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為酒量大就自以為是,如果讀書少在古代你都不好意思上酒桌
眾所周知,「酒文化」在全世界都十分盛行,其歷史源遠流長,不少文人學者都曾寫下過品評鑑賞美酒佳釀的著述,留下了鬥酒、寫詩、作畫、養生、宴會、餞行等酒神佳話,毫不誇張的說,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酒,在人類的交往中佔有極其獨特的地位。
尤其是作為酒的故鄉——中國,「酒文化」更是一直佔據著非常重要地位,到如今,早已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在人文生活、文學藝術、醫療衛生、工農業生產、政治經濟等諸多方面,都產生著巨大影響和作用。
中國不僅是酒的王國,其品種之多,產量之豐,堪稱世界之冠,同時也是酒人的樂土,地無分南北,人無分男女老少,飲酒之風,歷經數千年而不衰,在酒桌上,如果你沒有點兒酒量,被人嘲笑是小事,可能連朋友都沒得交。
不得不說,酒量大的人確實能享受到很多好處,走到哪裡都不怵頭,酒來杯乾,豪氣沖天,這樣的人誰都願意結交,而且還能辦大事,中國人喜歡在酒桌上談生意,不管雙方分歧有多大,只要酒喝到位了,什麼都不是問題。
不過,酒量大的人也不要自以為是,認為自己可以在酒桌上為所欲為,放到古代,在酒桌上能否出風頭,可並不完全看你酒量大不大,而是要看你會不會行酒令,說句不好聽的話,如果讀書少,你在古代都不好意思上酒桌。
古人好喝酒,更好行酒令,這既活躍了喝酒的氣氛,也能鍛鍊人的反映能力,在《紅樓夢》裡,每次酒會都會有酒令助興,有一次,鴛鴦吃了一鍾酒,就笑著對眾人說:「酒令大如軍令,不論尊卑,唯我是主,違了我的話,是要受罰的。」而呆霸王薛蟠的「繡房竄出個大馬猴」,則讓多少人忍俊不住。
曾經無錫縣有個縣令叫卜大有,喜歡開玩笑,聽聞宜興新來一個姓方的縣令,年少有口才,於是想戲弄他一番,博人一樂,在歡迎宴會的時候,卜說:「我是令官,現在出令,如果不能答上來的話,就罰酒一大杯,如何?」眾人齊贊。
於是,卜縣令說道:「兩火為炎。此非鹽醬之鹽,既非鹽醬之鹽,如何添水便淡。」同僚武進縣令答道:「兩日為昌。此非娼妓之娼,既非娼妓之娼,如何開口便唱。」接下來,該輪到方縣令了。
只見方縣令微微一笑道「我的酒令可能要冒犯卜老先生了。」眾人說,酒令無大小,但說無妨,於是方縣令說道:「兩土為圭。此非烏龜之龜,既非烏龜之龜,如何添卜成卦。」此令一出,滿座哄堂大笑,都佩服方縣令的才思敏捷。
當然了,好的酒令不但令人賞心悅目,也能表達當事人的心境,明朝的國子監祭酒陳詢因為得罪了權 貴,遭到貶職,臨行前,有同僚為他送行,酒過半醺,行酒令是必不可少的娛樂節目,陳詢首先說道:「轟字三個車,餘鬥字成斜,車車車,遠上寒山石徑斜。」
朋友對曰:「品字三個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勸君更盡一杯酒。」陳詢又道:「矗字三個直,黑出字成黜,直直直,焉往而不三黜。」人生失意莫不酸楚,但能和同道之人切磋,也算是苦中作樂,有個安慰吧,由此可見,在古代,你要是只會薛蟠的「繡房竄出個大馬猴」,就算酒量再大,也只能淪為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