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h ends when egotism does; maturity begins when one lives for others.
當一個人不再以自我為中心的時候,青春結束了;當一個人為別人而活時,他開始成熟了。
——赫爾曼·黑塞《蓋特露德》
本文所選所有照片,出自於對此次遊學參與者無上的尊重。
因為,你最珍貴
今天是結束印度遊學的第38天,在這38天裡,腦海裡總想著關於遊學總該寫些什麼。是啊,從哪裡開始寫起呢?
梵谷曾說:「當我畫一個太陽,我希望人們感覺它在以驚人的速度旋轉,正在發出駭人的光熱巨浪;
當我畫一片麥田,我希望人們感到麥子正朝著它們最後的成熟和努力綻放;
當我畫蘋果樹,我希望人們感覺到蘋果裡的果汁正把蘋果皮撐開,果核中的種子正在為結出果實奮進。
一翻,一落筆,又全都是你~
2016-2019,3年,1095個日夜,26280個小時
這座像海一樣深的小鎮,思念就像海棉。很多人問過我:「聽說你去印度學習了,你不害怕嗎?和國內學的有什麼不一樣?」2016年,大概心智不成熟,回答都是這樣的:「有什麼好害怕的,你看我不是安全回來了嗎?」
今年,再次遇到這樣的問題,我說:「你在恐懼什麼?」
瑞詩凱詩這座小鎮,從早晨開始,就點燃著對生的熱愛。風裡有栴檀燃燒後的香味,香味在落日灰燼的臉上走著~
有人稱它為儀式感,有人說這是印度的習俗,我說,這是野蠻生長對生的盡興~
是的,首先值得一提的-儀式感。
小王子曾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清晨的恆河,在溫暖的陽光灑下之際,河邊早已聚集了虔誠的朝拜者,他們相信恆河能洗清一切罪孽,有結智慧手印於膝蓋靜坐;有拿小銅壺盛水以傾灑,代表過去的完整和煥然一新的今天;有焚香點酥油燈以敬神明,或向內在自己臣服~
號角聲起,餘音繞梁,梵音虔誠
有些堅持
於局外者而言莫名其妙
於局內者而言都是過客
我們始終相信,內心有些地方,只有音樂及唱頌能到達。恆河邊風雨無阻的夜祭,既有『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的美好,有『伯牙鼓琴,志在高山』的謙卑,更有『出淤泥而不染』的乾淨。
我說:唱頌心靈的清潔布。如果說唱頌是非常容易學到的儀式感,那麼離開瑞詩凱詩之後,我們又何曾獨自唱頌過?
我想,那些小小的獨自的儀式感的堅持,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繁瑣,洗盡鉛華,同樣的課程,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後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外在的儀式感可以千篇一律地複製,而內在的自由和氣質只能靠自己一點一點積攢。
愛你以昔日的痛苦和童年的忠誠
愛你以眼淚笑聲以及所有的生命
假如10歲的女孩開始聽懂世界的聲音,20歲的姑娘逐漸獨立探索世界,30歲的女子已經樹立起自己的價值觀,那麼40歲的女人就要有勇於打破自我的邊界,相信自己有無限的可能。
是,對女性來講,或許身份證上的年齡就是最大的限制。
我想,大概去過印度的你,都是不甘於普通的你~
她有點叛逆,又很有悟性。已經很久沒在聊天中聽到關於『結婚是因為愛情』這樣的句子了。她說:「我不喜歡一眼望到頭的生活,所以我不是很在意結婚這件事。』琳琳生日那天,剛好是到印度的第4天,由於這次遊學時間剛好是過年,在國內出發時,並未得到家人及朋友支持,認為這是一場鬧劇。可是我們都知道,人生這趟旅程,誰又能陪伴一輩子?
我們對權威 Say No。哲學老師說,她是學習冥想的好苗子。我想大概是因為純粹,或是因為活得自我。
她很獨立,很孝順,很有洞見。翻了相冊好幾遍,發現還是只有一張琳琳的照片。她笑起來很好看,一看到她笑,心有種暖暖的感覺。我見過很多笑,抿嘴笑,開懷大笑,皮笑肉不笑......
因行李遺失,那天我們一起去臺拉登機場拿行李,琳琳在看到行李時那種由心發出來的,像個小朋友看到非常喜歡玩具的笑,心底幸福感油然而生~
你知道的,一旦見過『心』笑,就很難再被『皮』笑所吸引,由此也多了一份『潔淨布』。
那天拍這張照片的時候,本來我們是提議站到車蓋上去。阿姨直接就上去了......
春梅剛好入境,就留下了這一幕類似於PK的鏡頭。阿姨身上詮釋了-活得精彩。你在她心裡看不到歲月的痕跡,每時每刻都在與時俱進,最喜歡唱頌課,一到唱頌課如小孩般,迅速拿起筆記,寫下密密麻麻的關於唱頌的點滴~
她人如其名,隨時隨地歡樂無窮,還很喜歡彭于晏。歡歡是我們幾個人當中年齡最小的。你在她身上能感受到來自於中國傳統文化浸泡而出的氣質,讚美這個年齡的女生優雅是不真實的,但是,性格中的柔中帶剛,我想這是對上善若水最好的闡述~
再見時 願物是人是 事事真
她很有韌勁,如水似蓮,不蔓不枝。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大概是信任的力量,有幸聽到一些關於你過去的故事,不想說:』你好堅強。』想必是內心無比強大。
她們關係很好,喝過交杯酒,同床共枕過的你們,最近怎麼樣?
我們每個人都無法對別人的經歷感同身受,若有幸聽得一些關於生活,關於婚姻,關於人生的那些點滴,它會成為我們的燈,點亮燈燈越多,越理解成年人背後的不易,由此也多了份包容。
華燈起,歌舞昇平,作為自己人生的主角,你想要怎麼樣的一場戲?
要盡興
她很真實,有些地方非常較真,例如教學。她很真實,真實到你坐她身邊,不用說話就很舒服。每次9點下課回宿舍,都能看到她在埋頭認真整理筆記的背影。其實就算不用很認真,僅是來過印度學習,都能『鍍層金』,是選擇認真!深耕的態度讓她有著無形的力量,在這個淘汰率極高的行業生根發芽~
我知道我們還會再見
所以離開時無聲無息
她很勇敢,做的比說得多。如果說打破界限,去接觸一個全新的事物是面對未知的能力,那麼在跨行業同時前往同一個陌生的地方,則是打破自我界限的勇氣。你很難從她嘴上聽到說:『我不行』,樂於嘗試的她,即使是在很難理解的哲學課,她亦從未放棄。
有句英文,總覺得直譯無法譯出精髓:LESS IS MORE. 在她身上得到最好的演繹。
如果一定要在國內學習瑜伽還是到印度學習瑜伽之間做出選擇,
讓我重新再選一次,我還是會選擇-印度·瑞詩凱詩~
那裡的儀式感,或許無法『東施效顰』。
那裡遇見的自然,和諧平等
那裡看到的講究,純粹本源
那裡的孩童,以自然為陪伴
那裡的認真,是對自我的探索
那裡的教學,比較嚴謹
循循善誘
字字斟酌
那裡獲得的友誼,比較純粹
而我們都知道,模仿是沒有生命力的。
Hey,和志同道合小夥伴一起出行真的好開心
在那裡,我遇見過最美的愛情~
繁華落盡
尋一處無人山谷
建一木製小屋
鋪一青石小路
我為你縫長褂布衣
你為我挽髮髻
與你晨鐘暮鼓
安之若素
前兩天,和朋友聊天,說,今年還去印度麼?
我說:「如果遇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可能就不去了。」
她說:「你要變老了」。
我說:「不是的,是不想他擔心。」
你呢,你會因為什麼選擇放棄去一個你曾經去了又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