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有個八橋鎮,那真的有八座橋嗎?

2020-12-03 澎湃新聞

原創 大渡口融媒體中心 大渡口發布 收錄於話題#大渡口1#歷史1

八橋鎮,位於大渡口區腹心地帶,長江西岸,面積約22平方千米。那麼「八橋」這個地名因何而來?那裡真的有八座橋嗎?如果有,它們又在哪裡?帶著問號,帶著好奇,我們出發,尋找「八橋」。

為探尋八橋鎮名字的由來和「八橋」的位置,大渡口區融媒體中心記者先後來到了大渡口區檔案館、大渡口區博物館和八橋鎮政府查閱相關資料。最後,通過《八橋鎮志》,我們終於找了更多關於八橋鎮地名的來源:當年建鄉時,經鄉農會討論,提出以轄區範圍內的八座橋來命名。

隨著歲月的流逝、城市的發展和改建,八橋鎮的範圍內,早已沒有了這八座「賴以成名」之橋的蹤影……不過,經過多方打聽,我們找到了熟悉大渡口歷史、89歲的重鋼退休職工趙錫文,他說「八座橋」就在自己的記憶裡。讓我們跟隨老人,一起踏上探尋城市歷史風貌的行程。

趙錫文

一條流水長渠 串起八座古橋

在重慶生活了80餘年的趙錫文,對「八橋」的情況非常熟悉。他告訴記者,很久很久以前,這裡有一條長渠,寬約五六米,回水灣處甚至寬逾十米,隔斷兩岸造成交通不便。大約在明末清初時期,長渠上開始有人架設小橋,前前後後共架了八座橋。

趙錫文告訴記者,長渠在中華美德公園廉政園長廊外的小池塘處拐出了第一道彎,現在那裡還留存著昔日長渠的最後一點痕跡。

中華美德公園廉政園長廊外的小池塘

長渠第一橋 緊鄰區政府

長渠上修建最早的一座橋坐落在籮敞上壩的鎖口丘,也就是現在的大渡口區政府廣場左邊綠化帶。在這裡水渠曾拐出了第二道彎。

第一橋舊址

第一橋曾叫「李家橋」,而在《八橋鎮志》上,此橋又被稱為「觀音橋」,或許是因為鄰近長渠源頭觀音巖之故。

長渠第二橋 地處創新村

長渠流經的第二座橋坐落在石板場後面的曾家河溝,也就是現在的大渡口創新村內。

第二座橋當年就在創新村這個院子裡

在這裡,長渠拐出了第三道彎。最初的曾家河溝也沒有橋,長渠回水間只有幾個石墩供行人過河。在趙老的記憶中,這座石橋是和尚化緣修建而成,比較簡樸,沒有鐫刻正式的橋名,有的叫它「和尚橋」,也有的人稱其為「曾家河溝橋」。

長渠第三橋 靠近新世紀

長渠流經的第三座橋,原址坐落在籮敞中壩的迴龍灣,也就是現在的九宮廟商圈商業文化廣場,新世紀大渡口商都和春光購物廣場之間。

第三橋舊址在新世紀大渡口商都門口

大家曾將這座橋稱為「魯班橋」。農戶們肥料、種子運進,五穀雜糧輸出,都要經過這座石橋,一年四季都沒斷過行人,從上面看橋面是平的,從下面看,這座橋也略帶有點拱。

長渠第四橋 位於步行街

長渠流經的第四座橋,原址坐落在籮敞下壩的第一道堤坎的水口旁邊,也就是現在的九宮廟商圈步行街香港城和科而士·天辰華府附近。

第四橋舊址走向和寬度都和地面紅色地磚區域大致差不多

據趙錫文介紹,現在的軌道交通2號線新山村站附近。以前有個朱家花園,住著一個鄉紳。朱家花園離長渠不遠,眼看著長渠上遊都修起了三座橋,不差錢的朱老爺自然也不甘人後,於是就開始修橋。這座橋因為靠近水口,故而被稱為「水口橋」。橋長約十來米,寬約五六米,有欄杆,有雕刻。橋兩邊的裝飾是60公分高的石柱,有的是圓形,有的是方形,橋邊還刻畫了龍。

長渠第五橋 鄰近香港城

長渠第五道橋舊址位於現在香港城公交站附近。這座橋在水口下,兩邊竹林茂密,是一處山溝峽谷的背灣,幽篁跨虹的小橋景致特別的美。

第五橋當年的走向和位置

這座橋也是由朱家花園的朱老爺出資,和「水口橋」一同修建的。橋的長寬以及裝飾樣貌都與「水口橋」很相似,堪稱長渠八橋中的「姊妹橋」。在趙老記憶中,朱家老爺打造的這兩座「姊妹橋」是八座橋當中最精美的。因橋兩邊都是竹林,有的人就叫它「竹林灣橋」;也有人因為橋頭有一座小小的土地廟,而稱其為「土地廟橋」。

長渠第六橋 留存實景圖

當年的那座橋,起於現在重慶育恩聯合婦產醫院對面的誼品生鮮門口處,是一座直橋接橫橋的丁字形橋,直橋背靠張家坳,可前往孫家灣、趙家巖、功名場,橫橋通往風門埡,可前往冷水場,故稱「三道橋」。由於跨越的水域較寬,這座橋是八座橋中第二長橋。

記者在採訪中,從大渡口區圖書館十年前出版的一本名為《重慶大渡口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彙編》的書上,找到了這座「三道橋」留下的幾張實景的圖片資料,這也是長渠八橋中,我們目前唯一找到了圖片資料的一座橋。

第六橋當年的實景圖片

《大渡口歷史文化溯源》一書對此也有印證,書中記載:三道橋位於八橋鎮新華村10社。該橋修建於清代,由當地鄉紳捐資聘請工匠、購置石料修建。三道橋為南北走向,原有三條小溪在此匯合,長14.5米、寬1.5米、高1.65米,橋面用雙白板並排鋪成。

長渠第七橋 建成是最晚

長渠流經的第七道橋,名為「卷洞橋」。原址位於賴石壩嘴的「大黃桷樹」,也就是現在的春暉路公交車站附近。長渠上其他的橋大多是明末清初修起的,而這座拱橋卻建得晚一些,修建於清末民國初年那個時段,是長渠八橋中最「年輕」的一座橋。

第七橋原址所在地

由於此處的地勢條件不適合搭建石墩修建平板橋,所以這座橋修成了長渠八橋中唯一的一座拱橋。長約12米,寬約3尺,橋面頂端離水面大約5尺高。在趙老的記憶中,這座橋的周邊有會館田,下河灣,老屋崗,滴水巖,一朵傘,可通往觀音店。

長渠第八橋 跨度最為長

長渠流經的第八座橋,原址位於老鷹巖,就是現在的柏樹堡月強金屬材料公司附近。離橋約八米處是一道坎,被稱為「巖口」,這裡形成了長渠第三道瀑布,水從「巖口」流到深潭,再流到葛老溪,最後從葛老溪匯入江口。

因這座橋修在老鷹巖,當地人都叫它「老鷹巖橋」。橋長約20米,寬約5米,跨度為長渠八橋之最。橋下砌了4個橋墩,橋面用寬寬的石板鋪成。據說,這座橋在十餘年前都還能看到它。

長渠最後一段殘留的痕跡

此處的長渠還留有一段殘存的痕跡,和位於中華美德公園內長渠源頭的殘跡一道,一頭一尾相呼應,為世人保存著長渠最後一絲模樣。

探尋城市歷史風貌

細品這些即將被時光淡忘的記憶

一把手斧

一座鋼城

大渡口的歷史源遠流長

人文渡口

樂起江灣

大渡口的未來蒸蒸日上

來,為這段歷史與記憶

點讚、在看和分享朋友圈吧

送你一個大渡口式微笑

總編:姜海

原標題:《大渡口有個八橋鎮,那真的有八座橋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重慶大渡口區八橋鎮愛情公園雜草遍地
    大渡口區八橋鎮愛情公園無人清理,雜草遍地。回復重慶市大渡口區城市管理局愛情公園由大晟集團於2011年建成,於2018年12月交由大渡口區公園管理處負責管護,接管後定期抽調其他公園綠化工對園內綠化、植被進行修剪養護,固定2名執勤人員輪班負責公園執勤安保,4名清潔工負責公園的清掃保潔
  • 從《八佰》到《金剛川》,管虎只是想拍好那座「橋」
    在管虎的鏡頭下,從北到南跨過這座橋,那是一個受列強保護的繁華都市。 而從南到北跨過這座橋,那是一片被炮火覆蓋的血肉戰場。 戰士與百姓隔河相望,只不過一邊是上海的浮華,而另一邊是上海僅剩的尊嚴。
  • 「橋都」重慶有個「橋城」光城區就有108座橋
    微萬州消息,萬州一共有多少座橋?具體這麼一問可把不少人問懵圈了!都說萬州是橋城,你知道萬州有多少座橋嗎?包括江南新區、經開區以及近年新建橋梁等都納入統計,摸清了城區橋梁的最新家底:連同5座跨江大橋,萬州城區範圍內已經有108座橋!是不是很震驚?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 走進大渡口的歷史古蹟,讀《大渡口歷史文化...
    大渡口因水而靈秀,因山而瑰麗,歲月為這座美麗的城市留下了有許多珍貴的歷史古蹟,今天,讓我們透過那些遺址遺蹟、老建築、老故居,尋覓大渡口的往日故事,感受大渡口的歷史文化底蘊。2010年6月,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聯合大渡口區文物管理所開展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共清理崖墓5座。根據墓葬形制特徵判斷,為東漢晚期墓葬。
  • 開展「敲門行動」入戶宣傳 八橋鎮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穩步推進
    大渡口區八橋鎮按照「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因地制宜、秩序漸進,完善機制、創新發展,協同推進、有效銜接」的基本原則,全面推進生活垃圾源頭分類,加快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運行體系和監管機制,提升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水平。
  • 《金剛川》俺們只有十七八歲,唯一想做的事,就是過那座橋!
    關鍵是敵人也知道這座橋的重要性,它是志願軍關係到本次戰役成敗的重要後勤物質戰略通道。對M國敵人來說,那就是必須不計成本,狂轟亂炸毀掉它,M國多的是飛機和彈藥。 電影就是講述金剛川上的這座橋,而志願軍和美軍之間為護橋和毀橋雙方展開了生死較量的故事。
  • 大渡口曾經的歲月風華你還記得嗎?
    大人們在這裡散步、健身,小孩在小遊樂場玩耍,綠樹成蔭、湖光蕩漾,景色美不勝收,鋼城中最純淨的那抹綠意,是由大渡口公園帶來的。一幢幢高樓不斷地蓋起,一座座商圈不停地修建,許多曾經的偏僻之地,都變得炙手可熱。大渡口,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鋼城,也正在改變。那些曾經聚在一起歡笑吵鬧的重鋼子弟們,他們現在又如何了呢?
  • 重慶大渡口鄧昌文:媽媽,別擔心,我就是你的眼睛
    11月29日傍晚,重慶市大渡口區八橋鎮鳳陽小鎮,鄧昌文一家圍坐在餐桌前,一邊吃著飯菜,一邊歡顏交談。鄧昌文用勺子舀起肉丸,先後放入兩位老人碗中,兩位老人滿臉含笑,連聲叮囑鄧昌文別怠慢了自己。鄧昌文今年51歲,與妻子楊國洪是八橋鎮鳳陽村三社的村民。兩位老人是鄧昌文的嶽父楊忠貴、嶽母何啟榮,他們已在一起生活了近30年。
  • 重慶橋都:重慶有多少座橋?你知道哪些
    重慶的橋讓外地人很頭暈,這是很多人第一次去重慶時最深刻的印象。重慶是座山城,有它獨特的地形與地貌。大家都知道的重慶的橋比較出名,重慶橋都建設可謂日新月異,這其中免不了架橋修路,大大小小,形式各異。視覺效果也得到了很好的呈現。
  • 《金剛川》:守住這座橋!
    電影的主體故事,預告片中的一段畫外音就有提示,「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唯一想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過的是哪座橋?為什麼要過橋?那是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夏季反擊戰役的第三階段,金城戰役是該階段的最後一場戰役。只要金城戰役勝利了,就意味著抗美援朝戰爭勝利了。過橋,為的是保障向金城前線輸送戰力和補給。
  • 《東京地震8.0》,那座橋,在燃燒
    《東京地震8.0》,那座橋,在燃燒地震來臨,石板路變得凹凸不平,原本深埋於地下的生活用水管道,因為地殼的運動而上移的路面,有些因為不堪曲折而斷裂,清澈的水因為遇到的汙泥而渾濁、泥濘、骯髒,蔓延四處。此時商場的門口不停地有顧客走出。未來看了許久,卻不見悠貴的身影。未來撿起一本商場的宣傳單頁,仔細地看著上面的地圖,尋找著洗手間的位置。洗手間的水管破裂,門也因為地震而受損。未來喊了幾聲悠貴的名字,都聽不到呼應,她又害怕弟弟是被石頭壓著說不出話,只好逐一逐一地推開每一扇門去查看。結果找遍了還是不見悠貴。她只好往更深處走去。
  • 世界上最「恐怖」的橋,全程懸空長達439米,只用八根細絲支撐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很多人的生活經歷當中,都有一些比較驚險的時候。比如說有時候我們站在高處,往下看的時候會忽然有一種往下縱身一躍的衝動,同時又感覺緊張不已,生怕行差踏錯不小心掉下去。對於我們來說,恐高是一種普遍的本能,但同時也是很多人旅遊過程中的心頭好。
  • 三座「鬼才」設計的橋,橋上走人又走船,中國這座圖紙拿反了?
    當然,世界上也存在著一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橋,這些橋出自鬼才設計師之手,有可以摺疊的英國倫敦摺疊橋,有走船不走人的德國馬格德堡水橋,也有被質疑是不是設計圖紙拿反的中國淘金橋。
  • 三座「建築鬼才」設計的橋:船在橋上走,中國這座橋圖紙拿反了?
    然而在國外,也諸多奇特的橋梁,其中有三座「建築鬼才」設計的橋梁,造型獨特且令人嘆為觀止。德國馬格德堡水橋在德國就有一座標誌性的橋梁,叫做「馬格德堡水橋」,它的歷史悠久,據悉在1919年的時候,馬格德堡水橋就已經開始規劃設計,只不過因為當時的戰爭,該橋並未建造成功。
  • 《金剛川》再現抗美援朝那座「炸不毀的橋」:中國精神,就是神跡
    當美國飛行員一邊吟著詩歌,一邊往下扔榴彈、燃燒彈、延時炸彈,我方軍隊能應對的只有一個個戰士的血肉之軀,和一架炸了修、修了炸的木橋。當蘇聯的喀秋莎以不緊不慢的節奏飛過戰士的頭頂,這些十七八歲的孩子們眼裡閃過崇拜:那就是喀秋莎吧!
  • 給每一座橋取個好聽的名字!銀川這18座橋有名字了,快來認識一下!
    給每一座橋取個好聽的名字!銀川這18座橋有名字了,快來認識一下!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一座座橋梁
  • 那裡曾經真的有一座廟!
    九宮廟,位於重慶市大渡口區。關於這個地名的由來、那座傳說中的廟,以及那些塵封的歷史記憶……帶著問號,帶著好奇,我們出發,尋找「九宮廟」。在大渡口區檔案館,大渡口區融媒體中心記者查閱了相關文獻,幾乎沒有找到關於九宮廟由來的記載。不過,據《巴縣誌》記載:「大渡口河渡,清道光時馬王鄉士紳捐購田業一股,年租二十餘石,置船二艘,僱人推渡。」
  • 歙縣蕃村有一座古石橋,有雙層橋面,你知道是哪座橋
    徽州多山,而山的彎處自然有眾多的溪流,這些溪流大小不一,有些溪流就足以影響人們的通行,於是在徽州,就又有了很多很多的橋。徽州的橋,樣式繁多,其背後卻有很多典故,這些典故就體現在橋的名字上。就這樣,這個鞋匠省吃儉用,一個銅板一個銅板,積少成多,終於有一天,這個老人覺得差不多了,就向族裡的人宣布,說自己要在藩坑溪上建一座石橋,這座石橋修好了,大家就再也不用擔心了。
  • 中國名橋有哪些?你的家鄉有全國知名度非常高的橋嗎
    我國橋的歷史源遠流長,很多地方因一座橋而讓世人知曉,現在為很多地方也因為一座橋而成為一個景區,現在盤點我國名橋,看看他們在你的家鄉嗎?1、趙州橋位於河北趙縣的河上,以其非凡的特色,被譽為「天下第一橋」、「世界奇蹟」。
  • 浙江泰順有座橋,橋下有數不清的錦鯉,世界聞名的廊橋之鄉!
    截至目前,泰順不同時期的廊橋共有46座,其中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9座,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5座。這次我們來到泰順廊橋文化公園,參觀了最著名的「北劍橋」,北劍橋甚至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廊橋」。配得上這樣一個稱號的廊橋是什麼?不禁引起了我們所有人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