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預定利率,是指保險公司在產品定價時,根據公司對未來資金運用收益率的預測而為保單假設的每年收益率。通俗地說就是保險公司提供給客戶的回報率,主要是參照銀行存款利率和預期投資收益率來設置的。1999年6月,國內壽險預定利率上限設定為2.5%,直到2013年8月15日開始不再有上限,而是由保險公司根據審慎原則自行決定。
那麼為什麼有4.025%最高預定利率的說法呢?這是源於當時的保監會關於普通型人身保險費率政策改革的有關規定:
普通型人身保險保單的法定評估利率。
1.2013年8月5日以前籤發的普通型人身保險保單法定評估利率繼續執行原規定。
2.2013年8月5日及以後籤發的普通型人身保險保單法定評估利率為3.5%。
3.中國保監會支持保險公司參與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對國家政策鼓勵發展的養老保險業務實施差別化的準備金評估利率。2013年8月5日及以後籤發的普通型養老年金或保險期間為10年及以上的其它普通型年金保單,保險公司採用的法定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可適當上浮,上限為法定評估利率的1.15倍和預定利率的小者。
根據上述規定,保險行業的年金險最高預定利率為4.025%,那麼現在的銀保監會為什麼會叫停這樣的產品呢?而是將最高預定利率調整為3.5%呢?這也就說明根據現在的經濟環境,這樣的收益是過高的,同時因為預定利率是保險公司自己對自家公司資金運用收益率的預測,也就是說這樣的產品一旦賣出去就要按照這樣的收益來給,但是因為保險公司是不能實現傳統意義上的破產,如果所有的公司都是這樣的定價最後收益達不到的時候還是由國家來接盤,這樣看來如果是全球經濟持續不景氣的話,整個行業都有可能被國家接管,那麼這樣監管風險是很大的,所以叫停了4.025%產品。
那麼為什麼我們在買了這樣預定利率為4.025%的產品,卻感覺不是這樣的收益呢?
因為預定利率是4.025%是以現金價值為基數的,在後面領取年金的時候雖然現金價值稍微下降,但是加上每年的年金仍然是4.。025%遞增,所以恭喜那些買了定額預定利率的產品的客戶,提前鎖定了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高收益。要注意的是預定利率和萬能險的最低保證利率是不同的,市場上目前萬能險的最低保證利率基本都是2%,2.5%,3%,或者是3.5%.這個利率是寫在合同的進入萬能帳戶資金的最低保障收益。
下面就來看看這些年來年金保險變化:
最早期的年金保險因為是對標的是當時銀行存款利息,所以年金險沒有什麼關聯萬能帳戶之說,直接就是寫在合同確定給付的百分之十幾的年化收益,隨著之後監管的相關規定的出臺,保險公司發現單純的年金保險的收益是不能滿足客戶對收益的要求,於是保險公司開發出了年金保險附加萬能險的形式,同時可以在首年交完保費馬上給客戶很高的返還年金加上當時附加的萬能險沒有任何要求,提取靈活,同時二次增值的收益也很高,但是監管發現這樣的方式會讓保險流於形式沒有回歸真正的保障本質,所以就規定萬能險不允許以附加險的形式存在,同時進入萬能帳戶的錢一定要有初始費用扣除和前幾年退保費用的扣除,同時還規定萬能帳戶的提取每次不能超過帳戶值的20%,年金的領取也是不能早於五年,現在市面上的年金保險,不管是怎麼樣的繳費形式最早能夠領取的時間也就是第五年,同時如果關聯萬能險提取也不是很靈活了。
通過上面的描述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手中的年金險是怎麼樣的形式,當然從功能上來說年金保險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夠起到定向贈與作用,同時如果架構設置合理可以起到一定的隔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