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的一首五言詩,音節諧美,與唐人的絕句已無差別

2020-12-10 品詩賞詞

晚唐絕句冠冕人物當推李商隱,前人評論義山的七律最佳,其實他的絕句更加含蓄雋永。比如他的《夜雨寄北》,可謂一唱三嘆、餘音嫋嫋。而另一位晚唐才子杜牧也擅長絕句,他的懷古詩也多有佳作,比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就道出了振聾發聵的警示。

不過唐人的絕句並非自己的獨創,而是繼承和發揚了南北朝時代的詩歌傳統。漢魏以後,文人時常並座聯吟,更喜歡以四句為起訖,獨立成詩,久而久之,就成為絕句的雛形。下面分享庾信的一首五言詩,音節諧美,與唐人的絕句已無差別。

重別周尚書

南北朝:庾信

陽關萬裡道,不見一人歸。

唯有河邊雁,秋來南向飛。

庾信,字子山,南陽新野人。早年博覽群書,15歲時即任昭明太子蕭統的東宮講讀。他歷仕西魏、北周,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世稱庾開府。庾信善作宮體詩,與徐陵齊名,時稱「徐庾體」。

庾信早年的詩作內容空虛,雖然當時的後進都竟相模範,每有一文,京都中莫不傳誦,但清新之作不多。他晚年飽經離亂,陷身北朝,提挈老幼,關河累年。死生契闊,不可問天。後來經常懷念故國舊家,故詩多悲涼哀婉,情動江關。

題目裡提到的周尚書,名弘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梁元帝時為左戶尚書,梁亡仕陳。他於陳文帝天嘉元年,自陳出使北周,於天嘉三年南返。這時庾信被羈留周京長安而不得歸,心中很是無奈,於是就寫了這首詩。

在這之前,他曾寫過一首《別周尚書弘正》詩,從其中「扶風石橋北,函谷故關前」,「黃鵠一反顧,徘徊應愴然」等句看,似是餞別之作。而這首重別詩,倒像是送別歸來,轉思己身遭遇,抒發詩人的心聲。

首句「陽關萬裡道」,化用東漢名將班超的詩句。班超曾在陽關一帶駐軍多年,他久在絕域,年老思歸,於是就上疏漢和帝請歸,疏中有「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陽關、玉門關相去不遠,於心的詩暗含班超的「生入玉門關」的語意,即盼望早日回歸故土。

次句「不見一人歸」,表達了內心的悽涼之感。一人,是夫子自道,指江陵失陷之日,一同被俘來到長安的江南名士,都陸續回去了。如今在梁武帝時,同朝為臣的周弘正,也完成使命回去了,唯獨自己卻被羈留,仍不得歸。

後二句以雁比人,「唯有河邊雁,秋來南向飛。」秋雁到了一定的季節,可以飛向南方,自己則永無期限地被羈留異國。詩人聯想到秋雁尚有歸去之日,而自己卻身不得歸,發為感慨之音。眼前殘陽如血,雁飛不歸,自己又何時才能與親人會面?詩人從自己所處的時勢地位加以聯想,更愈見可悲。

縱覽庾信的這首詩,感情真實熾熱,具有強烈鄉關之思。全詩雖然篇幅短小,但語言清新,音節諧美,與唐人律絕已無差別,更對後世律絕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楊慎就曾高度評價,「庾信之詩,為梁之冠絕,啟唐之先鞭。」

相關焦點

  • 三字腳與五言詩的韻律
    而進入五言句式後, 由於與三字腳吻合無間, 所以用例有增多趨勢。原來在《詩經》中較少見的名詞形式, 現在也幾乎與形容詞形式不相上下。另外, 這種形式在《詩經》中原本只能看作是兩個單音詞的平列, 而在五言詩中, 很多例子應是在已有的並列式雙音詞中插入一個連詞, 以適應三字節。其中只有個別例子另有出處, 21在已成為一種慣用形式後, 在以上諸例中也可以看出有些是根據這種形式派生和新造而成的。
  • 徐元傑的一首絕句,從開篇美到結尾,更驚豔了後世將近八百年
    而宋詩多議論,常用典故和傳說,北宋的江西詩派還追求無一字無來處,南宋楊萬裡的誠齋體詩風更極具理趣。比如,同樣是描寫廬山,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展現出瀑布的具體情形,透露出詩人對其喜愛之情。而蘇軾的《題西林壁》則側重於感悟哲理,令人啟迪深刻。
  • 姜夔蘇州城南填詞寫暗香音節諧婉
    暗香的詞牌,音節諧婉,美人冒寒折梅花,翠綠酒杯,懷念情人感嘆命運,唱說內心難言的苦痛,心中湧起無限的迷惘和惆悵。
  • 杜牧的一首絕句,極少人讀過,尾句非常值得細思
    下面介紹杜牧的一首絕句,極少人讀過,尾句非常值得細思。江南懷古唐代:杜牧車書混一業無窮,井邑山川今古同。戊辰年向金陵過,惆悵閒吟憶庾公。庾信曾在一篇《哀江南賦》中寫道,「混一車書,無救平陽之禍」,以此表達即使秦始皇併吞天下,也不免秦王子嬰最終投降的悲劇;而統一了車軌和文字,也改變不了很多本該避免的禍患。前兩句雖是一般之見,但是引用了庾信的語句,也為下文做了鋪墊。庾信是南北朝時北周的文學家,有一次他出使南方的陳國,卻被扣留,於是便經常抒寫懷念北方的詩文,也感慨六朝古都金陵的逐漸衰敗。
  • 黃庭堅的一首五言詩,全篇無一生僻字,卻音韻鏗鏘
    北宋詩人陳師道得知這個故事後,寫了一首《陳留市隱者》,讚美這位隱者情操高尚。陳師道在詩中說,「子豈達者與,槁竹聊一鳴。老生何所因,稍稍聲過情。閉門十日雨,吟作飢鳶聲。詩書工發冢,刀籋得養生。」陳師道也是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
  • 白居易遊廬山大林寺,即景吟成了一首七絕,成為唐人絕句中的珍品
    這首詩,成為了唐人絕句中的珍品。通過這一首小詩,我們就能窺見,他當時過著怎樣瀟灑自在的生活。 一、《大林寺桃花》原文賞析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 這十首詩,代表了唐朝五言詩的最高水平!
    前幾期小仙給大家盤點了唐朝最好的七言律詩、七言絕句和最好的宋詞,今天小仙繼續給大家說詩詞,今天的話題是:唐朝最好的五言詩有哪些?五言詩,又分為五言古詩、五言律詩、五言絕句、五言樂府、五言排律等。其中五言絕句可能是我們最為熟悉的,因為只有短短二十個字,非常適合小學生啟蒙背誦。唐朝很多的五言絕句都被選入了現在的小學課本,比如: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 「詩仙」李白的經典七言絕句,美到讓人沉醉!
    李白的七言絕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詩歌清新明麗的風格。如《早發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等。一、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這是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所寫的一首詩,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 莫言寫五言詩助力抗疫,自得諾貝爾獎以來,這是他很感人的一首詩
    筆者在準備寫詩時,發現了一個熟悉的名字,原來諾貝爾獎得主莫言前幾日也寫了一首五言詩助力抗疫。說實話,自從2002年得諾貝爾以來,關於莫言的種種爭議就沒有停止過。有人說他的小說寫得太俗氣,沒有格調,難登大雅之堂。近幾年,莫言寫的小說少了,倒是寫了不小詩,雖然每次他把這些詩放到網上,都會被網友們挑挑刺,但他都虛心接受,一改再改,直到詩基本工整。
  • 譚嗣同的一首五言詩,開篇就境界闊大,尾聯更顯氣概不凡
    下面介紹譚嗣同的一首五言詩,開篇就境界闊大,尾聯更顯氣概不凡。晨登衡嶽祝融峰作者:譚嗣同身高殊不絕,四顧乃無峰。但有浮雲度,時時一蕩胸。地沉星盡沒,天躍日初熔。首聯就境界闊大,「身高殊不絕,四顧乃無峰。」殊不覺,有兩層意思,一是不覺得累,二是不覺得祝融峰高不可攀,可見詩人年輕有活力,富有奮發向上的精神。「乃無峰」三個字,更以誇張的手法,顯示出詩人的博大胸懷和高遠志向。接下來兩句更顯衡山高聳入雲、風景美好,「但有浮雲度,時時一蕩胸。」
  • 作者名不經傳,這首詩卻流傳極廣,絲毫不遜於杜甫的絕句
    如杜甫的《絕句》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兩聯對仗都極精工,而又揮灑自如,形象鮮明,不愧是一首優秀作品。唐代另有一位詩人也寫了一首七絕,與杜詩相近似,下面介紹的作者名不經傳,這首詩卻流傳極廣,絲毫不遜於杜甫的絕句。
  • 唐代才女的一首絕句,充滿機智和理趣,令人感觸頗深
    下面介紹唐代才女的一首絕句,充滿機智和理趣,令人感觸頗深。海棠溪唐代:薛濤春教風景駐仙霞,水面魚身總帶花。人世不思靈卉異,競將紅纈染輕沙。她喜談笑,人稱詼諧能手,又工於七言絕句,頗多顯示即興之才與機智乖巧的詩作。這首詩描寫海棠盛開的溪谷全景,映在水面上海棠花的花影,以及河岸邊曬著染紅的花布、與海棠花爭相比美的情景。首句筆調凝練,「春教風景駐仙霞」。作者採用了擬人筆法,描繪出溪谷兩岸海棠花爛漫盛開的盛景。
  • 一首「五言詩」告知答案
    一首「無言詩」告知答案。1857年5月,翼王石達開在安徽無為州發布公告,以「五言詩」之形式,解釋自己離開天京,外出帶兵作戰之緣由。來到無為,石達開便廣發傳單,張貼告示,拉攏士兵。顯然,這些材料不是在無為印製,而是在天京就準備好,石達開外出創業,應該是醞釀已久。
  • 此人僅6首詩傳世,一首「絕句之最」,一首「五絕之最」
    他尤善五言詩,以描寫邊塞風光為勝,大氣磅礴,意境開闊,熱情洋溢,韻調優美,朗朗上口,廣為傳頌。是浪漫主義詩人。靳能在墓志銘中稱王之渙"孝聞於家,義聞於友,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但可惜他的詩歌散失嚴重,傳世之作僅六首。然其詩用詞十分樸實,然造境極為深遠,令人裹身詩中,回味無窮。雖僅傳世6首,就有兩首詩耳熟能詳,堪稱千古絕唱,說婦孺皆知亦不為過。
  • 晚唐才子的一首絕句,膾炙人口,南宋一位詩人也深受感染
    晚唐有一位才子就非常善於寫詩,下面介紹晚唐才子的一首絕句,膾炙人口,南宋一位詩人也深受感染。白鹿洞唐代:王貞白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開篇就顯得有些突兀,「讀書不覺已春深」。詩人刻苦讀書,心無旁騖,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很長時間。一個「已」字,傳達出詩人的驚覺,更反映了時間之久,竟然不知春天早已就在身邊,處處都是生機盎然。次句更是婦孺皆知,「一寸光陰一寸金」。
  • 李白的一首古體詩,順手借來,最後10字包含一個成語
    到了魏晉時期則以五言詩為主要題材,終於在唐代發展到巔峰。唐詩從發展到成熟,人們普遍運用律、絕形式作詩。詩仙李白不僅是絕句聖手,而且非常擅長歌行體。他的詩歌語言變化極為豐富,不僅繼承了《詩經》中現實主義傳統,也吸收了《離騷》及漢、魏、六朝詩歌的長處,開創了壯浪縱恣、言多諷興的一代新風。下面介紹李白的一首古體詩,順手借來,最後10字包含一個成語。
  • 書壇著名書法家任政,行書唐人智慧絕句,筆法行雲流水,可做帖用
    任政行書唐人智慧絕句欣賞:書者介紹:任政(1916-1999),字蘭齋,浙江黃巖人。生前為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上海外國語學院藝術顧問、復旦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藝術顧問。幼從叔祖晚清名孝廉任心尹公精研詩文,青箱家學,淵源有自,平生愛書法,六十餘年精勤不懈,功力之深,鮮有其匹。
  • 七言絕句中最美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讀起來讓人唇齒留香
    比如晚唐與李商隱合稱「小李杜」的杜牧,是寫七言絕句的高手,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來的沉鬱氣質,往往更能讓人感懷頗多。不論是他洋洋灑灑的《阿房宮賦》,還是他「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的自我感懷,又或是《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暗諷,無不充斥著傷感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