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戀與製作人》動畫正式迎來首播。截至目前,該作前兩集在騰訊視頻的總播放量已近2000萬次,評論數逾6000條,累積彈幕數也超過了2萬條。微博上,「戀與」動畫開播的消息引起了不小反響,「戀與製作人動畫」還一度在夜間11點來到熱搜榜的24名。隨著《戀與製作人》動畫的開播,觀眾的「記憶之匣」也被一同打開。「感覺就像是重新玩了遊戲一樣」、「之前遊戲就喜歡,終於等到動畫了,太難了」……玩家們紛紛用彈幕、評論抒發著自己的情緒,或慨嘆或懷戀。距離《戀與製作人》2017年12月上線已經過去了快3年,手遊市場風雲湧動,「戀與」也從當年那匹初出茅廬的「黑馬」,一舉成為頭部乙女手遊的「扛把子」,若放在業內來看,你甚至可以說它是最受矚目的乙女手遊IP之一。但對於曾經體驗過這款遊戲的玩家而言,時間更真切的意義,在於與幾位男主共同經歷的點點滴滴。這些片段或許是她們初次執掌一家影視公司的迷茫,在戀語市與男主的邂逅,亦或是一段溫馨的生活日常……總之,玩家關於「戀與」的記憶大多絢爛而美好,而如今,《戀與製作人》動畫所要做的便是喚醒這段屬於所有玩家的記憶,用更為豐滿的角色形象,更為沉浸的視聽享受,向觀眾還原那些發生在戀語市的故事。眾所周知,無論遊戲還是動畫,劇情永遠是玩家及觀眾關注的焦點,而放在一集只有24分鐘的動畫番劇裡,如何合理地編排劇情、處理橋段之間的銜接,能否準確地把控敘事節奏則顯得尤為重要。比如「戀與」動畫在首集用櫻花、細雨、紅傘,以及奔跑的少女等快速切換的鏡頭迅速將觀眾拉入畫面,隨後又用險些釀成的車禍、令人驚嘆的時空靜止、少年營救少女等橋段製造驚險和浪漫,而等到觀眾回過神,卻發現這只是一個夢。
你可能已經發現了,只用開場短短一分鐘不到的時間,「戀與」動畫同時做到了氛圍營造、懸念前置、「名場面」還原,並將這些元素恰當地捏合在一起。而這麼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同時回應兩個不同群體的需求。簡單來說,老玩家首先在乎的是動畫在原作的還原度上夠不夠到位,動畫的整體氛圍是否有代入感,與男主的相遇是否符合體驗遊戲時所想像的。因此,也會理所當然地期待動畫裡出現諸如李澤言使用時間暫停能力救下即將遭遇車禍的「我」。
等待與周棋洛在便利店因為一包薯片初遇,第一次被他稱呼為「薯片小姐」。
總體而言,老玩家的關注點往往聚焦於曾給她們留下深刻印象的經典畫面,並希望動畫用更生動的畫面補充遊戲靜態立繪所沒有講述的細節。但對劇情並不熟稔的非原作觀眾卻不同,吸引她們的可能是跌宕起伏的劇情,超能力和案件營造出的懸疑感,或是一段精彩的動畫演出,而這就需要動畫製作團隊在人物塑造、動畫細節等方面下足功夫。事實上,李澤言、許墨、白起、周棋洛等形象飽滿的人物正是「戀與」IP中最吸引人的一部分,而「動起來」之後,動畫則賦予了他們更加富有層次感的魅力。就拿許墨在第一集的亮相來說,大部頭的外文書籍、素淨的白大褂、溫潤如水的眼眸——許墨給觀眾的第一印象淡雅出塵。
但鏡頭一轉,許墨平和的神態因為一抹身影的出現驟然泛起漣漪。結合此前兩處畫面的暗示,觀眾此時才意識到許墨身上的特殊——世界在他眼中其實是黑白的,只有一個人(「我」)是他生命中唯一的彩色。而等到「我」真的登門拜訪,許墨的神情一如往常地波瀾不驚,仿佛他的驚異從來都沒有存在過。
如此,一個外表儒雅隨和溫文爾雅,心裡卻隱藏了一些秘密的教授形象躍然紙上,即便觀眾從未遊玩過原作,也會對這個謎團重重的男子充滿好奇。劇情、演出、節奏、人物……種種優秀動畫的元素聚齊後,要求更高的觀眾最終會將目光投向動畫在細節處的打磨上。尤其是在「戀與」這樣一部以超能力為主要設定的動畫中,用何種效果表現不同男主的能力就變成了重中之重。以白起為例,他的超能力是風場控制,為了從不同角度展現白起對風的操縱能力,「戀與」動畫分別用了回憶、戰鬥等場景予以詮釋:高中時代的回憶用漫天飛舞的銀杏葉和悠揚的鋼琴聲襯託出「靜」;打鬥場景則要體現出風作為武器的「動」,疾風迅猛剛烈,所以特效和音效缺一不可。
你能看到,在劇情、「名場面」還原、人物、細節等維度,「戀與」動畫製作團隊著實花了不小力氣,而且其作為首部由國產乙女戀愛遊戲改編而成的動畫,所走過的是一條在國內沒有任何「先行者」的道路,這也意味著他們必須從頭摸索,才能走出屬於自己的IP化之路。在正式踏上「戀與」的這條IP化道路之前,我們不妨先看作為其中最重要的拼圖之一,《戀與製作人》動畫對IP的長遠發展能起到何種推動作用。「戀與」動畫的第一層意義顯而易見。正如上文所說,作為依託於移動端的產品,「戀與」的人物形象主要以立繪、CG或聲優等形式表現——但它同時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時候遊戲沒法兒在劇情、細節等方面做到面面俱到,無法完全滿足受眾多維度的深層需求。因此,一部乙女遊戲改編動畫的首要任務,是在遊戲之外,用更為立體的人物,更為精緻的細節,讓男主變得鮮活生動,進一步拉近與玩家間的距離。傾訴欲是觀眾欣賞戀愛題材動畫時的自然產物,比如與朋友分享「戀與」的故事,隨之而來的則是觀眾間的互動、觀眾與作品間的互動,所以你總能在評論和彈幕裡看到一些令人捧腹的「人才」和圍觀的「吃瓜群眾」,她們既是組成動畫完整生態的一道獨特風景,也是讓作品更具傳播性的一部分。
互動——這是「戀與」動畫的第二層意義。在乙女題材這個特定語境下,由於女性觀眾互動意願高,情感映射強等特點,通過口碑傳播後,它的價值有機會被再一次放大。當然,手遊改編動畫更現實的意義是,它永遠是引發用戶回流、挖掘潛在用戶的「利器」。《戀與製作人》手遊上線近3年,版本和玩家群體亦在不斷變化當中,在眾多廠商愈來愈重視乙女遊戲市場的當下,怎樣爭奪成長之中的新用戶,如何喚醒沉睡玩家,成了《戀與製作人》必須思考的問題之一。而動畫或許就是讓更多用戶走向「戀與」的一個契機。最後,倘若《戀與製作人》將動畫本身視作構建「戀與」IP的一環,那它其實是「戀與」發展至今的必然之舉。基於以上四點,「戀與」選擇動畫化是勢在必行的事了。在這個基礎上,如果你把動畫的播出時間和「戀與」推出手遊第二季的時機聯繫在一起來看,又能看到一些新穎且有趣的宣發思路和IP化運營理念。就在7月15日「戀與」動畫上線後的次日,《戀與製作人》手遊迎來第二季,也宣告著故事進入一個嶄新階段——在第一季劇情的基礎上,「我」與男主今後將擦出怎樣的火花,未來故事走向如何,新篇章的開啟令玩家充滿遐想。此次更新在玩法上增加了「陪伴」功能,選擇工作或學習,即可讓一位男主時刻陪伴;此外還升級了「公司」系統,拓展了不少玩法。劇情內容方面,新上線的「未來之後」篇章更新了20萬字,若算上已有內容,目前僅主線文本量就超過了百萬字。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季」還表明了製作組長線耕耘《戀與製作人》的決心,幾位男主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將繼續活躍在戀語市,與玩家相伴。在《戀與製作人》內化遊戲延展性的同時,「戀與」IP還持續在廣度和深度上嘗試突破。今年7月,《戀與製作人》公開首款劇情解謎遊戲盒預售活動,據悉,該解謎盒基於原作劇情設定,包含了李澤言的黑卡、周棋洛的小熊、許墨的工作牌及白起的特遣徽章等20餘件實體羈絆道具和近40道謎題。截至目前,已有超一萬名玩家支持預售。
在疊紙心意官方旗艦店,你還可以找到包括Q版盒蛋、萌系掛件、空調毯在內的一系列「戀與」主題商品,與GSC合作的西月國系列粘土人和PUP手辦也計劃於後續面世。
如果說解謎遊戲盒及各種周邊物件只是通過實物,回應「戀與」IP受眾對遊戲角色的情感延續和寄託,那麼這種感情訴求很多時候還需要藉助其他形式,落在更具沉浸感和體驗感的內容及載體上。今年6月,《戀與製作人》宣布攜手GIR Game沉浸式主題遊戲館,共同打造大型沉浸式戀愛密室《戀語尋心》。據了解,該主題密室主打線下面對面沉浸體驗,將怦然心動與懸疑解謎巧妙融合,更有真人演繹遊戲NPC與玩家進行互動。
去年12月,《戀與製作人》兩周年之際還曾打造沉浸式體驗展「他的世界」,將遊戲裡幾位男主的生活空間真實還原。
遊戲第二季更新的當天,第二張原聲音樂紀念冊《戀與製作人:印記》同步上線。在這之前,作為周年「禮物」,《戀與製作人:初心》原聲音樂紀念冊、戀與製作人二周年原聲音樂集也已經登陸音樂平臺。
品牌深度聯動方面,「戀與」在全國11家肯德基主題門店展開心動邀約活動,購買指定餐品,即可獲贈自選禮盒。
今年4月,「戀與」在中國大陸、港澳臺地區及日本同步推出迪士尼主題活動「心動魔法」,給玩家帶去更豐富的跨界體驗。
從結果來看,「戀與」IP的布局成果頗佳,它覆蓋了遊戲、動畫、線下展,慢慢滲透到了玩家線下生活的方方面面,乃至逐漸成為她們現實生活的一部分。究其原因,或許是因為「戀與」洞悉到了圍繞IP的泛娛樂生態價值,並願意為之付諸行動,用長線發展的耐心來運營產品。而你要知道,這份決心當前並不多見。手遊市場進入存量時代後,許多人時常強調IP的價值。它能為產品直接賦能,是導量的天然工具,所以一個IP很容易被榨乾剩餘價值。但很少有人真正意識到,IP是維繫產品與用戶的紐帶,它是用戶之於一款作品感情化後的實體,本該更被重視。而在乙女這個略微特殊的品類裡,IP所包含的意義更深。因為往往女性用戶對角色、對產品投入的情感相較其他品類的用戶來說,來得更為深沉,更為投入。好在精品化時代正為我們帶來不少類似於疊紙的廠商,他們願意聆聽這部分用戶心底的呼聲,鄭重其事地呵護起來,用形形色色的IP產物為她們帶來情感化的體驗。展望未來,我們或將看到越來越多像《戀與製作人》動畫這樣的圍繞IP布局的作品誕生。而這大概也是IP的意義所在——IP衍生動畫及IP創生的價值也許是屬於廠商們的,但由其創造的幸福回憶必然是屬於所有玩家的。
投稿郵箱:tougao@youxituol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