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城市縱橫線:華為雲Stack的交通智能生長邏輯

2021-01-09 IT時報

12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為我國交通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白皮書指出,中國正在從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邁進,以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技術為代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催生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迎來歷史機遇。

交通行業智能升級,華為雲準備了哪些手段和工具?

大國大交通,強國強交通

世界上所有大城市毫無例外都經歷過交通擁堵。交通空間由簡單到複雜,現代城市交通已不是各個要素的簡單疊加,而是各要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有機系統。

面對城市日益嚴峻的交通問題,過去的思維模式和解決方案已經捉襟見肘,城市現代化進程加速,交通行業的問題反而加重。

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從「連線成片」到「基本成網」,在上一個階段主要解決了基礎薄弱和落後的問題,隨著我國交通基礎設施網絡規模居世界前列,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交通行業朝著綜合交通、智慧交通、平安交通、綠色交通的方向演進。

實際上交通行業一直存在著多方面的挑戰,而技術和思維的交叉創新,正在促進交通行業轉型重構,最為典型的就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等技術的協同創新。

對此,華為發布交通智能體參考架構,通過智能交互、智能聯接、智慧中樞、智慧應用四層架構來支撐構建數位化的採集體系、網絡化的傳輸體系和智能化的應用體系,加快交通運輸信息化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其中,智慧中樞是交通智能體的「大腦」和決策系統,基於雲基礎設施,有序融合關鍵數位技術及能力,通過API接口供應用調用,賦能應用、使能數據,普惠AI。

交通智能體之所以能實現智能升級,離不開一個健壯的雲基礎設施。面向政企客戶,華為雲提供華為雲Stack方案,重新定義混合雲,使能交通行業智能升級。

華為雲Stack能夠提供公有雲的能力,本地化的部署,兼顧公有雲快速創新能力和私有雲的可管可控,為交通智能體依賴的數據、算力、算法和智慧應用提供了能力支撐。交通行業完全可以使用其構建從資源混合到能力融合的全新混合雲。

華為雲Stack,讓智能自由生長

「人悅其行、物優其流」,這是交通智能體要實現的目標,而在交通智能體內部,讓創新自由的流通,是華為雲Stack的理念。

全國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是我國交通強國戰略的重大舉措之一,要在中國幅員遼闊的國土上實現這一目標,絕非易事。

高速公路車輛的智能識別場景複雜,需要算法快速更新,傳統方案無法匹配。另外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有將近10萬邊緣節點,超過30萬邊緣應用接入,海量邊緣應用如何實現高效運維、升級,也是「老大難」的問題。不同省份之間硬體、OS異構,缺少統一平臺,如何實現高效的業務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以華為雲Stack和華為雲IEF為核心,華為雲推出邊雲協同解決方案,高效解決了如上問題。

IEF是基於雲原生技術構建的邊雲協同作業系統,可運行在多種邊緣設備上,將華為雲Stack上豐富的AI、IoT及數據分析等智能應用以輕量化的方式從雲端部署到邊緣,同時實現了軟體和算法的持續升級迭代。

華為雲Stack展現出了在邊和端的強大優勢,IEF邊緣組件及業務軟體部署於邊緣伺服器,數據處理在產生源頭完成閉環,實現車輛秒級過站;支持十萬級邊緣節點、百萬級應用邊雲協同;支持異構硬體及OS,靈活管理,有效利舊,節省成本;車載終端、信號機以及攝像頭等,實現了圖像等數據的實時採集。

與此同時,華為還將IEF的內核KubeEdge開源,貢獻給CNCF基金會,這是邊緣計算領域熱度最高的開源項目之一。目前已有500多位核心貢獻者,已在多個行業廣泛應用。

類似的案例還有深圳機場,人工智慧的落地極大改變了機場的智能化水平,讓智能生長其中。深圳機場與華為用了一年的時間,從機場航班管理智能化、可視化、自動化的角度,開展了一系列聯合創新項目,以保障服務,提高機場處理容量。

智慧機位分配基於大數據和AI實現機位資源調優,廊橋機位的使用效率,每年多出260萬旅客不用再乘坐擺渡車;地勤可視化基於視頻和AI保障節點自動採集、資源智能分配,對機坪實行全面計算機視覺分析;旅客最熟悉的人臉識別改變了傳統出行模式,提升了通行效率。

除了高速和機場,城軌領域也在積極尋求通過新興技術應用,實現自身的雲化、數位化轉型。

以深圳地鐵為例,深圳地鐵6/10號線採用了華為雲Stack構建城軌雲,這是國內軌道交通行業單線路首次應用雲計算+大數據技術綜合承載地鐵各業務系統,改變了傳統模式下「煙囪式」的垂直體系架構,可實現ICT基礎設施資源的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按需調配、即需即用、有效共享,並為深圳地鐵的智慧化應用奠定基礎,為未來的數智升級帶來全新動能。

華為雲Stack為深圳地鐵帶來了肉眼可見的價值,平臺安全性提升80%,IT資源利用率至50%以上。平臺統一發放資源,提高運營管理效率,業務部署以典型車站作為模板,採用克隆複製技術,30分鐘內可完成20個車站實時伺服器業務部署。

目前華為雲Stack已經服務於深圳機場、大興機場、杭州蕭山機場等近20家機場項目,深圳地鐵、呼和浩特等10+城軌雲項目,及29省高速公路自由流。

不僅如此,華為雲憑藉混合雲的優勢還在政府之外的眾多領域收穫頗豐,備受金融、能源等大型企業客戶青睞。華為雲處於中國政務雲基礎架構、中國預測分析和機器學習、中國大數據管理平臺領域的領導者地位,同時在中國雲系統軟體、容器軟體、雲管理軟體、雲專業服務、桌面雲軟體等五大細分產品市場保持份額第一,以八項領先繼續穩坐政企市場頭號玩家。

華為雲Stack支撐交通智能體,再造城市縱橫線,助力交通行業數位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

相關焦點

  • 華為雲聯合國泰新點、數字政通,用AI技術讓政"12345熱線"更智能
    近日,在華為雲TechWace專題日上,華為雲聯合國泰新點軟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泰新點")、北京數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數字政通")發布了"12345智慧政府熱線解決方案",用雲、AI、大數據等技術助力12345的"數字"創新。
  • 華為雲:賦能應用,使能數據,做智能世界的黑土地
    要有效應對這些挑戰,需要構築四個方面的關鍵能力:雲邊端全場景、智能升級、數據驅動以及生態協作能力。」華為雲Stack, 加速政企智能升級針對政企客戶智能升級的關鍵需求,華為雲打造了全新的華為雲Stack——位於政企客戶本地數據中心的雲基礎設施,滿足客戶在創新、智能、數據、安全、應用生態方面的一系列訴求。
  • 智能交通 | 城市交通大數據技術及智能應用系統
    重點分析總結了城市交通大數據的若干研究內容及核心技術,提出了城市交通大數據智能應用系統解決方案,列舉了幾種典型應用,在城市交通和智慧城市領域的大數據研發和應用領域進行了初步探討。1 引言2015年兩會上,「大數據(big data)」一詞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交通領域,大數據一直被視作緩解交通壓力的技術利器。
  • 搭乘新基建「快軌」 數字交通構築城市智慧中樞
    它將為現有交通行業帶來什麼樣的機遇和挑戰?智慧交通又會如何為大眾的出行帶來改變?近日第一財經聯合華為雲共同打造「新基建,融合加速鍵」系列雲上會,邀請企業家、技術學者及行業大咖,著眼新基建,解析智能中國的發展之路。
  • 立而不破,華為雲註解政企智能升級的「道與術」
    華為雲中國區總裁洪方明在6月23日舉行的「南京·進而有為,華為雲與計算城市峰會2020」上指出,在新經濟催生新業態的過程中,技術的進步促進了應用創新,同時,圍繞用戶側持續創新變革的需求也在倒逼技術的進步。這正是創新2.0時代下,基礎創新與應用創新相互促進和齊頭並進的重要表現。
  • 未來的城市交通如何發展?百度Apollo智能交通的這些能力揭開整片藍圖
    [第一車市  新聞]近年來汽車智能化的發展極大推動了交通行業的數位化升級、網聯化轉型。智能交通已成為提升城市管理體系、乃至推動交通強國的關鍵。12月8日,第二屆百度Apollo生態大會在廣州開幕。大會期間,百度Apollo智能交通了ACE引擎賦能下的智能網聯、智慧交管及智慧高速三大行業的最新進展和解決方案。
  • 華為雲IoT亮相廈門國際物聯網博覽會,智簡聯接助力行業智能升級
    本屆博覽會以「物聯中國,產業融合」為主題,華為雲IoT攜四大基礎能力亮相,為企業帶來了全場景的極簡上雲體驗,助力行業智能升級的能力。華為雲IoT聚焦構築物聯網基礎能力,提供極簡、可靠、極致性價比的萬物互聯體驗。
  • 華為雲WeLink上線雲筆記功能
    據了解,目前華為內網雲筆記篇數高達58萬。數位化時代,職場人摘取對自身有用的信息,把轉瞬即逝的靈感隨時記錄下來非常必要。華為雲WeLink雲筆記最初就是為方便員工隨時隨地記錄工作信息這一通用辦公需求誕生的。
  • 百度副總裁李震宇:智能交通是打造新基建的首要抓手
    今年4月,百度發布《Apollo智能交通白皮書》,完整闡述了全球首個車路行融合的全棧式智能交通解決方案「ACE交通引擎」,系統地呈現了百度「一大數字底座、兩大智能引擎、N大應用生態」的業務規劃。「一大數字底座」是指車、路、雲、圖等數字交通基礎設施,包括小度車載OS、飛槳、百度智能雲、百度地圖。「兩大智能引擎」則是集成了Apollo自動駕駛引擎和車路協同引擎。
  • 華為雲ModelArts,助力雲原生AI敏捷開發
    華為雲攜手深交所、順豐、鬥魚等客戶和夥伴共同探討雲原生技術前沿發展趨勢和行業應用實踐,解碼「新雲原生企業」成長之道。峰會還設置應用敏捷、數據服務、AI敏捷開發和音視頻四個分論壇,來自網際網路、金融、製造等行業300餘位技術大咖和嘉賓出席。作為技術峰會的重頭戲,雲原生AI敏捷開發技術論壇也如期舉行。
  • 華為廣州城市峰會2020舉辦,共創全場景智慧廣州
    廣州市委常委、副市長胡洪,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詹若蘭,廣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孫秀清,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教授、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雲與計算BG總裁侯金龍、華為公司中國區副總裁、廣東代表處代表周建軍、華為雲中國區總裁洪方明、華為中國區政企業務副總裁、廣東政企業務總經理楊萍、華為中國區雲與計算副總裁、廣東雲與計算總經理鄭殿海等出席峰會。
  • 華為全面升級智能IP網絡解決方案
    內置20+種AI算法支持毫秒級推理,為智能IP網絡注入全新能力。400+系統開放API,北向對接網管平臺,實現設備的靈活管控。      二、升級智能IP網絡「三層架構」,智能超寬、智能聯接和智能運維      傳統的IP網絡聚焦在流量的增長,不斷提升網絡的容量來解決問題。在雲的時代,IP網絡怎麼快速入雲?怎麼實現雲網協同和融合?
  • 華為雲普惠AI新實踐:當AI模型遇見藝術,走入社區
    設計社區節」展覽於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開幕,設計互聯開館館長奧雷伯曼(Ole Bouman),華為雲人工智慧領域副總裁袁晶出席開幕式並致辭。2020年「去!設計社區節」展覽開幕式合照作為第四屆社區節的特別單元,華為雲與設計互聯聯合主辦的 「AI!
  • 物聯網產業全球周報:華為正式發布鴻蒙系統2.0 騰訊雲智能製造三大...
    原標題:前瞻物聯網產業全球周報第57期:華為正式發布鴻蒙系統2.0,騰訊雲智能製造三大戰略布局
  • 中國試點智慧城市數量全球最多 華為談建設的四大誤區
    來源:新浪財經在城市管理趨於精細化的今天,「智慧城市「成為越來越多城市發展的方向。根據德勤發布的《超級智能城市》報告,全球已啟動或在建的智慧城市達1000多個,擁有10個以上啟動或在建智慧城市的國家或地區分別是:中國、美國、歐洲、印度。
  • Hold住政務雲「新藍海」,華為雲「立而不破」
    因需而變、順勢而為的結果是,華為雲Stack成了政企智能升級的首選:截至2020年,華為雲Stack已在中國支撐了550+政務雲項目,其中包括國家級項目38個、省/市直轄市政府項目25個、市縣政府以及各省市縣委辦局項目490+個。
  • 要種出數字之夢的土壤師:華為雲與計算BG是誰?
    作為華為第四大BG,其目標是為世界提供最強算力,讓雲無處不在,讓智能無所不及——換言之,那個讓一美元乘以十的數字之夢,就將由雲與計算的努力來完成。而如何實現面向下一個時代的智能化、數位化之夢呢?在5月19日,第17屆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期間舉辦的雲與計算峰會上,華為宣布將以生態型產業布局進一步加速推進計算戰略,圍繞計算及華為雲構建生態,打造黑土地,成為數字世界的底座。
  • 華為雲市場 - CSDN
    包括大數據計算、數據可視化、大數據搜索與分析、數據開發、大數據應用等在內的大數據系列產品,包括智能語音交互、圖像搜索、自然語言處理、印刷文字識別、人臉識別、機器翻譯、圖像識別、視覺計算、內容安全、機器學習平臺、城市大腦開放平臺等在內的人工智慧(AI)系列產品,阿里雲均有不同程度的「建樹」。另外,企業應用、物聯網應用、開發與運維工具服務......阿里雲也都有所深耕。
  • 華為雲攜手沃豐科技,發布全周期智能客戶服務解決方案
    9月3日,華為雲TechWave生態專題日上,華為雲攜手國內領先的智能客戶體驗解決方案提供商——北京沃豐時代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沃豐科技"),發布基於AI的全周期智能客戶服務解決方案。該聯合解決方案以華為雲平臺及人工智慧技術為依託,承載沃豐科技的全周期客戶服務數位化能力,實現客戶服務的智能化提效與數據化賦能。
  • 精英夥伴 火爆招募 |一森科技華為雲
    華為雲已是國內公有雲市場增速最快的玩家,且後勁十足,華為雲持續的生態圈耕耘和建設開始顯成效,越來越多的合作夥伴在「智能世界的黑土地」上茁壯生長,一起構建萬物互聯的世界。華為雲生態夥伴計劃3.0,設置了專項激勵、創新扶持基金,以及更多的人材養成,幫助夥伴迎接業務挑戰,通過構建多元化「生態位」,全面助力夥伴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