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質子泵H+ — K+ ATP酶的發現,為抗胃酸分泌新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質子泵抑制劑(PPI)。
是目前治療消化性潰瘍最先進的一類藥物,它通過高效快速抑制胃酸分泌和清除幽門螺旋桿菌而達到快速治癒潰瘍的目的。
PPI在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中重要作用取決於它自身結構和功能的獨特性。通過強效的質子泵抑制功能可以有效地一直胃酸分泌,從而改善胃酸對病變黏膜的刺激,緩解症狀。
PPI被過度使用的原因
1、由於胃食管反流缺少有效的手段根治,所以一般推薦嚴重患者根據疾病的反覆情況按需維持治療,有些患者甚至終身用藥,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患者長期用藥。
2、PPI在用於上消化道出血的作用機制已經比較明確,有醫生認為增加PP劑量有利於增加止血效果。
但對於消化性潰瘍出血經內鏡下治療後的患者,與非大劑量PPI相比,大劑量PPI並不能降低再出血率、手術率或死亡率。
進展期胃癌臨床表現
1、奧美拉唑的副作用最多,比如最常見的是胃腸道反應,包括腹痛、腹脹、食慾減退、噁心、腹瀉,這主要與奧美拉唑較強的抑酸作用及個體對藥物代謝差異所造成。還有皮膚損害,主要引起皮疹、皮膚瘙癢等症狀。
還可以出現神經內分泌系統症狀如頭痛、頭暈、口乾、失眠、疲倦、嗜睡、乏力等。少數患者可出現肝酶(ALT)一過性增高,白細胞計數暫時性降低。偶有外周神經炎、陽痿、男性乳房女性化等。
長期用藥抑制胃酸分泌,可導致胃內細菌過度生長,亞硝酸類物質升高,應注意癌變的可能性。
2、蘭索拉唑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腹瀉、噁心、頭痛及皮膚反應,少數可出現便秘、口渴。
3、泮託拉唑不良反應大多較輕微,發生率約為2.5%,包括頭痛、頭暈、嗜睡、噁心、腹瀉和便秘、皮疹及肌肉痛。
3、雷貝拉唑只是輕微和中度的不適感、腹瀉、噁心、皮疹和頭暈眼花,偶有白細胞增多及ALT升高。
4、艾司奧美拉唑是奧美拉唑的單一光學異構體。口服吸收比奧美拉唑快,因此可更快的緩解症狀,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
長期大劑量使用PPI類藥物,不但增加了患者的醫療費用,也增加了PPI不良事件的嚴重危害。在使用PPI時,權衡利弊、按適應症使用顯得越來越重要。
建議在達到預期治療目標之後,提倡降階梯治療和按需治療,不應長期、大量使用。
通常西藥吃多了吃重了,不良反應是會隨之而來的,因此會比較通過中醫進行調治,具體用藥及治療方案,需按個人實際情況選用何種中醫治療方案。
因此可諮詢專業醫師的意見和建議,制定相對應的治療方案,進行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