一勞動獎章」。節目自始至終都是將先生的名字念作「Chén Bàozhī」,但我認為這樣讀是不妥的,正確的讀音應當是「Chén Pùzhī」。其理由有三:

原子結構圖

1.陳先生生於1933年12月,當先生取名之時,「曝」字絕無讀「bào」者。這只要查一下字典就知道了。出版於1979年9月的《現代漢語詞典(試用本)》,也就是現在最流行的《現代漢語詞典》的初版,「曝」僅有一個讀音「pù」,1982年出版的《四角號碼新詞典》第九版「曝」字也只有一個讀音,兩詞典所收「曝」字頭的詞語僅有一個「曝光」,且前者為其注音作:「pùguāng」。《現代漢語詞典》的第二版(1983年出版)中,「曝」字仍只有一個讀音「pù」,只是「曝光」詞條下多出了一句「也說暴(bào)光」。當然,今天所有的字典、詞典中,「曝」字赫然收錄了兩個讀音,即「pù」和「bào」。可是到《現代漢語詞典》第三版時(1996年),陳先生已經63歲了。若查一下與先生取名年代比較接近時的工具書比如1915年出版的《中華大字典》和1936年出版的《詞海》,其注音均只為步木切,屋韻。其對應的聲紐應當是並母。(《廣韻》為蒲木切)根據反切注音與今音的對應規則,改為漢語拼音注音就是「pù」,這是沒有疑問的。

2.即使現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曝」字讀bào音,僅限於「曝光」一詞中。所以先生的名字也不應當讀作「Chén Bàozhī」,而是應當讀作「Chén Pùzhī」的。

3.我們中國人取名都是講究有一定的含義的,若依節目所讀「Chén Bàozhī」,是毫無意義可言的。因為那是一個不存在的讀音。不知陳先生可有表字,若有,就可以參照而定其取名的用意了。

所以,中央電視臺所讀陳先生的名字是錯誤的。僅就陳曝之先生的名字的讀音談談,也算是對曾為祖國之建設發展作出偉大貢獻的長者的一點尊敬吧。

我之前曾寫過一篇《說「暴曬」》很詳細辨析了「暴」的兩個讀音,可以參閱。可惜沒有在任何地方發表過。

核電站

2020年9月17日晚。

相關焦點

  • 日語中讀音最多的漢字,一個字竟有100多種讀音!
    學日語的小夥伴在背單詞時,很多人會為漢字的讀音而頭痛。日語裡的漢字讀音非常複雜,不僅有音讀和訓讀之分,而且同一個字的音讀和訓讀也有可能有好幾種,真是讓人傷腦筋。一般的漢字讀音也就2-3種,背起來還算輕鬆。
  • 六字大明咒的讀音和功效
    「六字大明咒」的緣起就是蓮花生菩薩祈禱西方極樂時所唱的六個字。這六個字是:唵、嘛、呢、叭、彌、吽。另外,習慣在發音末尾加一尾音「敕(chi)」。這便是「六字真言」。「唵」,表示佛部心,「嘛」、「呢」表示如意寶,「叭」、「彌」意為蓮花,「吽」,表示金剛部心。我們現在用漢字書寫的「六字真言」,由於系音譯字,故其寫法與讀音不盡相同。
  • 讀音最多的漢字是哪一個?「和」字有7個讀音,竟然只能排第二
    漢字的博大精深,不僅體現在象形上,也體現在讀音上,比如多音字。所謂多音字,顧名思義就是指一個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讀音,用以區分同一個字在不同語境下的不同詞性、不同詞意或者不同用法。那麼,你知道讀音最多的漢字是哪一個嗎?(漢字書法欣賞:蘇軾《寒食帖》)看到這個問題,我猜大多數人想到的答案首先會是「和」字。誠然,「和」有多達7種讀音,在漢字中極為少見。
  • 何為形聲字?形聲字讀音是否有規律可循?
    二字都是表意與水相關的自然界形態。所以,表字義的部件取表水的「氵」字旁。又根據「江河」二字讀音:jiāng【ㄐㄧㄤ】hé【ㄏㄜˊ】,表音部件分別取:「工gōng【ㄍㄨㄥ】」和「可kě【ㄎㄜˇ】。江字讀音韻母:ang與工字讀音韻母:ong對應。河字讀音:聲母h與可字讀音的聲母k對應:河字讀音韻母與可字讀音韻母相一致。
  • 漢語考級,俄羅斯將漢語納入高考,難的不是字,而是讀音
    可以想見,在未統一文字前,各個地方的文字是不一樣的,更不要說讀音。而漢語讀音讓漢字增加了很多樂趣和難度。古代交通不發達,而華夏幅員遼闊,各個地方的語言溝通不是很頻繁,久而久之,各自語音都會發生很大變化,也會產生不同的詞彙。尤其在南方山區,交通極度不便,更容易產生語音變異。這也就是為什麼閩浙贛湘粵山區「五裡不同音」的產生原因。在閩西,有不少縣的方言多達三四十種,且大多不能相互交流。
  •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騎」字到底該怎樣讀?(南郭居士)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探討◎南郭居士第二節 古詩詞中「騎」的讀音第一節我們探討了「斜」在古詩詞中的讀音,但如果說人們對「斜」的讀音存有異議,那麼對另一個字「騎」的讀音就可以說是存在爭議了。但在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騎字的兩個讀音被合二為一,都讀作「qí」了。
  • 我國最特別的一個字,3000年來讀音從來沒變,你讀對了嗎?
    中華文字,博大精深,每一個字的背後,都蘊含有它的深意,絕非字面所理解的那麼簡單。通常一個字會有很多個讀音,的確很容易繞暈外國人。不過我國有倒是有一個最特別的字,不管放在哪一個情景中,3000年來全是一個讀音,大概就連許多國人都不知道,你的讀法可能也錯了。
  • 中國一個奇特的字,3000年來讀音都一樣,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
    漢字是十分有趣的,其千變萬化的字義和讀音,常常讓遠渡重洋的外國學子頭痛不已,因理解不了中國文化與用語習慣,常常鬧出許多啼笑皆非的故事。除開這個,漢字本身也是十分特別的,許多字來源於象形文,而象形文來既源於日常生活,又來源於所見所聞,皆是圖畫所得,屬於表意文字,易被學習與掌握。
  • 坐騎走了,說服也走了……這些字讀音在悄悄發生變化
    所以,語文老師會不厭其煩地在課堂上強調一些多音字、異讀詞的讀音。比如:參差、確鑿、呆板、說客、顫慄、強迫、軋鋼、骨殖……為什麼?因為這些看起來書寫難度並不大的字,在歷史上讀音卻不斷發生變化。不同時代的人,接受的教育不同,父母教給你一個讀法,老師教給你另一個讀法。所以,很多人無所適從,不知道到底怎麼讀。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些字始終存在不同的讀法。
  • 「街」字原來的讀音是「gai」,為什麼現在變成「jie」了?
    gai是土話方言讀音嗎,是標準的讀音。反而讀jie讓人很彆扭。實際就是中原話的發音,和京劇發音一致,簡化後就變jie了。而gai發音歷史更為複雜久遠。我們現在的普通話是原來的北京話,那邊就是讀jie,其他地方的方面該gai的還是gai,閩南語也是這樣讀。北京話並不是正宗的漢語。
  • 暹羅貓的「暹」字,原來有這麼多人不認識,讀音五花八門
    文/寵物百科標題:暹羅貓的「暹」字,原來有這麼多人不認識,讀音五花八門都說貓狗兩難全,養狗就意味著放棄養貓,反之養貓就等於放棄養狗。不過提到暹羅貓,讓我詫異的是竟然有這麼多人不認識暹羅貓的「暹」字。在往期一篇科普暹羅貓的文章內,近千條評論都在探討暹羅貓的讀音。網友認為的暹羅貓讀音什麼qu羅貓、li羅貓、qi羅貓等等,只有你想不到,沒有網友們造不出來的。
  • 我國有一個字,3000年來一直是一個讀音,不少人念錯
    眾所周知,在川渝一帶的方言中,「街」字的讀音為「gai」,與普通話中的讀音「(jie)」區別較大。當然,除了四川的方言,很多其他地區的方言中「街」字也念「gai」。事實上,3000年來,「街」的讀音都是讀作「gai」。
  • 《清平樂》開播網友熱議「樂」字讀音,有人讀錯了十多年!
    來自宋詞詞牌名的劇名「清平樂」中的「樂」字讀音,引發網友熱議,該劇的領銜主演王凱、江疏影還在微博科普正確讀音應為「yuè」而非「lè」。到底該讀哪個,依據是什麼?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進行了採訪。(現在的許多語文教材中,已經標註了讀音)◆並非所有詞牌名中的「樂」都讀「yuè」是否詞牌名中的「樂」都讀「yuè」呢?華東師大中文系語文教育研究中心彭國忠曾撰文《詞牌「清平樂」的「樂」應怎樣讀》進行了詳細分析。
  • 「拼音被改」引質疑 一個字的讀音到底是由誰決定的
    一個字的讀音到底是由誰決定的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毛翊君  本文首發於總第889期《中國新聞周刊》  「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原在本詩中讀「cui」,現改為「shuai」。「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由「xia」改為「xie」。「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由「ji」改為「qi」。
  • 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都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可能也錯了
    而在讀音上更是如此,更有可能兩個相鄰的小鎮,對於一個漢字的發音就會有所不同。而這個漢字則更為特殊,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都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可能也錯了。那麼到底是哪個字呢?中國漢字的存在時間也有數千年了,從起初的結繩記事,再到文字的出現,期間也經歷過了許久的演變。
  • 我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都是一個讀音,恐怕你的讀法也錯了
    一字讀法3000年如一,如今卻幾乎人人讀錯 雖說,中國的方言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在中國卻有一個堪稱是最神奇的字,所有的方言中都是一個讀音,這個字即為「上街」的「街」,一看到這個字,你的心裡是不是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jie」這個讀音,但是實際上,這並不是其真正的讀音。
  • 中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或許也錯了
    漢字在人們一代一代使用的過程中也慢慢在發生變化,從最早的甲骨文,到後來的篆書、隸書,直至我們如今所使用的簡體字,漢字的讀音以及寫法都和之前有非常大的不同。但在中國有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前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或許也錯了。
  • 一篇文章96個字卻是一個讀音,曠古奇文
    在漢字的發展歷程中,湧現了同音異形字,多音字,通假字等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但又充滿哲理的文字,這些充滿哲理的文字濃縮了漢字發展五千年的精華,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有人認為漢字是世界上最難學習的文字,這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中國文明發展五千年,漢字也有了上千年的歷史文化沉澱。
  • 「拼音被改」引質疑,一個字的讀音到底是由誰決定的
    現在審音審的是異讀,不是網絡上說的,專家把正確的讀音審成錯誤的,或者把錯誤的審成正確的。」隨後,1932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公布發行的《國音常用字彙》確立了北京音的權威地位。1955年,經過多方討論,漢民族共同語定名為「普通話」,以北京音為標準音。次年,「普通話審音委員會」成立,成員由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語文專家組成。其擬定出《普通話審音原則》,並在第二次委員會會議通過草案。其中的異讀詞審音總原則有兩條:「普通話的語音應當以現在北京語音為標準;審音對象應當以詞為單位。
  • 這個字生活中常用卻很奇特,讀音3000年不變,你有沒有讀錯?
    一個奇特的字,歷經3000年,在方言中唯一讀音可以說,在我國,因為地域的差異,要想無障礙地聽懂當地話,是件難度非常大的事情。然而,在我國的方言中,卻有這樣一個字,如此的奇特,它經歷了3000年歷史文化的發展,依然屹立不倒,就一個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