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一樁離奇的刺殺案,讓蜀漢走向滅亡之路

2020-12-12 魚羊秘史

文:鼓浪隱士

在中國歷史上,專諸、聶政、荊軻、施劍翹等等刺客傳奇故事,令不少後人驚嘆。而在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同樣也少不了刺客的身影,有的人甚至改變了三國的歷史走向。比如小霸王孫策本有逐鹿中原的宏圖,可卻遭到了許貢門客的刺殺,最終傷重而死。

而蜀漢的歷史,同樣被一位刺客改變了。話說公元253年春節當天,蜀國大將軍費禕舉行歲首大會,正當文武大臣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中時,有位叫郭修(或郭脩、郭循)的人乘著費禕酒醉之際,拿起利刃,將大將軍刺殺。而他很快也被蜀國將士逮捕殺害。但費禕之死,卻讓蜀國的大戰略發生了改變,從原來的休養生息,轉為了激進的北伐。那麼郭修是誰?他的刺殺背後又有哪些隱情呢?

#01.

郭修是涼州西平人,原為曹魏的中郎將。姜維北伐時,被蜀軍俘虜,於是投向了蜀漢,被後主劉禪封為左將軍。據《魏氏春秋》記載:郭修「身在蜀營心在魏」,一直想要為國立功。因此他多次接近劉禪,希望將其刺殺,可惜後主防衛嚴密,他沒有下手的機會。於是他求其次,將目標轉向了大將軍費禕,並一舉成功。

而郭修刺殺的消息傳到曹魏,魏帝曹芳立刻下詔:「故中郎西平郭修,砥節厲行,秉心不回。乃者蜀將姜維寇鈔修郡,為所執略。往歲偽大將軍費禕驅率群眾,陰圖窺窬,道經漢壽,請會眾賓,修於廣坐之中手刃擊禕,勇過聶政,功逾介子,可謂殺身成仁,釋生取義者矣。夫追加褒寵,所以表揚忠義;祚及後胤,所以獎勸將來。」因此郭修的兒子承襲父爵,加拜奉車都尉,獲賞銀千鉼,絹千匹。

假如從事件前因後果看,郭修顯然是位忠心的良將,他雖然被蜀漢俘虜,但仍懷著忠義之心,為曹魏除去了大患,甚至有人指出郭修的行為是受到了曹魏的暗中指使。不過這種說法卻遭到了不少人的質疑,包括著名史學家裴松之。

他指出魏國與蜀國雖然相互敵對,可沒有發展到「趙襄滅智之仇,燕丹危亡之急」的局勢,郭修也就沒有豫讓、荊軻那樣的刺殺動機。而且劉禪、費禕都不是什麼大才,殺了他們對於形勢影響不大。此外,郭修既然是曹魏忠臣,完全可以以身殉國,沒有必要做出這樣的舉動。

除了第三點表現出儒者的迂腐外,裴松之的其他兩點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可以證明曹魏缺乏刺殺動機,不會指使郭修幹這事。因為費禕掌權後,深感國力與曹魏的差距,因此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並未北伐曹魏。而且當時魏國的戰略主要在平定內亂與對付東吳上,穩定的西線就能避免兩線作戰。而費禕被殺,就有可能導致蜀國戰略的改變,讓自己陷入不利境地,後來的發展證明了這點,因此曹魏絕對沒必要讓郭修刺殺費禕,讓自己陷入被動。

而大肆表彰、吹捧郭修,更多是出於宣傳的需要,一來可以給曹魏的文臣武將樹立忠貞的楷模,讓他們學習郭修的精神,成為忠君愛國的大臣。二來也可挑撥吳、蜀兩國中曹魏降將與所在國統治者的關係,讓孫劉兩家對降將提防,不敢大用他們,從而加劇他們的矛盾。三來也提醒某些魏人不要輕易叛逃,因為吳蜀對降將不信任,很難得到重用。因此郭修的刺殺行動雖然不是出於曹魏的指使,但魏國需要這個典型,以達到其目的。而《魏氏春秋》的記載,就是曹魏宣傳的產物。

#02.

曹魏指使的動機無法成立,於是有人把目光聚焦在了蜀國內部矛盾上,認為是姜維策劃了這次刺殺行動。在諸葛亮死後,蜀國的大權落入了蔣琬、費禕、姜維等人手上。而蔣去世後,費禕與姜維成為蜀漢的雙雄。

姜維的事跡不必多說,而費禕一直是蜀國的重臣,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就提到:「此皆(包括費禕)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中國古語云,一山不容二虎,權力鬥爭一向是很激烈的。更何況費禕與姜維在北伐問題上存在嚴重對立。費禕屬於蜀國的鴿派,他認為國力不如曹魏,必須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才能保證國家利益最大化,他甚至公開反對姜維北伐,指出:「我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何況是我等呢!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以其功業等待有能者去繼承,不要以為希冀僥倖而決成敗於一舉。若果不如其志,悔之無及。」

因此從權力鬥爭、政策分歧角度看,姜維具備了刺殺費禕的動機。而且費禕死後,姜維立刻改變了國防戰略,多次北伐曹魏,直到蜀國的滅亡。更何況郭修是被他帶到蜀漢的,兩人的關係肯定不一般,受指使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從動機和結果看,姜維找人刺殺費禕的嫌疑最大。

不過這種說法也只是後人的推測,缺乏有力證據。比如有不少人指出,姜維與費禕雖然矛盾重重,但似乎沒有發展到你死我活的境地。而且姜維的一生素懷忠義,不會做出這種令人不齒的舉動。

由於史料的匱乏,郭修刺殺費禕的動機已經無法考證。也許事情可能非常簡單,當時大家在酒席上喝醉了,難免在言語上有過失,而郭修卻借著酒勁殺害了費禕。但由於被刺殺者身份特殊,給了人們種種聯想。在出於宣傳、陰謀論等因素的作用下,一起普通的刺殺案,被添加了很多與此無關的信息。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鼓浪隱士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真讀三國不看演義:姜維到底是不是蜀漢滅亡的罪魁禍首?
    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姜維是一個爭議性很大的人物,陳壽在《三國志》中對他評價不高面對姜維的北伐,魏國居然一直處於戰略防守階段,司馬昭甚至一度準備派人刺殺姜維,姜維在蜀漢受到排擠,卻深受魏國忌憚,不喜歡姜維的人,說姜維窮兵黷武導致蜀漢國力衰弱,又改變漢中防禦政策,導致漢中失守,必須為蜀漢滅亡負責;喜歡姜維的人,認為正是因為姜維的積極北伐,才延緩了蜀漢滅亡,正是因為有姜維的存在,魏國才不敢輕易進攻蜀漢,稱讚姜維是蜀漢最後的守護者。
  • 如果諸葛亮多活30年,蜀漢還會滅亡嗎?
    但是諸葛亮死後還沒三十年蜀漢就滅亡了。公元263年,鄧艾偷渡陰平直取成都,蜀漢後主不戰而降。自此蜀漢滅亡。 如果諸葛亮多活30年,蜀漢還會滅亡嗎?這雖然有點牽強,非要咱們的諸葛丞相再操勞30年,但也說明諸葛亮確實是三國中的傑出人才,蜀漢不可缺少的領導人。
  • 聖三國蜀漢傳紅藍線有什麼區別 聖三國蜀漢傳紅藍線區別
    導 讀 聖三國蜀漢傳紅藍線有什麼區別?玩家們並不清楚之間的區別,下面一起和九遊小編來看看聖三國蜀漢傳紅藍線區別介紹。
  • 姜維11次北伐5勝4平2敗,為何蜀漢首先滅亡,看戰績就明白了
    蜀漢是三國中實力最弱小的政權,但卻是攻擊性最強的政權,三國所有的戰爭中,蜀漢主動發動的戰爭最多,從劉備時代就是這樣,從劉備在南郡之戰期間拿下荊州南四郡開始,到入蜀攻打劉璋之戰,再到漢中之戰、上庸之戰、關羽北伐襄樊之戰、夷陵之戰,蜀漢幾乎都在連年徵戰,不是在徵戰的路上,就是在徵戰的準備中。
  • 蜀漢滅亡後,諸葛亮的後人為何無人敢動?只因孔明留下的家傳秘籍
    不過在1800年前左右的三國時期,諸葛亮還是能夠名聲在外!依靠他驚人的智慧,輔佐草根劉備成為一代帝王,實乃是功在千秋之舉。 蜀漢集團雖然僅僅存活了40周年,但是期間發生了許許多多有料歷史,背後原因卻讓人深思?比如:同樣作為五虎上將,關羽張飛為何都死於小人之手,而且是身首異處?而馬超拋妻棄子,賣主求榮,卻能得以善終?
  • 蜀漢滅亡之際,曾被諸葛亮收服的孟獲去哪裡了,為何不來救援?
    好在鄧艾兵出奇招,從陰平小道繞過蜀漢大軍的劍閣防線,長驅直入,直達成都。突然出現的大軍讓劉禪及臣子們驚恐異常,加上防守空虛,都意識到難以再戰。朝中的投降派聲音佔據主導,一番分析之後劉禪同意投降,連忙派人給鄧艾奉上皇帝的印綬和自己的親筆信,希望鄧艾允許自己投降。鄧艾當然同意,不久後就率軍入成都,標誌著蜀漢滅亡。至此,三國之一的蜀漢退出歷史舞臺。
  • 三國亂世是如何統一的?三國歸晉天下一統
    自東漢末年董卓亂政以後,很快引起了一系列連鎖反應,東漢政權一步步走向崩潰,從朝廷到地方逐失控,隨著局勢進一步惡化,東漢政權一步步走向滅亡,行將就木。及至曹操受封魏公時,東漢朝廷的軍政大權已經落入曹氏手中,東漢名存實亡。赤壁之戰後,形成了曹操、劉備、孫權三足鼎立的局面。隨著曹丕、劉備、孫權先後稱帝自立,由此誕生了曹魏、蜀漢和東吳三個政權。
  • 蜀漢滅亡後,張飛一家沒人動,為什麼關羽後人卻被追殺?
    三國時期的歷史因為一本《三國演義》而備受人們關注,東漢末年一場黃巾起義掀起了一波搶奪地盤的高潮,最終形成了魏蜀吳三足鼎立局面。蜀國是三國中最先滅亡的一個,蜀漢滅亡後,張飛一家沒人動,為何關羽後人卻被追殺?
  • 三國殺 蜀漢武將崛起裡程碑 張翼的上限究竟有多高?
    三國殺 蜀漢武將崛起裡程碑 張翼的上限究竟有多高接著上兩期的新武將介紹,本期小叮噹給大家帶來的蜀漢第一剛烈男張翼。廢話不多說,我們開始吧張翼字伯恭,三國時期蜀漢將領。歷任梓潼、廣漢、蜀郡三郡太守,出任庲降都督,後隨諸葛亮和姜維北伐,官至左車騎將軍,領冀州刺史。初封關內侯,進爵都亭侯。蜀漢滅亡後,魏將鍾會密謀造反,成都大亂,張翼亦為亂兵所殺。張翼是蜀漢第三任庲降都督,由於執法嚴厲,不得南夷歡心。
  • 三國時期誰是正統王朝呢?曹魏、蜀漢還是孫吳呢?
    三國時期,說三國誰是正統王朝,有說是曹魏,有說是蜀漢,而東吳從來沒有人去提及,這也體現出正統位置之爭就在曹魏和蜀漢之間,那到底誰是正統呢? 公元220年,曹丕得漢獻帝禪位,成為曹魏的開國皇帝,從這時開始正式進入三國時期,次年劉備稱帝,而東吳的孫權最晚稱帝,在229年才稱帝,此時的華夏大地上有三位皇帝,人們對於誰是正統王朝也存在爭執。
  • 張飛的次子張紹::三國時期蜀漢重臣 後被曹魏冊封為列侯
    張飛的次子張紹::三國時期蜀漢重臣 後被曹魏冊封為列侯時間:2020-09-23 16:31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張飛的次子張紹::三國時期蜀漢重臣 後被曹魏冊封為列侯 張紹(?-?),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臣,車騎將軍張飛次子。
  • 蜀漢滅亡之際,曾被諸葛亮收服的孟獲為何沒來救援?
    新版《三國》截圖,諸葛亮這場叛亂不是孟獲發動的,因為「南蠻」不止有孟獲這一支勢力。但也可以看出,南中人的確對蜀漢政權存在不滿。公元233年,諸葛亮去世的前一年,南蠻又反了,帶頭的叫劉胄。當時的庲降都督張翼搞不定,諸葛亮派出馬忠、張嶷才勉強把叛軍鎮壓下去。
  • 5本穿越+種田+重生三國小說,挽救了蜀漢政權,收服名將統一天下
    至於自已鬼上身的這位兄臺日後竟然和黃皓這個死太監一塊兒忽悠劉禪這位蜀漢後主,把持朝政的奸臣陳祗。雖然知道歷史上劉禪跟自己的關係很鐵,問題是自己鬼上身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歷史還會重演嗎?主角之後歷經了千險萬難,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志向和目標:全國要統一,自然要靠民族和諧才能統一民族和諧了,大家都有愛了,自然很好統一,三國,也需要和諧,更需要愛……世界無非你我他和諧世界靠大家!和諧的戰車必將捻碎一切阻礙!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和諧三國本書風格輕鬆,主角會帶大夥去瞅瞅那些三國名人的真實面孔!
  • 聖三國蜀漢傳呂布用處 聖三國蜀漢傳呂布有什麼用
    導 讀 聖三國蜀漢傳呂布有什麼用?相信很家都想知道用處,小編整理了聖三國蜀漢傳呂布用處,有需要的小夥伴可以看一下,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 蜀漢滅亡後,張飛家人沒有人敢動,為什麼關羽卻滿門被殺?
    蜀漢滅亡後,張飛一家無人敢動,而關羽一家卻被殺,主要圍繞著兩個核心:家世,復仇。張飛一說是屠夫出身,一說是出生於書香門第,不僅驍勇,還擅長書畫,寫得一手好字。張飛的兩個女兒後來都嫁給了蜀漢皇帝劉禪,並先後被封為皇后。所以,張飛也算得上是國丈,地位十分顯赫。而且,張飛也是有憂患意識的人。因為他在蜀漢軍中的威望很高,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張飛並沒有要求兒子張紹走自己的老路,反而是讓他走文官一派。正因為如此,張紹得益於皇后的關係,再加上自己的才幹,最後被升遷為侍中,尚書僕射。
  • 《三國志11》:蜀漢不打算大軍南下,吳楚兩國在窩裡鬥
    公元277年11月21日,幾經波折,官居蜀漢九卿之一的光勳祿蔣舒終於來到益州南中地區了,成功攻陷了建寧郡,順利將其收服,重兵把守,震懾南蠻外族。一時之間想讓南蠻族心服口服是不可能的,所以還是暫時性依靠武力鎮壓了,而這些外族也是崇尚武力的,他們也只臣服比他們更強更有武力的人。蜀漢衛尉司馬攸的智力值上升為85點智力值的。
  • 蜀漢滅亡後,劉備,關羽,張飛的後人下場如何?
    劉備創立的蜀漢政權,在公元263年,被曹魏所滅。蜀漢滅亡後,後主劉禪移居魏國洛陽,封為安樂縣公,公元271年去世。劉禪這個人比較追求安逸的生活,有一次司馬昭宴請劉禪,於席間演奏了蜀地樂曲,蜀漢舊臣無不悲痛。只有劉禪怡然自樂,毫不悲傷。司馬昭故意問劉禪,想念蜀國嗎?劉禪爽快的回答「此間樂,不思蜀也。」
  • 魏延創造一種珍貴戰術,可保蜀國萬世千秋,姜維棄之,蜀漢滅亡
    ——歌德(德)文章分類|歷史明文文章字數|1223字,閱讀約3分鐘三國是一個群星璀璨的歷史時期。偉大的將領層出不窮。他們來自不同的背景,有著不同的精通武功。提起三國,人們就會想到萬馬軍中的呂布,關羽,張飛等人。與呂布和關羽相比,相對名聲並沒有那麼大,甚至有人會懷疑魏延也是一個響噹噹的名字,但是魏延的歷史確實很強,只是與他同時代的人都太好了,以至於他有點慘澹,但是其他人即使與姜維等人相比,魏延也毫不遜色。建安十六年(211年)以前,魏延在劉備親兵隊工作。
  • 真正的三國是怎樣的?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算不算漢朝延續?
    如果可以,歷史的合理說法豈不應該是: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以及蜀漢? 以存續時間、血統論,劉備的「蜀漢」,權且可以當作大漢朝延續 其一、時間論上,劉備的蜀漢符合漢朝延續時間規則。
  • 三國殺:漢魏終結戰,他的一計用錯,直接導致蜀國滅亡
    各位客官老爺們,這裡是假裝說歷史,正經玩遊戲的小鋒戲三國。評述技能,比拼歷史,小鋒為您的遊戲助力。通過三國殺移動版上新武將的介紹我們大體發現,新出的武將大都是三國中後期的武將,有些武將您可能少有耳聞,但有些武將參與的戰鬥直接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前途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