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常見保健穴位及功能作用

2020-12-16 騰訊網

1、風池穴(脖子後正中大筋兩旁髮際邊往上0.5寸的凹窩處)

主治頭部疾病,如頭痛、感冒、頭暈、眼花、頸椎病、高血壓、失眠、神經衰弱等。如果經常針灸風池穴,可以擴張血管,軟化腦動脈血管使腦部供氧、供血充足,治療腦動脈硬化效果非常好,還可以治療交感神經紊亂(手腳麻木)和副交感神經引起的失眠。

2、合谷穴(五指併攏,大拇指與食指肉脊最高處)

中醫針灸口訣:面口合谷收主治面部疾病,如小孩近視、耳鳴、牙痛、發熱、神經衰弱等都可以得到有效治療,還有鼻炎、咽炎、並且還有美容作用。

3、腎腧穴(肚臍正對後面脊椎旁開兩橫指)

主治各種腰痛,如寒溼性腰痛、腰肌勞損、腎虛、腰椎增生、腰椎間盤突出以及扭傷引起的各種腰痛。經常針灸腎俞穴,可以加強腎臟功能,緩解腎臟功能的衰退,治療泌尿系統的疾病效果也非常好。

4、足三裡穴(長壽穴,正坐屈膝,用手從膝蓋正中下摸到一凸起高骨,在高骨下三橫指處,脛骨外緣一橫指)

中醫上講常針足三裡,勝吃老母雞,長針此穴可加強大腸、小腸對鈣的吸收,能協調各個臟腑器官的運轉功能,幾乎全身的慢性疾病都可以用此穴進行治療,對各種腸胃疾病有很明顯的治療作用。

5、湧泉穴(腳趾併攏彎曲,有一人字形交叉處的凹窩處)

此穴主降一切,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經常針灸此穴,可輔助使三高控制到正常值,中醫上講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所以此穴也可以加強腎臟功能,屬於足少陰腎經

6、內關穴(正坐仰掌,離手腕第一橫紋上兩寸的兩條筋之間的凹陷處)

屬於手厥陰心包經和心臟在一條經絡上,中醫上講外通內關,內達心臟,主治心臟血管疾病。對心臟有調節作用,如心悸、心律不齊、神經衰弱、陣發性早搏、可以寬胸提氣,可以治療胸悶失眠等症狀(輕刺激)。

7、三陰交(從內腳踝直上四橫指,脛骨後緣)

三陰交穴又被稱為女性的美容穴此穴主治一切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更年期綜合症等,調節內分泌,改善機體功能,恢復皮膚彈性和光澤。

8、曲池穴(手肘彎曲成60度,外側,本穴在肘橫紋盡頭靠近骨邊緣處)

此穴為人體五大降壓點之一,經常針灸此穴,可以軟化血管,為中醫輔助治療高血壓的一個特效穴位。另外對上肢癱、上肢麻木均有效,為強壯穴之一。

9、天樞穴(在腹中部,距臍中2寸肚臍兩側)

天樞穴正好對應腸道,所以可以治療便秘、消化不良、噁心、嘔吐、腹脹等,還對月經不調、痛經有效。

10、太衝穴(大腳趾與二腳趾的指縫起向上兩橫指處)

屬於足厥陰肝經上的穴位,為人體第一大消肝氣穴,對於治療乳腺增生、慢性肝炎、脂肪肝等有好的效果

相關焦點

  • 畲艾堂學堂——人體穴位來源
    中國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們祖先就已經知道人體皮膚上有著許多特殊的感覺點。公元前五至一世紀寫下的著名醫典《黃帝內經》就已指出,「氣穴所發,各有處名「,並記載了160個穴位名稱。晉代皇甫謐編纂了我國現存針灸專科的開山名作《針灸甲乙經》,對人體340個穴位的名稱、別名、位置和主治一一論述。迨至宋代,王惟一重新釐定穴位,訂正訛謬,撰著《銅人腧穴針灸圖位》,並且首創研鑄專供針灸教學與考試用的兩座針灸銅人,其造型之逼真,端刻之精確,令人嘆服。可見,很早以前,我國古代醫學家就知道依據腧穴治病,並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了腧穴學的完整理論體系。
  • 如何用口訣來識記人體穴位
    對於我們大部分人來說,中醫理療是一部很高深的學問,而各種隱諱難記的穴位更是讓人頭大,好在自己比較善於分析和組合,終於利用口訣的形式把它們串在了一起,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下自己的經驗.手部穴位四律口訣:合谷後溪內外關,支溝曲池加少海。
  • 最齊全的「穴位拍打操」,治療百病!自己就是最好的醫生!
    人體的經絡就像線路,臟腑就像燈泡,穴位就是連接線路與燈泡的開關,它影響著身體的氣血運行與能量流通。如果我們能夠長期正確刺激穴位,就能輕鬆地防治一些慢性病。穴位就是「中藥」,經絡就是大藥庫,經常拍打穴位。儘量用人體大藥庫自己的「藥」 ,減少對藥的依賴,使人體陰陽平衡。
  • 【中醫保健】一套簡單的手指操,輕鬆提高免疫力
    (腳指尖的道理也是一樣,有時間也可以捏一捏)      2.人體的手部有6條經絡循行      三條陰經(心經、心包經、肺經)三條陽經(三焦經、大腸經、小腸經)按揉手部穴位,可以更好地疏通經絡、調整腑功能,從而達到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
  • 推薦這3個穴位,有效
    在生活中腰疼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而這種現象更容易會出現在女性朋友的身上,很多人都認為腰疼的出現大部分都是婦科疾病而引起的。功能主治:腰脊強痛,腹瀉,便秘,痔疾,脫肛,便血,癲癇,淋濁,月經不調,下肢痿痺。腎俞穴腎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衝擊腎臟,傷氣機,易截癱。按摩腎俞穴可以緩解腰疼。
  • 養生秘籍:人體的「黃金分割率」,5大穴位,助你抵抗衰老
    一、5大穴位1、百會穴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心。處於人體的最高處,因此人體各個器官經脈的循環的陽氣都匯聚於此。湧泉穴位於足底,腎經脈之氣息由湧泉穴灌溉全身經脈。所以養生必養湧泉穴。每天堅持推搓湧泉穴,可以使人們增強體質,精力旺盛,預防各種疾病的能力也會增強。自然姿勢下,雙腳作相互對搓。3、關元穴關元穴位於肚臍下方四根手指處,是小腸的寡穴。
  • 世界針灸日遇上小雪節氣,養生保暖不妨灸灸這些穴位
    人體正氣強盛,邪氣不易侵入機體,也不容易發生疾病,但正氣虛弱的人容易生病。艾灸療法具有溫陽扶正的作用,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特別適合在小雪節氣作為養生保健的方法。那麼,如何在小雪節氣運用中醫的艾灸來保健呢?
  • 跟上中醫步伐,如何正確尋找身體穴位之處?養生必備指南
    最為常見也被人廣泛運用的穴位是「足三裡」,這個穴位大家基本上都是知道在身體哪個部位,一般在人體站立在膝蓋下方,手部懸弧狀的邊緣第三個手指接觸地方,中醫表明,此穴位可以治療吃撐產生消化難受的情況,另外,艾灸足三裡,對人體也是有益處的,此外,按摩「足三裡」穴位對於排便不通暢的患者都是有著緩解治療等作用。
  • 人體元神居住的地方「神闕穴」能夠養生保健,更為治病要穴
    在傳統中醫當中,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個大穴,指的就是神闕穴,作為人體裡重要的一個穴位,是一個能看著,能摸得著的一個穴位,也是我們俗稱的肚臍眼.
  • 程凱養生說:頭痛的經絡辯證與穴位保健處方
    交給您一個簡單的方法,在額角處,靜脈比較怒張的位置(此穴位叫做頭維,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點刺出血。如果您不會刺血,也可以準備一個類似邊齒的梳子或者牛角的梳子,齒比較尖比較硬。在這額角頭維的位置,點下去,揉兩下,用尖銳的東西去刺激血管壁的周圍,有明顯的刺痛感,也可以起到緩解陽明頭痛的作用。
  • 有「三高」的人,喝蜂蜜有保健作用嗎?小心吃糖過量反而有害
    有讀者給華子留言,說他在家附近的市場裡,聽一個賣蜂蜜的人說,蜂蜜中含有100多種營養成分,包括人體需要的糖、蛋白質、礦物質、胺基酸等物質,而且蜂蜜中含有的糖,人體可以直接吸收,有很好的滋補作用,非常適合有心臟病、高血壓、便秘、胃腸功能不好的人服用,可以輔助治療,有保健功效。
  • 艾灸這個穴位,清腦寧神全靠它,消炎退熱是良方
    人體的構造是非常複雜的,身體中有很多的穴位對身體的調理作用都是不同的,通過中醫的方法經常對身體進行艾灸能起到很好的調理的作用,其中大椎穴就是我們身體中最重要的一個穴位之一,但是在艾灸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好它的作用之後再進行調理,下面跟著掌門師兄一起了解下大椎穴的重要性以及運用好大椎穴的方法。
  • 神奇的中醫特色療法—穴位貼敷+多靶點複方療法
    ,五臟六腑都會受到牽連,底下的各個功能也會跟著衰弱。多靶點中藥複方療法採取中醫中藥的辨證療法,根據不同患者不同的病情病理,專門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診療方案,服用該藥可以起到疏肝清毒、活血化瘀、調控免疫、軟化肝臟、促進肝臟細胞再生的作用。  為何要配合中藥穴位膏貼?
  • 磁療床墊品牌 磁療床墊作用有哪些
    2、和也和也是專注於新型保健家紡寢具產品開發的公司,產品包括功能床墊、功能枕、功能家紡以及其他護理、身產品。公司掌握了多種核心技術,並參與一些標準的起草。和也磁療床墊磁條永久,深入體內細胞,帶來效果比較好。
  • 專家:認準四個穴位
    專家:認準四個穴位   夏天的暑溼最討厭了。我們說過,夏季孩子容易中「陰暑」,所以很多家長這段時間都在給孩子煲解暑祛溼健脾的湯方,但湯方一周不能飲用超過3次。那是否有適合夏天保健、安全有效的外治法呢?   如果說夏天有什麼好的外治保健法,艾灸倒真是可以給孩子適當用一用。中醫裡的「灸」,是指用「火」在各個穴位處遊走,通過熱量,把淤堵的部位疏通開。
  • 香蕉含鉀量高,抗中風保健功能突出,還有降血壓的作用
    香蕉突出的保健功能是抗中風,即能減少腦中風的發生風險。腦中風是高血壓病人常見的併發症,往往因血壓突然升高導致顱內動脈破裂所致。礦物質鉀能促進血鈉的排出,對動脈血管有舒緩的作用,從而能降低血壓。香蕉是高鉀食物,便能通過鉀這一途徑發揮降血壓的功效。香蕉還含有一種稱作血管緊張素轉化酶的物質,該物質通過阻斷血管緊張素生成的方式,也能使血壓下降。
  • 中醫穴位按摩法,這幾個穴位可以幫男人護肝!
    男性應酬多,嗜煙貪杯,首先倒黴的便是肝臟,因為酒精進入人體後,主要在肝臟進行分解代謝。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男人常按摩哪些養生穴位,可達到護肝防肝病作用。第一步 揉大敦穴大敦穴位於大拇指(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
  • 秋季腸燥,穴位按壓治便秘,選對時間操作很重要
    燥邪與肺系相對應,故其攻擊人體時有一系列與肺相關的表現,如乾咳、少痰,甚至咯血、鼻子出血等,肺合皮毛,可有皮膚乾燥、毛髮脫落的現象。另外,肺與大腸相表裡,在病理上相互影響,可出現腸道症狀如大便乾結等,而胃腸同屬陽明經,有時也可影響到整個消化系統,出現津液不足、消化不良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