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2020-12-22 今西安

文 | 斯馬林

1924年1月12日,近代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報紙《申報》第三張上,以「西安通信」為署名,發表了如下一段新聞:

「西安臥龍寺內,舊藏明代欽賜全部藏經,近被康有為以脅迫、搶奪手段,盡數用車拉去後,群情異常憤激......康氏則曰:『法庭敢傳訊我乎?』隨侍康氏之弟子鄧綱重見陝人堅欲索還,憤然曰:『此藏經如堅阻不準運,寧願付之一炬,決不璧還。』陝人聞此,情愈憤激。」

康有為

同年1月29日,北京《順天時報》報導康有為赴湖南、湖北時,用的標題是聳人聽聞的《盜經之聖人康有為僕僕往來湘鄂》,直斥康有為「盜經」。

後來,《金剛鑽》月刊在發布康有為去世的消息時,還要寫上一句「忽而之陝」,並附了一篇題為《聖人死,大盜止》的評論。

「聖人」在西安的短短幾個月,搖身一變成了「大盜」,真是個多事之秋。

01

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9月21日,康有為、梁啓超領導的「戊戌變法」僅持續了103天即宣告失敗。10月24日,康有為由上海吳淞轉道香港,逃往日本。1913年12月,康有為終於結束了16年的流亡生涯,回到家鄉廣東南海。次年7月,康有為到了上海,在這裡一住就是8年。

康有為在上海時的住所辛家花園

十幾年的海外流亡,已經漸漸磨平了康有為曾經的稜角。1917年,北洋軍閥「辮帥」張勳以「調停府院之爭」為名率兵進京,7月1日,康有為與張勳共同擁立末代皇帝溥儀復闢,但僅僅12天後即被皖系軍閥段祺瑞的「討逆軍」擊敗。康有為被段祺瑞列入通緝「黑名單」的次席,而此次段祺瑞出兵的《討逆宣言》居然是康有為的得意門生、當年曾與康同為維新旗手的梁啓超的手筆,直稱康有為是「大言不慚之書生,於政局甘苦毫無所知」。這讓康有為極為不爽,怒斥梁啓超是「梟獍之心」,兩人就此反目。

梁啓超

經此一事後,康有為的志氣越發消沉。1918年開始,康有為在茅山(今江蘇鎮江市一帶)等地購置土地、開辦公司。但因不善經營,虧損嚴重。加之康有為家中還有5名妻妾、6個未婚子女要養活,此外還有幾十名寄食的門客,一年下來的花銷在2萬銀元以上。而康有為當時只有賣字畫、藏品這一項較為穩定的經濟來源,自然是入不敷出。因此康有為晚年時常在各路軍閥之間遊走,與他們拉關係以謀取利益。

吳佩孚

1923年4月19日,康有為趕到洛陽,為三天後過五十大壽的吳佩孚祝壽,並獻壽聯「牧野鷹揚,百歲勳名才半紀;洛陽虎視,八方風雨會中州。」吳佩孚對此聯甚為滿意,向康有為三鞠躬以表謝意,並寫信給時任陝西督軍劉鎮華,介紹康有為赴陝。

02

劉鎮華原為鎮嵩軍統領,其人為人圓滑、八面玲瓏,在孫中山、袁世凱、段祺瑞、吳佩孚、馮玉祥、閻錫山、蔣介石等多個不同的勢力與派系之間都能左右逢源。因此仕途通意,一路高升,由一介土匪居然一直坐到了陝西省長、督軍的位子上。劉鎮華是個大老粗,卻喜附庸風雅,此番吳佩孚邀康有為來陝,又可以幫助劉振華標榜一下自己的「禮賢下士」,雙方自然是一拍即合。

劉鎮華

1923年10月,康有為先過潼關,遊覽華山之後,於30日抵達西安。劉鎮華為「康聖人」準備了最高級別的接待,入城時,劉鎮華親率各界名流在東城門外迎接,並命令沿途市民高呼「聖人」。康有為下榻的「中州會館」(故址位於五味十字中段,其中一部分現為西安市第六中學),之前已被粉刷一新。其在西安足跡所到之處,無不前呼後擁、排場十足,時人謂之「所過之地,不下前清皇差」,完全是皇家的規格。

劉鎮華的隆重款待讓康有為瞬間仿佛找回了年輕時的那種意氣風發,他在西安聊發少年狂,四處走馬燈一般地題字、演講,易俗會、青年會、孔教會、農會、旅陝粵籍同鄉會、萬國道德會......都留下了康有為的身影。而康有為在機場的演講,劉鎮華甚至親臨現場主持。康有為在西安,不是在演講,就是在去演講的路上。其間還為西北大學題寫了匾額。

西安大興善寺康有為所題「應無所住」

然而,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康有為所研究的是儒學,而那個年代魯迅、胡適、陳獨秀、蔡元培等人所發起的「反孔教、反文言、抵制儒家學派」的新文化運動已經興盛了好幾年。西安作為西北重鎮,在當時也是接受新鮮事物較早的地區。「康聖人」的那一套「孔學」在西安並不怎麼吃得開,很多人譏諷他的演講「非隱涉復闢之政治,即非驢非馬之科學」。加之康有為說話帶非常濃厚的廣東口音,多數人都是有聽沒有懂。甚至經常有人在康有為演講中途就跳窗戶離開,弄得現場氣氛極為尷尬。

總而言之,經歷了復闢醜劇之後,康有為在輿論界的形象一直就不怎么正面。外加劉鎮華之前在陝西一直橫徵暴斂,不得民心,還因剋扣教育經費導致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驅劉運動」。西安文壇跟劉鎮華早有積怨,此時他對康有為這一「復闢狂」禮遇有加,當然也會引起文人們的不滿。

當然,無論如何,康有為在西安的這段時間,劉鎮華還是把表面文章做得很足。不出意外的話,「康聖人」的西安之旅還是可以在紙面上有一個圓滿的收場。但是他11月在臥龍寺的一次演講,卻讓這次行程整個變了味道。

03

臥龍寺位於今西安柏樹林,始建於東漢末年,隋朝時名「福應禪寺」。唐朝時「畫聖」吳道子來此拜佛,並在此畫了一幅觀音像,遂改名為「觀音寺」。到北宋時,該寺住持惟果善睡,終日長臥寺中,人稱「臥龍和尚」。久而久之,宋太宗便下旨改名為「臥龍寺」,之後漸漸發展成為西安城內從事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

臥龍寺

11月29日,康有為應臥龍寺佛教會之邀演講。在僧人陪同下遊覽藏經樓時,意外發現此處藏有一部明朝御賜的宋版《磧砂藏經》。

《磧砂藏經》是南宋時代私刻大藏的最後一種,從宋到元歷時整整107年才全部刻完。由於刻版地點在平江府陳湖中磧砂洲延聖院(今江蘇蘇州吳中區一帶,後改名磧砂禪寺),因此得名。全藏按《千字文》編冊號,起於」天」字,終於「終」字。共591函,收錄各種佛教典籍1532部,共計6362卷。

大約在民國初年,西安的《磧砂藏經》分別保存在開元寺(故址位於今西安開元商場附近)和臥龍寺兩處。1915年,開元寺所藏的《磧砂藏經》也被運往臥龍寺一起收藏。然而當康有為發現這部《磧砂藏經》時,其保存狀況卻不容樂觀:經書被隨意堆放,有些經卷殘缺不全甚至生了蛀蟲,還有部分經書內頁的天地被臥龍寺內的僧人剪去當了鞋墊。很顯然,當時的人對於這部大藏的價值缺乏足夠認識,也沒有比較深入的研究。

《磧砂藏經》書影,現藏於陝西省圖書館

康有為作為一代學人,又是藏書和版本鑑定的大家,翻閱幾卷後,便斷定這套《磧砂藏經》是海內所罕見的孤本書,價值很高。於是向時任臥龍寺住持定慧發出「此經已如斷玉,若不即刻搶救,將成齏粉」的責難。定慧坦言:臥龍寺早在清道光年間就一度荒廢,甚至成了戲班子的駐地。外行人大都不明白此套大藏的珍貴,往往隨意處置,導致散失不少。他也早有心整修這部大藏,苦於資金短缺,且一直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有心無力。

張扶萬

康有為見此,便提出由他負責籌集資金,整理補齊此套經書出版。西安沒有照相、製版、印刷的條件,可以先運到上海,再依據他所藏的元朝普寧本、北京松坡圖書館的宋朝思溪本、葉恭綽所藏宋朝景定陸道源本、福州湧泉氏所藏元朝亦黑迷失本以及狼山之明朝永樂本等善本補齊,影印出版,置於杭州西湖別肇。不失為一件弘揚佛學的善舉。

康有為此語一出,隨行的他的弟子張扶萬便立即隨聲附和,盛讚「恩師所言極是。此舉若能實現,實在功德無量」。康有為又提出,此次絕不白拿,而會以北京內府佛藏經、哈同園藏經、商務印書館續藏經各一部進行交換。待付印完畢後,再回贈一部新經。

面對如此優厚的條件,定慧雖然有些動心,但還是不敢擅專,召集佛教會的20多位同仁商量後,才同意下來,於是雙方籤了合同。很快,康有為即派人來把這些經書全部裝車運走。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各種陰差陽錯之下,康有為最終還是沒能把這批經書帶出西安。至於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則是說法不一,疑雲重重。

04

合同籤訂後,康有為擔心定慧反悔,於30日晚即命弟子張扶萬帶著17輛軍用卡車前往臥龍寺裝車。押車的軍人不懂佛經,把很多臥龍寺中所藏的其他經書也一起裝了車,引發在場僧人的不滿,而康有為又不在現場,導致場面十分混亂。

當時,《新秦日報》也有記者剛好在場,第二天此事就上了報紙。加上當時西安的道路條件不好,裝書的卡車一路顛簸,很多經書掉在路上,被市民拾獲。於是「康聖人盜經」之說迅速流傳開來。陝西士紳對此事感到震驚,紛紛前往臥龍寺查問,定慧如實相告,此事傳得沸沸揚揚,西安各界均對此事極為憤慨。不過,「康聖人」畢竟名聲在外,又是劉鎮華請來的貴客,考慮到督軍的面子,士紳們還是希望此事能儘量低調處理,大家臉上都好看些。

很快,陝西思想進步的開明人士在水利大師李儀祉的領導下,組織成立了「陝西文物保存會」,李儀祉和西安紅十字會會長楊叔吉以代表身份去請省議會議長馬凌甫對此事給予支持,聲稱「康有為派人搬走不在籤訂合同之內的經卷,就是盜竊行為,需追究其法律責任。」馬凌甫與省議員兼法院律師陳松生都表示同意。陳松生隨即以文物保存會的名義向地方法院起訴康有為,同時分別通知省內外有關人士,請予聲援、支持。

李儀祉

陝西地方法院受理此案後,很快便給康有為發了傳票。但康有為對此事極為惱火,拒不出庭。不久,康有為帶著《磧砂藏經》悄悄離開陝西,結果剛走到潼關就被追上。追兵大喝:「人可以走,書得留下!」事已至此,康有為只能認栽,把所有經書交還。

思想家、教育家梁漱溟在《憶往談舊錄》中也提到此事:「在西安逗留期間,常去臥龍寺盤桓。某日與寺僧交談中,得知康有為嘗來此寺,將珍藏於寺中的部分佛典逕自攜去據為己有。康有為海內知名,寺僧敢怒而不敢言。我聞知此事,深感不平,返京後遂為此往訪黃遠生,以依據法律維護臥龍寺權益問題請他給予指點......」

這種說法比較流行,但還有不少疑點:比如《磧砂藏經》雖然卷帙浩繁,達6300多卷,但無論如何,居然要用17輛大卡車來運,也未免太多了。再者,這部《磧砂藏經》既是「明朝御賜」,為何卻又是宋版?最後,據梁漱溟所述是「1912年事」,時間上對不上。

看來這「盜經」的真相,怕是並不簡單。

05

據時為省議會議長的馬凌甫回憶:當時康有為並沒有用「17輛卡車」來搬運經書,而是只派了一輛轎車。而且定慧告知康有為誤裝了很多《磧砂藏經》以外的經書時,康有為也很快表示會仔細查點後歸還。只是因為走漏了風聲,加之康有為在西安時架子太大,倨傲無禮,得罪了文壇的不少人。因此不少人趁亂借題發揮,結合康有為之前在西安一系列對文物「巧取豪奪」的行徑,將其渲染為「大盜」。甚至連上海的報紙上,都刊出了醜化康有為的漫畫,題為《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馬凌甫

西安各界在一邊索要經書的同時,一邊還與全國各地媒體聯繫,以致此事越描越黑。康有為一度非常憤怒,命弟子鄧毅發聲:「康聖人走南闖北,對皇帝也沒寫過什麼合同,今天來西安,定合同以新換舊,還不滿足,胡鬧!我說定了,經是屬於先生了。康先生把經全燒了也不會還給你們!」

此言一出,更是點燃了西安文化界的怒火。眼看雙方僵持不下,陝西當年曾與康有為共同參與戊戌變法的維新派宋伯魯出來和稀泥。康有為當時搞維新時,因為沒有上奏權,多由宋伯魯為他幫忙傳達消息。戊戌變法失敗後,宋伯魯也受到牽連,丟了官職。宋伯魯之於康有為,算是他的恩人,現在他來勸說康有為歸還經書,康有為實在不好不給老戰友面子。只是嘲諷了一句:「你是先恭而後鄙,是怕!」隨即怒稱「不要了!」

第二天清晨,所有經書在陝西各界人士的監督下被運回臥龍寺,清點後重新收入藏經閣。康有為也在1924年初黯然離開了西安。李儀祉後來寫了一篇《康有為盜經記》,記述了此事。

《康有為盜經記》

無論真相為何,《磧砂藏經》終於還是歸還了臥龍寺。康有為這一趟西安之行,對他而言自然是個尷尬,但之於《磧砂藏經》卻不失為一件幸事。這起一波三折的「康聖人盜經案」,引發了陝政府對文物保護的重視。1928年10月,臥龍寺的《磧砂藏經》經由陝西省教育廳之手移交給省圖書館保管。此後,這部《磧砂藏經》就一直是陝西省圖的「鎮館之寶」。

民國時期影印出版的《磧砂藏經》

康有為去世8年之後的1935年,這部《磧砂藏經》在朱慶瀾、葉恭綽、丁福保等人的大力運作下,終於得以出版,總共影印了五百部,成為當時佛教界的一大盛事。至於版本,孫伏園說了一句公道話:「雖然是宋版,但是印刷還是明朝印的。」其實也沒有很多人想的那麼珍貴。

而西安所藏的這部《磧砂藏經》因此而得以重見天日,廣為流傳,乃至推動了整個陝西的文物保護工作。倒還真不得不說是康有為這一次「歪打正著」的功勞了。

相關焦點

  •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你真的理解了嗎
    這幾天重新讀回莊子,腦海總想到一個問題,莊子中講到「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從字面上來看,就是說聖人不死去,厲害的盜賊就不會停止出現,那麼令人不解的是,為什麼莊子說聖人存在,大盜也會存在,聖人死去,大盜就消失了呢?帶著這樣的疑惑,我查閱他人的文章,最終大概能理解這句話了。
  • 苟晶被偷竊的人生,諷刺的驗證了一句話: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高考被連續兩次頂替的苟晶事件,很諷刺地說明了莊子的一句話: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為什麼這麼說?莊子在《莊子·胠篋》qū qiè 這篇文章中有這麼一句話:聖人不死,大盜不止。聖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天下平而無故矣。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雖重聖人而治天下,則是重利盜蹠也。為之鬥斛以量之,則並與鬥斛而竊之;為之權衡以稱之,則並與權衡而竊之;為之符璽而信之,則並與符璽而竊之;為之仁義以矯之,則並與仁義而竊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則是非竊仁義聖知邪?
  • 我讀《莊子》|為什麼莊子講: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我也聽說過莊子講過更有激進的說法:」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我更是感覺不能理解。直到我讀到莊子《胠篋篇》,對這些命題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可是要遇到大盜,他就要扛起箱子、搬起柜子、拎走布袋,還擔心你加固的不牢,鎖頭不結實、繩子捆得不緊呢。這不就是世俗所講的聰明不過是替大盜保存財物嗎?莊子又講到,所謂的聖人也不過是為大盜作守護罷了。為什麼呢?他舉齊國為例子。以前的齊國鄰裡相望,雞犬相聞,天下太平,百姓莫不安居樂業。可是田成子殺了齊君盜取了齊國政權後,不也將聖人的法規制度一同竊取了去。
  •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莊子如何罵孔子?
    莊子正言宣告:那些被世人稱頌讚譽的上古聖人帝王們,標舉仁義,不過是擾亂了人心,並沒有給塵世帶來安寧、歡愉! 本來天下相安無事,人們相親相愛端正無私,這是無心而不自覺的,但聖人們偏偏自作聰明推行什麼仁義禮智,使得天下人熙熙攘攘競相奔趨於仁義禮智,身勞神疲而不得安寧、沒有真正的歡樂。
  •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這句話是莊子的負能量,還是莊子的大智慧?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是莊子在《莊子·外篇·胠篋》中的一段話。對於這段話,我們不能孤立地解讀。莊子的思想具有衝擊力,或者說具有能量;莊子的話語,閃耀著智慧的火花。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流行語。比如負能量,看似來自於物理學,其實又不太對,因為能量沒有正負之分;大智慧,看似來自於佛學,其實也不太確切,比如,由誰負責區分啥叫大啥叫小呢?
  •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是什麼意思?
    儒家哲學的代表人物孔子是最崇尚聖人的,在孔子的影響下,中國文化形成了聖人的最高的人格理想。儒家認為,做人就是要做聖人,即使你是做不到,也要心嚮往之。在孔子心中,聖人有兩條標準,第一要有極高的道德修養,注意,是極高的而不是一般的,像你平時做個好人好事扶老太太過馬路這樣的事,這不是極高,這是做人的道德底線一般要求。第二是要有極為偉大的事業和功績,要安天下。這樣的話聖人就不多了。
  • 女銷售被男同事騷擾毆打無人管,恰如莊子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最近西安一個汽車4S店的女銷售被已婚男同事頻繁騷擾,可是公司領導卻置之不理,這種對惡人的包容毫無疑問就是對善良的摧殘,今天我打算藉助莊子的一句話來分析一下這件事情,那就是「聖人不死,大盜不止」。02莊子有雲「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對待惡人或者惡行,不僅不出面制止,還不斷容忍,其實已經不是我們今天才發現的現象,早在古代,就已經有人發現這個問題
  • 莊子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我們如何理解呢?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出自《莊子·外篇·胠篋第十》,夫川竭而谷虛,丘夷而淵實。聖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天下平而無故矣。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雖重聖人而治天下,則是重利盜也。同樣地,聖人全部消失,大盜也不會興起,天下便會太平無事。聖人不消失,大盜就會層出不窮。為了治理好天下而重用聖人,卻是大大有利於盜蹠。莊子三十三章,通篇的主要思想有三:齊物論,本我說和本職說所謂齊物論,是道家基本主張。
  •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上部),崇尚聖人對社會的危害
    我先給大家講下我對聖人不死的見解, 聖人不死也就是說這個社會是崇尚聖人,崇尚道德,甚至把道德作為評判事情對錯的標準,也就是說事情的是非對錯完全是由執法者的主動判斷來判定,這就會造成一個情大於理大於法的社會。
  •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聖人和大盜之間有什麼聯繫?
    竊格瓦拉曾經說過,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做生意又不會做,就是偷這種東西,才能維持得了生活這樣子。竊格瓦拉的話雖然好笑,但仔細想想,這恐怕也是眾多偷盜者的心聲吧。其實人類歷史上,偷盜這個行業也算歷史悠久,屢禁不絕。
  • 劍來:三教祖師散道與雪中異曲同工,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這並不是臨時起意,讓三教聖人散道天地。其實烽火在《劍來》和《雪中悍刀行》中對於這種讀書人希望的太平盛世都是異曲同工。就像在最新的這章《劍來》中,道祖騎牛去往天外天,至聖先師去往大驪,佛祖來到劍氣長城。當然這裡不一定是佛祖。因為從陳平安的反應來看,是認識前來的佛門聖人的。有可能是姚師傅,也就是藥師佛。這個就等烽火進一步解謎吧。
  • 聖人都逃不過真香警告?
    (網圖,侵刪)朔方聖人曾經一人鎮壓老無人區,讓神王也無可奈何,也正因如此,人魔案時無人區的妖魔入侵讓人誤以為是聖人在背後搞鬼,連龍胖都誤把聖人當作領隊學哥了。如今朔方聖人薛青府正式出場算是打消了之前的疑慮,但是令人咂舌的是聖人和領隊學哥的目標似乎一致呢?
  • 都說聖人不死不滅,那對付聖人,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嗎
    在封神中,地位最高實力最強的無疑就是聖人,又素有聖人之下皆螻蟻的說法,修仙不成聖難逃一死,只有聖人才能不死不滅,萬世永存。那麼聖人就真的無敵了嗎?沒有半點方法可以對付?顯然不是,聖人雖然法力無邊,但並非不可戰勝,只是比較難而已。
  • 《封神榜》中的先天聖人真的不死不滅嗎?
    《封神榜》中的先天聖人真的不死不滅嗎? 昊天上帝令十二仙首稱臣,引發三教共議《封神榜》。經過先天聖人討論,最終決定由元始天尊主持封神榜,姜子牙則是元始天尊派去的執行者。
  • 你以為只有善良的人通曉聖人之道?
    如果你以為只有善良的人才通曉聖人之道,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莊子·外篇·胠篋》記載,盜蹠的門徒向盜蹠問道:「做強盜也有規矩和準繩嗎?」盜蹠回答說:「到什麼地方會沒有規矩和準繩呢?以上五樣不能具備,卻能成為大盜的人,天下是沒有的。」盜蹠是誰呢?也許你不知道古代有這麼一個叫做盜蹠的大盜,但是一定聽說過坐懷不亂的柳下惠。盜蹠就是春秋時期魯國賢臣柳下惠的弟弟。作為一個盜賊,盜蹠通曉聖人之道,以便更好地行竊。這對於社會的穩定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
  • 莊子: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是什麼意思呢?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出自莊子《逍遙遊》:「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這句話怎麼理解呢?讓我們把時間倒回到上古時代,道家思想的文化源頭。
  • 聖人是什麼樣的?
    有時我也好奇,聖人應該是個什麼樣的?人們對聖人的傳說很多很多,但是我不太信這些。比如有人說,聖人在大亍上過,你用屎盆子扣他,他不生氣,只會去河中洗一洗,什麼也不說,因為他把紅塵看破,還有人說一個女人偷情,懷孕了,大家追問孩子父親是誰,大姑娘騙大家說是聖人的,聖人從不辨解,把孩子養大,十幾年後女人後悔了,才說出實情,洗清了聖人的名聲。還有人說老鷹吃鴿子,聖人對鷹說,你不能吃他,鷹說不吃它我死了,聖人說我從我身上割半斤肉吧。鷹才放了鴿子。
  • 莊子: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真人和聖人修煉的七重境界
    所謂「上天賦予的」就是與生俱來的天生本領,這叫「天才」也叫「聖人」;所謂「人為爭取的」,就是通過自己已經認知的事物來了解和駕馭未知的事物,如此不會絞盡腦汁,耗費氣血,所以不會殘生傷性,中道夭折,而能盡享天年。「天年」是上天賦予的壽命和定數。不背道而馳,則人人可盡享天年,壽終正寢。這叫「真人」。這是智慧的最高境界。
  • 鴻鈞老祖渡劫失敗,成不了天道聖人,變化成天地的元神!
    看過封神榜的讀者都知道,在書中有很多個先天聖人,這本書講述的內容其實也是先天聖人之間的一次較量,主要以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為主。什麼是先天聖人?在封神榜中認為這些神仙在天地之前就誕生了,或者在混沌宇宙中修煉元神。
  • 《寶可夢劍盾》狐大盜怎麼配置 狐大盜配置攻略
    下面請看由玩家「Meowmuapoke」帶來的《寶可夢劍盾》冷門寶可夢狐大盜配置推薦,希望能對各位玩家有所幫助。 「狐大盜,狐狸寶可夢,這個精靈幾乎沒什麼屁用」,ag圖鑑如是說。但是狐大盜也有特攻來到一萬三千點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