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7廣府非遺專列:跟廣繡大師穿針引線,把針線活兒做成針尖上的藝術

2020-12-12 大洋網

廣府課堂:廣繡

10月27日,讓我們走進梁秀玲刺繡藝術館,領略南粵廣繡的非凡魅力,並與廣繡非遺傳承人梁秀玲面對面,穿針引線上繡架,跟廣繡傳承人學習針尖上的藝術。

我們和誰學?

本期廣繡大師:梁秀玲

廣繡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廣州市「十大傑出乞巧傳承人」、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廣繡家族第五代傳承人、「南粵廣繡」和「梁秀玲廣繡」品牌創始人。

廣州北亭村是廣繡發源地之一,自古以來就是廣繡最重要的產地。自清代1838年始,梁秀玲家祖上幾代都從事廣繡業。

梁秀玲自幼受先輩廣繡藝術感染,從六歲開始就對廣繡產生濃厚興趣隨母親學習廣繡。

在歲月的流逝中,嫻熟掌握廣繡各種針法及技藝,擅長利用豐富多彩的色線和新刺繡技法來完美表達花鳥、動物、風景、瓷器及人物肖像等。

她所創作的作品已獲得全國各類工藝美術評比金獎銀獎數十項,其作品具有鮮明的風格個性,賦予了現代廣繡嶄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和現代精神內涵。

這一班非遺列車,梁秀玲大師將帶孩子們走近廣繡的奇幻世界。

我們學什麼?

認識廣繡

廣繡是對以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一帶民間刺繡工藝的總稱,是與蘇繡、湘繡、蜀繡齊名的中國四大名繡之一。粵繡包括廣繡和潮繡,2006年國務院頒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粵繡位列其中。

廣繡具有濃鬱的嶺南地方特色,其構圖飽滿、色彩亮麗,且善留水路,圖案層次分明,有質感。

廣繡作為歷史悠久的地方繡種,在明清時期得到迅猛發展。伴隨海上絲綢之路航線的不斷擴展,海外市場需求的日益增加,中西文化交流的持續深入,廣繡在原有風格的基礎上,吸收了西洋油畫的藝術特色和明暗透視及光線折射的原理,對廣繡在題材選用、圖稿繪製及針法表現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中西繪畫藝術的結合及再創作是明清時期其他地方繡種所鮮見的,西風東韻的廣繡外銷藝術品深合西方人的審美趣味,引領了歐美的社會時尚。

欣賞廣繡

不是所有的刺繡都叫廣繡,與蘇繡、蜀繡、湘繡相比,廣繡在針法、色彩上都有自己的特點。廣繡刺繡技法有「釘、墊、拼、綴」五種。其中一些技法難度大,要求高,釘金墊浮繡的二針龍鱗和魚鱗立體針法被認為是刺繡工藝中難度*的針法。

廣繡用的絲線有絲絨、真絲、金線、銀線、金絨混合等幾大類。例如金銀繡就獨具裝飾性,構圖飽滿勻稱,色彩輝煌,顯得富麗華貴。

廣繡色彩主要分為兩類:「威彩」以較飽滿的色彩為主調;「淡彩」以三間色為主調。色彩根據刺繡品種而定。例如,繡喜帳用「威彩」,繡文房用品用「淡彩」。

上架學習廣繡

參觀完梁秀玲大師的刺繡作品,是不是覺得好厲害。想動手試一試卻不敢下手。

沒關係,刺繡館的體驗室已經架好繡架等著大家,讓梁大師和她的傳人親手教大家編線、劈線、上繃、劈線、穿針、起針……結針。

讓小朋友們端坐繡架前,體驗一下古代大家閨秀坐在閨房(也稱繡樓)中,與隨身丫頭一起繡花聊天的嫻靜生活;手握針線的孩子們,對早已熟記在心倒背如流的《遊子吟》中「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也定有更深的感觸。

了解新一代繡娘花佬的刺繡生活

說了半天,這個活動只能女孩參加嗎?非也。廣繡是四大名繡之中,唯一有男繡工的繡種。男繡工又叫花佬。在廣繡繁盛時期,整個行業大概有3000多名花佬。

在梁秀玲長大的北亭村,鼎盛時期曾有全村男女都學刺繡的全民刺繡時代,家家戶戶接單做廣繡,家家有繡娘,戶戶有繡架,有「不會刺繡不是北亭女」,「北亭村不會繡花的,不是嫁進來的,就是傻子」之說。

梁秀玲作為廣繡傳承人,除了自己堅持創作新作品外,還注重廣繡的傳承,在家庭內部以及社會上培養新生代廣繡人才,除了她自己是廣繡大師,妹妹梁秀媛是廣繡第五代傳承人,兒子梁可維、女兒梁曉曼是廣繡第六代傳承人,還有學生馬凱琦。

從左到右,依次為梁秀媛,梁曉曼,馬凱琦,梁可維

這些在板凳上長大的廣繡優秀代表在電視、手機、遊戲機吞噬人們生活的時代,愣是讓自己在繡架上一針一線繡出帶有自己特色的藝術作品。讓廣繡不斷煥發新的生機。

廣繡精神

上周末我們去拜訪廣繡傳承人梁秀玲老師,每一個參觀梁秀玲刺繡藝術館的人都感到無比震撼,這是真正的手工匠人,一針一線,一繡一情。梁老師說從六歲她就開始學繡了,每天放學除了寫作業吃飯睡覺,其餘時間就是坐在繡架前練習,幾十年如一日,每天一繡就是十多小時,屁股不離板凳,是板凳上長大的孩子。

她在常規繡法技藝的基礎上進行了延展,推陳出新。創作了許多融入生活的家居裝飾牆作品及現代油畫景致人物動物作品。在萬千密線的交織下,色彩深淺搭配、變化萬千,一隻貓咪眼睛或者一片樹葉就需要幾種顏色的織線配搭展示,針針都是功夫,繡繡都是美感。

梁老師還告訴我們,她的兒子女兒也投身廣繡文化傳承與推廣中,女兒在自己學習美術學科的基礎上,與時尚動漫元素相集合,出爐了迎合市場的新現代作品。當然,我們還在體驗室自己體驗了一把廣繡,太不容易了,眼法,手法,針法。成功不是隨隨便便,這是長期沉澱積累及對非遺技藝深耕的情懷所造就的。最後,還有廣東省文聯副主席,廣州市文聯主席喬平老師現場揮毫寫下,南粵廣繡,繡美人生留念!

行程安排

費用詳情

行程日期

2019年10月27日(半天)

適齡兒童

5-12歲兒童

費用價格

1大1小:488元/組

費用包含

廣繡大師講解及導學費用;

活動場地費;

活動組織策劃費;

作品材料工本費(每位孩子一份繡扇材料包);

保險費;

費用不含

往返活動集合地交通費用;

個人消費;

行程中未標註包含的其他費用。

報名諮詢

可以添加大洋研學客服號dayoo_study報名、諮詢;

或者長按以下二維碼添加大洋研學微信。

支付方式

轉帳支付

戶名:廣東中信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  

帳號:732857742131  

開戶銀行:中國銀行廣州東園支行

相關焦點

  • 一針一線 一繡一情 廣府非遺列車即將駛入南粵廣繡的奇幻世界
    大洋網訊 4月5日,廣州日報大洋網非遺列車將繼續前行。本次非遺列車將走進梁秀玲刺繡藝術館,領略南粵廣繡的非凡魅力,並與廣繡非遺傳承人梁秀玲面對面,穿針引線上繡架,跟廣繡傳承人學習針尖上的藝術。廣繡是以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間刺繡工藝的總稱,以構圖飽滿,形象傳神,紋理清晰,色澤富麗,針法多樣,善於變化的藝術特色而聞名宇內。
  • 「西關五寶」非遺傳承人齊聚沙面,這樣的廣繡作品你見過嗎?
    當晚的茶話會有幸邀請到了「西關五寶」(三雕一彩一繡:牙雕、玉雕、木雕、廣彩、廣繡)的非遺傳承人來到現場。 弘揚先進文化,深入挖掘荔灣區深厚的文化遺產是荔灣的重要動力來源。以荔灣區永慶坊旅遊文化景區為原點已經形成了永慶坊三雕一彩一繡展廳、李小龍祖居、詠春茶室、粵劇藝術博物館、廣州非遺街區大師工作室等景點。
  • 廣府廟會民俗巡演直播首用英語解說
    南都記者 高貴彬 攝    少林功夫炫翻天、穗港明星撐廣府,廣府廟會的重頭戲民俗大巡演昨日下午在廣東省人民體育場舉行,七大巡遊方隊一改以往在馬路上巡遊,場面更宏大,表演的節目包括亞運開幕式表演過的少林武僧功夫、韓國腰鼓舞、饒平布馬舞等,現場萬名觀眾及電視機前中外友人收看了這一國際化民俗盛事。
  • 大師下午茶丨廣繡傳承人陳少芳:要將美的感受留存到廣繡當中
    大師下午茶丨廣繡傳承人陳少芳:要將美的感受留存到廣繡當中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路夢瑤  2020-09-27 她說:「生活予我美的感受
  • 「記錄我們的新時代」百件非遺新作出爐
    什麼樣的作品才能代表非遺在新時代的活力?怎樣的呈現形式才能讓非遺更好地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記錄我們的新時代」在12月31日正式公布了100件入選作品,大師雲集,佳作頻出,令人期待。本次宣傳展示活動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
  • 【工匠精神】佛山順德曾氏姐妹花:廣繡大師的匠心傳承
    60年來,出自她們之手的廣繡精品無數,其中還有繡品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性收藏。&nbsp&nbsp&nbsp&nbsp她們就是佛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廣繡的代表性傳承人曾劍琴和曾劍侖,來自順德的一對姐妹花。如今,早已過了退休年齡的她們,仍一心撲在廣繡事業上,把自己廣繡精品刺繡技藝毫無保留地推廣傳承,成為廣繡精品繡的忠實守護者。
  • 越秀「廣府非遺進校園」入選全國十大優秀!大南路小學展演校園廣府...
    此外,越秀區還成立了越秀區學生廣府文化藝術實踐工作坊。其中大南路小學開展了剪紙創意披風設計的藝術實踐,在校內融入廣府文化教學,邀請廣府戲服、廣彩、剪紙、講古等七個廣府非遺項目傳承人擔任校外輔導員,手把手教新生代傳承廣府傳統文化。
  • 她創作出「廣繡劃時代的世紀之作」:廣繡傳承人陳少芳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路夢瑤圖/主辦方提供 9月27日,在廣州文藝市民空間直播的「大師下午茶」又迎來一位大師——廣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陳少芳。
  • 針尖上的藝術——濰坊刺繡
    由中共濰坊市委宣傳部、濰坊市委網信辦、濰坊市文化和旅遊局聯合大眾網濰坊共同推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紀錄片--《尋找非遺傳承人》正式發布。紀錄片共分20集,將系統介紹、深入挖掘濰坊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用視頻的形式,尋訪濰坊非遺傳承人,講述非遺故事,展示濰坊特有的非遺資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蘊。
  • 廣式非遺如何喚起新活力?
    8月8日,圍繞非遺主題打造的「嶺南之窗」廣州文旅融合創新示範區正式啟動。廣州首個非遺街區永慶坊也在8月22日熱鬧開市,10家非遺大師工作室抱團亮相,為廣州展現「老城市新活力」打開新的窗口。而七夕之夜,坐落在廣州國際媒體港東廣場的潮墟C·PARTY乞巧派對熱鬧非凡:七夕·粵劇「街文化」開嗓、瑤族繡娘炫技、14米刺繡版《千裡江山圖》閃亮登場……  「見人見物見生活」是非遺保護的宗旨。
  • 這場交流會,手把手教你怎麼把非遺送進校園
    專家還表示,「非遺進校園」是優秀傳統文化主動與青少年對話的一種方式,需要多在形式設計和傳播手法上下功夫,多用青少年能夠且樂於接受的方式,讓非遺在保存核心文化內涵的基礎上,變得有趣、新潮、酷。2019年,廣州市的廣繡進校園實踐案例入選十大優秀實踐案例,海珠區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實踐案例入選十佳創新實踐案例。在這國內最權威的「非遺進校園」評選榜單上,廣州是全國唯一連續兩屆實現「雙入選」的城市。交流會上,4個入選案例的項目代表人做主題發言,分享了廣州「非遺進校園」的創新經驗。
  • 廣繡傳承人陳少芳做直播分享
    9月27日,「大師下午茶」在廣州文藝市民空間進行直播,廣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陳少芳做客直播間,展開了主題為「一針一眼構新彩,一絲一線傳新意」的分享,在直播中,她不僅分享了自己與廣繡密不可分的人生經歷,還與觀眾共同探討了廣繡技藝的傳承與創新問題。
  • 廣仔尋寶記圓滿舉行 | 體驗廣府非遺文化,探尋北京路的古與今
    2020-12-27 16:15:24 來源: 嶺南控股 舉報
  • 佛山公益非遺藝術扶貧走進大涼山
    2020年九月,在佛山和涼山兩地文旅企業代表見證下,佛山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涼山彝族自治州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廣東畫中畫藝術傳播有限公司三方籤署了「藝起來,繪未來」公益非遺扶貧藝術項目協議,通過「廣府金繡」項目,在涼山木裡開展免費藝術培訓,把兩地非遺文化藝術用全新技術表現,讓老百姓掌握技能
  • 萬眾聚焦民俗文化巡演 廣府夢譜寫新篇章
    廣州市真光學校學生演繹的「粵韻操」,由嶺南粵劇大師倪惠英牽頭創編,融入了大量粵劇元素,極具嶺南特色。韓國光州東區是廣州市越秀區的友好城區,韓國光州廣域市東區藝術代表團展示了韓國傳統的「四物遊戲」和「珍島鼓舞」,祈求好運和福氣。還有羊城手風琴藝術團演奏廣東音樂《旱天雷》,為大家帶來春天的氣息。
  • 用漫畫來展現廣府美食 這個展覽有點「味道」
    藝術家王大欣將和市民朋友們交流有關廣府文化的方方面面,分享自己對廣府文化的見解。在粵 " 系列活動收官新快報記者了解到,2020 年廣東省文化館策劃推出了 " 在粵 " 系列活動,通過邀請廣東各類藝術名家共同舉辦展覽及相關配套活動,向社會公眾展示多彩的嶺南文化,打造嶺南文化 " 在粵 " 品牌。
  • 今日起在廣州塔坐地鐵,打卡嶺南非遺主題站
    大洋網訊 廣州塔下體驗廣州代表性非遺;廣州國際媒體港裡趁潮墟;地鐵站內打卡微型非遺展……8月8日,「嶺南之窗」廣州文旅融合創新示範區項目正式啟動,嶺南非遺文化主題站也同步在地鐵廣州塔站亮相。廣州塔站內設計以非遺文化宣傳和體驗為主要內容,展覽發布期為2個月,市民遊客可搭乘地鐵打卡欣賞綻放在中軸線上的中國非遺之美。
  • 針尖兒上的藝術:古代刺繡,技藝高超、精美絕倫
    早期的蘇繡亮點在於繡花針細如髮絲,顏色各異的花線,繡出的圖案配色極為精妙,再配上繡娘精湛的繡工,讓人愛不釋手。到了明清兩代的刺繡,經過技術的進步,在針法,色彩,圖案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以針作畫,呈現針尖上的藝術。清朝時期以「雙面繡」在各派系中榜上有名。
  • 36件廣繡華麗再現禪城普君新城 市民可免費觀賞
    佛山是廣繡發祥地之一。昨日起,「華麗再現——廣繡展」在禪城普君新城靜觀藝術館舉行,36件(套)精美廣繡讓人目不暇接。廣繡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也是佛山民間工藝的一朵奇葩,其刺繡以獨特的創造傳承千年。為展示優秀民間工藝的魅力,廣東省文物藝術研究會、禪城區靜觀藝術館組織了一批清代至民國廣繡製品在普君新城靜觀藝術館展出。走進展館,各種廣繡作品搭配清代紅木家具,十分清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