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的紅燒肉類為什麼要焯水而西餐卻不這不做?是不會做還是……

2020-12-15 大廚輝哥

紅燒類菜餚,是需要經過焯水處理的,醬燒、幹燒類的菜餚很少經過汆燙處理。中餐裡紅燒類的菜餚比較常見,像紅燒肉、紅燒牛肉、紅燒雞塊等肉類都要進行焯水處理,廚師把這個過程叫作「飛水」。

「飛水」是根據食材特性進行冷水下鍋或者沸水下鍋,加熱到100度進行汆燙處理,目的是去除肉類的血水、雜質、異味,通過蔥姜八角桂皮等香料來增加香味等。同時中餐講究色香味俱全,既要顏色漂亮,又要香氣濃鬱,還要味道鮮美,所以紅燒類的菜餚講究食材軟爛入味,追求鮮味濃鬱,或者造型美觀。

西餐裡面沒有燒類的菜餚,也沒有紅燒醬油之類的調料,也沒有味精之類的調味品。西餐裡很少有直接燉的肉類,西餐大體有兩種類似中餐紅燒做法的,一個叫紅燴,一個叫白煮。

紅燴的菜餚藉助番茄或者番茄醬,紅酒等調味,肉類是先煎後燴,湯汁裡基本上沒有血沫子;白水煮的菜餚多半是取肉使用,湯汁經過過濾之後做成汁水,也不同於中餐的紅燒技法,所以中西餐的烹調方法不一樣,對食材的處理手法不盡相同。

導讀:為什麼中餐紅燒肉類菜餚要沸水處理食材?

總結歸納有以下六個原因:

一、去除血水

肉類食材中通常含有大量的血水,為什麼會含有血水呢?

1.屠宰方式不同;2.不法商販做屠宰前注水處理;

市場上部分肉類攤位,屠宰方式還屬於小家庭作坊式的,並不能像大型屠宰場一樣機械化生產作業,還比較傳統,屠宰的牲畜體內所含的血液並不能完全排除掉。

不法商販在屠宰前做注水處理,水分充斥在血液裡,入到毛細血管裡,致使肉類所含水分超標。肉類食材在製作紅燒類(居多)菜餚時,要做初加工處理,即經過沸水高溫,焯水去除食材本身含有的血水,達到肉類無血汙的效果。否則會出現湯汁渾濁,腥味較重的情況影響出品。

二、飼養周期短,異味較重,需要除異味

「飛水」處理時需要加入料酒、黃酒、白酒等遮住或去除肉類的異味。市場上銷售的比較普遍的豬肉、牛肉、雞肉等原材,大都是速食飼養的動物,出欄快,肉質鮮嫩但是腥羶味較重。

飼養豬的出欄時間大都在5/6個月,體重達100公斤左右;飼養雞的出欄時間為42/48天左右,體重在2公斤左右;飼養肉牛的出欄時間在12/16個月,體重達450公斤左右,達到這個標準即為出欄標準。

同比之下,飼養時間和傳統的散養(周期長)方式完全不同,出欄快,但是肉質的形成只處於最佳體重時即被屠宰,而肉質要想達到我們所說的好吃,飼養周期還遠遠不夠,肉質只是細嫩,鮮度和香度還與散養的動物有本質上的區別,如果飼養的牲畜在出欄時間繼續飼養,瘦肉轉化率較低,更多的轉化為脂肪,養殖成本增加,這就是飼養的和散養的價格和品質的區別。

養殖的時間越短,肉質纖維化的時間越不足,脂肪的形成就不夠緊密,簡單說就是乳臭未乾,必須要經過焯水或過油處理掉它的異味。最簡單的對比就是為什麼我們小時候吃的豬肉從來不焯水,直接炒就非常香,同理。

因此「飛水」處理時需要加入料酒、黃酒、白酒等遮住或去除肉類的異味。

三、去除雜質

肉類的食材在宰殺、儲存、運輸、售賣過程中會有灰塵落入,或者雜質混入的情況,所以焯水加工也是為了更好的處理食材,保證它的品質。

四、增加香味

通過蔥姜、花椒、大料、桂皮等香辛料給肉類做祛異味增香的處理,使食材本身的腥羶味道得以減輕或去除。

五、增加底味

焯水處理過程中會加入鹽等調料,增加食材的底味,尤其塊狀食材在燒制過程中不好入味,需要在燒之前進行增加底味處理。

六、食材定型

部分燒制的肉類如東坡肉、燒肉方等需要焯水定型,在後期燒制過程中不至於縮水嚴重,或使形狀變異。

導讀:為什麼西餐沒有焯水環節直接就是燒?

也總結了六個原因:

一、西餐沒有燒菜,只有燴菜

首先西餐沒有燒制的菜,只有燴菜。沒有中式烹調技法的燒,西餐的燒菜叫燴菜,如紅酒燴牛肉、紅酒燴雞肉、海鮮燴飯等,咖喱類的菜餚屬於東南亞菜,並不屬於西餐。

西餐的熱菜大多都是扒板,扒板通常都是煎炸作業,很少有燒燜之類的菜餚,它們不追求鮮度。所以西餐裡沒有味精或雞精提鮮的調料,他們也沒有紅燒醬油、老抽之類調色的調料。西餐也不勾芡,沒有燒制的菜餚就不需要焯水環節處理食材。

二、西餐燴菜採用直接燉或先煎後燴

所謂的西餐的燉菜,西餐廚師要麼就是採用直接燉的方式烹調,要麼就是把肉類煎了以後再燉煮,煎制肉類的目的是鎖住肉類的汁水,而不是去除血水,這一點和中餐恰恰相反。所以從西餐的特點、烹調方法、飲食習慣上都與中餐處理肉類的技法大相逕庭。所以西餐的技法是煎制肉類,把血水鎖在肉裡邊。焯水是去除血水,煎制是為了鎖住血水。

三、西餐焯水的肉類通常都是取肉,再取湯汁

西餐裡燉的菜餚,品類很少,屬於清燉的那種,通常都是豬肉類,他們也會焯水撇除血沫,但是清燉的菜不是很多。西餐的燉肉,一般是清燉了以後,他們會取肉,然後把燉肉的湯,過濾以後做他們需要的汁。

四、西餐烹調肉類多以煎烤為主

西餐的肉類如牛肉是作為主菜的,多以牛排、牛扒出現,烹調方法就是煎制、烤制,都是直接煎烤的,沒有焯水環節。煎牛排多以牛排的汁水豐盈為美,焯水就會使汁水滲出,再說人家根本就不這麼做。

五、肉類品質不同

西餐用到最多的牛肉多為品質上乘的牛肉,紐西蘭、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他們的牛肉,贏在牧草豐富,贏在糧食便宜,也就是飼養成本低。

我們的內蒙牛,與國外低端牛比,在成本上幹不過,口味上旗鼓相當。與國外高端牛比,口味差的太遠。飼養成本是一個原因,牛的品種也不一樣,國內養殖的牛追求瘦肉出成率高,出欄快,牛肉嫩,脂肪含量少。

西餐廳用到的牛肉多是高等級的牛肉,簡單點說就是肥嫩的牛肉,國產的牛肉在國外高等級牛肉裡潰不成軍,沒有可比優勢。所以從源頭上講,我們的牛肉偏瘦,燒或燉還可以,做牛排還差點意思,最簡單的涮火鍋,純瘦的牛肉涮燙幾秒變色還比較嫩,要是多煮一會就又柴又硬,如果切大厚片做牛排就可想而知。從這個角度也能說明為什麼中餐燒牛肉要「飛水」了。

六、西餐不追求鮮味,講究營養。

西餐不追求鮮味,講究營養。這一點也是與中餐最大的區別。

因此中餐和西餐的做法就是不太一樣,西餐裡沒有焯水這個環節,也就是沒有沸水處理這個烹調方法,西餐更追求它的原汁原味。

紅燒肉「飛水」—》目的—〉去異味、增香、去油脂、定型

需要食材:豬後腿肉適量、蔥姜適量、料酒適量

處理過程:

1、後腿肉切大小均勻的塊,大塊蔥姜備用。

2、炒鍋燒水,把五花肉冷水下鍋。

3、加入大塊蔥姜,加入適量料酒(或黃酒)去腥。

4、加熱過程中,五花肉浸出血水和雜質,撇除血沫。

5、大火燒開繼續煮兩三分鐘,直至血水全部浸出,五花肉焯透撈出。

6、過涼水衝洗五花肉表面的浮沫。

最後總結:

中餐是以「味」為核心,西餐則以營養為核心,至於味道那是無法同中餐相提並論的。所以中西餐做肉類焯水與否取決於烹調方法、肉類品質、飲食習慣等差異,不能同日而語,要區分對待,飲食文化的作用不能小覷。

大家好,感謝閱讀,我是今天菜不鹹,超級喜愛美食的餐飲人,喜歡美食的朋友可以加我,歡迎探討中西餐的做法,想了解更多做菜小技巧和餐飲行業知識可留言交流,有不同的建議或做法也可以評論區留言,互相學習,再次感謝支持!【原創首發】

相關焦點

  • 做紅燒排骨時,直接焯水就錯了,很多人不注意,排骨腥味重口感差
    肉類和蔬菜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食材,蔬菜不可缺少,肉更是不能少。肉類能給我們身體提供蔬菜不能缺少的營養物質,補充我們的身體體能。所以很多朋友們對於肉類也是非常的喜歡。小董個人最喜歡的就是排骨,排骨口感非常的好,吃著非常的好吃而且不油膩。
  • 做紅燒排骨時,別直接焯水,多加1步,排骨鮮嫩又入味,腥味還小
    今天我們來講講一百個人就有90個人喜歡的排骨吧,這大冬天,不管是燉還是紅燒,這排骨都是一定在大家的必吃榜單,在寒冷的西北風支配下,排骨不僅能解饞,而且還特別的抗寒哦。排骨,是日常非常經典的一種食材,日常烹飪,如果不是肉就是排骨,而且怎麼吃都不會膩,而且,排骨作為一種營養食材代表之一,秋冬也是最適合食用的佳品,並且排骨的烹飪範圍也非常的廣泛,清燉紅燒煎炸燜烤,怎麼做都可以,怎麼做也都非常的好吃,被稱為萬能食材的排骨,不僅能任意烹飪,也能任意搭配,這屬性也是讓人愛極了。
  • 西餐燉牛肉的正確做法
    紅燒是典型的西方烹調方法,中國菜裡沒有「紅燒」二字。在中餐中,有燉、燉等烹調技術,沒有紅燉菜這樣的烹調方法,被稱為西餐。因此把燉牛肉稱為中國菜是一種典型的認知錯誤。西式熱菜有紅燒菜的風格,通常是用煮熟的西紅柿或紅粉和更少的番茄醬做成。
  • 做紅燒排骨,先放鹽還是後放鹽?都不對,教你正確做法、軟爛脫骨
    燉排骨,先放鹽還是後放鹽,不少人搞錯了,難怪排骨發柴不軟爛排骨是我們生活中經常食用到的一種肉類,相比於普通的豬肉來說,排骨的味道更好、營養也更佳,但排骨的價格也要比普通的豬肉貴一些。排骨的做法有不少,糖醋排骨、椒鹽排骨、紅燒排骨、排骨湯等等,但最經典的做法還是紅燒排骨,經過紅燒後的排骨口感軟爛脫骨、吃起來特別入味。相信很多朋友也都喜歡吃紅燒排骨,但自己在家裡做的紅燒排骨可能肉質容易發柴,又或者燉不爛、不脫骨,造成這種原因很可能就是因為「放鹽的時機」錯了。
  • 誰說茄子不好吃,那是你不會做,你看我這道紅燒茄子,誰與匹敵!
    這道菜啞劇北魏高陽太守賈思勰,說句實在話,我也特別喜歡這道紅燒茄子,特別用來下飯呢,下酒啊,都是不錯的選擇。這幾天呢,在家裡面呢,天天吃肉實在是吃膩了。所以說今天呢,我特別想做一道沒有肉的素菜說說我想了很多的菜,最後呢,我決定來做這道紅燒茄子,那麼這道紅燒茄子呢,也是我非常拿手的一道好菜哦。凡是吃過我做的這道紅燒茄子的,沒有說不好吃的。
  • 做紅燒排骨時,千萬不要少加這一步,否則肉質又柴又有腥味
    紅燒排骨相信大家也都會聽說過,很多人都會吃過它,它可以說是在全國各地是都有的一道菜,喜歡吃這道美食的人有很多,它肥瘦相間,做出來的紅燒排骨,口感絲滑爽口,吃起來不會覺得膩,肉質也是會很嫩,真的是超下飯啊!雖說做出來的確很好吃,但是能把這道菜做好的人卻很少。我們很多人在做這道菜時,做出來都會特別的柴,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 中餐和西餐的區別有哪些?在烹飪方面都有哪些講究?
    中餐和西餐的區別有哪些?在烹飪方面都有哪些講究?但西方國家在材料上的選擇範圍相比中國而言就小的可憐了,西方人的飲食習慣大都是以肉類為主,但他們也不是什麼肉都吃,主要吃的就是牛、羊、豬。如冷萊須預先製作,貯放於熟食冰箱冷卻,它的配菜輔料,各種生食蔬菜及新鮮果品等都要用藥物消毒,然後才能食用。又如熱菜,需現做現吃,其盛具每隻都要焗熱方筒使用,如此既竭幹了盛具中殘存的水跡,又保證了熱菜的質量。聽裝食物應隨啟隨倒,不能在原聽內貯存,以防氧化變質等等。
  • 鮟鱇魚的六種做法,有清蒸,有紅燒,有燉湯,可中可西,請收好
    我是喜歡鮟鱇魚的,不因為日料,也不因為西餐,只因為鮟鱇魚特別廉價,不但廉價,重要的是非常好吃,肉質Q彈,清甜爽滑,饕餮們形容那是窮人的龍蝦,我看比龍蝦肉還鮮美,可惜了,那些以貌取魚的人。鮟鱇魚醜得讓好多人嫌棄,大嘴巴,滿嘴鋒利的牙齒,恐怖得就像魔鬼魚,而滿身癩蛤蟆似的粘液和疙瘩,也讓人起雞皮。
  • 紅燒牛肉怎樣做才能細而不柴?老公吃過後,再也不用點外賣了
    說做就做,趕緊動手,那麼怎樣才能讓紅燒牛肉嫩而不柴呢?這兩種牛肉的纖維粗大,腥羶味大!不管你怎麼燒制,吃起來纖維都會很粗,口感較柴!儘量選擇牛肉纖維適中,肉質有彈性的新鮮牛肉為最佳! 第二:焯水時一定要注意!冷水下鍋,之後加入料酒,大火燒開,撇去浮末後煮約3-5分鐘!焯水時一定要不加蓋子!敞開燒好讓牛肉的腥羶味揮發!
  • 紅燒排骨怎麼做?這樣做紅燒排骨直接讓你想起小時候的味道!
    撈出排骨(湯待用),瀝乾後放進去油鍋(不要太油了,因為炸排骨還是會出油的)翻炒,先倒進去黃酒爆香,再加醬油爆香,然後往鍋裡澆湯,一次不要澆太多,再炒,多澆幾次,最後炒至汁半乾時。這樣就可以出鍋了!不懂詳解:一、為什麼排骨要焯水?
  • 邂逅浪漫西餐,我們該做足的功課
    西餐,優雅的代名詞,優雅不需要刻意為之,也不需要矯揉做作,而是一種純粹的氣息,是一個人骨子裡面藏著的氣質。我們在浪漫的西餐面前,很多時候措手不及,鬧出笑話無數。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西餐市場的不斷擴大,為追求情調和浪漫,很多人都躍躍欲試。在浪漫西餐面前,為了不失禮節,拘謹或者矯揉做作,我們該做做功課啦!
  • 地道農家煸炒雞的詳細做法教程,雞肉鮮嫩不發柴,每一塊都很香
    今天為大家分享一道農家煸炒雞的做法,雞肉自古以來都非常的受歡迎,而且吃法非常多,不管是中餐還是西餐雖然做法不同,但都非常美味的,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最喜愛的吃法就是熱炒或燉湯,而且還是比較適合冷食涼拌的肉類,下面就為大家詳細的分享一下這道煸炒雞的做法,喜歡的朋友趕緊學習一下吧。
  • 做紅燒肉,為什麼北方做法跟南方做法,顏色有差別?
    它的做法有人說有二三十種,有的用白糖熬製上色,有的用冰糖熬製上色,有的直接用紅燒醬油上色,更有的把冰糖和醬油一起熬製上色,可見就這上色就多種多樣了,那做法更是千家百宴了。紅燒肉有鹹味的,也甜味了,但是唯一的相同處就是用「五花肉」,不管你怎麼做,不用五花肉就不是正宗的紅燒肉。
  • 做紅燒排骨時,大廚教你多加這「一種料」排骨香濃入味超好吃!
    排骨的烹飪方式也是多種多樣,比如,紅燒,蒸製,糖醋,燉煮…等等,都是非常經典的做法。在排骨眾多的做法中,紅燒排骨這道菜可以說最受人們所歡迎,這道菜最大的特點是,色澤紅亮,香味濃鬱,吃起來肉質鮮嫩一點也不油膩,不管是用來下飯,還是下酒吃,都非常的美味過癮。
  • 為什麼要對食材進行焯水?食材焯水有哪些小技巧?廚師長這樣總結
    為什麼要對食材進行焯水?這也就是不同食材需要焯水的作用,下面以這三類食材分別詳細介紹。每種食材因為質地不同,加熱的時間和焯水溫度也就不一樣,這裡還需要單獨具體介紹。禽畜肉類焯水的小技巧:常使用冷水焯水,即食材焯水時要涼水下鍋,逐步升溫加熱,這樣有利於血水的析出,如果熱水下鍋,食材表面受熱水收縮,裡面的腥臭異味也就留在肉中了。
  • 紅燒牛尾,色澤金紅,鹹鮮醇厚,軟爛不噻!
    就像牛的尾巴一樣,也許每個人都會覺得牛尾不都是骨頭嘛,其實肉骨參半,肉也不少,其實外面賣的那種牛尾一般的話都是不帶皮的,裡面是只有肉還有骨頭,不過沒皮的話洗也比較方便,倒也挺好。牛尾巴聽起來不太好,但它的營養價值很高,無論是燉肉還是紅燒都很美味。牛尾巴怎麼好吃?
  • 為什麼很多蔬菜,吃之前要先焯水,難道單純是為了好吃嗎?
    無論要做什麼樣的美食,都離不開清洗、刀工、調味、冷熱處理,其目的就是為了兼顧營養、味道和品相等幾個方面。雖然說起來比較容易,但要是做起來的話還是有很多講究的,比如在做很多菜品前都要做的一道工序「焯水」。
  • 懶人版砂鍋燜雞,不炒不炸不焯水,味鮮汁濃,下飯佳餚
    懶人版砂鍋燜雞,不炒不炸不焯水,味鮮汁濃,下飯佳餚,下酒也不錯,吃了還意猶未盡,沒吃夠的感覺,肉質嫩滑,一點也不老,不過油、不焯水做出來也不腥,做法簡單,廚房小白也會做的一道家常美食。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有時也會發懶,特別是剛洗頭那天,是真的不想炒菜和做太多菜,又不想吃太素,這道砂鍋燜雞太適合發懶時做,每次做出來都吃不夠,肉質特別細嫩,滋味鮮美,營養價值高,相對別的肉類來說,雞肉又是低脂肪肉類食物,易於消化和吸收,特別喜歡這樣做來吃。
  • 中餐的胃卻長了顆西餐的心,這款低熱量的創意披薩正合我意
    都說知識不分國界,也許你很不喜歡這個國家,但你無法抗拒他的書籍和美的作品,美食也一樣,每個人都會為自己國家的飲食文化感到自豪,但是也同樣抗拒不了其他的美食,吃來吃去最後讓胃感到舒服和滿足的還是自己的家鄉菜,胃也是有記憶的,無奈的是長了個中餐的胃,卻有一顆西餐的心,對於無論是味道還是擺盤都頗講究的西餐來說
  • 紅燒牛肉家常做法,簡單營養又健康!
    紅燒牛肉做法,紅燒牛肉怎麼做才好吃?掌握這關鍵幾步,牛肉香濃鬱,軟爛入味不塞牙!牛肉是全世界人都愛吃的食品,中國人消費的肉類食品之一,僅次於豬肉,牛肉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鮮美,受人喜愛,享有「肉中驕子」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