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合同派遣工(Contractor),要不要考慮,能不能去?

2020-12-22 中國職場蛙

本篇是個漏洞彌補,雖然之前寫過類似的知識點,但是隔三差五有人問。這個知識點是標準的共性知識的盲區,所以單獨開文講個清楚。本文的備選標題,實際上多達十幾個:

《入職後,被告知是勞務派遣,要不要離職?》

《不是正式員工,如何是好?》

《勞務派遣工與正式員工,哪個好?》

《外包合同工,真的一無是處麼,能不能去上班?》

《只有外企才有派遣工(Contractor)嗎?》

......

閒話不多說,你挨個看吧,都是百度搜不到的真知。百度並不壞,只是有這些知識的人比較壞,他們懂得不全面,且他和她都不願意分享以免你能百度到。

什麼是Contractor呢?

Contractor,你看看,這是個英文單詞,本來自然就是外國叫法,Contractor顧名思義,就是契約工、跟別家籤了合同的員工,非本公司正式員工的意思。

實際上,它在歐美的學名叫做「Contracted Employee」,翻譯成中文,叫做合同工,不是跟本公司籤訂的僱傭合同。站在跟你籤合同的公司的角度,就是將你派到真正的僱主那裡上班,所以,也叫派遣工

在外國,跟派遣工相對應的「正式工」,學名為「Salaried Employee」,中文翻譯過來就是領薪水的正式僱員,強調的是跟本公司籤僱傭合同的員工。

前程無憂等招聘網站,你一搜,就很多Contractor職位出來了。有些公司或者單位,不提前跟你講,工資談好了後,告訴你「我們這個職位是外包合同」。正常,你別驚訝。

國內的市場經濟是學的外國,舉個簡單例子,你去外國打工,基本都是跟中國的公司籤訂勞動合同,但派你去國外常駐。去了後不是讓你跟當地的合作夥伴或者客戶這樣的法人籤訂當地的勞動合同。其中大多數又是學歷不高的人,所以稱為出國勞務派遣

在國內,派遣工的意義更主要是第三方合同,因為你在僱主那邊上班,合同跟另一家籤的,但實際上並不影響你在目前這家知名僱主工作的事實。

人才市場在中國的發展概覽

之前也有所提及,從1949建國到1978年改革開放,大家都是計劃經濟,也就是都在體制內。那時的招人,主要通過組織安排,也都是內部招聘,大領導是上面安排,中等崗位則內部引薦,大量的一般崗位則外部人通過關係來謀取。

這期間,國內的就業需求,主要是通過關係二字來「安排」和引薦工作。限制也很多,需要各種證書、推薦信介紹信,還要審核你的家庭家族等各方面。最基本的,那時候你想做工人,還必須是城市戶口,否則你去農村集體單位就業去。

接著,在1978-1995年,此間外企進來了,私企才進入了萌芽階段。此十幾年的招人,主要通過悄悄的招聘會來進行混合招聘,熟人介紹和市場雙選相結合。人的工作時間作為勞動力,當時是不可以買賣的,否則將你抓起來。

1995年前後,南巡講話之後的市場經濟才加快了改革步伐,人才市場、雙選會才敢公開地搞起來,那種人滿為患的公開招聘的「人才交流大會」,才全國各地遍地開花,「人才」終於有了價格。

2000年前後,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網絡招聘開始了,獵頭公司也相繼出現。與此同時,類似國外的這種第三方派遣合同工Contractor職位,也多了起來。

體制內到體制外的演進過程,大致什麼樣子?

在如上這個人才市場演變的過程中,國內的單位和企業也都在變化、改制、整合。

整個過程是這麼形象化演變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半國有公司-->上市公司-->類上市公司-->民企-->私企/外企

大家注意下,外企,被認為是國外私營資本投資的公司,所以被歸類為私企,是理所當然,因為投資方是國外的私企。

在這個演變過程中,越往後的單位、企業,對公開的人才市場越適應,也更加需求猛烈而波動,但也更加會有下崗、失業和中年危機,因為市場發展瞬息萬變。此外還有政策變動風險,更有天災人禍不可抗力,比如2003年的非典和這次2020年的新冠病毒疫情。

只有外企才有Contractor外包合同工嗎?

當然不是。

體制內的公務機關、事業單位、銀行學校醫院研究所等,也都有Contractor員工;央企、國企、上市公司、民企、私企、外企,也都有。

外包合同跟「正式合同」的區別主要在於兩點:

一,不是跟本單位籤訂合同,則福利稍微少一點差一點;

二,合同時間短一點,一般3個月、6個月、10個月、不足一年,也有1-2年的,不夠以後再續籤。

正式工的合同期一般≥3年,所以,如果一個外包合同的崗位,給你3年的合同期,已經蠻好,就差那點福利了。

體制外基本沒福利,所以很多人擔心體制外私企的外包合同不是「正式工」,就貽笑大方了。體制外要什麼編制?

別體制外了,你身邊100位在體制內公務機關、事業單位、央企國企包括銀行學校醫院上班的親友,你了解情況不?他們中至少50個人不是跟本單位籤的勞動合同,也就是你說的「外包崗位」。

你不知道而已。你會問「人家肯定是正式工,沒跟我說過嘛!」

廢話,誰會告訴你自己不願意說的部分呢?被你看輕了?你的親友10個讀MBA其中9個拿不到證書,但11個讓你感覺她、他拿到了碩士證書正常畢業,這就是社會常態。你昨晚跟你老公吵架要離婚打孩子尋死覓活的,今天白天上班你會告訴你的同事、領導還是手下員工?

發生在自己身上第一次碰到,你就以為是特例,你不知道那些高大上的500強、上市公司、體制內以及央企國企的人,不談一大半,也至少接近一半人是外包合同。

私企民企倒是跟自己公司直接籤合同的,月薪告訴你8千實際上4千5、六天工作制、每天晚上八九點下班,你去不?

體制外的公司,本身在市場中都發展艱難,業務自顧不暇,哪有時間和精力花在研究你的用工手段上?

私企民企是勞動合同能不籤就不籤,能拖就拖,保險必須交才交,絕大部分不給員工交公積金,勞動合同上能不寫工資就不寫,月薪1萬按照5千交社保......還啥正式工、非正式工、合同工、派遣工的?

體制內一半人沒有編制,體制外只要合同期達到3年即可。

一句話,體制外沒有編制不編制的,你是擔心多了。

HR懂外包崗位的區別不,外包合同跟誰籤?

對於這種外包Contractor工作,內資企業的人事會告訴你,「這不是正式工崗位」;外企HR會告訴你,「該職位是Contractor」。

至於Contractor是啥意思,她們也不懂,他們只是負責招人的小嘍囉,即使知道一點也不願意明講給你。

但你要問她:一,是不是短期工,合同時間多久;二,合同跟誰籤,現有轉正概率百分之多少。

不跟本公司籤合同的員工,叫做派遣工,合同是跟第三方派遣公司籤訂的。派遣公司就是勞務中介,甚至有上萬家,最大的也是事業單位改制成企業性質的國企,北方叫做北京中智,南方叫做上海外服,民企中介則太多了,外企中介在大城市也不少,比如知名的萬寶盛華

我幽哥領的好幾家自媒體平臺的稿費,我看到就是萬寶盛華扣掉「勞務稅」之後,給我打過來的。以後這種勞務服務方面的巨無霸,會越來越多。自然,外包合同的崗位,肯定也是越來越多。

講點實際的吧,過去12個月中,有幾十位群友跟我說TA進了蘋果、亞馬遜、億貝、微軟、華為、聯想、阿里巴巴、東風雪鐵龍的,他們中每10位會有大概6個跟我說是外包合同。其他4個中,我都懷疑有沒好意思跟我說的。

以上這就是行情。百度搜不到。

公務員是不是也籤勞動合同?

回答這個問題,你得明白「體制內」仨字是啥意思,尤其是剛畢業的職場新人和學生,他們不懂,看到某某單位說是國企,認為進去就是體制內。

在國家機構、機關等單位中,有編制的人員,屬於體制內,具體來說就是公務機關中的大部分人、事業單位中的一部分人、大國企尤其央企中的少部分高管,這些叫做體制內在編人員。

在編人員屬於體制內,他們也是在被用工,只不過跟你不一樣,他們適用《公務員法》,而不是你適用的《勞動合同法》。

這句大家估計不能完全理解,直接一點來說,有如下幾點展開:

公務機關中,大多數是在編人員,不需要籤訂勞動合同,少部分屬於聘任制,要籤勞動合同,期限為一年至五年,可以續籤,也有試用期。事業單位,比如醫院、大中小學校,少部分是體制內在編人員,大部分是沒編制的,也要籤勞動合同。央企國企中,極少數的大領導屬於體制內,其他絕大多數人都要籤合同。其他單位包括外企、民企、私企等等,尤其都發展壯大成上市公司了,這種企業中幾乎每個人都要籤勞動合同。

以上,所有籤了合同的人,都叫做合同工。

那麼,公務員籤不籤勞動合同呢?大部分不需要籤,少部分也籤。

求職時為何會碰到越來越多的外包Contractor職位?

這個問題就更好理解了,經濟和技術都在發展,沒有人能預測未來。很多新創公司、小公司,他們在制定五年計劃的同時,根本不知道他這公司自己能否存活三年。所以,他需求的員工自然是短期員工為好,不跟自己籤合同則更好。同樣,大公司的新事業部、短期項目等,也是一個道理,有Contractor職位的需求。

所以,市場變化趨勢,決定了Contractor用工需求會越來越多,這也是正常現象。與此相對照的就是,背景調查將會跟Contractor一樣,變成越來越普遍。

這裡雖然看起來是個矛盾,但越到現代社會,人就愈加社會化,也就更加個性化,這本身就是人類發展的矛盾,始終的動平衡,這才是常態。不少現代人不敢做現代人,才會逃避現代社會的特點,在人才市場中也如此,躲到體制內想規避風險,這也是社會寫照。

但這個世界可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情,我提醒你這個不以你個人意志為轉移的改革路線圖: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半國有公司-->上市公司-->類上市公司-->民企-->私企/外企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用工制度的健全以及市場波動的加劇,對於派遣制的用人需求越來越多。

現在很多外企、事業單位、央企國企、上市公司等等,都開始逐漸大批量採用第三方員工了。

當然,表現好的員工,下次籤合同時你可以爭取下,看能不能跟本單位直接籤合同。

去體制外公司面試,你也可以在談工資時問下能不能跟本公司籤合同,見下圖。

如果不答應,只能籤外包合同,則面試後談Offer時記得在原有基礎上再多要10-20%吧!你別反過來,外包合同反而要了低薪。

第三方外包派遣工,主要劣勢有哪些?

一,就是剛剛所說的勞動合同時間不長。

這導致你很快又要找工作,這是一塊心病。

這第一條對於中年人影響比較大,他們的訴求是穩定,錢多事少離家近,下午三點可以悄悄回家接娃。中年人求職非常苦逼,誰又願意多次嘗試這種經歷呢?外包崗位很多勞動強度不低,中年人不能出差不能加班,明顯相牴觸。

所以,對於在職的中年人想跳槽,新公司的外包崗位,他們非常慎重。

二,工資外的福利少,或者沒有。

法律規定勞務派遣員工要與正式員工同工同酬,但實際往往並非如此。用工單位與勞務派遣公司的合作,一個主要目的就是降低企業的用工成本,如果實行同工同酬,那麼就無法降低成本。

因此,勞務派遣員工與正式員工,在工資薪金和福利待遇方面往往有較大差異,尤其國企央企事業單位的外包員工。

由於被派遣員工是與勞務派遣公司籤訂勞動合同,而實際在用工單位工作,其工作內容與用工單位的正式員工一致,而又與用工單位沒有僱傭關係,幹活多福利少,內心會有點感覺不公平。

三,出現糾紛,維權困難。

勞務派遣造成僱傭勞動與使用勞動相分離,被派遣員工在工作過程發生的事故與糾紛,往往沒有明確的法律加以規範,當事方也可能約定不清,容易產生無人負責狀態,無法保障被派遣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有部分勞務派遣公司沒有固定的經營實體,運作不規範、不合法,有可能是單純的「皮包公司」,導致被派遣員工索賠無路。被裁要賠償金,不知道找誰。

四,工作「不穩定」。

派遣員工在進入用工單位之前,已經經過派遣單位針對性的技能培訓,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就進入工作狀態。

用人單位與勞務派遣公司合作的目的是為了降低成本、靈活用工等目的,他們只負責用,而勞務派遣公司則負責管理、培訓等。

當用人單位認為員工不能勝任工作,勞務派遣公司就負責重新培訓或調換人員。將員工退回的權利在用人單位,退回標準由用人單位確定,就存在任意操作的可能。所以,外包合同時你會出現倆領導,甚至有時又一個領導也沒有,雙方推諉,這就成了不穩定的感覺。

當用人單位隨意退換員工時,也會導致被派遣人員的工作不穩定,甚至對自己的工作能力產生懷疑,對自己沒有信心。

外包合同一點優勢也沒有?

一枚硬幣總有兩面,勞務派遣也是有好處的。

一,獲得職業技能、工作經驗,豐富簡歷。

勞務派遣公司會對員工進行技能培訓,達標後才輸送到合適的崗位。

入職後,用人單位為了提供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也會讓業務熟練的員工對勞務派遣人員進行培訓或者帶教。

對於能力不足、經驗欠缺或者考慮轉行的員工,就可以通過入職勞務派遣公司的方式獲得職業技能和工作經驗。

二,降低就業門檻,增加就業機會,進入大公司。

很多大公司出於各方面的考慮,招聘正式員工的要求高,在找不到合適的員工而又急需人手時,會與勞務派遣公司合作。外包合同真正的僱主一般是知名大公司,這滿足了我們進入知名公司的需求,履歷刷新了,未來跳槽容易。

求職者可以有機會通過派遣的形式去一些以正式工身份無法進入的大公司,熟悉大公司的業務情況,努力工作,為今後入職大公司做好充分準備,實現「曲線救國」。

即使最終沒有轉正式合同,也增加了工作經驗,一邊學習技能一邊拿工資,萬一僱主項目取消,你並不是立即失業,你還可以讓合同公司繼續給你安排其他項目或者其他公司的工作,一舉三得。

我們很多群友失業很久,還挑剔外包不外包合同。這就是一個迂腐的擔憂,窮人總是在只有一個選項時考慮要不要選擇。窮人的腦洞非常小,且大多用錯了地方。

三,可以根據需求,優化自己的社會福利。

每個城市的五險一金的繳納基數不一樣,且退休後享受的養老待遇也有好壞。在大城市的醫保報銷比例比小鄉鎮的報銷比例大,且退休金也比小地方高,還能享受其他各種社會福利。

第三方合同可以滿足你異地就業、繳納社保、社保基數靈活多變的要求。勞務派遣員工的工資薪金及社保公積金等,均由用人單位全額支付給勞務派遣公司,勞務派遣公司在註冊地為派遣員工繳納,並不一定是通常的那種一個固定的註冊和工作地無法變化。

每個人對自己的生活追求都不一樣,年輕的時候想著到處去見世面,到各家公司去積累工作經驗、認識更多的人脈,這個時候就可以通過勞務派遣的方式實現。

而勞務派遣公司在註冊地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對未來有規劃的員工就可以考慮一邊到處學經驗,一邊把自己的社會福利放在固定地點,避免因為頻繁換工作而導致的斷繳的發生,影響退休後的生活。

四,體制外外包工資一般較高,比市場價高出10-50%的樣子。

社會經濟發展,及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會催生多種不同的勞務制度。不要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勞務派遣公司,勞務派遣是國家允許並推行的用工方式,也會越來越流行。

這個第四點,是我最看重的,用我的倒逼法,外包這家可以給出你其他Offer中最高工資基礎上再多出20%上下的工資,這對當下高房價高物價的環境來說,是很好的選擇。職業道路千萬條,高工資第一條。

那種看起來穩定的工作,實際上很容易窮得很穩定,我雖然也推崇過多次,但我只是還沒有發文《哪些人不適合體制內?》。

高工資才是我推薦的擇業第一要素。喜歡穩定工作的人,大多錯把人生當作了300年。實際上你的職業人生也不過20-35年,而已。

整體來說,Contractor至少可以讓處於失業中的人,迅速就業。為何能迅速呢?因為願意來的人不多啊!你簡單面試,就容易中,錄取概率高。這就是迅速解決當下失業的機會。

同時,你不是想轉行嗎?人事專員轉採購,質量轉設計工程師,會計轉數據分析師?等等,都可以趁此轉過來。

此外,既然知道是Contractor,沒幾個人跟你搶這個職位,因為沒有福利且你的經驗豐富的師兄學姐不願意來,你至少得開個高價啊,要麼得要價你目前工資的兩倍?

通過這次Contractor將原來的低薪抬上去了,自己在合同到期前三個月,趕緊找工作,你屆時的「目前工資」不是上去了嘛!你的「期望薪資」變成了你之前想都不敢想的數字,這也是機會。當然,求職之前也可以問問老公司能不能轉正式工合同,或者續籤時加點工資。可以兩手準備。

最後,你問,外包崗位是不是不能去?

一,看你的年齡。

30歲都不到,你擔心什麼穩定不穩定,不是外包的合同你也會跳。

中年人,如果有更好的選擇,可以謹慎考慮外包崗位。

二,看你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

體制內,外包的合同也要進,削尖了腦袋進。

體制外,就別在意啥外包和正式工了,體制外沒有編制,無固定期限的正式工也是今天通知你裁員,下午走人。體制外的人還擔心外包,滑稽。身經百戰的猛虎,還擔心路邊的薔薇被人踐踏了,甚至長得不齊整?你是只呆老虎。

三,看你的就業狀態。

你在職,可以先不考慮外包崗位,其他非外包崗位的Offer優先。

你失業了,失業了還挑剔,又是哪倆字,四個字叫做不識時務。失業了,外包也要去。

四,看工資。

你現在月薪1萬,外包崗位給你月薪2萬以上,可以去。你能找到的其他Offer月薪1萬5,則外包2萬也可以去。

好了,不多說了,其實之前這兩篇,《HR說這職位是「contractor」,啥意思?說待遇跟正式工一樣,能接受嗎?》《什麼第三方員工?就是臨時工吧!》,已經寫了外包崗位(Contractor)的前世今生,只是很多人找不到,或者不願意看。

本篇之後,誰再來問外包崗位要不要去,別怪我罵你。

相關焦點

  • 從勞務派遣工,轉成正式合同工,機會有多大?
    來源:職通大連現在很多企業都採取勞務派遣工的方式,特別是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從勞務派遣的出發點考慮,勞務派遣工想要轉成正式的難度有點大,因為勞務派遣的初衷就是儘量減少正式工,那樣就能增加企業員工數量控制的靈活性。
  • 第三方勞務派遣工作,可以考慮嗎?職樂企服
    圖片來源於網絡第三方派遣員工是指招聘人員和使用人員相分離的勞務經濟模式。派遣機構應用人單位提出的用人需求和標準,為用人單位派遣符合條件的人員,供用人單位用工。派遣機構與確定後的被派遣人員籤訂勞動合同,並負責被派遣人員的勞動關係、勞動報酬、社會保險等權益。用人單位對被派遣人員實行崗位管理,派遣機構對被派遣人員實行身份管理。派遣機構與用人單位是勞務派遣關係,派遣機構與被派遣人員是勞動關係,被派遣人員與用人單位是勞務服務關係。
  • 勞務派遣工和合同工的區別到底是什麼?主要有以下三點
    勞務派遣工和合同工主要有三方面的區別:首先,二者與單位所籤訂的合同是不同的。前者籤的是勞務合同,後者籤的是勞動合同。其次,保護二者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不同。勞動合同工:根據《勞動法》,只要勞動者年滿16周歲且沒到退休年齡,而且與第三方不存在「歸屬關係」,雙方就應該而且必須籤訂《勞動合同》,即使沒籤,勞動者也受到《勞動法》保護。現實中,籤訂勞務合同,比較常見的情形就是在校生實習。
  • 2020勞動法:勞務派遣和正式員工區別在哪,勞務派遣工能轉正嗎?
    一、勞務派遣和正式員工區別在哪 1、籤署勞動合同的單位不同。正式員工是勞動者與工作的單位籤訂勞動合同,由工作單位繳納社會保險,發生勞動爭議,由勞動者和工作單位雙方處理。派遣工是勞動者和勞務派遣公司籤訂合同,被勞務派遣公司派遣到用工單位去工作,發生勞動爭議,勞動者和勞務派遣公司雙方處理。
  • 勞務派遣工可以轉正嗎
    隨著勞務派遣越來越普遍,在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以及民營企業存在大量的勞務派遣工,他們在用工單位工作,卻不屬於正式員工。因此,勞務派遣人員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勞務派遣工有可能轉正嗎?使用勞務派遣服務後,企業只需直接向勞務派遣公司發送需求,根據訂單業務量,隨時增減人員,不用擔心因人員增減而影響生產。而且企業不需要自主招人、培訓,也不用直接與勞動者籤訂合同,不用負擔他們養老、退休等善後工作,更有利於企業合理合規降本、減輕負擔。還有,因企業與勞務派遣工不是勞動僱傭關係,還能避免產生直接勞務糾紛,由勞務派遣單位負責協助處理。
  • 勞務派遣工能轉正嗎?有沒有機會?
    很多被勞務派遣到國企、事業單位工作的朋友都關心,勞務派遣能不能轉正?有沒有機會轉正?在我國現行的法律制度和規定中,並沒有對勞務派遣轉正做任何規定,因為只有籤訂了勞動合同才能轉正的說法,而勞務派遣工籤訂的是勞務派遣合同。
  • 合同工和勞務派遣工有什麼區別,在事業單位可以轉正使用編制嗎
    事業單位的工人,有三種類型,使用編制的合同工、聘用的合同工,還有勞務派遣工。事業單位人員雖然不止這三類,但這三類最為典型:1、事業單位使用編制的合同工:事業單位實行合同制管理,雖然沒有完全規範,但已經開始了。
  • 2020勞動法:勞務派遣工轉正年限是多久,如何計算工齡?
    一、勞務派遣能轉正嗎 1、在我國現行的法律制度和規定,並沒有對勞務派遣轉正做任何的規定,因為只有籤訂了才能轉正的說法,勞務派遣工籤訂的是勞務派遣合同,所以勞務派遣不能轉正。 2、勞務派遣制員工:勞務派遣制用工方式與合同制用工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 我是一名勞務派遣工,離職要向哪方提出申請呢
    勞務派遣工是與派遣機構籤訂勞動合同,在用人單位上班,遵守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用人單位和派遣機構是合作關係,根據派遣機構招聘的人員數量,技能等級,工資等標準支付服務費。那麼,我是一位勞務派遣工,現在要離職,有人說既然我是與派遣機構籤訂的勞動合同,那麼離職只要跟勞務派遣公司提出就可以了,還有人說,我雖然是與派遣機構籤了勞動合同,但是我的日常管理和工作都是在用人單位,是不是只要向用人單位申請就可以。
  • 勞務派遣職工和正式工,有哪些不同?專家:抓住四點,一清二楚
    請問,該不會是合同工嗎?隨著企業經濟發展的需要,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將職工劃分為勞務派遣職工和正式職工。目的很簡單:降低企業用人成本。需要注意的是,不論國企勞務派遣職工、還是正式職工,都是要籤訂勞務合同。當然,編制內老員工例外。
  • 2020第三方勞務派遣公司招聘銀川市中醫醫院勞務派遣工作人員公告
    【導讀】華圖寧夏醫療衛生考試網同步銀川市中醫醫院發布:2020第三方勞務派遣公司招聘銀川市中醫醫院勞務派遣工作人員公告,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現因醫院增設下屬社區衛生服務站,根據醫院用工要求,由第三方勞務派遣公司面向全社會招聘符合醫院要求的勞務派遣人員。   二、招聘對象及條件   面向全國範圍招聘醫務人員。
  • 我做派遣工那些年
    安逸的工作當即將到第三年的時候,派遣工的那種風險到來了,那時候正趕上軍隊改革,尤其是我們這種科研機構,連軍人都面對著脫掉軍裝的風險,就更別提我們了,比我們早來一年的同事就已經被通知這期合同到期後,就不再續籤合同了,說白了就是失業了,必須從新找工作,部隊就是這麼雷厲風行,因為我們第一次籤的合同都是三年,所以我們得知不續籤的時候還有一年的合同期,我們還有充足的時間去尋找工作,有好多人在這期間就已經找到下家走人了,有的考上了公務員,有的考上了事業單位,有的考上了教師,有的去了不錯的企業,有的在這期間考得了證書,有的則考取了全日制或在職的研究生,如果不是這場改革,我也不會認識到我的這群同事是這麼的有才
  • 明明校園招聘進入的是央企,籤合同卻變成勞務派遣工?我該咋辦?
    導讀:作為一名央企負責招聘管理工作的HR,我要提醒你:根據問題描述,你通過校園招聘進入的應該不是央企,而是勞務派遣公司。你與勞務派遣公司籤訂的是勞動合同,建立的是勞動關係。二、為什麼明明校園招聘進入的是央企,籤合同卻變成了勞務派遣工呢?1.第一種可能是勞務派遣公司打著央企的招牌,去學校招聘。因為央企由於編制受限,很多輔助性、臨時性、替代性的技能和輔助崗位,都是編外人員,用工形式多為勞務派遣制。
  • 和合同工相比,勞務派遣工地位和工資真的那麼低?!
    他說原因無他就是因為這份工作籤的是勞務派遣合同,而不是「勞動合同」。什麼叫「勞務派遣合同呢?」意思就是指由實際用工單位和勞務派遣公司首先籤訂勞務派遣協議,之後由勞務派遣公司代替用人單位招聘員工進行派遣的合同。
  • 勞務派遣和合同工有什麼區別?一分鐘就懂!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問題大家不是很了解,因此比較好奇,比如說勞務派遣和合同工,不少人都很疑惑:勞務派遣和合同工有什麼區別?小豆為大家介紹一下。勞務派遣:指由勞動派遣公司與勞動者籤訂勞動合同,然後將勞動者派遣到需要用工的單位上班,企業需要支付勞務派遣公司一定的服務費用,勞動者的勞動合同關係存在於勞務派遣機構與勞動者之間。合同工:合同工指勞動者與用工企業籤訂勞動合同,與用工企業存在勞動關係。勞務派遣和合同工有什麼區別?
  • 央企大量使用勞務派遣工 同工不同酬且無社保
    新華網北京5月1日電(記者倪元錦、方問禹)不籤訂勞動合同、不參加社會保險、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同工不同酬等違規用工現象頻繁發生在勞務派遣工身上。儘管新版勞動合同法在一定程度上規範了勞務派遣用工制度,並將於今年7月付諸施行;但業內人士認為,若要法律落到實處,還須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和勞務派遣用工情況定期報告制度。
  • 事業單位的勞務派遣工,工作很多年,有機會直接轉成事業編制嗎?
    勞務派遣工,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臨時工,什麼時候臨時工能轉體制內編制工了?01,勞務派遣和事業編完全不是一回事。勞務派遣,是用人單位為了方便管理非編制人員,且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人事管理上的風險,將一些崗位打包給第三方人力資源管理服務公司,或者委託三方人力資源管理服務公司向社會招聘。
  • 如何區別正式工、臨時工、外包工、派遣工
    勞動合同必須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雙方書面籤訂的,用人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勞動定額標準,不得強迫或者變相強迫勞動者加班。並且依法享有五險一金及其他待遇。用人單位安排加班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勞動者支付加班費。用人單方不能違約解除。如果正式工遭用人單位單方解除的就可以依據《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者就可以索取相應的經濟補償金。
  • 派遣工自訴轉正名額被頂替,感覺天都要塌了
    來源:通信頭條 十年兢兢業業,終於等到轉正,不想名額竟被關係戶頂替,10年媳婦也沒能熬成婆,中國聯通的一名勞務派遣工自述遭遇不公平對待,「感覺天都要塌了」。
  • 勞動合同,勞務派遣?
    勞動合同是工人與單位之間籤署的協議,由一個自然人和單位籤署。勞動合同不僅僅是自然人與用人單位之間,還可以是單位之間,自然人之間,可以是兩個以上的主體。勞資關係沒有人的從屬關係,而是平等的關係。大多數的企業都會不選擇籤訂勞動合同,因為不穩定的程度比較高,企業也希望能夠控制成本,因此他們基本上不選擇籤訂勞動合同。勞動合同一般是一次性的或臨時的,主要集中在完成具體工作上。我們都知道兼職工作是勞動合同的代表,但是我們是兼職工作,通常看不到勞動合同的籤訂,這是因為大多數兼職工作都是由第三方機構代表的。普通工人不願籤訂勞動合同,因為他們不能支付社會保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