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開倉賑濟難民,自己卻扮成災民去乞討,回來後連斬五名高官

2020-12-24 金銀花讀文

古代社會交通不便,消息傳播速度慢,一旦遠方出現自然災害,如果不及時處理苦得不只是災民,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都會受到跟著遭殃,南宋時期的董季興根據過去朝代經驗,寫了中國第一本全面系統講述救災的書《救荒活民書》,書裡面寫了20個救災的辦法,又減租、捕蝗、義倉。義倉是隋朝之後的人擔心荒年隨時都會來,提前在全國民間安置糧倉,如果出現饑荒,倉庫裡堆積的糧食就會放出來救濟災民。

明朝洪武19年,淮南地區發生大旱,地裡的莊稼顆粒無收,許多老百姓都被餓死,愛民如子的朱元璋下令開倉放糧救濟老百姓。朱元璋看著饑荒的老百姓就好像看見了過去的他自己。

他1328年10月21日出生在安徽鳳陽一個貧窮落後的家庭,父親只是給地主劉德打工的長工,他只讀了半年書就輟學一起去劉德家當下人,給劉德放牛。朱元璋在劉德家裡經常挨打挨罵,吃的也只是些清湯寡水,勉強還能活下去,但1343年的一場大旱差點讓他餓死。

這本書用詼諧幽默的語句,從朱元璋講到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很多明粉看完之後都愛不釋手,如果你正在找一本看起來輕鬆有趣明朝歷史書,就來看看這本《明朝那些事兒》,精裝9冊只要128元。

1343年,朱元璋才15歲,鳳陽就發生了一場百年一遇的旱災,幾個月來天上都沒降下一滴雨,禾苗都枯死在地裡,古代的老百姓沒有那麼多的地,也沒有農藥化肥這些提升糧食產量的東西,通常是地裡的東西結多少,他們吃完了就沒有多餘的可剩下,他們遇到大旱就只能挖野菜。野菜在災年都算美食了,可這時還有蝗蟲來跟他們搶,大旱不斷走高的氣溫促使蝗蟲蟲卵孵化,蝗蟲成倍地增加,先是吃光地裡僅存的糧食,再去啃野菜,老百姓爭不過成群結隊的蝗蟲一批批地餓死。

死在路上的人多了,細菌疾病在高溫中迅速傳播開來,倖存的人就算沒被餓死,也因為得了瘟疫而死,朱元璋就是在饑荒、蝗災、瘟疫三重交加的情況下活著,他吉人自有天相沒有死掉,但他的雙親、大哥、大哥的兒子都死掉了,他和二哥沒有一分安葬費,抬著家人的屍體到處求人給點錢幫忙安葬家人,最後是在地主劉繼祖的幫助下安葬了家人。

朱元璋和二哥失去父母后就自己去找新的出路了,朱元璋選擇去皇覺寺剃髮為僧,覺得那裡應該還有點吃的,天天在寺廟裡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混日子,可他只混了半個月的日子,皇覺寺也沒有吃的可以給和尚,老住持逼著讓他們去乞討。

朱元璋年輕時候就是這樣餓過來的,他比任何人都知道淮南地區災民的痛苦,他怎麼忍心讓老百姓挨餓?他下令出去,讓淮南地區各級官員開倉放糧,把國庫的糧食免費發放給老百姓。

對於統治者來說,開倉放糧可以體現他的功德和仁愛,還可以維護社會穩定,」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統治者對百姓的痛苦不聞不問,百姓就會揭竿起義推翻統治者,陳勝吳廣、劉邦項羽都是這樣,朱元璋自己也是這樣,元朝官吏腐敗,打壓漢人、四處徵戰、土地兼併嚴重,即使元朝版圖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但老百姓過得不舒服還是要起義,朱元璋15歲那年的饑荒,百姓都對元朝統治者失去信心。

1351年,他們扛起紅色的旗幟,戴上紅布做成的頭巾起義,他們就是」紅巾軍「,軍中大部分主力就是元朝不管的饑民。1353年,在討飯的朱元璋收到發小邀請他參加紅巾軍的信,朱元璋丟掉破碗加入了紅巾軍。

朱元璋一來到紅巾軍,郭子儀就覺得他相貌不凡「奇其狀貌,留為親兵」。朱元璋光靠相貌是打不贏仗的,他還做事果斷,每次兩軍交戰都是他衝到最前面,將繳獲的戰利品分文不差交給郭子儀。當他意識到功高蓋主不好,又及時脫離郭子儀,從700人中只帶著24人離開另起爐灶,最後將24人的部隊擴充到3萬,在多年作戰中於1368年建立大明。

朱元璋親身經歷過民怨的作用有多大,如果他不去管淮南災民,說不定下一個被推翻的就是他,所有他一定要開倉放糧。不過,朱元璋這個人生性多疑,他始終不放心下面的官員會按照他說的話做,他要眼見為實。他又擔心官員聽聞他要來,會當面給他作秀,不把真實的一面呈現給他,他就想出了微服私訪的妙計,穿上熟悉的乞丐服不告訴官員悄悄地去民間考察民情。

朱元璋討飯經驗很豐富,一路上都沒有人懷疑過他是假乞丐,他很順利就來到災區,並且看到了真實的一面。他發現再去還是餓殍一片,淮南的糧倉根本就沒有放開,他看到這心裡明白了些什麼,脫下乞丐服回宮去調查是哪些官員對災民坐視不管。他查出朝廷給淮南撥放的銀兩進了某些貪官的荷包,糧倉裡的糧食也被貪官貪掉了,災民真正分到手裡的東西很少很少。

朱元璋還抓到了貪汙的官員,足足有61個,帶頭貪汙的還是5個一品大臣,這5個官員根本就不知道朱元璋微服私訪的事,直到朱元璋把他們抓起來,他們才知道自己的犯罪事實敗露了。朱元璋不管那5個帶頭貪汙的官員是不是一品大臣,直接砍了他們的頭,剩下的全部發配邊疆。

朱元璋行事風格凌厲,特別是針對反腐,在位30年斬掉15萬貪腐分子,貪汙的贓款超過60兩銀子就要被他殺頭1385年,明朝發生了一場巨大的貪汙案」郭恆案「,戶部侍郎郭桓被舉報偷盜官糧,他和同夥一起徇私枉法使國家損失2400石糧食,朱元璋殺掉了中央近百人,還有地方上萬人,差一點搞得官場都沒有活著的官員上班,中國歷史上很少有哪個統治者反腐力度有他那麼大。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現在用大寫數字壹、貳、叄來記帳就是朱元璋通過「郭桓案」規定的。

相關焦點

  • 朱元璋開倉放糧賑災,自己卻假扮乞丐去要飯,次日連斬5位高官
    除此之外歷史上還有許多自然災害的發生,但每一次都無疑給國家和百姓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在沒有糧食和住房的情況下,君王一般都會選擇開倉放糧,以賑濟災民。但是人心都是向利的,每當君王發放糧食或是開放國庫,都會有貪汙的官員從中作梗,貪汙一些錢財,而這些賑災銀到百姓手中時,早已被貪得只剩一點。
  • 朱元璋開倉賑濟難民,自己假扮成災民乞討,回來後連斬五名高官
    在中國歷史上,有許多皇帝,政權穩定,百姓安定,沒有任何動亂時,都會想辦法除掉以前培養出來的人,特別是那些能幹的人,這叫做卸磨殺驢,為了政權能長久地發展下去,還需要這麼做,因為這些人有本事把自己推上皇位,自然也有本事讓自己的子孫繼承皇位,這一濫殺功臣最有名的就是朱元璋了。
  • 朱元璋開倉賑濟災民,自己卻扮乞丐微服私訪,回宮後連斬5名高官
    可是連寺廟裡都沒吃的,最後他只能去化緣,當年的災難都深深烙印在的心裡。朱元璋小時候雖然沒什麼機會上學,但是後來卻十分勤勉,李世民曾說:「以鏡為鑑,可以正衣冠 ;以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朱元璋看不不少史料,自然知道,不管是多麼聖明的君主手下,也難免會有貪官汙吏。 在開倉放糧的同時,他要想了解真實的民情,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親自去看看。
  • 廉故事|他,勇於擔當:賑濟災民 均攤賠補
    數日後,張伯行氣踹噓噓的前來匯報。「現賑糧還剩多少?」張鵬翮追問道。「回稟大人,糧食分送兩地後,剩餘已經不多了……」張伯行無奈答道。「目前泰安、沂州受災也極為嚴重,山東其它州縣均無餘糧可以調用,朝廷的賑糧也所剩無幾,不少災民已經開始食草根、樹皮充飢了……」張鵬翮眉頭緊鎖,急得在大堂上走來走去。
  • 外媒:歐盟富國若"開倉賑濟" 歐元或有一線生機
    外媒:歐盟富國若"開倉賑濟" 歐元或有一線生機 以德國為首的歐元區富國似應「開倉」賑濟希臘等問題國家,同時落實發行歐盟債券,如此或可望挽救歐元免於淪亡。然而富國如何向選民交代,則須考驗其政府的政治智慧。
  • 一個月內父母雙亡,當了和尚還要乞討,苦難告訴朱元璋人命如草芥
    35年後,當朱元璋成為大明皇帝後,回憶起這段艱辛的往事時,用了這麼一段苦澀的表述:「殯無棺槨,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餚漿」。死去的人已經安息,活著的人仍要生活。安葬完父母,生存就成了朱元璋最大的難題。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怎樣才能在一個餓殍滿地的地方活下去?沒錯!朱元璋要找的不是工作,而是活著的資本。公平!
  • 明代第一硬漢王竑:帶頭打死錦衣衛指揮使,為了百姓彈劾自己
    從開國皇帝朱元璋,到寧可吊死在歪脖子樹上,也不屈膝投降的朱由檢,在他們身上有帝王的尊嚴,也有普通人的平凡經歷。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各有各的特點與傳奇,確實值得仔細琢磨。但是,咱們今天不談皇帝,聊一聊不太知名的大臣王竑,他在朝堂之上,帶頭打死錦衣衛指揮使,為了救百姓於水火,連自己都彈劾,堪稱明代第一硬漢。
  • 此人即將被斬,朱元璋問:你姓啥?死囚:姓範!朱元璋:免死五次
    此人即將被斬,朱元璋問:你姓啥?死囚:姓範!朱元璋:免死五次。明太祖朱元璋是出身貧苦農民,當過和尚、要過飯。朱元璋打小就特別痛恨貪官。他小時候,親眼目睹了貪官的巧取豪奪和瘋狂壓榨,而他自己家也正是因為家裡的救濟糧被貪官汙吏搶走了,才最終導致了自己的父母哥哥染上瘟疫後被餓死。
  • 朱元璋餓暈在路上被老婆婆給了碗湯相救,稱帝後是如何報答的?
    明太祖朱元璋,出生於貧困的農民之家,他靠著給地主家放牛餬口長大。十來歲的時候,濠州發生旱災,自古以來,旱災之後必有蝗災和瘟疫,年少的朱元璋的家鄉就接連遭受這樣的災害。天災固然可怕,如果朝廷賑濟得當,也能避免家破人亡的境遇。但蒙元朝廷從成立時起,就不懂得安民治理的道理,朝政異常腐敗。
  • 朱元璋稱帝後,對自己的家鄉鳳陽是一種什麼樣的政策?
    人們對於自己家鄉的感情也是無比眷戀,無比懷念,尤其是發達後,都想讓家鄉變得更好。前幾年,廣東湛江一富豪蓋了258套別墅送村民,竟然送不出去,劉強東後來在微博發話說,這富豪初衷是好的,但農村路滑,人心複雜,一不小心就釀成大錯了。其實這種粗暴回報家鄉的舉動,在明代就有一個很鮮明的例子,那就是農民皇帝朱元璋。
  • 明朝懲治貪官最嚴,貪官還越來越多,是朱元璋的過失嗎?
    朱元璋小時候家裡極其貧困潦倒,從小就給地主家放牛做工生活,朱元璋父親去世的時候,連一口棺材都買不起, 朱元璋成年之後四處遊蕩,以乞討為生,後來為了能有一口吃的,又上山做了和尚,可謂是吃盡人間百苦,嘗盡世間辛酸
  • 朱元璋去少林寺問:朕也要下跪?方丈說了「8個字」,救了全寺人
    當時朱元璋窮的連給親人買棺材的錢都沒有,連塊墓地也找不到,鄰居劉繼祖看朱元璋可憐,就把一塊墓地給了朱元璋,朱元璋就這樣草草下葬了家人。 為了生計,朱元璋來到皇覺寺,想出家當和尚。方丈仔細的把朱元璋全身上下看了個遍,然後對朱元璋說一句石破天驚的話:「施主相貌奇特,以後必定是大富大貴之人,只是你跟佛祖有一定的緣分」。於是方丈就把朱元璋留了下來。
  • 宋朝災民買不起米,範仲淹卻下令繼續漲價,災民:不愧是好官!
    範仲淹的先祖是唐朝高宗時期著名的宰相範履冰,素以忠諫敢言,不畏權勢得名,時稱「良相」。到了範仲淹高祖範隋,早年間隨著唐懿宗渡江南下,在麗水擔任縣丞。 唐朝滅亡後,其曾祖和祖父均在吳越國做官,其父範墉早年的時候也曾在吳越為官,等到宋朝建立之後,範墉便跟隨吳越王歸降宋朝,並擔任武寧軍節度掌書記一職。
  • 鄭板橋開倉濟民的故事
    曾經在範縣做縣令,愛護百姓就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家裡沒有收受的賄賂,桌子上沒有遺留的公文。 鄭公空閒的時間經常和文人們喝酒頌詩,以至於有人忘記他是一縣的長官。(後來)調任到濰縣做官,正逢上荒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鄭燮開官倉放糧賑濟災民,有人阻止他。
  • 大災之年,可範仲淹卻提高了糧價,但災民毫無怨言,這是為何?
    」範仲淹沒有專門去申辯,他用事實打了彈劾之人的臉。最終杭州實際上卻是「是歲,兩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為什麼在大饑荒下,唯有杭州能一枝獨秀呢? 其次、實施賑濟。我國古代小農封建經濟意味著農業重於一切,遭受天災後的農民往往就是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生產資料,所以國家往往會以政府名義向災民發放錢糧,避免災民無糧餓死。 再次、平抑物價。在整個中國災荒歷史看來,為害最重的並不是天災,而是天災之後的人禍。
  • 蘇坦妹美若天仙,為何朱元璋寵幸後,第二天卻下令將其處斬?
    一是說她憂國憂民,不懂得隱藏自己的聰明才智!另一個是說她長得太美了!首先來看看第一個聲明!朱元璋打了浙江之後,便開始四處尋訪能人異士,而對於浙江四賢,朱元璋更是早有耳聞,所以他一邊派人去尋訪,一邊在所佔的城池裡張貼告示,撫恤城內的百姓。
  • 經典文言文賞析|鄭板橋開倉濟民
    燮開倉賑濟,或⑦阻之,燮曰:「此何時,若輾轉申報,民豈⑧得活乎?上有譴,吾任之。」即發谷與民,活萬餘人。去⑨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注釋範縣:古縣名,今河南境內。牘(dú):公文。餘:空閒。輒(zhé):就。遷:調動。值:遇,遇到。或:有人。豈:怎麼。去:離開。譯文鄭燮(xiè),號板橋,是清朝乾隆元年的進士,擅長畫竹和蘭。
  • 大爆炸發生後,我和黎巴嫩難民一起生活
    房子搖晃了一會後停下了,緊接著一聲巨響,伴隨著玻璃震碎的聲音。我本能地身體靠牆,遠離窗戶陽臺,雙手擋住面部與前胸,擔心辦公室的窗戶玻璃也會被震碎。過了一會兒,周圍又安靜下來,我見沒有動靜,便去陽臺查看情況。 因為辦公室樓邊就是軍隊醫院,也有崗哨,有情況他們便會第一時間做出反應。醫院門口聚了一群人。
  • 稱帝後,對功臣比較殘忍的朱元璋,他是如何對待自己兄弟姐妹的?
    除朱元璋外,三子分別是長兄朱興隆、次兄朱興盛、三哥朱興祖;二女分別是朱氏、朱佛女。首先,朱元璋登基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自己兄弟曾經那土得掉渣的名字,改成非常高大上的名字:長兄朱重五改名朱興隆,次兄朱重六改名朱興盛,三哥朱重七改名朱興祖。
  • 和珅為什麼給災民的米湯裡撒了一把沙子,其中含義皇帝最明白!
    先用30秒把故事簡單講一下:某地饑荒,國家開倉放糧,煮粥賑災民。稀粥熬好之後,災民紛紛趕來要喝粥,和珅卻往稀粥中撒一把沙子。其他人問和珅為何這麼做,和珅說:真災民想活命,有沙子也會喝粥;假災民不會蹭這樣的髒稀飯。這麼做可以救濟真災民,趕走揩油的假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