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佛陀言教的目的、從佛教教義的根本立場來說,佛教的真正教育目的,主要在於教人如何實踐解脫,就是當生可以解脫;而不在於空談玄理,在佛教中將空談玄理而無補實際的理論稱之為「戲論」,認為「戲論」只能將人們引入歧途。因此,佛教的根本教義,佛陀對宇宙人生萬象的觀察,都是從現實的人生問題開始,最後還要回到人生的實踐上來。慧律法師認為,佛教所有的法會、三藏十二部經典都是為活人而設定的,不是為死人而設定的。法會更重要的意義是超活人,度眾生的貪、嗔、痴,不只是超度亡靈。佛法如果不能運用在活人,每天期待著死亡,期待著未來,那就不是正法。
是啊,如果我們無法解決現在這麼多的貪、嗔、痴、迷茫,我們在臨命終時又怎能有把握得到解脫呢?因此,釋迦牟尼佛示現來到人間,是要我們當生、現在,而不是期盼不可知的未來,不是在死後的下一個世界,解決我們生命中的迷茫。佛法在人間,當生、現在解決我們的貪、瞋、痴,解決我們的迷茫,才是佛教教育的核心,才是佛教實踐的核心。
慧律法師認為,一句佛號,一部《無量壽經》拼到死,這個思想觀念具有它的時空性。對於一個老年人,如果沒有能力,沒有體力,沒有智慧來看其他經典的人,可能會比較適合。再說,如果一個人活得很痛苦、很迷茫、沒有依靠的人,那麼告訴他有一個極樂世界,有一尊佛,活著的時候好好求生極樂世界,讓他充滿著希望,這個思想也可以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