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的基礎設施水平日益提高,被稱為「基礎設施狂魔」,我國主辦設計建設的青藏鐵路入選「世界百年工程」,在世界鐵路建設史上描繪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直以來,我國交通公路的發展開山,遇到水橋,全國交通網越來越完善,三縱五橫的鐵路網更溝通了我國東西南北的交通,成昆鐵路是其中的縱向。
成昆鐵路從成都站停在昆明站,是中國西南地區的重要鐵路幹線, 鐵路全線1096公裡,設置站有124個, 其沿途的地質地形非常複雜,必須越過岷江、金沙江等水流快的河,然後越過幾次距離遠的河, 例如在牛日河,鐵路軌道從其上超過了10餘次, 不僅如此,沿途的山高峽谷也很常見, 峨眉山高聳入雲,地勢險峻,山體脆弱,進行挖掘可能會有塌方,泥石流的風險, 但是建築隊沒有看到它,經過討論調查的許多論證,在山體上成功挖掘了另一條列車通行的隧道。
列車建成時,124個停車站中有42個停車站被計算在橋上和隧道裡,這樣的站設置點對乘客和車站工作人員來說都非常不方便,但這已經是從全球考慮到的最佳選擇 鐵路建設順利,面臨的困難難以想像, 面對地形上的施工苦難,施工隊在沿線挖了無數隧道,修建了無數座橋,鐵路建成後,據相關人員統計,成昆鐵路全線修建的橋有991座,開挖的隧道有427座,列車全線有41.6%的距離。
也許有人感興趣,因為是兩省之間的鐵路,為什麼不儘量縮短兩省之間的路,建設在地形平坦的地方呢? 其實這個問題從成昆鐵路建設方案提出之初就備受爭議, 晚清的時候,有人建議修建從成都到昆明的鐵路,但由於當時特定的歷史環境的制約,這個提案再次被保留了, 到1953年,新中國成立,中蘇關係兩國友好互助,建設昆鐵路再次提高議程。
蘇聯和我國都派遣專家對從成都到昆明的道路進行了調查調查,選擇了合適的鐵路線路, 當時可以選擇中、西和東三條線路,其中中線裡程短,經過雲南東川銅礦,投資小施工難度低,收益率快, 西線英裡長地質複雜施工難度大,但沿途礦產資源和自然資源豐富,而且經過許多少數民族居住地,收益率緩慢但效益大, 蘇聯專家堅持使用中線方案,我國專家堅持使用西線方案, 三個方案經過審查後,當時國內向蘇聯學習的風氣很濃,是成昆鐵路建設初期採用的中線方案, 但是,經過很多考慮,1954年改為西線方案。
經過12年,在30萬名道路維修人員的辛苦下,成昆鐵路最終建成,現在大家都看到了, 而且在未來,成昆鐵路也將繼續大放異彩, 中國最難建設的鐵路,修建了991座橋,挖了427條隧道,花了12年建成!
旅行不只是為了逃避生活的苟且,更是為了認識旅行本身,小編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