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福素質教育機制在中國興起

2021-01-14 中國日報網

"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450px" title=""/>

楓丹華德福幼兒家園王莉老師在帶著孩子們做遊戲 攝影 郭書含

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6月23日報導:一年多前,張女士(被採訪者要求中文報導的話不透露其姓名)發現她上小學一年級的女兒丁丁早上5點就醒了。

「她那天上午要參加期末考試。我奇怪她為什麼醒得這麼早,然後她就問我,『媽媽,如果我考試不能得滿分的話怎麼辦呢』?」

丁丁到上學年齡的時候,張女士選擇了家附近的一所普通公立學校。她原本希望這所學校不會像重點學校那樣給孩子施加過多的壓力。但她發現這樣的想法是愚蠢的。

「我並沒有覺得她在學校學到了任何有趣或者有啟發性的東西。我感覺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學就像在打仗一樣,因為她必須準時到學校參加早讀,朗誦《弟子規》。我認為《弟子規》對於這麼年幼的孩子來說過於晦澀了。我不明白為什麼一個七歲的孩子就得被教育要具備如此的競爭力,「張女士說。

她說自己的童年是很輕鬆的 —— 沒有太多的功課,也沒有學習奧數的壓力。學習上幾乎是沒有太多的競爭,她希望女兒也能享受這樣的童年。

去年九月,她把家從北京的南城搬到了北城郊區,以方便丁丁轉學到當地一所民營的南山華德福學校的二年級。

她說:「學校沒有向學生過度灌輸知識,或者通過考試來評估孩子。相反,它對孩子的智力,情感和身體發展給與同等的關注;在學校,孩子們學到的都是對他們今後的生活真正有用的東西。」

1919年,德國斯圖加特出現了一所採用奧地利哲學家魯道夫·斯坦納的教育理念的學校,該校接收的都是當地一間名為「華德福」的香菸工廠的員工子女。

華德福這個名字後來泛指採用了魯道夫·斯坦納教育方針的學校。該教育理念強調跨學科學習和創造性思維,並致力於幫助每個孩子發展成為一個思想自由、有道德責任感和具備綜合能力的個體。

德國華德福學校聯合會的數字顯示,截至2010年1月全世界共有998所經過聯盟認證的華德福學校。

位於四川成都的華德福學校成立於2004年,是中國大陸第一所得到聯盟認證的華德福學校。

而今年又有六所遍布全國的華德福學校獲得認證。同時,北京,上海和廣東省陸續出現了幾十所採用華德福教育體系的學校和幼兒園,吸引了越來越多希望學校為孩子提供創新教育的家長。

曹麗莉5歲的兒子旺旺在楓丹華德福幼兒家園上學,這是一所位與北京西北郊的民辦社區幼兒園。曹莉莉承認一開始她對於國外的教育理念是否適用於中國國情抱有懷疑。

「這裡的老師鼓勵孩子們去玩耍,去想像,去探索他們所好奇的,這些才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應該做的事情,」曹麗莉說。「學校重視每個孩子的獨特個性,而一些公立幼兒園所強調的就是給孩子灌輸知識,好為上小學做準備。」

她說旺旺原先是很內向的孩子,甚至不太敢跟同齡的小朋友說話;而現在他不僅敢於回答老師的問題,而且在遊戲中樂於扮演領袖的角色。

張女士驚奇地發現女兒丁丁的主課老師同時教授語文和數學,並且作為班主任會伴隨女兒的班級從一年級直到八年級的整個初級教育階段。

這樣的教育機製作為華德福的核心思想之一和公立學校形成了鮮明對比。在傳統教育體系下,班主任和不同科目的教師會隨著學生進入高年級而變更。而華德福全程陪伴的做法出於這樣的目的, 教師了解孩子的長處和弱點,並隨之調整其教學的步伐。

張女士說丁丁的學校並沒有給學生發教科書,而只是發了一個筆記本讓學生記下所學的知識。例如,有一天,老師在教成語「狐假虎威」的時候,不僅要求學生寫下四個字,同時也讓他們根據成語的意思在字的旁邊畫一幅畫。

一、二年級的學生通過聽古代寓言和動物故事來了解人類與環境之間的互動。他們還通過學習英語和日語來認識世界是多樣的,存在著不同的思維方式。

張女士說,學生在上午學習主課,而下午的時間則學習藝術,音樂和體育。

「現在不少公立學校不怎麼注重學生的身體發展,學生被過多地局限在教室裡,「她說。

鄭雋瑞來自於北京致良知教育諮詢,這是一所非盈利的機構,為華德福學校教師和感興趣的家長提供長期和短期的培訓。她說,華德福對教學有著很高的標準。

「華德福學校的老師要掌握魯道夫·斯坦納的教育理念,而且知道如何幫助不同性格的孩子實現自己的目標。華德福體系有著一套廣為接受的教育大綱,在這個前提下,老師們可以自由地調整課程內容,」她說。

「學生不是組裝生產線上的產品。他們應該被培養成為一個身心平衡發展的人。在這一點上,華德福的理念與中國傳統文化是相通的。」

張俐是成都華德福學校的創始人之一。她說:「我不能說華德福教育適合每一個孩子,或者說我們的學生比公立學校的學生更優秀。但在華德福學校,孩子確實表現出強烈的學習積極性,樂於探索,高度自律,有團隊精神。」

儘管華德福學校日益受到家長的歡迎,但目前仍收費高昂。

張女士的女兒丁丁在南山華德福學校一年的學費是24,000元,而楓丹華德福幼兒家園一個月的學費是3,000元,另外還有400元的午餐費用,這都高於公立幼兒園的標準。

幼兒家園的創辦者王莉解釋,「我們的手工藝課程大量使用進口材料,我們會組織郊遊並提供健康的有機午餐。此外,我們需要支付高昂的租金。」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副教授侯龍龍是華德福體系的研究者,他說,國外的許多華德福學校收費並不昂貴,普通家庭是可以承受的,這是因為這些學校經常收到來自非政府組織和個人的資金支持。

「許多中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精英教育,但華德福體系實際上鼓勵孩子們過正常的生活。」

「目前像華德福這樣的主流教育理論還只是吸引具備良好教育背景、並且負擔得起高昂學費的父母,」侯龍龍說。

他說中國的華德福學校要推廣開應該與國際的華德福協會和國內對這一教育理念感興趣的學者緊密聯繫。他還建議華德福學校與教育機構合作以使更多的家長了解他們的想法。

「如果教育工作者能從類似華德福這樣不同的理論中得到啟發,肯定會給固有的教育模式帶來更多的提升,」他說。

英文原文請見:http://www.chinadaily.com.cn/usa/life/2011-06/23/content_12756877.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林琦 郭書含 編輯 潘忠明)

 

相關焦點

  • 盧安克續談華德福教育
    9月8日,本版《儘管無人聘用,認定中國教育改革有我一份》報導了德國人盧安克致力中國教育改革之事,讀者反映強烈。反映者分為四類:一、要求面見盧安克,了解華德福教育,探討中國教育問題,該類人多為教育工作者;二、誠邀盧安克去某地教書;三、新聞媒體;四、求購華德福教育書籍者。記者把反饋輾轉告知通訊不便的盧安克。
  • 國外教育系列:華德福教育好在哪?選學校家長必知的華德福模式
    昨天,考拉細細地跟大家分享了蒙臺梭利教育法的一些歷史沿革、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想必家長朋友們對蒙臺梭利教育法都已經有了較為深入的認識。按照我們的國外教育專題分享系列,今天考拉會重點聊一聊和蒙臺梭利教育法有著大致相同的歷史的「華德福教育」。
  • 對話張俐:華德福教育中國本土化15年
    一個月前,在成都華德福學校舉行的中國華德福教育十五周年慶典現場,成都華德福學校創始人之一的李澤武校長這樣表述他對教育的感悟。 當天,上千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華德福師生聚集在這個位於琉璃場皇經樓村的「簡樸」校園內,共同見證華德福中國十五周年的高光時刻。
  • 對話| 張俐:華德福教育中國本土化15年
    一個月前,在成都華德福學校舉行的中國華德福教育十五周年慶典現場,成都華德福學校創始人之一的李澤武校長這樣表述他對教育的感悟。當天,上千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華德福師生聚集在這個位於琉璃場皇經樓村的「簡樸」校園內,共同見證華德福中國十五周年的高光時刻。
  • 新時代國際教育資源本土化之路與成都華德福探索
    ——人民智庫課題調研組教育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成都華德福學校在教育實踐中,以黨建引領的示範效應推動教師思想業務進步,以德育為抓手促進學生思想素質全面提升。學校章程為家長深度參與學校事務提供前提。一方面,學校章程介紹了成都華德福學校是非營利性民辦非企業單位,舉辦者對投入學校的財產不保留或者享有任何財產權利。在這一基礎之上,家長對學校的運營和維護是信任的,對辦學理念和管理制度是認同的。
  • 人民智庫|新時代國際教育資源本土化之路與成都華德福探索
    成都華德福學校「國際教育,非常本土」的實踐與經驗將育人理念與國家教育要求有效銜接在教育過程中實施本土化改造家校共建共享推進教育現代通過制度落實細化學校管理成都華德福學校的教育實踐對國際教育資源本土化的啟示思想層面上,國際教育在中國辦學需要對「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具有清晰的認識教育供給上,國際教育需要紮根中國辦學,在教育供給側進行本土化改造教學實踐上,厚植中國傳統文化和當地文化辦學機制上
  • 從德國到中國,聽兩位創始人分享華德福教育的本土化之路
    從德國到中國,聽兩位創始人分享華德福教育的本土化之路 , 聽兩位創始人分享華德福教育的本土化之路 主持人
  • 成都華德福實踐對新時代教育改革的幾點啟示
    比如,成都華德福在中國踐行十五年的根基是什麼,如何在中國文化下深入理解華德福的教育理念,如何把華德福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在中國本土表達出來。這些問題不僅是華德福人要做的,也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第二點感受是,希望華德福教育理念能夠在中國土地上生根開花。教育是一個面向未來的事業,我們正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面對的正是現在以及未來在學校裡讀書的孩子。
  • 成都華德福學校學生家長心態調查報告
    調查說明:為進一步了解成都華德福教育實踐成果,人民智庫以「家長教育心態」為主題,對該校學生家長和其他學校學生家長開展了問卷調查。華德福學校學生家長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產生更多的積極情感體驗:近八成成都華德福學校學生家長認為,孩子入學後,家庭成員間關係變得更加融洽了,高於其他家長近20個百分點;超八成華德福學校學生家長會「經常」體驗到快樂、享受和溫暖,高出其他家長近一倍。
  • 成都華德福創新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借鑑意義
    通過對成都華德福進行實地調研,筆者對其以傳統文化創新教育模式的實踐有了一定的認識。華德福的教育創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學習場景的創新。華德福教育的最大特色是人與自然的協調融洽,以成都兩個校址為例,其都在遠離市中心的郊區。校內幾乎見不到什麼高新技術的教學設施,取而代之的是古樸、素雅、寧靜、自然的教學環境。
  • 迷霧中的「華德福」
    然而在這項名頭之外,華德福學校似乎一直因「神秘主義色彩和唯心主義實踐」,在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裡成為媒體報導常客。2016年前後,以歐美華德福學校為模板的華德福教育模式在中國國內受到了挑戰。起因是在歐美國家中,針對華德福學校的宗教色彩爭議日漸增多,而這些觀點在中國華德福學校大規模建設的背景下開始走向公眾輿論視野。
  • 在中國被追捧的華德福,在德國卻不受待見?
    說起「華德福」,相信許多媽媽都不陌生。華德福是一種源自德國的教育理念,由德國哲學家、教育家魯道夫.史代納博士創立。1919年,世界上第一所華德福學校在德國斯圖加特成立後,「華德福」就以飛快的速度在全世界遍地開花。「華德福」來自於德語「Waldorf」的音譯。「Waldorf」是斯圖加特一家煙廠的名字。
  • 一圖看懂蒙臺梭利、華德福、瑞吉歐三大教育理念
    相信很多幼教老師對於蒙臺梭利、華德福及瑞吉歐三種幼教體系都不陌生,現在很多幼兒園的老師都會參加培訓,學習這三種教育理念。其中蒙臺梭利已經融入到中國的主流幼兒教育中,瑞吉歐和華德福在中國還處於起步階段。和傳統教育又有什麼不一樣?這篇文章用一張圖帶你看懂三大教育理念的區別,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各位老師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中的精華,更好的指導幼兒的教育研究與實踐。三種教育理念都各有優勢,但只知理論往往都是紙上談兵,關鍵還是在於執行的人如何將理論用於實踐中,同一種理念,不同的園長和老師,由於個人風格的差異以及對於同一個理念不同的解讀,班級和班級之間都可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 北京南山華德福:有愛與自由學校 卻遭遇一場危機
    3年前,一個名叫南山華德福的小學在北京燕山腳下開辦,吸引了180多個中產家庭。家長們相信,這裡山清水秀,遠離都市焦慮,而且學校理念與中國式教育截然不同:「愛啊,自由啊……每一個年齡段分得那麼細,從身體上你怎麼照顧他,心靈上你怎麼引導他,讓你感覺特別特別美好。」然而這個舒適美好的學校卻也面臨著一場教育危機。
  • 人民智庫|成都華德福實踐的借鑑意義
    劉堅:我想談的第一點感受是,華德福教育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值得我們進一步總結並挖掘其內在價值。比如,成都華德福在中國踐行十五年的根基是什麼,如何在中國文化下深入理解華德福的教育理念,如何把華德福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在中國本土表達出來。這些問題不僅是華德福人要做的,也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第二點感受是,希望華德福教育理念能夠在中國土地上生根開花。
  • 探索聽覺教育之路:華德福音樂課程及養成指引
    2015年我和宇文智龍老師到德國和幾位音樂大師見面,由《自由的心聲》作者Tina老師引薦,認識了德國聽覺教育和聽覺療法協會的主席-萊音老師(Reinhild Brass)。見習萊音老師的音樂課後覺得她的教法簡直太新奇而獨特了,對孩子聽覺的發展和保護做到了極致。因此邀請萊音老師到中國開辦聽覺教育工作坊,後來我們一起又和歌德館音樂教育部門合作,開始為期三年的華德福音樂教師培訓。
  • 走近它——成都華德福幼兒園
    對於很多家長而言,華德福這三個字充滿著神秘。究竟是怎樣的學校有如此大的爭議?一方面被大量家長追捧,同時也被很多家長歸為另類。成都華德福學校作為中國第一家華德福學校,2004 年秋由國外留學歸來的黃曉星、李澤武和張俐三位老師發起並主導,來自國內外熱心人士志願參與創辦而成。
  • 華德福教育:體驗、想像,觀察與思考
    人作為最重要的精神載體,是施泰納人智哲學的基本出發點,也是華德福教育的重要基礎。作為鮮活的人,當下與世界的聯繫不是理念(抽象)的人,或是工具(實用機械)的人,從「我"出發,「我」與世界的當下聯繫,為人之為人,世界之為世界存在的意義。這裡有兩個重要導出:第一,個體為中心的出發點和視野;第二,與現有、現存有世界的聯繫。
  • 華德福:新式教育的困惑,只有這樣做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
    現代教育作為一種社會資源分配製度、一種社會權力結構、一種知識傳承體制都有太多可以討論的內容,如今又加上了一個「生活方式」的維度。 ——姚勤奮 《人物》: 《小村裡來了華德福》一文刊發後引發了一些爭議和討論。教育、生育、婚姻是中國的真命題。
  • 幾個理由告訴你為什麼來自德國治癒系教育體系 華德福越來越火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我深信,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似乎傳統教育總是關注在如何改變孩子,如何教育孩子上。華德福教育,卻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成人身上。華德福教育中,孩子周圍的成人就是孩子的環境。而孩子所處的環境是否具有包容力、溫暖與愛則是孩子健康發展的基石。我們深信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獨一無二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