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宇宙所知甚少丨佛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讓人嘆為觀止

2021-01-07 阿彌陀的愛

三千大千世界

一日月所照臨的一世界或一國土,是佛教宇宙的基本單元。由此進一步,我們再來看看佛教常說的「三千大千世界」乃整個佛教宇宙的構造。

一千個世界或一千個國土,組成一個較大的單位,稱為「小千世界」。

《長阿含經》說:佛告諸比丘:如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如是千世界。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須彌山王;四千天下,四千大天下;四千海水,四千大海水;四千龍,四千大龍;四千金翅鳥,四千大金翅鳥;四千惡道,四千大惡道;四千王,四千大王;七千大樹,七千大泥梨,十千大山,千閻羅王,千四天王,千忉利天王,千焰摩天,千兜率天,千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是為小千世界。

這是說,一「小千世界」的內容就是一世界的內容的一千倍(千為虛數,形容很多。)。如一世界有一座須彌山,小千世界便有一千座須彌山;一世界有四大天下,即是四大洲,小千世界便有四千大天下;一世界有四大金翅鳥,小千世界便有四千大金翅鳥,等等。一個世界有很豐富的內容,但同樣重複一千遍,就不免顯得單調了。這裡須注意的是世界的領空問題。世界的上方天空中有很多層天界,但經文只舉到色界初禪天的梵天,上面還有色界三禪天和無色界四天,經文沒有列舉。這不是一個不煩細舉的問題,在佛典中,講到世界於壞劫中毀滅時,常常只毀到三禪天以下的器世間。這在以後要談到。

一千個世界作為一個較大的單元,不止為統計方便,它們確實聚合在一起,並形成獨特的形狀。《起世因本經》卷一《閻浮洲品第一》載佛說:

諸比丘,如此小千世界,猶如周羅。

所謂周羅,是指古印度時的髮髻,具體是什麼形狀已不很清楚。看諸佛菩薩的畫像,髮髻也不盡一致,有一圈一圈的,也有一卷一卷的。但也可以找出一個共同點,即不離曲線。按此推想,小千世界也應是曲線形聚合而成,應該趨於圓狀罷?

在佛教宇宙中,小千世界也是一個很小的單位,其上還有「中千世界」、「大千世界」。《長阿含經》卷十八《閻浮提洲品》說:

如一「小千世界」,爾所小千,千世界,是為「中千世界」;如一「中千世界」,爾所中千,千世界,是為「三千大千世界」。

這是說,一千個世界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

因「大千世界」中含有小千、中千、大千三種「千」,所以又稱「三千大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是佛教宇宙中的一個基本單位。它同樣也不是只出於統計學的需要,其中的世界有一定的組織形狀,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們一起生成,一起發展,一起毀滅。《起世經》卷一載佛說:

此三千大千世界,一時轉合;一時轉合已,而還復散;一時轉散已,而復還合;一時轉合已,而安住。如是世界周匝轉燒,名為敗壞;周匝轉合,名為成就;周匝轉住,名為安立。

可知三千大千世界在宇宙中像星系一樣,圍繞一中心旋轉運動,它自身也在周匝旋轉地運動著。而且它們一起成就,一起被燒毀,共同形成一個同步循環的有機整體。

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世界乘以三個千,等於十億個世界。按佛經說,每兩個世界的中心須彌山之間相距為一百二十萬三千四百五十由旬,可以想像這十億個世界要佔很大的空間範圍。

佛教宇宙也並不是由一個或幾個大千世界組成的,而是由無數的三千大千世界組成的。龍樹在《智度論》卷五十中以三千大千世界為基本計量單位,描述佛教宇宙的構成。他列舉了四個更大的單位:

一、三千大千世界名一化佛世界,一時起,一時滅。

二、如是十方如恆河沙等世界,是一佛世界。

三、如是一佛世界如恆河沙等世界,是一佛世界海。四、如是佛世界海如恆河沙世界 是佛世界種。

四、如是世界種十方無量,名一報佛世界。

像恆河裡的沙子一樣多的三千大千世界,才能組成一更大的「佛世界」。恆河裡的沙子怎能數得清呢?縱使數得清,那數目也會大得令人頭暈目眩。以這樣的佛世界為基本單位,又需如恆河沙一樣多的佛世界才能上一等級,構成一「佛世界海」;又是如恆河沙的佛世界海,構成一「佛世界種」;十方無量的佛世界種,才能構成一「報佛世界」。這實際就是無限多,無限大。一報佛之世界即無限,何況佛經說十方諸佛也是無量無邊的。

《華嚴經》等佛典也說過,由無限的世界組成的佛土(或稱華藏世界),也是遍在十方,無量無邊,不可數計的。

可以說佛教宇宙在空間上和天文學的宇宙一樣深邃遼遠,浩瀚無垠。而且其物質的世界也處於不停的運動和發展變化之中。

據趙樸初《俗語佛源》,「世界」這個詞是從佛經中來的。

在佛教中,世界的範圍遠遠大於我們現在所了解的地球範圍。

世:時間的遷流,過去、現在、未來,三世。

界:空間的劃分,東西南北上下,十方。

世界:一個日月圍繞照耀之下的時空。

佛教說明世界組織的情形:每一小世界,其形式皆同,中央有須彌山,透過大海,矗立在地輪上,地輪之下為金輪,再下為火輪,再下為風輪,風輪之外便是虛空。須彌山上下皆大,中央獨小,日月即在山腰,四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頂,在忉利天的上空有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再上則為色界十八天,及無色界四天。

在須彌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環繞之,每一重海,間一重山,在第七重金山外有鹼海,鹼海之外有大鐵圍山。在鹼海四方有四大洲,即東勝身洲,南贍部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叫做四天下,每洲旁各有兩中洲,數百小洲而為眷屬。如是九山、八海、一日月、四洲、六欲天、上覆以(色界)初禪三天,為一小世界。集一千小世界,上覆以(色界)二禪三天,為一小千世界。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色界)三禪三天,為一中千世界。

集一千中千世界,上覆以(色界)四禪九天,及(無色界)四空天,為一大千世界。因為這中間有三個千的倍數,所以大千世界,又名為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完整之世界。此世界號為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所教化之國土。娑婆義為堪忍,因此世界的眾生,堪能忍受十惡(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綺語、惡口、兩舌、貪慾、嗔恚、愚痴)及諸煩惱而不肯出離,故名「堪忍世界」。

小千世界:1000個小世界。

中千世界:1000個小千世界。

佛經說此小千世界中間有日月光明不能照耀之暗冥地帶,名「大暗地獄」。眾生若不幸生於其中者,不能見自身。如《雜阿含經》卷第十六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日遊行,照諸世界。乃至千日千月,照千世界,千須彌山,千弗婆提(東勝身洲),千閻浮提(南贍部洲),千拘耶尼(西牛貨洲),千鬱單越(北俱盧洲),千四天王,千三十三天,千炎魔天,千兜率天,千化樂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初禪天)。是名小千世界。此千世界,中間闇(暗)冥。

日月光照,有大德力,而彼不見(此暗冥地帶不可見日月光明)。其有眾生,生彼中者,不見自身分(生於其中的眾生看不到自己的身體)。又《雜阿含經》第四二三經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大闇地獄。彼諸眾生。生彼中者。不見自身分。」南傳佛教《增支部尼柯耶》集3〈沙門品9〉第81經。四十六.黑暗云:「比丘們,在一個世間與另一個世間之間是一個黑暗的深淵,那裡暗無天日、充滿黑暗。在那個充滿黑暗的地方,即使宏偉日月的光芒也照不到那裡。」今人有將此解釋為科學新發現之「黑洞」者,在無高僧大德確認前,請勿輕信。

大千世界:1000個中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即大千世界,因為三個千連乘,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

一佛剎:一尊佛教化的國土。

《大智度論》中說:「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名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恆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是名為一佛世界,是中更無餘佛,實一釋迦牟尼佛。」

註:億有四種。《瑜伽略纂》二曰:「西方有四種億:一、十萬為億。二、百萬為億。三、千萬為億。四、萬萬為億。」

按照現在的算法,大千世界內有1000x1000x1000即10億個小世界。

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法身即毗盧遮那佛,報身名盧舍那佛)的佛剎,位於「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世界種」的第十三層,如下圖:

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世界種:位於「無邊妙華光香水海」中央的「一切香摩尼王莊嚴蓮花」上。

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世界種有二十層,每一層都有佛:

『最下方世界名最勝光遍照,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匝圍繞,佛號淨眼離垢燈;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種種香,二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匝圍繞,佛號師子光勝照;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一切寶莊嚴普照光,三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匝圍繞,佛號淨光智勝幢;……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至此世界名娑婆,十三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匝圍繞,其佛即是毗盧遮那如來世尊;……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妙寶焰,二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匝圍繞,佛號福德相光明。

此遍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世界種有:

十佛剎微塵數迴轉形世界,

十佛剎微塵數江河形世界,

十佛剎微塵數漩流形世界,

十佛剎微塵數輪輞(即輪圈)形世界,

十佛剎微塵數壇墠形世界,(壇墠是古代祭祀場所,築土曰壇,除地曰墠 shàn)

十佛剎微塵數樹林形世界,

十佛剎微塵數樓觀形世界,

十佛剎微塵數尸羅幢形世界,(幢即刻有佛名或經咒的石柱子)

十佛剎微塵數普方形世界,

十佛剎微塵數胎藏形世界,

十佛剎微塵數蓮華形世界,

十佛剎微塵數佉勒迦形世界,(佉勒迦即谷麥篅chuán, 一種盛糧食的圓囤。)

十佛剎微塵數種種眾生形世界,

十佛剎微塵數佛相形世界,

十佛剎微塵數圓光形世界,

十佛剎微塵數雲形世界,

十佛剎微塵數網形世界,

十佛剎微塵數門闥形世界。(門闥即宮門)

皆在此無邊妙華光香水海及圍繞此海香水河中。』——《大方廣佛華嚴經》。

明 任潮《法界安立圖》之華藏莊嚴世界海圖

華藏莊嚴世界海:中央是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世界種,周圍有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種。

無邊妙華光香水海:位於「華藏莊嚴世界海」的中央。

十方世界海:華藏莊嚴世界海位於中央。

十方世界海在「一真法界」中。

一真法界:諸佛證悟,如來以「一真法界」為身。

以上摘自 生死書:地球在「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世界種」的第十三層!

相關焦點

  • 佛法:人類究竟起源於何處,三千大千世界又是如何劃分的
    宇宙有形成就有毀滅。當宇宙毀滅後,會再次形成一個新的宇宙空間。初始階段時,生活在這個新的空間裡的人被稱為光音天人。光音天人有神通,身體光明,可以自由飛行,而且容貌美得無與倫比,壽命也很長。後來有些光音天的天人就到了地球,然後食用地球上的食物後,逐漸失去了神通,也沒了飛行的能力,而且又逐漸從沒有性別滋生出了男女之分。於是地球人類真正誕生。
  • 《金剛經》裡的三千大千世界
    說說《金剛經》第八段,佛陀在前面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既然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那麼很多凡夫就會不重視佛經了,所以,佛陀又往下說了第八段: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 面對三千大千世界,你的想像力還夠用嗎
    920億光年,這是人類目前使用科學手段所能觀測到的極限。那麼宇宙真的只有這麼大了嗎?有沒有其他方法來揭示一個更真實的宇宙呢?應該說,有的。下面我們就可以來看看佛是怎麼描述宇宙的。佛是梵語buddha的音譯。本來音譯為「布達耶」或「佛陀耶」,但中國人一向歡喜簡化,就簡稱為「佛陀」,又進一步簡稱為「佛」。「佛」翻譯成中文是覺悟者的意思,佛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聖者。
  • 佛法:佛所說的宇宙範圍有多大?
    佛法也說人生觀和宇宙觀,人生觀是指人的正報,這個正報身會有許多的煩惱,煩惱來自人所造的業,這些業是苦因,也是人被束縛的工具,不同的造作生起不同的業,這個業使眾生當前所受的苦,不同的分別業帶來的三苦,八苦,讓眾生在苦中不自由,無法自己做主,不同的正報身帶來不平等的地方。
  • 帶你看看佛經中的「三千大千世界」
    隨著現代天文學快速發展,又探索到了廣闊無垠的星系和宇宙......探索越是推進,人類就越是意識到地球的渺小與生命的神奇。 世界 佛經中的四維時空 和現代人將這個地球稱為世界有所不同,佛經中所說的「世界」是由時間和空間組成的。《楞嚴經》卷四曰:「云何名為世界?世為遷流,界為方位。
  • 佛教: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有百億顆地球
    佛陀闡述的宇宙結構模式是什麼:樣呢?佛教對於小世界的認識與我們對於太陽系的認識有所不同,我們認為太陽系中,太陽是中心,九大行星繞其旋轉,而佛教認為須彌山是中心。太陽和月亮在須彌山的山腰旋轉。一日月繞一須彌山,外圍四大部洲、八中部洲,須彌山下入香水海中,水面以上分上下兩段,下段分為四層,第一層名堅守天,第二層名恆僑夫,為四天王所統帥之夜神所居,屬於鬼類,非天道所攝,第三層之上還有日月星宿天,為日月星神所居;第四層為四天王天,與日月在同一水平面上。
  • 《金剛經》:三千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大?
    《金剛經》中,釋迦牟尼佛問須菩提:「須菩提,你再想想,倘若有人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用來布施,這個人所獲得的福德是不是很多呢?」須菩提回答說:「相當多,世尊。」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三種的千世界,合名為三千大千世界。
  • 佛教:其大無外,宇宙究竟有多大,佛陀告訴你答案
    隨著科技越來越高的時候,人們的視野就更加的開闊,從而向探索更多未知的宇宙,甚至是想知道宇宙究竟有多大,但是大家知道嗎?想知道宇宙大小的不僅僅是現在的人想知道,從古之今的修行人中也想知道這個問題。佛陀的弟子就曾經以這個問題詢問過佛陀,但是並沒有得到結論。這個就讓眾弟子難理解了,畢竟在他們的認知中,佛陀神通廣大,無所不能,為什麼給不出一個準確的答案呢。
  • 佛陀的一番話說出世間真相
    迄今為止,以自然科學的角度出發,還沒有將宇宙徹底探索清楚,但早在2500多年前,佛陀就仔細的講解過有關宇宙的問題。宇宙到底有多大?佛法是這樣說的。「天無二日,世無二佛」在佛法的宇宙觀中,我們處在一個叫「娑婆」的小世界,「娑婆」世界中除宏觀可見的四大部洲和一座須彌山外,還有許多不可見的地層、海洋層、大水層、大風層等,一個「娑婆」小世界,有一日一月,數以一千計的「娑婆』小世界,組成一個「小千世界」;達到一千個」小千世界」,再組成一個「中千世界」;最後由一千個」中千世界」組成「三千大千世界」。
  • 佛教通史 010-大千世界和十大弟子
    一千個日月所照的四天世界構成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合在一塊兒叫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合在一塊兒叫一個大千世界。眾生感業的國土有多少?總共稱三千大千世界,這實際就是中國華嚴宗立宗的一個概念,華嚴宗認為這個世界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組成的)。所謂大千世界,大概是多少個世界呢?是一千個小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總共有多少?
  • 佛說的三千大千世界是不是現在的宇宙,宇宙究竟是怎麼樣形成的?
    他就是釋迦牟尼,他悟道以後的第一句話就是說原來一切眾生都有智慧德性!只是由於眾生業力深重,障礙了本性,那麼這位聖人是如何看待宇宙呢?佛經大乘佛教所描述的世界則更不可思議。《華嚴經》說,10000億個三千大千世界組成一個「華藏世界」,而華藏世界也只是大雪海遍照佛手心的一個微塵團而己。
  • 三千大千世界(多重宇宙)
    >書接上文上上篇談到一花一世界,無數個新世界的誕生上篇談到物質世界,星辰大海的消失一生一滅之間,即為生命生命體也罷,天體也好大鬧一場然後悄然離去如果說,將萬裡浮雲一眼看穿——倉央嘉措《泊岸》在佛教世界觀中一千個小世界,叫做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
  • 南懷瑾老師:佛說這個虛空中,有三千個大千世界
    長者說:「那真是佛啊!是真的聖人。」太子說:「我相信你的話,你不要鋪了,我們兩個人共同建造吧!」所以這個講堂就是祗樹,祗陀太子、給孤獨長者兩人合力所蓋,稱為「祗樹給孤獨園」。《楞嚴經》也是在這個地方講的,這個園林是佛的大講堂,經常在這裡說法。千二百五十人【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 佛家三千大千世界對應人間的是什麼樣的世界
    佛家中的三千大千世界的確如此來到娑婆世界,主要是修煉,是用你內心的世界融合到其它大千世界裡面,用人話來說就是,你首先要找到屬於你的天賦來,並且把這個天賦發揮到極致,而後要融入娑婆世界裡面其它把天賦發揮到極致的人群來,看到其它有天賦的人群各自發揮自己的天賦會因為它們高興而高興
  • 佛陀故事會:佛陀的十大弟子 天眼第一阿那律尊者
    倔強的性格佛陀對釋種出家的人,要求特別嚴格。一次,佛說法,阿那律打起瞌睡,佛陀批評他說:「咄咄汝好睡,螺螄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阿那律聽到佛的批評,跪下來求懺悔說:「從今後,盡形壽,不再睡眠。」沒有多久,阿那律因不睡眠,患了眼病。佛知道後,關心地勸慰他說:「修行不食,固然不行,太過了也是不行。
  • 掌握金剛經的智慧 我們所能得到的利益究竟有多大
    前三章,我們通過須菩提長老與佛陀的參禪對話,已經系統地了解到,一個禪修者能做到無法相無非法相,又能安住在佛陀所說的各種解脫境界中,就能夠實證無為法,就能夠成為佛法禪修的賢聖。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果有人用裝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進行布施,這個人所得到的福德利益是不是很多呢?須菩提長老答到:是很多,佛陀。三千大千世界,在佛法裡等於是無限大的世界。在佛法裡面,一個日月普照的世界,為一小千世界。
  • 三千大千世界賀歲特展探索東方藝術之美
    「三千大千世界賀歲特展:大餘」展覽海報大千當代藝術中心於2020年12月27日至2021年4月18日呈現「三千大千世界賀歲特展:大餘」。展覽聚焦20世紀以來東方藝術的創作,探索具有時代精神性的藝術語言。「三千大千世界賀歲特展:大餘」展覽現場「大」指向集體記憶的空間維度,「餘」指向集體歷史的時間尺度。
  • 星雲大師:受持最短4句偈,所獲福德卻勝過布施三千世界七寶施!
    【即使僅受持經中最短少的四句偈,所獲的福德勝過布施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金剛經:受持般若勝七寶施說明福德與福德性的不同處,但是福德性不是什麼都沒有,福德性蘊含的是一種「能力」,就像每一個眾生都具備有成佛的
  • 不可思議,佛陀入滅時,迦葉弟子同時做了七個夢!
    《太子瑞應本起經》記載,佛陀出道前,迦葉已是譽滿古印度諸國的大沙門,拜火教領袖,著名的五通大仙人,身邊有五百授業弟子。而彼時佛陀傳法兩年,僧團不過50人。顯然,佛出道前,迦葉已是修行沙門第一人!)迦葉皈依後,他並沒有跟其餘弟子一樣,追隨佛陀左右聽經聞法,而是遵從早已被佛陀放棄的「頭陀苦行」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