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佛山順德曾氏姐妹花:廣繡大師的匠心傳承

2020-12-12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一針一線,伴隨她們走過60年的青春年華;一生一世,她們只做了繡花一件事情。60年來,出自她們之手的廣繡精品無數,其中還有繡品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性收藏。

&nbsp&nbsp&nbsp&nbsp她們就是佛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廣繡的代表性傳承人曾劍琴和曾劍侖,來自順德的一對姐妹花。如今,早已過了退休年齡的她們,仍一心撲在廣繡事業上,把自己廣繡精品刺繡技藝毫無保留地推廣傳承,成為廣繡精品繡的忠實守護者。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曾劍琴(左)、曾劍侖(右)姐妹(攝影:黎紅玲)

&nbsp&nbsp&nbsp&nbsp一輩子只做繡花一件事

&nbsp&nbsp&nbsp&nbsp想要做好一件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曾氏姐妹正是這樣的人。

&nbsp&nbsp&nbsp&nbsp2020年,曾劍琴72歲,妹妹曾劍侖68歲,她們是上世紀60年代初黃連繡花廠的第一批繡花學員。從進入繡花廠工作的那天開始算起,她們從事繡花事業至今已經整整60年。

&nbsp&nbsp&nbsp&nbsp「由於父母早逝,我12歲就帶著妹妹到繡花廠繡花。」曾劍琴回憶說,「那時,妹妹曾劍侖才8歲,但天資聰穎的她很快就學會了繡花。」

&nbsp&nbsp&nbsp&nbsp曾劍琴和曾劍侖出生於順德黃連村。這裡原是一個魚米之鄉,種桑養蠶是當地最大的產業。由於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加上黃連當地手工業發達,上世紀60年代初,廣東省絲綢進出口公司在黃連設立繡花廠。「當時廣東省絲綢進出口公司派到廠裡的師傅是很有名的廣繡大師黎煊,我們第一批學員有100來人,每天就跟著黎煊學習廣繡的技巧和針法。由於廣繡以色澤富麗、形象傳神的藝術效果而聞名,因此黎煊還會從構圖、用色等方面,教我們如何將繡品繡得更生動形象。」

&nbsp&nbsp&nbsp&nbsp由於師傅教得用心、學員學得專心,當時黃連繡花廠出品的繡品手工好,廣繡慢慢開始從黃連輻射出去。上世紀70年代,順德政府將當地十個鎮的刺繡精英聚集到大良,成立順德刺繡工藝總廠。1976年,順德刺繡工藝總廠開始重視精品刺繡,成立廣繡精品刺繡研究所。1979年,順德刺繡工藝總廠從近兩萬名繡女中挑選10名精英進行精品刺繡培訓,曾劍琴、曾劍侖姐妹倆因為技藝出色從中脫穎而出,雙雙入選。從此,姐妹倆開始一起研究精品刺繡。儘管後來受現代工業的衝擊,本土刺繡業不復往昔輝煌,不少繡娘轉型從事其他行業,但曾氏姐妹卻一直堅持廣繡的傳承。

&nbsp&nbsp&nbsp&nbsp與一般的廣繡不同,精品繡從開線到設色再到針法都非常講究。「當時,我們研究所接到一個日本和服訂單,那個刺繡手工比精品繡要求還要高得多,一件和服的人工費高達4000多元,但是要繡一兩年。」曾劍侖說,「最終,日本方拿著100倍的放大鏡仔細驗貨後,連聲稱好。」

&nbsp&nbsp&nbsp&nbsp一針一線繡出美麗人生

&nbsp&nbsp&nbsp&nbsp如果說當初踏入廣繡行業是迫於生計,那麼最終堅守廣繡60載,則是出於摯愛。

&nbsp&nbsp&nbsp&nbsp據悉,曾劍琴和曾劍侖是陶藝大師曾力、曾鵬的堂姐,著名陶藝大師曾良的親侄女。「六叔曾經跟我說,教我做陶藝。但我覺得做陶藝總是跟泥巴打交道,就放棄了。」曾劍侖說。

&nbsp&nbsp&nbsp&nbsp其實,最令她們難以捨棄的,是一針一線繡出作品後的那種滿足感。

&nbsp&nbsp&nbsp&nbsp她們對廣繡的熱愛到了近乎痴迷的程度。在廣繡技藝中,將絲絨劈開十六分之一絲,一絲再劈四絲,等同於將一根絲線分成64絲,肉眼也難以看清。因此,心靜、心清、氣順才能感覺到64絲的存在。據說,這是刺繡的殿堂級境界,但對於曾劍琴、曾劍侖這兩位廣繡大師來說,並非難事。

&nbsp&nbsp&nbsp&nbsp開線技藝如此精妙,用這細到看不見的絲來刺繡,難度則更高。就以曾劍侖獲得國家級山花獎的作品《雄鷹展翅》來說,僅這隻雄鷹的眼睛,就需要用近50種顏色的絲線,才能繡出惟妙惟肖、生動傳神的犀利眼神。「繡動物眼睛最難,需要到夜深人靜的時候靜心去繡。」曾劍侖說,繡這種精品刺繡,除了技藝,更多的是靠一股氣息、一種感覺。

&nbsp&nbsp&nbsp&nbsp從事廣繡事業60年來,曾劍琴和曾劍侖姐妹倆出品的精品刺繡無數,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市級各類獎項。

&nbsp&nbsp&nbsp&nbsp2014年,姐妹倆同時參與「APEC」新中裝刺繡。其中,曾劍琴負責元首夫人樣服刺繡,曾劍侖負責元首樣服刺繡。她們的作品從380多套設計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後4套方案中的一套,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性收藏。

&nbsp&nbsp&nbsp&nbsp2018年,曾劍琴憑藉廣繡《紅棉綻放迎和平》、曾劍侖憑藉廣繡作品《白鷹圖》,雙雙獲得「深圳·金鳳凰」工藝品創新設計大賽銀獎。

&nbsp&nbsp&nbsp&nbsp如今,姐妹倆獲評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粵繡(廣繡)佛山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nbsp&nbsp&nbsp&nbsp雖然早已過了退休年齡,但兩人退休不退藝,仍然堅持創作。據悉,曾劍侖正集中精力創作一幅巨作《白鵝荔枝圖》,「已經斷斷續續繡了8年,我計劃用12年時間繡好」。

&nbsp&nbsp&nbsp&nbsp願精品廣繡後繼有人

&nbsp&nbsp&nbsp&nbsp作為非遺傳承人,曾氏姐妹倆目前面臨比創作更為緊迫的任務,是精品繡的傳承。

&nbsp&nbsp&nbsp&nbsp「做我們這行,最矜貴的就是手藝。」曾劍琴說,「如果不堅持傳承,廣繡精品繡將面臨斷層。」

&nbsp&nbsp&nbsp&nbsp讓姐妹倆意識到傳承的艱巨和緊迫,是身邊那些身懷絕技的手藝人的離去。隨著時間推移,當年與曾劍琴、曾劍侖一起在黃連繡花廠繡花的繡娘已所剩無幾。「眼看著很多人都走了,與她們一同離去的,還有她們的廣繡技術。」這讓曾劍琴、曾劍侖姐妹倆感到很遺憾。因此,這幾年,她們不遺餘力地為廣繡精品繡的傳承而忙碌,「每周7天,都在忙著培訓」。

&nbsp&nbsp&nbsp&nbsp她們不僅參與勒流黃連廣繡坊的組建工作,指導新手學習廣繡精品,還辦起了學生暑期夏令營廣繡班,耐心地把廣繡知識和技巧傳授給新生一代。她們還參加「築夢佛山」公益活動,負責廣繡技術的傳授。

&nbsp&nbsp&nbsp&nbsp2018年開始,大良街道人社局委託昇平社區居委會承辦粵繡(廣繡)公益培訓班,曾劍琴、曾劍侖姐妹應邀擔任指導老師,開班授課,至今已連續開設三年。

&nbsp&nbsp&nbsp&nbsp「按規定培訓班一次課只有3個小時,但兩位老師每次都會早到,一待就是四五個小時,從拿針、開線、設色、針法等方面手把手教大家。」參加首期培訓班的何瑞芬被兩位老師的精神所感動,至今仍跟隨她們學習刺繡。

&nbsp&nbsp&nbsp&nbsp目前,像何瑞芬一樣,長期跟兩位老師學習廣繡的學生有30多人,她們成為曾劍琴和曾劍侖藝術傳承的希望。

&nbsp&nbsp&nbsp&nbsp「三年專攻,十年專修,才能做好廣繡精品刺繡。」曾劍琴說,她希望和妹妹一起,不僅把廣繡技藝傳承下去,更將精品刺繡傳承下去,培養一批能夠創作出有藝術價值作品的廣繡藝人。

&nbsp&nbsp&nbsp&nbsp(作者單位:佛山日報社)

&nbsp&nbsp&nbsp&nbsp

相關焦點

  • 再增9位,順德有「佛山·大城工匠」28位
    6月23日上午,佛山召開2020年「佛山·大城工匠」命名大會,順德設分會場,通過視頻觀看了大會。此次大會共命名30位「佛山·大城工匠」,其中順德有9名。至此,從2016年開始命名活動,佛山共命名90位「佛山·大城工匠」,其中,順德有28位。  為持續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彰顯大城工匠的示範引領作用,樹立學習標杆,佛山市委市政府決定命名2020年「佛山·大城工匠」。這批名單,是經各區及市直相關單位初薦、資格核查、初審、專家評審、各區委區政府審定推薦、公示、市委市政府審定等程序產生的。
  • 佛山:讓工匠精神沉澱成為城市基因
    2020年「佛山·大城工匠」結合佛山實際,突出示範性兼顧代表性,突出製造業為主兼顧粵菜師傅工程、傳統手工業、非遺文化傳承等其他行業,突出「脊梁企業」兼顧創新型企業,特別是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突出廣泛性兼顧區域平衡性。
  • 李慧嫻:傳承「工匠精神」,當以「三心」築「匠心」
    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工匠精神」靈魂在有「匠心」,工匠之心,在於沉靜、專注、追求卓越。傳承「工匠精神」,當以「三心」築「匠心」。
  • 佛山:建設技工大軍 打造工匠高地
    弘揚工匠精神 佛山在行動(2)12月10日上午,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在廣州開幕。順德職業技術學院(順德區鄭敬詒職業技術學校教學點)學生梁榮浩參加本次大賽的世賽選拔項目——珠寶加工項目比賽,和來自全國各地的珠寶加工技能精英在羊城激烈角逐,一比高下。
  • 大師的精神是匠心
    這是陪伴他多年精雕細琢的寶貝,這些法寶醞釀出了一個「工匠傳奇」。匠心築夢,用一生的時間,堅守工匠精神,寫就人生輝煌。 創新是工匠精神深刻內涵,需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的步伐。當今社會所反映出來一些人心浮氣躁,追求「短、平、快」帶來的即時利益,缺乏一顆靜心專注追求卓越匠心精神,急功近利忘了初心,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
  • 30位2020年「佛山•大城工匠」出爐
    信息時報訊(記者 林丹 通訊員 佛市宣)「製造業,向為佛山之根;匠心,更是製造業之魂。千百年的匠心鍛造,成就了佛山這片熱土的歷史輝煌;進入新時代,更多的創業者、創新者匠心獨運,書寫著今天的盛世華章。」
  • 「耕育匠藝」傳承耕育文化、工匠藝術和工匠精神
    「耕育匠藝」是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發揮「工匠精神」,把工匠藝術、民族技藝與古今中外文化和藝術融合,發揚提升到全人類的共同財富。「耕」是中國傳統文化和農耕文明,所有匠藝和文化都來自於農耕和土地。「育」是傳承和保育,以及美育、勞育和育人。
  • 對話工匠大師,感悟大灣區高速發展的另一面
    作為本次活動的重要線路之一,「技能,點亮灣區生活」走進廣州、中山、佛山等城市。10餘位參加精細木工、烹飪(西餐)、糖藝/西點製作等項目的國賽選手,在三天時間裡對話工匠大師,體驗大灣區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另一面。  面對來自的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選手,各路大師紛紛拿出看家本領:從親手設計製作紅木紀念章到現場烹飪順德美食,展示了貴在堅持和不斷創新的工匠精神。
  • 尋味「世界美食之都」佛山順德 追溯嶺南美食文化印記
    10月29日,由中國城市新聞網媒聯盟、佛山傳媒集團主辦,佛山新聞網承辦的的「中國智造 佛山功夫——2020全國網絡媒體看佛山」活動走進順德,來自全國各地近百家城市新聞網站的總編輯和業務骨幹打卡順德文旅網紅地標,品嘗順德地道美食,感受順德文化韻味。名廚人才輩出中華餐飲名店雲集  「食在廣州,廚出鳳城(順德大良的別稱)」。
  • 對話工匠大師,感悟大灣區高速發展的另一面_中國經濟網——國家...
    作為本次活動的重要線路之一,「技能,點亮灣區生活」走進廣州、中山、佛山等城市。10餘位參加精細木工、烹飪(西餐)、糖藝/西點製作等項目的國賽選手,在三天時間裡對話工匠大師,體驗大灣區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另一面。  面對來自的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選手,各路大師紛紛拿出看家本領:從親手設計製作紅木紀念章到現場烹飪順德美食,展示了貴在堅持和不斷創新的工匠精神。
  • 「大國工匠灣區行」:讓技能和精神在年輕人中傳承下去
    作為本次活動的重要線路之一——「技能,點亮灣區生活」走進廣州、中山、佛山三座城市,面對來自精細木工、西餐、糖藝/西點製作等項目的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選手,各路大師紛紛拿出看家本領:從親手設計製作紅木紀念章到現場烹飪順德美食,展示了貴在堅持和不斷創新的工匠精神。
  • 廣東好人順德榜樣①何勁和:退而不休的「非典型性順德人」
    「掌舵」黃龍書院,打造全國標杆退休前,何勁和先後在順德外經委、旅遊局、宣傳部及順德黨校、佛山市委黨校等部門工作過。在他看來,典型的順德人普遍低調務實,儘量避免拋頭露面,而他卻恰恰相反——退休後,他仍一直活躍在基層各個領域。
  • 匠心傳承 群星閃耀!石花大師品(谷城大區)璀璨上市
    石花「大師品」是無數大師歷經數十年精心打磨,將閃閃發光的「大師匠心」融入其中的精品之釀,它凝結了大師團集體的心血,更是致敬更多大隱於世的「大師們」的佳釀。石花大師品酒的釀造過程始終堅守「甜心水、放心糧、精心酵、匠心釀、真心藏」的「五心級」釀造標準。
  • 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冠軍來佛山了!他們為佛山這些行動點讚
    在佛山,他們走訪了廣東萬和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新寶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佛山維尚家具製造有限公司、佛山市國星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等製造龍頭企業以及豬肉婆、西樵旺閣漁村等佛山品牌美食企業。佛山崇尚工匠精神的濃鬱氛圍和因此而蓬勃發展的民營經濟活力,極大地感染了這些年輕工匠們,他們紛紛為佛山點讚。
  • 大師下午茶丨廣繡傳承人陳少芳:要將美的感受留存到廣繡當中
    大師下午茶丨廣繡傳承人陳少芳:要將美的感受留存到廣繡當中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路夢瑤  2020-09-27 她說:「生活予我美的感受
  • 工匠精神照亮佛山高質量發展路
    佛山迅速反應,在全城範圍發起了對優秀工匠代表的尋找和評選。   此時的佛山,正在謀劃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路徑、新方向。工匠精神,以及其背後蘊含的精神力量,與佛山的人文氣質、產業基礎和轉型追求高度契合。   同年6月,佛山在市政府舉行首屆「佛山·大城工匠」命名大會,發布《佛山市大城工匠人才激勵政策》,並向首批30名「大城工匠」頒發証書。
  • 10.27廣府非遺專列:跟廣繡大師穿針引線,把針線活兒做成針尖上的藝術
    她所創作的作品已獲得全國各類工藝美術評比金獎銀獎數十項,其作品具有鮮明的風格個性,賦予了現代廣繡嶄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和現代精神內涵。了解新一代繡娘花佬的刺繡生活說了半天,這個活動只能女孩參加嗎?非也。廣繡是四大名繡之中,唯一有男繡工的繡種。男繡工又叫花佬。
  • 佛山第三批「大城工匠」名單出爐
    30名「佛山·大城工匠」獲頒證書。新華網發  2020年「佛山·大城工匠」命名大會6月23日舉行,劉炳、魏梅、董忠等30人被授予「佛山•大城工匠」稱號,這也是繼2016年、2018年後,佛山市評選的第三批「佛山·大城工匠」名單。
  • 樹立大師品牌 打造工匠精神 晉江工藝美術行業鏗鏘行
    晉江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組織一批晉江工藝美術大師,在一個獨具特色的古建特裝展區裡,優秀的工藝美術作品亮相此次文博會。  近年來,在晉江市委、市政府的支持重視下,晉江市城鎮集體工業聯合社深化開展「樹立大師品牌,打造工匠精神」系列活動,通過優化服務、補齊短板,推動工藝美術產業傳承與發展。
  • 日豐集團李白千:這四年負重前行不敢懈怠|佛山大城工匠
    李白千感慨道,佛山有工匠成長的土壤,日豐又提供了工匠成長的平臺,所以他從一個大學教授成長為大城工匠,成了「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而製造的新時代大城工匠」。他表示,接下來,需要把科學精神與工匠精神的傳承結合起來,把大城工匠們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和技術上升到科學的高度,從定性到定量,通過手冊化、圖表化和程序化進行統一的標準化培訓,以實現工匠技能的批量化傳承,為佛山培養出更多的品質革命戰士。日豐集團李白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