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重慶公安主動適應交通安全新形勢和創新社會治理新要求,積極探索城市交通管理新路徑,五大舉措為城市交通排堵。
智慧交通
讓主城尖峰時段擁堵延時指數下降8.6%
重慶路網縱深小、道路高差大、橋梁隧道多,卡點、堵點多,而機動車保有量卻呈逐年上升趨勢。為此,重慶市公安局向「大數據」要解題思路,積極探索「智慧交通」新應用。
2月18日下午4點,重慶市渝北區興科大道與寶桐一路十字路口東北進口方向由於車流增多,逐漸出現擁堵情況。
遠在30多公裡外的重慶市公安局交巡警總隊城市交通研究中心,交通信號失衡監測系統發出失衡提醒,中心負責人鍾添翼第一時間指揮相關民警將擁堵信息傳到了控制信號燈的民警手上,增加寶桐一路十字路口東北進口方向綠燈通行時間,緩解該路口交通擁堵情況。
類似的事例,每天都在城市交通研究中心發生著。鍾添翼告訴重慶日報記者,作為重慶城市交通的「大腦」,城市交通研究中心更多是利用大數據,從宏觀上掌控全市交通情況。
以節假日的渝中區解放碑熱門景點洪崖洞為例,過去,景區周邊道路總是因夜間流量大、人車混行等原因,導致秩序混亂、擁堵嚴重,現在通過該中心預警預測系統,智能預測景區周邊未來兩小時的擁堵道路,以此提前部署勤務,精準夜間警力投放,最大限度激發警務效能,做到「未堵先知、未雨綢繆」。
同時,提前通過導航軟體向自駕遊客智能推薦周邊空餘停車位,減少出遊停車等候時間,有效改善景區周邊的交通通行情況。
得益於這一系列「智慧交通」的應用,重慶主城區尖峰時段擁堵延時指數下降8.6%,提升了合成共治、綜合治堵的複合效應。
公交優先道
個性化設計交通措施 公共運輸更便捷
去年12月26日,重慶機場路(新牌坊立交至雙鳳橋樞紐站)、四公裡立交至茶園段兩條公交優先道正式啟用運行。至此,重慶主城區公交優先道運行裡程達到105公裡。
去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將建設主城區公交優先道作為一項民生實事予以推進實施,堅持公共運輸優先發展理念,切實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
市公安局交巡警總隊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在規劃建設公交優先道時,根據橋梁、隧道等具體地形特徵因地施策,以及交通大數據分析研判,對每條公交優先道的交通組織進行針對性設計。「比如在黃花園大橋、長江大橋、機場路東環立交至金渝立交等處,採用了『公交車道+定向車道』交通組織措施,提高通行效率20%以上;在四公裡立交至茶園段通過採用『定向車道連接公交車道』的交通組織措施,交通運行明顯好轉,早高峰平均車速由29.5公裡/小時提升至36.45公裡/小時,提高幅度達23.4%。」
同時,在專用道通行時間、通行車型等方面,重慶公安進一步通過大數據分析研判後,實行了分類管理和精細管理。比如對機場路的公交優先道,實行工作日7時30分至8時30分、17時30分至18時30分「公交+黃牌照客車」專用通行管理,「這樣既滿足了公交車的優先通行,也保障了其他社會車輛的通行需求。」
警保聯動
快處交通事故15分鐘後理賠款到帳
2月4日除夕當天,重慶內環快速路上發生了一起兩車擦刮事故,雙方就事故責任爭執不下。不過,幾分鐘後,這一情況就被正在巡邏的警保聯動隊員發現,該隊員立即根據警保聯動服務流程,拍照固定證據並上傳到交管12123,後臺收到數據後立即進行線上定責、線上定損、線上理賠,從發現事故僅過去15分鐘,賠償款就已經打到了車主的帳戶中。
市公安局交巡警總隊指揮中心副大隊長唐顯淘說,公安機關與保險公司合作的「警保聯動」工作機制目前已初見成效。去年4月上線來,全年全市累計使用「交管12123事故快處系統」處理交通事故9.1萬餘件,佔使用簡易程序處理非人傷交通事故總量的65%以上,極大方便了車主處理交通事故,也減少了因事故帶來的道路擁堵。
生命工程
防撞護欄每年新增2000公裡
重慶兩江環抱,山高路險、彎急坡陡、橋多崖深,農村道路佔全市公路總裡程的90%。重慶市公安局積極利用鄉鎮派出所、農村勸導站等現有資源,不斷整合公安、交通、應急等力量,形成規模3.4萬人的道路交通安全監管力量體系,擴大了防控覆蓋面。
在推動以人為本的「軟體」建設的同時,重慶持續強化以「生命工程」為載體的硬體建設,累計投入資金50億元,建設防撞護欄2.5萬餘公裡,實現國省縣道全覆蓋,以每年2000公裡的進度向農村道路不斷延伸。
一站式服務
群眾辦事時間大幅減少
去年以來,重慶市公安局全面推動「放管服」改革,減免手續、簡化流程,為群眾辦事打開更多方便之門。
2月19日,市民李先生來到重慶車管所一分所,在綜合業務受理終端機上辦完車輛違章處理。「現在處理違章真的很方便,前後只不到十分鐘。」李先生說,以前處理違章,光排隊可能就要好幾個小時,沒有半天時間根本搞不定。
據了解,從去年開始,重慶公安在全市派出所、銀行、商圈等人流密集區設置了180餘臺綜合業務受理終端機,這些智能終端被老百姓稱為「家門口的車管所」。
此外,重慶公安堅持簡政放權,先後在網上網下放權282項,區縣車管所業務權限擴大到124項,業務佔比上升到80%,並率先在全國推出民營企業車駕管社會服務站號牌現場製作,實現購車、上牌「一站式」辦結,將群眾辦事時間縮短至2小時。(記者 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