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蕃村有一座古石橋,有雙層橋面,你知道是哪座橋

2020-12-03 新安雜談

徽州多山,而山的彎處自然有眾多的溪流,這些溪流大小不一,有些溪流就足以影響人們的通行,於是在徽州,就又有了很多很多的橋。

徽州的橋,樣式繁多,其背後卻有很多典故,這些典故就體現在橋的名字上。

這樣的小橋背後都有故事

概括起來,徽州的橋大體有一些命名規則。以方位方位命名的,比如河西橋;以事件命名的,比如登第橋;以修橋者的名字命名的,如永寧橋;也有以神話來命名的,比如仙姑橋;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以修橋者的職業來命名的,比如今天要講的草鞋橋。

草鞋橋位於歙縣蕃村,橋頭還有路亭供人休息。提起草鞋橋,很多人不一定知道,因為此橋現在叫做鮑老橋。

下面的石板就是草鞋橋

草鞋橋很特別,一般的橋,都是單石板面,而草鞋橋特別之處在於有雙層石板。

據說,在清朝的康熙年間,雨水充沛,本可以大豐收,卻沒有想到,山裡面的雨水多了,自然不是什麼好事,小則引起水土流失,有塌方災害;大一點引起泥石流,塌天陷地。蕃村還好,只是把出村的路衝出一條大溝,人們出行不便。

短時間大家能忍,時間久了,進出蕃村很是麻煩,當地的人自然也去修了橋,但是很奇怪,這個橋修一次倒一次,所以居住在蕃村的鮑氏族人就希望有一座連到山外的石橋,畢竟不能每次外出都摸著石頭過河。

會不會是這樣的簡易橋

在古代修橋鋪路,是積功德福澤子孫,十分了不起的善事,那是大善人做的事情,必定要流芳千古的。如果你是一個有錢人,你去修橋鋪路,大家都會覺得很正常,可是一個打草鞋的苦哈哈卻發誓要為族人修橋。這個人就是蕃村的鮑氏家族的一位老人,孤苦一人,無子無女,無親無故,他就靠打草鞋賣草鞋為生,日子不僅過得特別的孤苦,還過得特別摳門,吃飯不吃菜,稻草當被蓋。

這個老人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長年累月的打草鞋,肩挑背抗,翻山越嶺,運這些草鞋到許村這些大地方去賣,只為賣一個好價錢。就這樣,這個鞋匠省吃儉用,一個銅板一個銅板,積少成多,終於有一天,這個老人覺得差不多了,就向族裡的人宣布,說自己要在藩坑溪上建一座石橋,這座石橋修好了,大家就再也不用擔心了。

圖片為歙縣岔口鎮周家村打鞋人

村裡面的人,開始是不相信的,以為他是痴人說夢,你一個打草鞋能有幾個錢,吃不飽飯餓死都難說,你還拿錢來造橋,石料的開採運輸,代價可是不菲的,大就以為這個老人年紀大了在做夢,或者是在和族內的人薛憋(吹牛)。

即便是現在,一座橋也要不少錢

這個老人也不管別人如何想,擼起袖子就開工了。他在外面請來了石匠,開山、取石、破石、運輸、打磨,著實折騰得聲勢浩大,過了幾個月的功夫,這個石橋的橋基已經基本上做好了,又過了幾個月,橋面就要合攏了,但是前面的厄運又出現了,不知道怎麼回事,這橋面最後一塊橋面石總是配不上合適的,每次都是小一截,即便裁切的再大塊,放上去總是小一截,這樣橋面總是沒有辦法合攏,好端端的橋還沒有使用,就成了危橋,這可急壞了鞋匠,老人天天抱著石頭在那裡愁眉苦臉的。

說來也巧,據說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正好從這路過,覺得這個老人一片赤誠之心,不可辜負。在凡人看來了不起的大事,對神仙來說小菜一碟,於是就將拂塵一撣,一塊石板的就飛來,正好落在橋中央,不大不小,橋就這樣合攏了。

大家為了感謝這鞋匠,約定俗成,這把座橋叫「草鞋橋」。

那它為什麼是兩層石板呢?

現在修橋難度好像也不小

原來蕃村鮑家族人經常的進出,這橋磨損過快,恐怕是仙人送的石板有點薄,又或者鞋匠當時的預算不一定夠,到了清朝的嘉慶年間,鮑氏後人裡面有一個叫鮑兆泰的,在外經商賺了錢,衣錦還鄉,又在橋上加鋪了一層橋面,讓橋更加穩固,所以這個橋,又叫鮑老橋,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叫它叫草鞋橋了。

看看是幾點鮑

你的家鄉也有不少橋,橋的名字有什麼特別的嗎?

相關焦點

  • 魯山張官營發現200多年前古石橋
    村裡建遊園時發現被埋古石橋「發現的石橋就在我們村子北邊。」昨天上午,張官營鎮鎮南數公裡的肖營村村委會主任楊豔輝介紹道。穿過肖營村,沿村北一條水泥路北行百餘米,在一座洪河橋北側路上新挖出的大坑裡,一座古樸雄渾的完整石橋呈現在眼前。橋長約9米,橋寬3米多,是座石板平橋,橋面由20多塊石板組成,距地面有幾十釐米。
  • 濟南這裡有座400多歲的古橋,曾挖出「避水神獸」,明天完成修繕
    近日,安徽黃山歙縣一座始建於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的鎮海橋(屯溪老大橋)被洪水瞬間衝垮的視頻,引起了廣泛關注。鎮海橋在2019年被評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黃山市中心城區最古老的明代石橋。在濟南市平陰縣東阿鎮,也有一座明代石橋——永濟橋,永濟橋2013年就被評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濟南唯一一處「國保級」古石橋,它還是濟南市現存最大跨度的古石拱橋,是山東省藝術價值最高的古石橋之一。記者7月13日獲悉,7月15日,永濟橋修繕保護工程將全部完成,古老石橋重現昔日風採。
  • 大渡口有個八橋鎮,那真的有八座橋嗎?
    >第二座橋當年就在創新村這個院子裡在這裡,長渠拐出了第三道彎。最初的曾家河溝也沒有橋,長渠回水間只有幾個石墩供行人過河。在趙老的記憶中,這座石橋是和尚化緣修建而成,比較簡樸,沒有鐫刻正式的橋名,有的叫它「和尚橋」,也有的人稱其為「曾家河溝橋」。
  • 濟南槐蔭區玉符河上一座不起眼的石橋,有人說不輸趙州橋!
    早就聽聞在濟南槐蔭區周王莊段的玉符河上,有一座修建於明代距今約500年的古石橋,經過經十西路多次遠遠地看過,今天和朋友專門去跟前一睹了它的容顏,才想起,當年修建經十路周王莊大橋的時候,經十路被阻斷,回經十西路需要坐麵包車中轉,其中就曾經繞過周王莊村裡走過這座石橋,看來這座石橋為當年修路也算付出很多
  • 你的「生肖橋」長什麼樣?蕭山這12座橋美如畫,寓意還各有特色!快去...
    湘湖,蕭山人肯定逛了好多遍了但湘湖那麼大有趣的小知識那麼多你真不一定都知道湘湖有多少座橋梁?湘湖已修建起以江南水鄉風格為主題的橋梁108座~被譽為首個「實景式」江南橋梁博物館。周末記者去湘湖二期閒玩,看到一座精緻的小橋上,寫著「寶豬橋」,配了可愛的名字,橋越看越萌,一逛竟發現了好多生肖小橋~每個生肖都有!
  • 溫州塘河上30多座古橋,你知道這些橋背後的故事嗎?
    而這些橋,也流傳著豐富的故事,有悽美的愛情故事、熱血的奮鬥故事、時代的變遷故事……橋文化也是溫州塘河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小悠帶你們走近塘河邊的這三座古橋,探尋它們們的前世今生。萬裡橋一對夫妻、一群生意人、一座萬利橋如果問你溫州最長的橋是哪一座橋,相信很多人都會說是甌江大橋,但有這麼一座橋,遠比甌江大橋「長」的多,那就是「萬裡橋」。
  • 在貴州發現一座紅色的橋,走進一看是鴨池河大橋
    在貴州省的清鎮市與黔西縣交界的鴨池河發現有一座紅色的橋梁,從遠處望去非常雄偉壯觀。走進一看這橋的橋牌寫有」鴨池河大橋「,這是一座橫跨鴨池江的大橋,據了解這座大橋全長1450米,寬28米,塔高243.2米,橋面距離鴨池江有434米,在世界的橋梁高度至今排名第五。
  • 從一座橋認識一座城,在千廝門大橋,飽覽重慶兩岸一江的絕美夜色
    除了山城和霧城,重慶還有「橋城」之稱,嘉陵江和長江上的許多橋梁,就像這座城市的血液,把兩河四岸連接在一起,其中最紅的是橫跨嘉陵江的錢西門橋,如果你剛到重慶,想了解這座城市,建議你先在橋上走一走。千四門大橋上橋面為雙向四車道城市高速公路和人行道,下橋面連接輕軌,線路長1600多米,主橋長700多米,這也是一座任性的橋,你知道嗎?在今年十一國慶假期期間,它被改造成觀景臺,汽車被禁止進入,雖然交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你能想到一個城市有勇氣關閉一座橋,讓遊客更好地欣賞一個城市的美麗嗎?重慶做到了,千四門大橋也做到了,令人讚嘆。
  • 安徽一座古村裡,竟然有七座明清古牌坊,被譽為中國牌坊第一村
    在徽州歙縣西郊,就有這樣一座800多年歷史的古村,棠樾。和大多歙縣鄉村一樣,這裡有著徽派建築一貫的風格,白牆墨瓦,曲徑通幽,馬頭牆高低錯落。而真正讓它出名的是它村口的七座牌坊,這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極其罕見的,因此也有了「中國牌坊第一村」到美譽,更是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榮膺國家5A級景區。
  • 橫架兩岸連接運河之魂,通州一座橋有一種美、一種故事!
    不僅如此季節交替中的橋也都有不同的韻味,春花、夏日、秋月、冬雪……走在橋上還能感觀到人文、歷史、科技的交織,文字總是有些蒼白,倒不如眼見為實,下面請欣賞通州二十一座美輪美奐的橋梁。 1.
  • 重慶最堵的一座大橋,創亞洲主橋橋面最寬紀錄,卻因堵車全國知名
    到重慶後,人們所想的只有兩點,第一,重慶重慶重慶的確有非常美味的美食馳名全國;第二,重慶交通重慶,人們稱它為「山城」,所以在城市重慶交通很不方便之前,為了讓重慶得到更大的發展,人們都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呢,首先克服了修路的困難,重慶境內的交通也有了很大的改善,隨著重慶的不斷發展,重慶的人口也無法增加
  • 《金剛川》:美國牛仔不懂的又何止一座橋
    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橋。有一天啊,俺還真遇到一個美國老兵,他到現在都還記得那座人橋,他說:我知道你們不信神,但你們,卻創造了神跡;那不是人類能夠完成的事,但你們,做到了。是的,就是一座橋,一座橫跨金剛川的橋,一座連接後方與前線的橋,一座美國大兵想盡辦法都要炸毀的橋。轟炸機、榴彈炮、燃燒彈、延時炸彈……美國大兵幾乎用盡了所有能想到的武器,然而最終的結果永遠是:「這座橋怎麼就是炸不斷呢?」「什麼?!
  • 被一山一區一市包圍的古鎮,有14座3代古石橋,一起看看吧
    古鎮是一座有著一百多年歷史,至今保存完好的商業建築,舊町是一種考慮到古城的銷售負責人古村與村的村落的形式,這些舊城市普通商業發展來的,那裡是古城一的政治軍事和文化的中心,規模也偏大,經常在城牆包圍,其銷售負責人古村的規模最小的,主要是農業人口居住的,古鎮也有很多人反對,實際上有些建築都不是古鎮
  • 世界上居然能有這樣漂亮的橋,每一座都像是漫畫裡面的
    除了讓人瞠目的石基之外,色彩鮮明的瓦片及17世紀的獨創繪畫,也讓這座橋惹人注目。而且它同時發揮三項功能--通道、攔河壩及休閒場所。其成功之處在於採用了一些特殊的結構裝置,4車道外中間有2道敞式格子結構。橋面為堅固的鋼桁梁,截面尺寸為20.7×11.7米。鋼梁寬20.90米,梁高11.60米,通航淨空為45米。
  • 江西一城市建雙層景觀大橋,耗資6.9億元,將成為城市的新地標
    今天介紹的建築是一座剛剛開工的橋梁,它在竣工前就引起了網絡的關注,有望成為這座城市的新地標。這座橋叫蟠龍大橋,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在經濟開發區和榕江新區之間,橫跨章江。大橋全長1740米,其中橋梁部分長約1378米。與普通橋梁不同,它是一座雙層橋,上層為雙向六車道,下層為單側人行通道和非機動車道。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遮擋行人的風雨,保證行人的安全。
  • 來賓民間這些單拱石橋,如今已被列入文物,有你們村的嗎?
    本平臺曾以《廣西來賓這些古老的橋梁,你還認識幾個?》《廣西來賓民間裡這些橋梁,建於明清時期,如今依然安好!》為題,分別介紹了來賓市興賓區、忻城縣各鄉鎮的古橋梁,得到了廣大網友們的關注。這一期的來賓古建築系列推文,我們介紹來賓市象州縣民間裡的12座單拱石橋,它們各具特色,又對研究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有參考價值。
  • 《一座橋的誕生》——張鵬攝影作品
    作為土生土長的沂水人,我自小在沂河邊長大,親眼見證了一座座沂河大橋的崛起,也見證了沂河兩岸人們生活的變化。2016年,沂水縣政府又準備在沂河上準備新建一座正陽路大橋,該橋設計造型為飛燕展翅,是省內唯一一座中承式連續鋼桁架拱橋,該橋於2017年初春動工,到年底完成,歷經一年時間。從最初的勘察取樣,到橋墩打樁和整個大橋的建設,我都對大橋進行了跟蹤拍攝。
  • 安徽堪比婺源的村落,一個是歙縣第一村,一個有「黃山最美」之稱
    安徽堪比婺源的村落,一個是歙縣第一村,一個有「黃山最美」之稱,在春遊中,城市裡生活久了的人都喜歡去山村,熟悉城市高樓大廈,清新自然的田園風光最吸引人,江西武元是大家都知道最嚮往的美麗村莊,是,但人多擁擠也是武元每年進入旅遊旺季的特色,美麗的景色讓人耳目一新,真是遺憾,其實我們國家有這麼多樸素美麗的小村莊
  • 一個喜歡鴨蛋的民族,紅白喜事都少不了鴨蛋,還造了一座賣鴨蛋橋
    在麗江古城之中最不能缺少的便是橫架流水兩岸的古石橋,這一座座石橋架起了納西族時代生活的點點滴滴。當地居民的生活出行皆依賴這些石橋。在古城之中多達上百座古橋,每一座都有著自己悠久的歷史,其中也不乏一些奇怪的名字來源。
  • 九龍坡有座百年九龍橋 九個龍頭八張一閉 你知道為什麼嗎?
    ,每一座文物古橋背後都有說不盡道不完的歷史和故事。這是一座石板平橋,據專家考證,該橋建於明末清初。走近觀察,這9條巨龍不僅僅是橋面的一種裝飾,更是十分重要的建築構件——橋的面板由兩塊一組的長近兩米的巨型條石鋪就,共有10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