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及生命!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20多例誤吞患兒 它們是...

2020-12-22 西部網

最近,西安市兒童醫院的醫生經過分析全年20多例的典型病例,為各位家長「揭穿」一種時時刻刻藏在孩子身邊,披著益智玩具的外衣卻伺機威脅兒童健康的玩具「巴克球」,又稱磁力珠。

巴克球又稱磁力珠,被很多家長買來給小朋友當做玩具來玩,因為它可以造型千變萬化,有些人認為這種玩具能夠開發孩子的大腦、提高創造力、發散思維,卻不知道它潛在的風險。12月19號,記者在西安兒童醫院內見到了前段時間從孩子身體裡面取出的這種巴克球,醫生告訴記者,一些年齡較小的孩子以為這種玩具就像是糖豆一樣,將它吞入了腹中。

西安兒童醫院普外二科 醫生 宋虎偉:「孩子20多天前出現腹痛,家長就近就醫,大夫讓就近觀察,小孩之後沒有症狀,一直沒有再就診,20多天一直沒有再排出來,家長比較著急來我們醫院,後來通過拍片結合娃的一個症狀,然後考慮磁力珠夾在一塊,把腸管吸在一起,形成內瘻的可能,我們排了急診手術。」

宋虎偉醫生介紹,在他們接診的孩子中,最少的吃了2顆,多的吃了50多顆,簡單來說就像是一串「糖葫蘆」,磁力珠連成糖葫蘆的竹籤,而腸腔就是糖葫蘆,危害十分嚴重。記者查詢發現,巴克球的磁性高達4000高斯,國際規定的玩具高斯是50,而被吞進肚子的高磁力巴克球會導致腸胃穿孔或者阻塞,嚴重的會中毒或者導致死亡。

西安兒童醫院普外二科醫生宋虎偉:「一旦發現誤吞磁力珠或者其他異物,要及時就醫,不要用吃醋或者其他的方法,要及時就醫,避免導致嚴重的後果。」

編輯:田珂

相關焦點

  • 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20多例誤吞磁力珠患兒
    「為了孩子的安全,遠離磁力珠等含有磁力的玩具……」近日,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科宋醫生發的一則消息引起大家的關注。原來,醫院一年接診了20多例因誤吞磁力珠導致胃腸道穿孔的患兒,一個個觸目驚心的病例,讓宋醫生決定站出來發出鄭重提醒,讓孩子們遠離這種危險的玩具。
  • 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20多例誤吞巴克球玩具患兒
    最近,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宋虎偉醫生經過潛心分析全年20多例典型病例,為各位家長「揭穿」一種時時刻刻藏在孩子身邊,披著益智玩具的外衣卻伺機威脅兒童健康的暗殺者——巴克球,又名磁力珠。 日前,來自甘肅的9歲女孩蘭蘭,在「嘗嘗五彩豆味道」這樣幼稚想法的趨使下,她經口吞進近30枚磁力珠,吞入異物後的蘭蘭以「腹痛1天」就診當地醫院,建議先觀察保守治療,等待磁力珠自行排出,家長就抱著「等等就能排出來」的想法居家等待了20多天卻遲遲未見排出,這才連夜租車風風火火地跨省來到了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
  • 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20多例誤吞患兒
    最近,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宋虎偉醫生經過潛心分析全年20多例典型病例,為各位家長「揭穿」一種時時刻刻藏在孩子身邊,披著益智玩具的外衣卻伺機威脅兒童健康的暗殺者——巴克球,又名磁力珠。  日前,來自甘肅的9歲女孩蘭蘭,在「嘗嘗五彩豆味道」這樣幼稚想法的趨使下,她經口吞進近30枚磁力珠,吞入異物後的蘭蘭以「腹痛1天」就診當地醫院,建議先觀察保守治療,等待磁力珠自行排出,家長就抱著「等等就能排出來」的想法居家等待了20多天卻遲遲未見排出,這才連夜租車風風火火地跨省來到了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
  • 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20多例誤吞患兒
    最近,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宋虎偉醫生經過潛心分析全年20多例典型病例,為各位家長「揭穿」一種時時刻刻藏在孩子身邊,披著益智玩具的外衣卻伺機威脅兒童健康的暗殺者——巴克球,又名磁力珠。日前,來自甘肅的9歲女孩蘭蘭,在「嘗嘗五彩豆味道」這樣幼稚想法的趨使下,她經口吞進近30枚磁力珠,吞入異物後的蘭蘭以「腹痛1天」就診當地醫院,建議先觀察保守治療,等待磁力珠自行排出,家長就抱著「等等就能排出來」的想法居家等待了20多天卻遲遲未見排出,這才連夜租車風風火火地跨省來到了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
  • 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20多例誤吞患兒 玩「馬克球」玩具要當心
    最近,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醫生經過潛心分析全年20多例典型病例,為各位家長「揭穿」一種時時刻刻藏在孩子身邊,披著益智玩具的外衣卻伺機威脅兒童健康的暗殺者——巴克球。  這些花裡胡哨的小球,好看、好玩、好功能,正迎合了時下越來越多爸爸媽媽對於孩子智力開發的需求。可是,巴克球再怎麼好,它可不好吃!
  • 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多例患兒,都因這種孩子常玩的危險玩具!你...
    最近,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醫生經過潛心分析全年20多例典型病例,為各位家長「揭穿」一種時時刻刻藏在孩子身邊,這些花裡胡哨的小球,好看、好玩、好功能,正迎合了時下越來越多爸爸媽媽對於孩子智力開發的需求。可是,巴克球再怎麼好,它可不好吃!
  • 3歲男童誤吞52顆彩色磁力珠,這下麻煩了
    一名3歲的小男孩晨晨(化名)因誤吞52顆彩色磁力珠,致腸道破裂穿孔多達7處,醫生施腸切開術將52顆磁力珠悉數取出。前不久,晨晨媽媽從網上選購了一款「網紅」玩具磁力珠。該玩具可拼接成各種形狀,網傳可開發智力。晨晨媽媽為了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購買了1000餘顆磁力珠。
  • 磁力珠當「彩色糖果」 好奇寶寶誤吞致胃腸穿孔
    而它五彩斑斕的小小身形,狀似「彩色糖果」,對於懵懂無知的幼兒可能成為「奪命珠」,常州市兒童醫院今年已陸續接診多例誤吞磁力珠就醫的孩子。近日,又有一名2歲幼兒誤把磁力珠當糖果吞入腹中,磁力珠將小患者的胃和腸道吸附在一起,造成嚴重的穿孔,經市兒童醫院緊急救治,闖禍的磁力珠被成功取出。患兒有驚無險,經過觀察目前病情平穩,日前好轉出院。腹痛5天,竟然身體藏「珠」?
  • 誤吞磁力珠,兩個多月15個孩子命懸一線!這些玩具可別送給孩子
    兩個多月接診15例因誤吞磁力珠命懸一線的孩子近日,江蘇連雲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小兒消化內科醫生茆康衛發了一條朋友圈,因為小小的兩顆磁力珠,醫護人員深夜奮戰幾個小時,終於將磁力珠取出,患兒避免開刀之苦。記者了解到,最近兩個多月,該院兒童醫院已經接診15例因誤吞磁力珠命懸一線的孩子!其中大多數孩子因為年齡小,家長發現不及時,導致胃腸穿孔、出血、壞死,只能進行開腹手術……孩子受罪,家長揪心!
  • 界首一醫院來了位棘手患者,7歲兒童誤吞磁力珠!
    有一個7歲兒童,無明顯誘因臍周疼痛17小時,伴噁心、嘔吐,需要您馬上來一趟!」12月13日晚,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讓正在吃晚飯的界首市人民醫院普外科二病區醫生高琦立刻放下手中的飯碗,趕到了科室。「患兒當時腹痛不止,立即給他進行腹部觸診,發現腹部脹氣,腸鳴音弱。」
  • 接連發生孩子誤吞異物事件,家長該怎麼辦?
    河南商報記者 王苗苗前幾天去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省婦幼保健院、省婦女兒童醫院)採訪,在與該院小兒消化內科主任王玉梅聊天時,我們說到了兒童誤吞異物這件事。「我加班99%的原因都是因為這件事。」說起兒童誤吞異物這件事情時,王玉梅的臉上和語氣中透露著焦急,但同時,河南商報家有小寶的寶姨也能感受到她多多少少的無奈。對於兒童誤吞異物這件事,寶姨真的說過無數回了,可為何還是不斷有孩子因為誤吞異物而就醫,甚至險些喪命呢?歸根到底,寶姨覺得還是家長的注意力沒集中,又或者說預防工作沒做到位。
  • 誤吞異物、兒童腹痛怎麼辦?聽聽市人民醫院兒科醫生怎麼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陳甜田 通訊員 趙巖「前幾天,急診科接診了一位九歲的小患者。這位小朋友在吃雞肉時不小心把雞骨頭咽了下去,做CT發現卡了一根兩端比較尖銳的骨頭。兒童由於年齡小,誤吞異物很常見,消化道異物也是兒科常見急症之一。
  • 貴陽市兒童醫院成為「北京兒童醫院集團」新成員
    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倪鑫,貴陽市人大常委會李忠主任向貴陽市婦幼保健院授予「北京兒童醫院集團貴陽市兒童醫院」牌;北京兒童醫院黨委書記沈穎向貴陽市兒童醫院授予「北京兒童醫院集團貴州省兒研所」牌。據公開數據顯示,北京兒童醫院每年接診患兒超過270萬人次,其中外地患兒佔門診患兒總數的60%,佔住院患兒總數的70%。
  • 北京兒童醫院計劃託管保定兒童醫院
    一張「北京兒童醫院集團——河北省兒童醫院——縣級兒科協作醫院」三級兒科診療網正在鋪設中。北京兒童醫院日前透露,今年還計劃託管保定兒童醫院。    北京兒童醫院日門診量已經達到萬人次,加上一個患兒會跟隨三四位家長,每天就是近5萬人在此流動,這所西二環邊的著名醫院是在超負荷運轉。北京兒童醫院接診的患兒中,有60%到70%來自外地,其中18%到20%左右的患兒來自河北。
  • 誤吞魚刺時,咽米飯、喝醋,真的有效?
    謠言   很久以來,在網上和民間有許多所謂有效治療誤吞魚刺的好方法。據不完全統計,最多的辦法是:當誤吞魚刺時,建議咽米飯或者喝醋;更有大膽者建議整團青菜往下呑、咽饅頭。這些方法看似實用,其實大都不科學,不但會增加取出魚刺的難度,還會引發感染、潰瘍等嚴重後果,甚至帶來生命危險。
  • 深圳1歲娃誤吞這東西,食管被燒黑
    眼看著孩子越來越廋,小金的爸爸覺得不對勁,帶著孩子到了附近的醫院。拍過片後,大家都嚇了一跳。醫生說,孩子誤吞了一個「圓形物體」,很可能是硬幣!由於孩子情況很不好,建議去深圳市兒童醫院做進一步治療。憂心忡忡的一家人,趕緊「轉場」。進一步檢查確認,卡在孩子上縱膈與脊柱重疊投影區(胸2-3椎體水平)的「圓形物體」,就是紐扣電池!
  • 「天才病」馬凡症候群,泉州每年接診數例
    指導醫生 泉州市兒童醫院眼科主任 謝江斌■早報記者 林志安不久前,深圳一名近視2000多度的小男孩經基因檢測確診為馬凡症候群,這種被稱為「天才病」的遺傳病引起人們的關注。記者從泉州市兒童醫院眼科了解到,近年來,醫院每年都會接診數例這種近視嚴重的「天才病」患者。一年接診四五例 少見但並不稀少「有這種病的患者,外觀特徵特別明顯,個子比較高、人瘦長、手臂長、手指細長,所以病人一進來,我們很容易判斷有可能是這個病。」泉州市兒童醫院眼科主任、主任醫師謝江斌介紹說,今年他就曾接診過一名這樣的患者。
  • 磁力球被孩子誤吞,為什麼會有生命危險?
    每次發生,醫生比患兒父母還緊張。昨天接到一個電話,一家人在山裡玩耍,孩子爸爸給我打電話說孩子誤吞了幾顆磁力球,我說立刻馬上往醫院送,不要耽擱一分鐘一秒鐘。孩子爸爸開始還淡定的認為我大驚小怪,在我講清原委後,孩子爸爸也慌了。這可惡的磁力球,看似益智好玩的玩具,暗藏無限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