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佛說這個虛空中,有三千個大千世界

2020-12-05 老古文化

點擊播放音頻

舍衛國的講堂

「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佛由三十一歲開始說法,直到八十歲,在四十九年之間,他的教化工作,大部分都在舍衛國。舍衛國在中印度,經濟文化發達,財富很多。舍衛國的國王,就是《楞嚴經》上那位波斯匿王,也是佛的弟子。那裡有位長者,年高有道德,是舍衛國一個大財主,名叫「給孤獨」長者,也是拜火教的教主。有一天他到波斯匿城去給兒子相親,遇到了佛,對佛產生了信仰。他請求佛到波斯匿城去說法,而且要給佛蓋一個講堂。佛說:有因緣,你蓋好講堂我就來。他回到波斯匿城,找了一個最好的場地,但是卻屬於祗陀太子所有。太子提出來一個條件,如果長者能把黃金打成的葉子,一片片鋪滿了八十頃的地,就把這地賣給他。

給孤獨長者愛布施,孤苦伶仃的人找他,他一概都幫忙,專門做好事,所以叫做「給孤獨」。他真的把金葉子一片片去鋪那八十頃地,鋪了一半的時候,有人報告了太子,太子問他為什麼這樣作?長者說:「那真是佛啊!是真的聖人。」太子說:「我相信你的話,你不要鋪了,我們兩個人共同建造吧!」所以這個講堂就是祗樹,祗陀太子、給孤獨長者兩人合力所蓋,稱為「祗樹給孤獨園」。《楞嚴經》也是在這個地方講的,這個園林是佛的大講堂,經常在這裡說法。

千二百五十人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每一本佛經,都提到這兩句話,不論佛在那裡說法,都是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佛說法的時候,難道都是出家和尚聽嗎?它這裡只講和尚,沒有講居士多少人,男人多少,女人多少。有些佛經記載佛說法的時候,天龍八部億萬,不可知,不可數,不可說,那就很多了,那就是「木老老」。普通說法都是千二百五十人,這一千二百五十個佛弟子,叫做常隨眾,佛走到那裡跟到那裡。拿我們現在的名辭來說,這是基本的學生,基本的隊伍,都是出家人。

為什麼只提千二百五十人?佛出來傳法以後,第一批招收的學生,拿我們現在的話講,最難降伏的學生,就是這一千二百五十人。其中的舍利子,在佛沒有出來說法之前,他已經是大老師了,跟他的有一百個學生。還有三迦葉兄弟(不是拈花微笑那個迦葉),其中兩人各有二百五十個學生,另一位有五百個,合起來一千個學生,他們都是影響當時社會宗教的大學者。另外有神通的目連尊者也在那裡,年齡也比佛大幾歲,也在傳教,他也有一百個基本徒弟。還有耶舍長者子,朋黨五十個,所以佛有這六個徒弟皈依了以後,他們帶領出家修道的學生,一起皈依佛,才變成了一千二百五十個常隨眾,就是經常跟著佛的;每次說法,他們都是聽眾。

不過千萬記住啊!其中有些人年齡都比佛大幾十歲,佛是三十一、二歲開始說法,舍利子年紀較佛大二、三十歲,目連也比佛大。所謂比丘是出家人,翻譯成中文的意思就是「乞士」。乞士是一個好聽的名辭,意思是討飯的,討什麼飯呢?不是討一口飯吃的飯,是討一個永遠不生不滅的精神食糧。所以,上乞法於佛,下乞食於一切眾生,稱為成佛比丘。比丘的道理,也含有破除一切煩惱,了一切生死,而能有所成就,能證果的意思。

世間與大千世界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

爾時,這個時侯。世尊,是佛的另外一個代號,佛經裡所稱世尊,是指世界上最值得尊敬的人。不過我們要注意,所謂這個世界,不是只講這個人世間;佛學裡所謂世間,有三世間與四世間兩種概念。所謂三世間是:器世間、國土世間、有情世間。

器世間:就是國土世界,用現在的觀念,就是物質世界,是這個地球上,有人類、生物存在的世界。

國土世間:就是地球上各個分別的國土,中國、美國、歐洲等,是這個世間觀念裡的一個範圍。

有情世間:有情就是一切眾生,有生命有靈知性的存在,這是一個世間的觀念,等於我們現在講社會、人類等觀念差不多。

所謂四世間,除了前三種之外,另外第四種就是聖賢世間,也就是得道的聖賢所成就的另外一個範圍。拿佛教來講,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有道之士所居住的聖賢世界。其它宗教所講的天堂,是另外一種聖賢、善人所居住的世間。

佛學裡有淨土,有穢土,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算穢土,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是淨土。所謂土,有兩種觀念,一種是常寂光土,這個土已經不是土地,不是物質,而是說,在那個境界裡,永遠都是快樂的、清淨的、寂滅的。另外一種觀念是指我們這個世間,是凡聖同居土,聖人與凡夫共同居住的地方。這個世界也可以說同時包括了四世間,與各個國土的觀念。所以說佛經裡所稱的世界,是包括我們這個世界,以及超過這個地球範圍所有世間的世界。

另外一個觀念是說,釋迦牟尼佛是我們這個三千大千世界的佛,為了我們初學同學們的研究,我們再說明一下三千大千世界在佛學上的概念。

在我小的時候,有一位老前輩就問我,你曉不曉得世界上有一個吹大牛講大話的人是誰?我說不知道。他說:是釋迦牟尼佛!他所說三千大千世界這個數字,無量無邊,誰能夠把它對立破得了?那真是摸不到邊,大極了。當時年輕,聽了也是笑笑而已;但是時代到了現在,更加證明佛的說法真實,他的神通智慧,更是了不起。他對於世界的看法,認為一個太陽系統是一個世界,這個是普通觀念的世界,一個太陽,一個月亮,帶領了九大行星,中間有一個地球,就是一個太陽系。

過去物理學天文學稱太陽為恆星,現在有人反對,不一定叫它恆星,這個是科學上沒有定論的。在這一個太陽系中,地球是面積很小的,與其它行星的壽命來比較,也是很短的。可是在我們看來已經是不得了啦!這算是一個世界。

佛說,這個地球上的人,以六十歲或者以一百歲為一壽命。這個世界上的人,認為一晝夜很了不起,而在月球上是半個月白天,半個月黑夜。現在人到了太空,發現果然與佛兩千多年前說的一樣。佛告訴弟子們說,這個虛空中,像這樣的太陽系統,帶領很多星球構成的世界,是無量數、不可知,如恆河沙一樣多;也像中國的大黃河裡頭的沙子一樣的多,數不清的。

一千個太陽系統這樣的世界,叫做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叫做一個中千世界,再把一千個中千世界加起來,叫做一個大千世界。他說這個虛空中,有三千個大千世界,實際上不止三千大千世界,而是不可知、不可數、不可量那樣多。這個說法以前是沒有人相信的。

本期推薦

《金剛經說什麼》

老古書屋線上平臺

老古文化在2018年「書香中國 經典世界」活動現場發布了「全球老古書屋計劃」,聯合光華教育基金、中國文化書院、復旦大學等機構,致力於將老古書屋打造為傳承經典文化的終身大學。老古書屋會員可免費暢享老古書屋線上平臺所有產品。

相關焦點

  • 《金剛經》裡的三千大千世界
    不可說,那麼很多凡夫就會不重視佛經了,所以,佛陀又往下說了第八段: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這個以須彌山為中心,七山八海重重環繞,外面還有鐵圍山做城牆,四方有東勝神州,西牛賀州,南瞻部洲,北俱蘆洲,四大洲,還有一套太陽月亮星星。
  • 《金剛經》:三千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大?
    《金剛經》中,釋迦牟尼佛問須菩提:「須菩提,你再想想,倘若有人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用來布施,這個人所獲得的福德是不是很多呢?」須菩提回答說:「相當多,世尊。」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三種的千世界,合名為三千大千世界。
  • 面對三千大千世界,你的想像力還夠用嗎
    有沒有其他方法來揭示一個更真實的宇宙呢?應該說,有的。下面我們就可以來看看佛是怎麼描述宇宙的。佛是梵語buddha的音譯。本來音譯為「布達耶」或「佛陀耶」,但中國人一向歡喜簡化,就簡稱為「佛陀」,又進一步簡稱為「佛」。「佛」翻譯成中文是覺悟者的意思,佛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聖者。
  • 人類對宇宙所知甚少丨佛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讓人嘆為觀止
    三千大千世界一日月所照臨的一世界或一國土,是佛教宇宙的基本單元。由此進一步,我們再來看看佛教常說的「三千大千世界」乃整個佛教宇宙的構造。一千個世界或一千個國土,組成一個較大的單位,稱為「小千世界」。《長阿含經》說:佛告諸比丘:如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如是千世界。
  • 「空」這個字如何理解,小思小記
    今天騎車時,腦子裡蹦出「空」這個字,以前按照語文課本上的理解,就是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存在,虛空一片。現在看佛經多了,有時細細琢磨,發現這樣理解是偏頗的。有個成語叫「心如止水」,南懷瑾老師把心比作鏡子,有事來就照一下,沒事還在那。這都差不多一個意思和境界,人心亂,生氣時如翻江倒海,波浪翻滾,哪裡能如平靜止住的水?所以要靠修行,佛家講持戒定慧,戒為先,不能做這做那,有戒律,就減少了自己對欲望的接觸,為定心打下基礎。
  • 佛法:佛所說的宇宙範圍有多大?
    宇就是指空間十方,宙就是指時間三際,所以學佛之人要禮拜的就是十方三世一切佛,就是指要禮拜宇宙世界的一切佛菩薩。其實每一個六道的眾生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那空間十方就有無量個三千大千世界那麼大。每一個空間都有十方,而這樣的空間又有無數個,可見佛法說的宇宙器世界大到無法想像,所以佛法說無邊,就是一個沒有邊際,難以想像的世界,這個世界以眾生的能力難以通達,唯佛現量可知。如《阿彌陀經》中說:佛飯食經行,可以到十萬億的佛剎土。
  • 佛法:人類究竟起源於何處,三千大千世界又是如何劃分的
    佛說是從無始而來。無始,沒有一個真正的源頭可尋。就像一個圓,你找不到真正的開頭在哪。就像我們愛問的先有蛋還是先有雞。你找不到真正的答案。你如果非要問地球上第一個出現的人是誰,這個真沒法解答。但佛法也絕不認同人是從猿猴進化而來的理論。佛說一切萬物都是因緣際會而來,說白了就是一種轉化。就像動能可以轉化為電能,電能可以轉為光能。
  • 佛說的三千大千世界是不是現在的宇宙,宇宙究竟是怎麼樣形成的?
    公元前2500年,有一位聖人在菩提樹下整整悟道了六年。他就是釋迦牟尼,他悟道以後的第一句話就是說原來一切眾生都有智慧德性!只是由於眾生業力深重,障礙了本性,那麼這位聖人是如何看待宇宙呢?佛經大乘佛教所描述的世界則更不可思議。
  • 帶你看看佛經中的「三千大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也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個詞彙。大千世界是個什麼概念? 以上面所說的須彌山為中心,周圍環繞的四大部洲及八山八海,合稱為一小世界。這裡包括了自色界之初禪天至大地底下之風輪,其間包括日、月、須彌山、四天王、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世天(即色界初禪三重天)。此一小世界以一千為集,而形成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集成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集成大千世界。
  • 佛教: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有百億顆地球
    佛教對於小世界的認識與我們對於太陽系的認識有所不同,我們認為太陽系中,太陽是中心,九大行星繞其旋轉,而佛教認為須彌山是中心。太陽和月亮在須彌山的山腰旋轉。一日月繞一須彌山,外圍四大部洲、八中部洲,須彌山下入香水海中,水面以上分上下兩段,下段分為四層,第一層名堅守天,第二層名恆僑夫,為四天王所統帥之夜神所居,屬於鬼類,非天道所攝,第三層之上還有日月星宿天,為日月星神所居;第四層為四天王天,與日月在同一水平面上。
  • 南懷瑾老師:你不要以為在打坐持咒念佛念境界很好,這是非量境界
    依唯識的道理,這個世界、宇宙一切物質、精神、心理的現象是整個心的體第八阿賴耶識的現量境。換句話說,西方的柏拉圖把世界分成物質與精神的兩重世界,這兩重世界都是屬於第八阿賴耶識的現量境,這叫做真現量。現在國內外都流行禪宗,真正的禪宗悟道的,身心解脫而進入現量,就在這裡不需要天眼也能觀三千大千世界都明白。
  • 淵回說南:南懷瑾老師生前多次示寂,臨終卻為何手書「平凡」?
    淵回說南:南懷瑾老師生前多次示寂,臨終卻為何手書「平凡」?是真修為,還是假修行?他是在教育我們修行學佛,要腳踏實地,從做人做事開始。一、深夜難眠,憶念吾師現在的時間,是2020年的某個深夜。簡單算起來,南懷瑾老師已經離開有八個年頭了。打死淵回,也忘不了2012年的中秋節。
  • 南懷瑾老師:如何得到藥師佛的感應
    做人家老師是倒了八輩子黴,我是深深感到痛苦。如果你們是老師,他的第一個問題你們怎麼答覆?我也沒得神通,就是有神通也不能說,決不能講,否則犯菩薩戒。你們說我該怎麼答?第二個問題,我一接到電話,第二天就請從智法師給他父親做法事超度了,當然現在也已經入棺埋葬了,他要老師顯神通,把他父親復活過來(眾笑),因為我叫你老師嘛!老師啊!
  • 佛魔?南懷瑾:世界上最可怕的東西
    對於南懷瑾老先生大家也都不陌生,他是當代的詩文家、教育家,同時也是一位佛學家,雖然現如今他老人家已經不在了,但很多學者都會去看他老人家的生前的教學影像,南懷瑾老先生說,這個世界上最為可怕的就是佛魔,他們總是裝作一副很佛的樣子,已經忘了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
  • 淵回說南:南懷瑾老師是聖人,菩薩,隱士,國學大師,還是騙子?
    淵回說南:南懷瑾老師是聖人,是菩薩,是隱士,還是騙子?當代「國學大師」的傳奇人生。一、南師懷瑾,一生傳奇南懷瑾老師的一生充滿著傳奇色彩。有些人說他是當代聖人,師承孔孟,復興文化。這個問題我們一點一點來回答:1.是聖人,又非聖人有人說南懷瑾老師是儒家的聖人聖賢,但他卻非常親近大眾。他不僅講四書五經,他還講道家的修行,佛家的解脫。他不僅推廣兒童讀經,興師辦學,資助貧困學生。
  • 佛家三千大千世界對應人間的是什麼樣的世界
    佛家中的三千大千世界的確如此來到娑婆世界,主要是修煉,是用你內心的世界融合到其它大千世界裡面,用人話來說就是,你首先要找到屬於你的天賦來,並且把這個天賦發揮到極致,而後要融入娑婆世界裡面其它把天賦發揮到極致的人群來,看到其它有天賦的人群各自發揮自己的天賦會因為它們高興而高興
  • 三千大千世界賀歲特展探索東方藝術之美
    「三千大千世界賀歲特展:大餘」展覽海報大千當代藝術中心於2020年12月27日至2021年4月18日呈現「三千大千世界賀歲特展:大餘」。展覽聚焦20世紀以來東方藝術的創作,探索具有時代精神性的藝術語言。「三千大千世界賀歲特展:大餘」展覽現場「大」指向集體記憶的空間維度,「餘」指向集體歷史的時間尺度。
  • 淵回說南:國學大師南懷瑾辭世時間,到底何時?老師真的走了麼?
    淵回說南:國學大師南懷瑾辭世時間,到底何時?老師真的走了麼?李淵回原創,國學,文化,儒釋道前言:大家好,我是李淵回,歡迎來到新一期的「淵回說南」。「淵回說南」還原歷史,幫助大家了解一個真正的南懷瑾老師。
  • 淵回說南:南懷瑾老師真名叫什麼?名如其人,懷瑾握瑜,傳承文化
    淵回說南:南懷瑾老師真名叫什麼?名如其人,懷瑾握瑜,傳承文化前言歡迎大家來到新一期的「淵回說南」節目。淵回說南,還原歷史真相,為大家訴說南懷瑾老師傳奇人生。這裡還真有喜事。翁祥街道的地鹽村南仰周家裡,誕生了一位小寶寶。小寶寶光著身子,哭叫不停。誰也沒有料到,這麼一個哭叫的小寶寶,就是後來受大家所景仰的南懷瑾老師。大家都知道南懷瑾這個名字,其實南懷瑾老師的名字叫常泰。懷瑾只是南懷瑾老師的一個號,南懷瑾老師還有一個號叫玉溪。
  • 佛說金剛經白話文
    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須菩提!在你看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