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長沙文物修復師劉胄造「精絕古城」,修復實力連X光都找不到破綻

2020-12-22 瀟湘晨報

提到匠人,大家印象中都是滿頭白髮的樣子。然而在最新一期《巧手神探》中,卻有一位80後巧手,如今才32歲。別看他年紀輕輕,卻擁有十餘年的文物修復經歷,不僅恢復了上百件文物,多次參與國家級博物館館藏文物的修復。他修復的碎成47片的商代青銅鼎,連x光都找不到破綻。

這位巧手,他的名字叫劉胄。他在長沙修文物。

青年人的老手藝 修復文物x光都找不到破綻

「文物修復技藝的傳承,更多的是依靠師父帶徒弟的傳統方式延續的。」劉胄師承父親劉蔚然,從清朝開始祖上便從事文物行業,可以說是出生於一個文物修復世家。雖然這是一項世代相傳的手藝,但是劉胄一開始卻僅僅是把它當做一個愛好,大學時學的並不是相關專業,畢業最初從事的也是八竿子打不著的新聞行業。但就是放不下對文物的熱愛,於是劉胄毅然決然選擇把家傳的手藝給繼承了。

文物修復考驗的不僅僅是耐心,更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保留它的歷史痕跡,才是對文物最好的尊重 」這是劉胄父親對他的教誨。1987年出生的劉胄將年輕與文物修復這樣違和的詞融合在了一起,自小便與文物修復打交道的他無論是瓷器、紡織品、還是金屬、木器、紙質文物,每一種器物的修復,都能得心應手。他修復的碎成47片的商代青銅鼎,連x光都找不到破綻,還曾主持修復了國家一級文物《清黃自元楷書張茂先勵志詩冊》等上百件文物。

還原精絕古城嚇壞神探 呼籲年輕人服務文物修復

更難得的是,隨著近年來國家文物事業的迅速發展,劉胄也從2013年開始走上了講臺,任教於湖南藝術職業學院社文系文物鑑定與修復專業。多次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稱號的他讓更多人了解學習了文物修復這一手藝,向國家輸送了更多的專業人才,足以窺見他的一顆傳承之心以及對這項手藝的尊重與熱愛。劉胄也在今年4月份入選教育司產業導師資源庫技能大師,任全國行業指導委員會民族技藝古籍修複方向專家,可見國家對其文物修復水平的認可。

此番來到《巧手神探》的舞臺,劉胄也可以說是放了大招,在精心布置的「精絕古城」中,從面具到青銅器到瓷器再到畫作……滿屋子全部都是貨真價實的古董,看的神探團眼花繚亂的同時也讓辨別難度大大增加,就連曾經主演過電影《精絕古城》的演員楊穎,都被劉胄布置的真假文物房間迷惑雙眼,對於神探們是否能夠在自己打造的「古城」中精準找到修復好的文物,年輕的巧手劉胄對自己非常有信心,他也希望通過湖南衛視《巧手神探》這個節目,讓更多的年輕人關注到修復文物這個工作,吸引到更多的人服務文物保護事業。

瀟湘晨報記者周詩浩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修復希瓦古城
    (圖片來源: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修復前的阿米爾·圖拉經學院。修復後的阿米爾·圖拉經學院。希瓦古城內城北門年久失修。修復後的北門區域。2020年3月12日,烏茲別克斯坦總統沙夫卡特·米爾濟約耶夫視察了中國政府援助該國修復的希瓦古城歷史文化遺蹟。米爾濟約耶夫沿著中方援助整治後的道路視察阿米爾·圖拉經學院,高度評價中方修復工作,表示文化遺產是烏茲別克斯坦的寶貴財富,一磚一石都飽含豐富的歷史信息,保護好文化遺產並傳遞給子孫後代是當代人的責任。為此將設立一所遺產保護修復學校。
  • 一位文物修復師與千手觀音的故事
    在修復中必須堅守文物真實性第一的原則;就像斷臂維納斯一樣,在沒有準確依據的情況下,是不允許擅自「創新」的,否則就是對文物歷史真實性的破壞。正因為這樣苛刻的要求,讓文物修復工作每一步都充斥著更大的困難和挑戰。  在對千手觀音石質胎體殘缺部位進行修復補形時,要根據史料、造型本身的對稱性,辨別出殘缺手部原本的模樣,再對缺失部位延伸補形。如果找不到依據,只能保持原樣,也不能擅自發揮。
  • 山東博物館「文物修復師」:修復時光碎片,匠心守護古人智慧
    受父親薰染,2006年大學畢業後,魯元良進入山東博物館,從事紙張文物修復,一幹就是14年。 魯元良回憶,經手修了不少文物,但曹縣那批印象最深,不僅是「最費勁的一次」,也是他第一次獨立主持項目。 2013年,館裡通知魯元良,有一批損害比較嚴重的文物要修復。
  • 上海博物館文物修復師馬如高:五個徒弟走了四個
    近日,上海博物館文物保護科技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上海博物館(下稱「上博」)現有的修復師為最早一批修復師的第三、四代傳承人。雖然文物修復門類齊全,涵蓋了青銅、陶瓷、古籍等,但修復師僅有16位。這讓他回憶起曾經修復的最難的一件文物——清代紫檀木雕刻而成的蓮葉龍紋寶座。為了修復這件文物,他足足花了8個月。  「當時在庫房堆放著一箱碎掉的木頭,長長短短。並不是按照照片或者圖紙,拼接起來就行,家具缺的部件都是不規則的,得在零部件裡找,一個個按照雕刻的花紋或者木頭的紋理對起來。」馬如高說,缺失的部件得自己做,先用石膏打樣,再用木頭雕刻,儘量找到跟原木相同的木料。
  • 中國「文物醫生」談修復
    文物好比老人,對文物進行修復,就好比讓老人益壽延年。所以,採用「四原」原則進行修復的最大意義在於信息量的保存。  《世界遺產》:那此次希瓦古城修復中,堅持「原材料、原工藝、原形制、原做法」帶來了明顯效果嗎?  許  言:「四原」原則,從環境上看,是在把握大的理念基礎之上開展修復,讓古城的地理環境更協調,歷史環境更匹配。
  • 《鬼吹燈之精絕古城》真實存在卻又不為人知的精絕古城原來是這樣
    最近熱播的《鬼吹燈之龍嶺迷窟》豆瓣評分8分以上,其主線是胡八一、Shirley楊、王胖子一行在精絕古城被精絕女王詛咒後到龍嶺迷窟探尋雮塵珠。而龍嶺迷窟的前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這一網劇也收到了豆瓣8.0的高分,直到現在網友們對這部網劇讚不絕口,這部網劇的主線是胡八一、Shirley楊、王胖子三人到塔克拉瑪幹沙漠中的精絕古城遺址中尋找「鬼洞」。既然提到了精絕古城遺址,那麼今天小編就要跟大家一起聊聊關於精絕古城的真實性。
  • 上海博物館文物修復師馬如高:五個徒弟走了四個,想再收一個
    近日,上海博物館文物保護科技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上海博物館(下稱「上博」)現有的修復師為最早一批修復師的第三、四代傳承人。雖然文物修復門類齊全,涵蓋了青銅、陶瓷、古籍等,但修復師僅有16位。
  • 看古董修復師怎麼談戀愛?
    獵贗:看古董修復師怎麼談戀愛?作品簡介:每一次鑑定都是一次生與死的考驗,每一次修復都是一次文物與歷史的涅磐重生。一代匠人,鬼斧神工。獵贗,獵取的不僅僅是贗品,還有人心。作品點評:柳下揮貌似跟縱橫中文網鬧翻了,再次回歸起點,《獵贗》正是其回歸後發布的第三部小說,還是那麼短小,只寫了80萬字。但人氣已大不如前,小說成績相對於他之前的作品不算出彩,只是精品。不過,這仍是本買斷小說,奔著改編的路子去的。所以讀者們也就不用太在意成績了!
  • 在希瓦古城修文物
    烏茲別克斯坦西南與土庫曼斯坦交界處,希瓦古城悄然屹立。希瓦古城,曾與撒馬爾罕、布哈拉等同為中亞古絲綢之路重鎮,有花剌子模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1990年,希瓦古城內城——伊欽·卡拉(圖②,影像中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4年,因年久失修,希瓦古城部分建築受損嚴重,中烏雙方商定合作開展文物修復保護。
  • 【瓣瓣同心·攜手共進】走近保稅區裡的文物修復師:妙手助國之瑰寶...
    十六善神圖、《清龍藏》木質經板……通過文物修復師們的「妙手」,一件件國之瑰寶煥發生機。日前,「瓣瓣同心·攜手共進」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在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的樂石文物修復中心內,見證了這一景象。「修復最主要還是最小幹預和可還原性,還有就是『修舊如舊』,我們要保證文物的原形」,文物修復師魏子茗介紹道。96年出生的他,目前正參與國家一級文物《清龍藏》木質經板修復項目。
  • 全程見證大師修復國家一級文物:我在瞻園修文物
    正忙著修復國家一級文物——吳煦檔案   他們最近在忙啥?  和博物館站陳的器物類文物不同,「吳煦檔案」相對鮮為人知。它之所以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在於其重要的史料價值。  吳煦是清朝二品大員。
  • 紡織品修復師:針線縫歲月 妙手還光華
    幾位紡織品修復師正專注地伏在工作檯上,用於固定文物的磁鐵片在手中拿起落下,時而發出輕輕的「嗒嗒」聲。在她們的巧手縫補間,時光如同倒轉一般,千年文物得以「化腐朽為神奇」。  量身定製,文物修復學問大  乍一看,修復師「全副武裝」,身穿白大褂,戴著口罩、手套,工作檯旁還架著如手術燈般的照明設備。
  • 走進文物修復工作室,揭開雲居寺珍貴經書經板的重生之路
    殘缺修復前殘缺修復後是誰能讓「沉睡」了幾十年的208卷明代紙經和203塊清代龍藏木經板,從蟲蛀、裂隙、糟朽、變形、發黴,到煥然一新……記者走進文物修復師的工作室,揭開了這批文物背後長達4年的重生之路。復生修復時連大氣都不敢出2019年,修復師王治濤帶領著20人的專業修復團隊,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專家的指導下,承擔起了雲居寺裡的500卷明代紙經的修復重任。走進20℃的恆溫恆溼修復室,俯在桌前的王治濤正在用手中的小鑷子輕輕地將破碎的紙經一點點拼起來。
  • 這些被「毀容」的文物令人哭笑不得,該怎麼修復才對呢?
    但是,八年的修復成果剛剛呈現在大眾眼前就受到了猛烈的抨擊——「義烏審美」、「八百多年的歷史蕩然無存」——修復後的千手觀音色彩濃烈,830隻手金光閃閃,被批評者指責有違文物修復「修舊如舊」的原則。修復後的大足千手觀音 | 網易新聞「修舊如舊」,隨著文物修復越來越被大眾所熟悉,這個詞頻頻出現在各大媒體上,幾乎成為了文物修復行業的「四字真言」。
  • 柳下揮寫了一本文物修復的網文小說,「故宮男神」王津這樣評價
    此前為了創作《獵贗》,專門去莫高窟尋訪文物修復者的柳下揮分享了一個小故事。他剛到敦煌時,導遊在車上指著窗外的樹說,這是胡楊樹,它一千年不死,死後一千年不倒,倒後一千年不朽。「我當時聽了這幾句話,頭腦炸裂,下決心要寫這樣一個文物修復師,所以把男主角的父親和師伯設定為這樣的人,老一輩的修復專家就是有這種風骨」。
  • 舊毛絨玩具修復師:我修復的是記憶和感情
    舊毛絨玩具修復師:我修復的是記憶和感情朱伯明「知乎」上有個提問「中國有沒有可以對那些十幾年的舊毛絨玩具進行修復的地方?」不少網友都上圖致謝了一個叫「朱伯伯」的人。他們口中的「朱伯伯」,正是72歲的上海老爺叔朱伯明。
  • 文物修復還有坑?耶穌修復成毛猴,聖母修復成美妝蛋,看到佛像:受不了
    不知道大家平常選擇旅遊地點的時候,會選擇一些山山水水,還是一些名勝古蹟呢,有很多地方都是從前流傳下來的在當時會有很多精美的壁畫,或者是一些雕塑之類的,有很多的文物到了現在都已經受到了一點點的侵蝕,不過有的人也是專門修復文物的,但是有很多文物修復都特別的不走心,看看下面的這些,耶穌竟然修復成了毛猴,聖母也修成了美妝蛋,尤其是看到最後的佛像
  • 西班牙美術老師修文物 500年前雕塑被「修復」成卡通人物
    在西班牙北部納瓦拉地區(Navarra)埃斯泰拉鎮聖米格爾教堂(San Miguel of Estella),一名牧師拜託當地一名美術教師修復一尊16世紀的雕像,結果這尊雕像被「修復」成了卡通人偶,看到修復後的文物,人們都憤怒了。
  • 《鬼吹燈之精絕古城》,歷史上的真實存在,揭露隱藏千年的秘密
    最近熱播的《鬼吹燈之龍嶺迷窟》吸引力眾多觀眾的眼球,其主線是胡八一、Shirley楊、王胖子一行在精絕古城被精絕女王詛咒後到龍嶺迷窟探尋雮塵珠。這也讓龍嶺迷窟的前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這部劇重新回到了觀眾的視野中,這部劇在之前播出的時候也得到了網友們的一致好評,這部網劇講述的是胡八一、Shirley楊、王胖子三人到塔克拉瑪幹沙漠中的精絕古城遺址中尋找「鬼洞」。這部劇也給精絕古城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你知道嗎,精絕古城在歷史中是真實存在的,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北京這家民間修復室不斷接到博物館「訂單」,文物可享受「上門問診」
    資料圖 北晚新視覺供圖 王海欣攝樂石文物修復中心漆木器文物修復室裡,一塊塊雲居寺藏清代木經板整齊地碼放在囊匣內。修復師白富剛戴著白手套,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塊,邊展示邊講解著修復的要領。該中心負責人鄭燕鵬介紹,目前和修復室有合作的博物館達到了120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