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中國的寶藏》講述中國傳統文化

2020-12-15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敏)近期,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推出的紀錄片《中國的寶藏》上映。講述家族與祖先、漢字的力量、國際化中國、中國製造、科技的藝術、飲食的藝術等中國傳統文化內容,不但在國內引發熱議,在海外也受到了外國網友的一致好評。

通過講述「中國故事」,影片展現中國文化瑰寶的風採,塑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正面健康、蓬勃向上的國家形象。通過文物看文化,從文化思考文明,讓海內外觀眾對中國有了一次全新的視覺體驗。

博物館文物成為《中國的寶藏》的主角,通過國寶,展現其所處時代的生活片段,還原中華民族在歷史演變中流傳或失傳的文化傳統,並與現代生活中的歷史痕跡做呼應,讓觀眾從情感和心理上得到更大的共鳴。

《大禹治水圖》玉山局部(受訪者供圖)

唐三彩駱駝載樂俑(受訪者供圖)

《家族與祖先》這一集,選取的敘事角度很有意思。上海博物館的大克鼎、湖南廖氏宗祠以及耗費上萬工時打造的寧波朱金木雕花轎,這三件文物看似毫無聯繫,但通過文化符號、傳承、古代與現代的聯繫這三大主題,被連接到一起,呈現了中華民族古傳承至今的家庭觀念,展示了中華文化的魅力。

該部紀錄片在海外獲得了極高的關注。義大利職業攝影師協會主席Alessandra Salimbene發文表示,「通過博物館、城市、迷人的自然景觀,感受到了一個美麗而和諧的中國」。他還表示,似乎只能想到讚美的詞彙去形容這部紀錄片:「高品質的拍攝、一流的剪輯、充實的內容。」一位英國網友評論:「這部紀錄片毫無疑問讓我們跳出了呆板的、甚至帶有偏見的固有想法,從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和接受,並最終愛上中國這個古老而又現代的國度。」

該部紀錄片由英國知名歷史節目主持人阿拉斯泰爾·蘇克講述。他的國際化視角,讓中國博物館的文物「活」了起來。主持人歷史底蘊深厚,觀察獨特,既代表海外觀眾的感受,又讓中國觀眾覺得很新奇,形成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主持人觀賞寧波萬工轎(受訪者供圖)

(文化副刊部編輯)

相關焦點

  • 央視與BBC攜手推出紀錄片《中國的寶藏》
    原標題:央視與BBC攜手推出《中國的寶藏》如何通過中國館藏頂級文物講述中華文明故事?如何在現代中國找到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印記?1月10日起,每晚8點在CCTV-9播出紀錄片《中國的寶藏》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 六集紀錄片《中國的寶藏》:一場博物館的驚奇之旅
    從《我在故宮修文物》到《如果國寶會說話》,我們逐漸發現打開文物寶藏的方式可以如此不同。如何通過中國館藏頂級文物講述中華文明故事?如何在現代中國找到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印記?發布會現場2020年1月7日,紀錄片《中國的寶藏》中文版發布會在北京舉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編務會成員薛繼軍,與BBC世界新聞頻道代表、故宮博物院等八家博物館代表,共同為該片啟播。會上宣布,《中國的寶藏》中文版將於1月10日起在CCTV-9每晚八點播出,為觀眾呈現一個既傳統又現代的中國。
  • 水井坊攜手《國家寶藏》第三季 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近年來,為了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原創文化類節目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如深耕詩詞文化的《中華好詩詞》《中國詩詞大會》以及創新表達形式的《經典詠流傳》《一本好書》等等,受到觀眾和廣大網友的普遍關注。 《國家寶藏》作為大型文博探索類文化節目代表,自2017年第一季播出以來,就獲得了不俗的成績。
  • 中英合拍紀錄片《中國的寶藏》中文版登陸央視
    新京報訊(記者 劉瑋)1月8日記者獲悉,《中國的寶藏》中文版將於1月10日起在CCTV-9每晚八點播出,為觀眾呈現一個既傳統又現代的中國。《中國的寶藏》海報。圖片來自網絡紀錄片《中國的寶藏》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出品,央視紀錄國際傳媒以國際合拍、合作的方式與BBC世界新聞頻道(BBC World News) 、英國野馬製作公司(Mustang Films)製作。中英合拍製作團隊歷時1年,行程7000多公裡,走遍8座中國城市,拍攝了8家博物館,5個世界文化遺產,20多件頂級文物。
  • 中英聯手打造紀錄片《中國的寶藏》
    中英聯手打造紀錄片《中國的寶藏》 2020-01-08 19:04:06   中新社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馬海燕)紀錄片《中國的寶藏》中文版將於1月10日起在央視紀錄頻道每晚八點播出。
  • 匯集中國頂級文物,這部中英合拍紀錄片火了
    兼具真實性與藝術性的紀錄片,既是我們了解傳統文化的一面鏡子,也是我們探索現代文明的知識寶庫。前不久熱播的紀錄片《中國的寶藏》呈現了中國頂級文物,將「過去」與「現在」聯繫起來,為觀眾提供了一個了解傳統和現代中國的窗口。
  • 六集紀錄片《中國的寶藏》:8家博物館20件頂級文物的奇妙之旅
    從《我在故宮修文物》到《如果國寶會說話》,我們發現打開文物寶藏的方式如此不同。《中國的寶藏》中文版將於1月10日起在CCTV-9每晚八點播出,為觀眾呈現一個既傳統又現代的中國。該紀錄片共六集,每集25分鐘,呈現現代中國生活的多個側面,分別是家族、藝術、都會、製造、科技和飲食。
  • 合拍讓中國文化熠熠生輝 紀錄片海外影響力增強
    原標題:合拍讓中國文化熠熠生輝 紀錄片海外影響力增強 這部動畫片以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中國動畫明星「熊貓和和」與俄羅斯家喻戶曉的動畫角色「兔小跳」為主角,通過講述妙趣橫生的玩具店故事,體現兩國獨特的民族風俗和文化魅力,表現了兩國人民善良、勇敢、包容的良好品德。據《熊貓和開心球》主創團隊介紹:「希望通過『熊貓和和』,打造一個更容易被全世界的孩子們接受的和平友好、善良可愛、富有萌趣的熊貓形象,讓全世界的孩子們感受真正的中華文化精髓。」
  • 在紀錄片《中國》裡,聆聽千年歷史迴響
    中華文化歷經千年,源遠流長,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寶藏和人文精神,為中華兒女提供了取之不竭的養分和能量。 由《河西走廊》製片人李東珅、總撰稿鄧建永,以及《大國崛起》執行總導演、總撰稿周豔聯袂打造的紀錄片《中國》,將於12月7日登陸湖南衛視和芒果TV。紀錄片以《中國》為名,承載的是主創再現歷史、傳承文化的使命感和宏大願景。
  • 動畫電影紀錄片佳作頻出 合拍讓中國文化熠熠生輝
    這部動畫片以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中國動畫明星「熊貓和和」與俄羅斯家喻戶曉的動畫角色「兔小跳」為主角,通過講述妙趣橫生的玩具店故事,體現兩國獨特的民族風俗和文化魅力,表現了兩國人民善良、勇敢、包容的良好品德。據《熊貓和開心球》主創團隊介紹:「希望通過『熊貓和和』,打造一個更容易被全世界的孩子們接受的和平友好、善良可愛、富有萌趣的熊貓形象,讓全世界的孩子們感受真正的中華文化精髓。」
  • 這些二次元擬人,是如何讓中國傳統文化變得流行的?
    隨著二次元文化在中國的不斷發展壯大,擬人化的風潮也同樣逐漸被中國的內容創作者們所接受。由於文化背景不同,這些中國的擬人化作品顯然更能為我們帶來親切的感受,從而引起中國人的文化共鳴。字體擬人:更接地氣的書法藝術解讀書法藉助漢字,通過點線的變化和墨色的濃淡乾枯,來表達作者的審美觀念、學問修養與性格氣質。
  • 主流文化面向世界的多元表達——近十年中國紀錄片的創作發展
    近十年來,各種類型的紀錄片從不同側面以多元化的表達,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展示中國形象,傳遞中國聲音,彰顯中國精神,體現主流意識形態,匯聚成富有活力的、開放的和充滿時代氣息的紀錄片主流文化。在「網際網路+」時代5G、4K、AI等先進技術的助推下,紀錄片的紀實性進一步提升;紀錄片的國際傳播開闢了更多有效的路徑,其傳播渠道和傳播形式也更加多元化,這擴大了紀錄片在國內外的傳播面和影響力。
  • 原來優酷藏了這麼多寶藏紀錄片
    很多紀錄片發燒友也因為《大地情書》,追根溯源發現,原來優酷還藏著很多寶藏紀錄片,這些寶藏精品釋放著濃重的人文底蘊,吸引一批又一批的觀眾駐足觀賞。情感勾連、四季流轉「大地情書」裡的樸素生活哲學《大地情書》在優酷上線後,豆瓣高分開分,分數一路飆漲,目前已達到8.8分。同時,其優質口碑也霸榜各大社交平臺,引發更多人的關注。
  • 金典·經典巨獻 攜手《中國》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三湘都市報12月16日訊(記者 和婷婷)現在,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正在芒果 TV、湖南衛視熱播,收視獨佔鰲頭。而與之一同上線的冠名商依然是伊利集團的金典有機奶,二者共同打造了一場傳承文化之美的饕餮盛宴。
  • ...他拍的紀錄片帶英國人了解中國|杜甫|紀錄片|伍德|中國|中華的...
    他製作的120多部紀錄片中,大多數與歷史有關 ——《追尋文明的起源》《亞歷山大東徵傳奇》《印度的故事》《英格蘭的故事》等。他撰稿並主持的《中華的故事》更從普通中國人的視角,追溯中國五千年歷史,講述中國從古代夏商周到改革開放時代的巨大歷史變遷。《杜甫》紀錄片中,他同樣在追尋中華古老的詩歌傳統在當今中國的傳承和意義。
  • 到底是怎樣一部紀錄片,取名為《中國》?
    作為首部以「中國」命名的歷史紀錄片,《中國》將在這個冬天再現華夏歷史切面,挖掘古代中華文明中對今日中國社會最具深遠影響的人與故事,回溯中華文化淵源,為觀眾帶去悠悠千年古國的精神圖騰
  • 中國功夫 世界語言 中國日報網出品紀錄片《尋找功夫》北京放映
    中國功夫是寶貴的世界文化遺產,在全世界都具有強烈的親和力、吸引力,是眾多外籍人士了解中國文化的第一切入點,代表著中國文化最亮眼的一張名片。那麼,到底什麼是「功夫」?功夫的起源在哪裡?紀錄片電影《尋找功夫》試圖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探尋中國功夫的真諦。
  • 電視文化類節目傳播中國傳統東方美學理念
    近年來,國內原創電視文化類節目熱度上升,《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朗讀者》《國家寶藏》《衣尚中國》等「現象級」原創電視節目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屏幕上,這正是文化自覺的表現。這些節目充分調動舞臺藝術元素,從不同角度詮釋了中國文化,彰顯了中國氣派。在全球化語境下,文化傳播的全球化仍然要面對諸多文化審美困境。
  • 《FGO》四周年,深耕傳統文化沃土
    先來感受下下面這段描述:公元前215年,秦朝剛剛統一六國不久,北方匈奴趁機來犯,侵佔耕地、搶劫財物,秦始皇掏出虎符,揮師北上,最終收復了肥沃的河套地區,並建立了綿延至今的世界文化遺產——長城。這些內容,是不是讓你想起了《國家寶藏》IP?
  • 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私學是他創辦的 紀錄片《中國》告訴你這些故事
    12月7日晚,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一集《春秋》中,就展現了孔子如何用執著的一生,踐行「禮」與「仁」的理念。紀錄片《中國》由《河西走廊》主創團隊耗費近5年時間打造而成,該片並非是傳統意義上的通史,而以獨特的切入角度再現華夏歷史切面,挖掘古代中華文明中對今日中國社會最具深遠影響的人與故事,回溯中華文化淵源,為觀眾帶去悠悠千年古國的精神圖騰,提升民眾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