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克文怎麼看都不像是袁世凱親生的,活脫脫地魏晉風流名士

2020-12-11 丹心說

文‖ 天天展顏

杜月笙叱吒上海灘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著該如何拾掇拾掇自己。

他脫掉了上海灘流氓標誌性的黑色短打,換上了米白長衫。不管多熱的天,長衫的領子都是鈕起來的,從來不肯解開,一把扇子也從不離手。

除此之外,他還苦練書法、聽評彈,把三國、水滸聽得個滾瓜爛熟,妥妥地邁向了文藝男的道路。

在杜月笙轉型文藝風的背後,有一個人對他的影響很大,那就是民國四公子之一的袁克文。

袁克文,人稱「二爺」,袁世凱最為寵愛的兒子。可偏偏就是這個最受寵的兒子,卻最不像他爹。他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詩詞書法、收藏戲曲上,而且每一樣都造詣頗深。

滿腹才情,不喜拘束,看似聲色犬馬的日子下,其實藏著一顆明達通透、瀟灑不羈的靈魂。

01

也許你會說,這八竿子打不著的兩個人,一個出身豪門,身在北京;一個青幫大佬,稱覇上海,怎就成了另一個人的偶像呢?

這事還得拜袁克文的瘸腿大哥袁克定所賜。

這兩兄弟,一個野心勃勃,慫恿父親稱帝,「太子」夢做得哈喇子直流;一個自小聰明過人,卻只愛琴棋書畫詩酒茶,對於政治那檔子事,就像在躲病毒。

袁克定在一次墜馬事故中瘸了腿,這一瘸,就瘸出了心病,總擔心聰明又受寵的二弟搶了自己的「太子」位。

利益這東西,能把人心揭露得不忍直視。

袁克定擺了桌酒席請弟弟吃飯,不停地勸酒。酒一勸過頭了,袁克文自然就想到,這酒杯能端嗎。

他拿出銀匙往酒杯裡試了試。當看見銀匙變黑,袁克文的心也沉了下去。

他不明白,自己實在無心政治,還特意向父親要了一枚「二皇子」印,到處亂蓋章,就是為了告訴所有人我袁克文才不想當那什麼鬼太子呢,為何哥哥偏要置自己於死地。

身體的殘疾不要緊,怕就怕因為身體影響了心理,就真會偏執得無可救藥。

原形畢露的袁克定沒有半點收斂,仍想再次設計要了弟弟的命。

袁克文只好溜。這一溜,就溜到了上海,花重金拜在了張善亭的門下,輩份大得,杜月笙得喊他「師爺」。

杜月笙陪著師爺打牌逛園子,錢也贏了,師爺的文藝做派更耳濡目染了不少。

附庸風雅從另一個角度看,也不算壞事。有想學之事、想模仿之人,好歹也拔高了欣賞水準。

02

入了青幫,袁克文卻從來不做惡。不索要錢財,不接受孝敬,實在窮困潦倒時,便賣字。是的,你沒聽錯,賣字!

袁世凱的兒子賣字?是不是這裡有什麼誤會呀?還真沒。

自小被嬌寵慣了的袁克文,常常帶著幾萬銀票出門旅趟遊,便無回程的車馬費了。袁世凱去逝後分給他的十幾萬家產,在手裡還沒捂熱,就已不知所蹤。

那花錢如流水的習慣,給他添上了最悲劇化的一筆。窘迫的時候,還問僕從借錢。

然而他的字,是真好,潑墨揮毫間淋漓灑脫,讓人拍案叫絕。

他常把紙懸空,讓人拉住兩端,洋洋灑灑下,力透紙背,紙卻分毫無損。

有時躺臥在床上,一手拿紙,一手執筆,吞雲吐霧間一頁娟秀無比的字躍然展現,在場的人無不驚嘆。

於是,袁克文賣字,便成了當時官場豪門的一次次節日,官商富賈奔走相告。

他入青幫的目的很簡單,有人保護。除此之外,別無他想。

與那些滿嘴仁義道德,私底下卻幹盡缺德事的人相比,袁克文活得光明磊落,哪怕賣字,也不白食

03

如果袁克文給自己定義一個身份,他一定會選藝術家,而不是袁世凱兒子。

袁世凱登基時,家人來戲園子喊他去觀禮,他頭也不回道:

他當他的皇帝,我唱我的戲

哥哥派人來戲園子抓他,他拍拍來人的肩膀:

等我明天唱完再抓。

戲就是他的命。與名角搭戲,也從不落下風。除此之外,詩詞、收藏他樣樣堪稱行家。

他不僅自己有才,更愛才;不僅對藝術字斟句酌地計較,更願意在藝術和才學面前俯首低耳。

袁克文曾寫文嘲笑「江南曲聖」俞粟廬念白字。後來雖證實是個誤會,但俞家父子對袁克文卻著實生了嫌隙。

不久後,在袁克文朋友舉辦的堂會上遇到,俞振飛竟中途退了席。

這下,袁克文的面子丟大了,心裡非常鬱悶。

可什麼事情到了他這裡,總有不一樣的結局。

當戲曲義演時,俞振飛和袁克文不期而遇了。那天,袁克文到得晚了點,進場時被臺上小生的精彩表演吸引住了,站那目不轉睛。

一打聽,才知此人便是俞振飛,袁克文心裡微微一驚:

這個俞振飛確實不簡單。

他在後臺和俞振飛見了面,拉著俞振飛的手主動檢討:

以前的事十分冒昧,請多多包涵,希望從今起一筆勾銷。以後你若唱《群英會》,我陪你唱蔣幹。

從此,兩人盡釋前嫌,成了朋友。

(俞振飛)

幾年後,俞振飛想拜京劇小生程繼先為師。袁克文和程繼先是結拜兄弟,多次在程面前誇讚俞振飛,從不收徒的程繼先竟破例答應了。

在袁克文心裡,朋友的定義,無關權勢、無關金錢,只關才華。他和俞振飛因為對藝術共同的熱愛和追求,從兵戎相見到握手言和;他和其他朋友的來往,也從來無關任何利益

1913年,二次革命幕後策劃人唐繼星因反對袁世凱而被追捕,袁克文多方保護,唐繼星才得以逃脫。

當被人質問時,袁克文覇氣回應:

政治是公事,友情是私事,雖然不能因私廢公,但是也不能因為政治影響友誼。

很多與袁世凱唱反調的人,都受過袁克文的幫助,從而逃過一劫。

活得通透的人,不僅精神世界豐富多彩,處世交友上更有自己的原則,不混為一談,不偏執自負。

04

(張作霖)

「東北王」張作霖和「狗肉將軍」張宗昌想拉攏他,人都找上門來了,袁克文既傲驕又乾脆:

二爺不伺候,

就這樣兩大軍閥被拒得灰頭土臉。

袁克文這輩子只給政府當過一次差,還是在他18歲那年。老爹給他安排了政府部門一個職位,拗不過老爺子的袁克文,以自己的方式消極怠工。

北郊發生了命案,他前去查看。到了那,遠遠地趕緊掏出副墨鏡架臉上,挪過去佯裝看了一眼就急匆匆走了。至於案子,政府裡能人多,不缺他袁克文,把機會留給別人去表現吧。

老爹又派他修撰《清史稿》,再三告誡兒子,只是參與,不能拿薪酬。讓袁世凱萬萬沒想到的是,他這個兒子,哪裡只是不拿薪酬啊,整個《清史稿》的修撰過程,連人影都沒見著他的。

總之,政府的事務他一概不參與,哪怕是自己親爹稱帝,袁克文也是冷眼旁觀。

袁世凱稱帝,大兒子袁克定上躥下跳,甚至不惜找人製作假報紙、捏造假祥瑞來實力坑爹。而袁克文呢,你登你的基,我寫我的詩。

「劇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這句對親爹的諷刺和勸告,把袁世凱氣得臉白了又黃,黃了又綠。

你說他整天不務正業也好,沒有追求也罷,其實他所有的嬉笑怒罵,全是對時局客觀的判斷,更是對人生通透的了悟。

05

他的清醒,他的明白,與母親金氏有著莫大的關係。

袁克文的生母是朝鮮貴族,當年袁世凱帶兵進軍朝鮮平定叛亂,功勳卓著,朝鮮國王便把金氏賞給袁世凱。

16歲的少女,花一般的年紀,本以為嫁給了心中的蓋世英雄,誰曾想來到中國後,不但成了妾,位份還排在了自己的陪嫁丫環後面。

(金氏)

袁家管事的是大姨太沈氏,沒少給金氏穿小鞋,甚至還虐待毆打她。

更可悲的是,大姨太沈氏膝下無子,袁克文便被過繼給了沈氏。沈氏對袁克文極其驕縱,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就連親生母親金氏想管教他,也是不能夠的,甚至為此還對金氏破口大罵。

遠在朝鮮的金氏父母,得知女兒的情況後,母親跳井自盡,父親抑鬱成疾吐血而亡。

金氏的日子過得很壓抑,得不到丈夫疼愛,連親生兒子都被別人養著,慢慢地把一切看得很淡很淡。

隱忍的30年裡,她幾乎不懂得如何笑了,常常木著一張臉。

袁克文一方面被養母嬌寵得無以復加,另一方面在人生觀上也受到生母的影響。

那些你拼了命想成全的夢,到頭來或許都只是一場空;那些豐饒繁盛的土地上,也許會開出最惡毒的花。

人生很多事都只是外界附予的條件和定義,生活最重要的就是活個開心。

06

從母親那裡習得的心態,成就了他的瀟灑,施展了他的才華。然而凡事過猶不及,也正是這種不羈的風流,不但讓他窮困潦倒,還早早地連命也奪了過去。

但哪怕再拮据,該出手時他從未手軟過。

有一年潮汕大風成災,死了十幾萬百姓。嚴重的災情觸動了袁克文的心,他將自己心愛的字帖賣了去賑災。

這個荒唐二公子,像極了《紅樓夢》中的寶玉,出生在富貴溫柔鄉,卻以窮困潦倒收場;看起來玩世不恭,卻實則對人對事懷著最大的悲憫。

他悲憫的人中,有一類人便是青樓女子。

袁克文有一大癖好,就是迷戀女人。煙花柳巷幾乎成為他第二個家。

除了正室,他還納了五房妾,至於情人,那就更不計其數了,大約有七八十人之多。

每一個情人,都能與他以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相交。有情時喝酒做詩,分開時瀟灑轉身。

有一年大年三十晚上,袁克文在妓院嚎啕大哭,順手寫下一聯:「都道我不如歸去;試問卿予如何?」

他從未視這些女子為玩物,而是發自內心地尊重,不曾輕慢待之,更多是出於一種品鑑的心態。

這個瀟灑了一生的人,一場猩紅熱未痊癒便去喝花酒,被奪去了生命,年僅42歲。

出殯時,不只是幫會的人,還有和尚、道士、尼姑、喇嘛都來送葬。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送葬隊伍裡有一支由青樓女子組成,每人扎著白頭繩,胸前還配戴著袁克文的徽章。

位高權重者被人追擁不稀奇,無權無勢還窮到賣字為生的人,卻驚動了半個天津城為他送行,這應該也是對袁克文一生最好的詮釋:

明達通透,瀟灑不羈。

他的一生,有過綺麗多姿的世界,也有過悽涼悲慘的窘境。他把自己置身於官場豪門的邊緣,笑看著那一場場爾虞我詐的戲碼。

他的一生,短暫卻足夠豐富,起伏卻足夠精彩。

他把生命的主線牢牢握在自己手中,不為任何人出賣自己的靈魂,不為任何事背叛自己的本心。

羅蘭曾說:「最好的生活態度該是,在認真嚴肅的一面之外,仍有豁達灑脫的一面。」

我想,這也是我們每個人該擁有的心態吧。

我是丹尼爾李,這是我今天分享給你的,希望與你有益,謝謝評論,點讚加關注。

相關焦點

  • 袁世凱的次子是風流公子,書法也十分了得,看小楷寫的日記如何?
    風流同子建,物化擬莊周大家都知道袁世凱是北洋軍閥首領,一生妻妾成群,子嗣眾多。自己是以武成名,帶兵出身,但是他卻有一個非常文藝的兒子。袁世凱的二公子袁克文,是一個風華絕代的倜儻公子。袁克文唱戲喝酒,寫詩書法收藏,樣樣精通。
  • 《霸王別姬》袁四爺原型,袁世凱之子袁克文,不願繼承江山的蠢貨
    神童少年,不愛政治愛名士據說他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所以儘管他像呆霸王薛蟠那樣不好好讀書,可他作詩、填詞、寫文章卻件件精通,寫的字也風流瀟灑。因此袁世凱對他有些偏愛,甚至一度想立他為「太子」。但袁克文喜唱崑曲,好玩古錢,好結文人,自言"志在做一名士"。
  • 袁世凱兒子袁克文多才多藝,一生濫情,死時竟有很多妓女送葬
    袁克文生於1890年,是袁世凱的次子,字豹岑。他母親是袁世凱的三姨,姓金,朝鮮人。袁世凱的大姨太對這個小孩子特別寵愛,待他如己出。袁克文從小就受到很好地教育,熟讀四書五經,精通書法繪畫,喜好詩詞歌賦,還極喜收藏書畫、古玩等。又因為他生性風流,情人眾多,人們將他與另外三個民國公子哥合稱為「民國四公子」。今天,咱們就來聊聊袁克文那些事。
  • 民國奇人方地山才華橫溢,其人有一絕,袁克文甘願拜他為師
    能將典故自然融入,不留斧鑿之痕,堪稱一絕,他因此被冠於「近代聯聖」之稱。    他不僅有才,而且佯狂放蕩,不修邊幅,所以與同樣佯狂放蕩的張大千成了忘年交,和袁世凱次子袁克文成了莫逆之交和兒女親家。他就是著名學者、書法家、楹聯家——方地山。    方地山原名方爾謙,字地山,又字無隅,別號大方。    小時的方地山就聰明異常。
  • 「是真名士自風流」到底是什麼鬼?帶你揭秘魏晉名士傳統
    說到中國古代的名士傳統,我們大家最先想到的大概是魏晉風度吧,的確,作為名士傳統的核心部分,魏晉風度對中國古代士人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然而魏晉時期既不是名士傳統的起點,也不是名士傳統的終端。早在東漢時期,名士的稱號即已出現。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五「東漢尚名節」條云:「馴至東漢,其風益盛。
  • 袁世凱想當皇帝,袁克定做好了太子龍袍,卻被袁克文攪黃了計劃
    你把人家逼退了位,自己上去當皇帝,這叫不仗義。再說了,你一旦當皇帝,勢必造成國人的反感,南方那邊的革命黨也可以乘勢整你。別看現在你身邊的那些人都在擁戴你,可是風向一變,他們馬上改投別人,到時候的局面,可不是你能夠收拾的。不得不說,在袁世凱的那些兒子當中,袁克文的智商是最高的,從小聰慧,什麼四書五經,一讀就會,素有當代曹植的稱號。
  • 袁世凱後代眾多,其孫袁家騮在科學界大名鼎鼎,為國發展貢獻力量
    而今天要介紹的就是袁世凱的孫子袁家騮,雖然光看名字可能沒有爺爺那麼聞名於世,但他不但是科學界的閃光人物,而且還為我國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爺爺袁世凱袁世凱家庭條件不錯,年少時兩度落榜,於是走上了軍事這條路。
  • 袁克文經歷過怎樣的人生?去世時200個「孝子」守靈,4000人送靈
    那這位叫袁克文的先生,在生前做了多少傳奇的事情,才引得各行各業的各種人物悼念? 民國公子袁克文 袁克文是民國四大公子之一,說起來大家可能並不熟悉這個人物,再換個說法,他是袁世凱的兒子,是不是就能清晰果斷地記住了?
  • 民國四公子之一,風流成性,出殯當日,上千妓女趕來為他送行
    無論是如數家珍地敘述《霸王別姬》這部劇的來歷,霸王出場該走五步還是七步又或是對於批判程蝶衣所唱《牡丹亭.遊園驚夢》視為淫詞豔曲,他的振聾發聵:「稍有國學常識的人都知道那是國粹,到底是誰在褻瀆國家的尊嚴。」這都讓眾人無法不對他高看幾分。
  • 袁世凱有九房姨太,三分之一都來自青樓,風塵女子為何吃香?
    袁世凱有九房姨太,三分之一都來自青樓,風塵女子為何吃香?袁世凱一妻九妾:三人出身青樓,原配不受寵,七姨太被毒殺!曾經有句很流行的塵世俗語:「每個成功男人的身後,都有一個默默付出的女性。」那是1876年的10月,科舉考試落榜後,17歲的袁世凱在老家與年長他1歲的沈丘于姓女子結婚。婚後不久的翌年初春,袁世凱就去北京跟隨做京官的叔叔袁保恆學習,希望能繼續科考。由於兩人接觸的時間不長,所以,袁世凱一生都對于氏無感。1878年,于氏給袁世凱生下長子袁克定後,就再無生育。雖然如此,于氏的正室之位是無人替代的,即使是後來袁世凱發跡後,于氏的名分一直都被保留著。
  • 袁世凱之子袁克文的書法與成就
    袁克文談到袁寒雲(克文),一般人似乎對他還不十分陌生。他是洪憲皇帝袁世凱的兒子。世凱多妻妾之奉,生子凡十六人,都以「克」字為名。最長者克定。克文行二,他的生母金氏,為韓國貴族。世凱使韓,韓王選貴族女四人贈世凱,他的生母,即其中之一,從世凱三十餘年,生克文、克良,女叔禎、環禎、琮禎。原來世凱之女,都以「禎」字為名。
  • 「民國奇男子」袁克文短暫的一生
    準確是說,應該稱袁寒云為袁克文,克文才是他的本名,寒雲不過是他的號而已。而且,真要說袁克文,怎麼能不談他的出身呢?我想,如果沒有這一層家世背景,袁克文的一生也就是不會有這麼多的軼事,這麼多的傳奇了。袁克文的父親是北洋軍閥領袖袁世凱,生母按袁克文自己的說法則是朝鮮的公主。但關於「朝鮮公主」的身份,現在還存在很大的疑問,因為在《袁世凱全集》一書中,並沒有提及「朝鮮公主」這一身份,袁克文的生母反而是一名叫「金月仙」的婢女。但不論袁克文生母的出身如何,袁克文的出身就已經決定了自己的高度。
  • 魏晉名士的「另類」之風,只有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
    但有這麼一個時期,有這樣一群人,儒家思想中的「禮」對他們來說形同虛設,他們做事「另類」獨特,與人談話時更是酣放恣肆,這種風度就是魏晉風度,這群人也就是被人熟知的魏晉名士。 魏晉名士圖 魏晉時期,竹林七賢為先驅,「另類」之風蔚然成風 翻看魏晉的史書,細心的人會發現,其中很多人物的評價中都有「不修小節
  • 兒子斥老子為亂世賊子,卻一生都在消費老子,晚年潦倒,賣字療飢
    很多人不知道,民國年間也曾轟轟烈烈地上演過一出翻版的「群妓合金葬柳七」。這個民國版的「柳七」就是袁世凱的次子袁克文。袁克文死前的景況沒比柳永好多少,人們只在他的筆筒裡面找出20元錢。送葬那天,隊伍卻多達四千餘人,另外,還有千餘妓女自願地系上白頭繩兒前來哭奠守靈,在送葬行列中自成方陣。這些妓女,都是袁克文在青樓的舊相識。袁克文的才情不輸柳永,據說,他6歲識字、7歲讀史、10歲能文、15歲作詩,有「天才少年」的名頭。
  • 袁世凱死後,他的三十二個子女和十位夫人都落得怎樣的結局?
    在袁世凱的十位夫人中,原配于氏是他當年返回河南鄉試不第時在鄉完婚的。這位于氏本是陳州的大戶人家,新婚前幾年的時候,兩人的關係其實還是不錯的。但是這位於夫人在家中是嫡出,於禮數方面並不太擅長。某一日兩人玩笑,袁世凱見她穿著一條紅色的繡花緞帶,便開玩笑說穿的像「馬班子」(妓女)。
  • 王徽之雪夜訪戴,是名士風流,還是折騰僕人
    ————《世說新語·任誕》這則王子猷「雪夜訪戴」的軼事,出自《世說新語》,是文人們津津樂道的一件雅事,一直以來被當做魏晉名士風流的例子。王子猷即王徽之,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魏晉的名士講求個性解放,不拘小節,豁達閒逸,一如魏晉書法一樣飄逸灑脫,一如《蘭亭序》中的句子「放浪形骸之外」。
  • 任性灑脫、不拘一格的風流名士,誰敢與竹林七賢爭鋒——嵇康篇
    為何後世文人對竹林七賢讚賞有加,皆因其七人崇尚自然,率真風流,每一位都有所擅長、有其特質,有著不與黑暗的魏晉世俗同流合汙的不羈。竹林七賢中,最遺世獨立的,當屬嵇康。嵇康少年喪父,其博覽群書,偏好莊子,在道家思想的薰陶之下,嵇康年及弱冠就已有飄然出塵的風姿,史載他「身長七尺,容止出眾」,簡直是由內而外都風採卓絕。他是當時文人集團的領袖、遠近聞名的名士,卻總是不修邊幅。
  • 袁世凱要當皇帝的那些日子,他的兒女們在幹什麼?
    不但我父親看的是假版,就是我們家裡別人所看的,也同樣都是假版。大哥使我們一家人和真實的消息隔絕了開來。」有一天,袁小姐的一個丫頭要回家去探望她的父親,回來的時候,替袁小姐買了一些她最愛吃黑皮的五香酥蠶豆,是用整張的《順天時報》包著帶回來的。
  • 南北朝名士風流|江虨娶婦,夢魘詐妻
    南北朝名士風流|江虨娶婦,夢魘詐妻文:枯木魏晉南北朝時期,選官制度採取九品中正制,對出仕人員的家世門第、形狀德行評定品級。曹魏時期家世只是參考,到了晉朝就成了依據,出身寒門者行狀評語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門者行狀不佳亦能位列上品,於是就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從此形成了門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