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組數字:
1959年,為保衛祖國漫長的海岸,毛澤東發誓「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1965年6月,核潛艇總體研究所上馬;1968年11月,中國第一艘核動力攻擊潛艇開工建造;1970年8月30日核動力陸上模擬堆啟堆試驗成功;1970年12月26日下水;1971年8月23日首次深潛試驗成功;1974年8月1日正式編入海軍戰鬥序列,命名為「長徵1號」。從此,海軍潛艇部隊進入了擁有核潛艇的新階段,中國也成為世界上第5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1981年4月,中國第一艘戰略飛彈核潛艇下水;1983年8月正式加入海軍戰鬥序列……中國核潛艇研製速度令世人矚目。
—不用詫異,這就是中國人的錚錚骨氣。面對當年蘇聯向中國提出建立「聯合艦隊」意圖控制中國海軍的狼子野心,毛澤東冷冷地回答赫魯雪夫:核潛艇研製,我們自己試!從此,就憑僅有的兩張模糊不清、從外國報紙上翻拍的外國核潛艇照片,以及一件從西方玩具店裡買來的核潛艇模型,中國就開始了漫長而緊迫的核潛艇研製之路。因為他知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水面艦船對西方還構不成有效威懾,只有核潛艇能充當海上嚇阻外敵的一種「殺手鐧」。事實也證明,即使真的戰爭爆發,即使某些大國擁有能夠毀滅中國幾十次的核力量,瞬間摧毀大地上所有固定的發射井,但只要中國有一艘攜帶核彈頭的核潛艇寂靜地遊弋於大洋深處,它們就絕不敢輕易對中國按動核按鈕!
歷史選擇了讓中國海軍優先發展核潛艇部隊,而核潛艇部隊也用行動來回應了歷史的囑託。42年來,這支神秘的核潛艇部隊用青春熱血和無悔執著,將這把「大國佩劍」磨礪成削鐵如泥、威震四方的「國之重器」,幾十年來默默地守護著中國漫長的海岸,守衛著祖國不易的安寧。沒有耀眼的榮譽,沒有媒體的關注,它就像一個習慣獨行的俠客,每一次執行任務都是孤軍前往,在一個全然陌生而孤助無援的海域,艱難地探索前行;它亦像傳說中的幹將莫邪,平時靜靜地隱藏於大海這把劍鞘深處,而一旦戰爭爆發,劍鋒出鞘,則將驚天動地。
—不用詫異,這就是中國軍隊的最大忠誠。這支核潛艇部隊就像它所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一樣,自誕生就經歷著數不清的驚濤駭浪。他們已經習慣為了大國的尊嚴和安全義無反顧、捨身取義,習慣為了一個「能打仗、打勝仗」的強軍目標殫精竭慮、鞠躬盡瘁,習慣為了人民的利益忍辱負重、赴湯蹈火,將這支既無先進裝備也無專業人才甚至是一窮二白的核潛艇部隊,帶成一支讓祖國驕傲、讓敵人膽寒的「鐵軍」!
無論「九地之下」的潛航還是「九天之上」的飛行,都是勇敢者的事業。核潛艇官兵常會在出發前留下遺書,因為他們清楚,每一次入海出航,都可能有生命之虞,都可能是與妻兒父母的永別。更大的悲壯還在於:核潛艇作為「殺手鐧」的存在,非戰爭時期他是一個威懾的殺手,而發射後隨著自己的暴露,他則是敵人重點摧毀的目標。比起生命,信仰在心中佔據更加重要的地位,面對看似艱難的選擇,從無人退縮,官兵們爭先恐後地憑著聽黨指揮的堅定信念、能打勝仗的過硬本領、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捨生忘死的奉獻精神,用生命履行使命,打造出一張能讓祖國有底氣的底牌。
—不用詫異,這就是中國軍人的無上光榮。這群「除去勝利一無所求,為了勝利一無所惜」的核潛艇官兵,為了人民的和平與幸福,他們選擇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在核潛艇裡高溫、高溼、高噪音的環境中無私地犧牲和付出,「寧可丟命,不能違令」成為他們的一種自覺。正如他們用生命寫就那首《中國核潛艇兵之歌》:「我們是和平的盾牌,護衛著國家的安寧。在地球每一片海洋,留下對祖國的忠誠。我們有鋼鐵的身軀,從深海發出雷霆,讓敵人徹底毀滅,在風暴與烈火中……」字裡行間中,激昂旋律裡,無不響徹著核潛艇官兵深藏內心的那份豪邁、勇敢與自信!這樣一支部隊,何愁在關鍵時刻守衛不了祖國、保衛不了人民?
向這支象徵大國地位、支撐國家安全的英雄部隊致敬,為他不計功名、無聲前行、縱橫大洋、馳騁深藍保護祖國和平的無限忠誠!
向這群把使命融入血液、把信念凝成風骨的官兵致敬,為他們赤膽忠誠、英勇頑強、鐵血豪情、為國擔當練就馭劍本領的軍人血性!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http://news.sohu.com/20131113/n390077485.shtml news.sohu.com false 人民網 http://military.people.com.cn/n/2013/1113/c1011-23526537.html report 1916 有這麼一組數字:1959年,為保衛祖國漫長的海岸,毛澤東發誓「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1965年6月,核潛艇總體研究所上馬;1968年11月,中國第一艘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