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確立韓國燃燈會為世界文化遺產,這個東東竟然又和中國有關

2020-12-24 擺起龍門陣說文史

不久前韓國人和中國爭究竟誰是大明衣冠的專利擁有者,網上的喧囂的塵埃還未落定,這邊就傳來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韓國長達兩年的申請,正式將燃燈會確立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音訊。

韓國人一片歡騰,喜不自禁。

連牙牙學語的小朋友現在都知道,韓國人是出了名的喜歡搶祖宗。比如說之前鬧出的孔子是韓國人等一系列笑談。

有人說了,這回人家可是名正言順的拿到了發明權,有史可考的。

燃燈會一覽

終於可以毫無爭議的吹一下宇宙第一了,不容易啊。

且慢。

要我說來這燃燈會的源頭還是在泱泱上邦。

要是這話被韓國人看到了,會不會提著泡菜來找洒家玩命?

那我們就不妨把這歷史捋一捋。

燃燈會最早起源於新羅年間,它實際上是一場佛教盛會,用以慶祝每年農曆四月初八的釋迦牟尼的誕辰。

現場盛況

有個常識我們都知道,佛教最早起源於印度和尼泊爾之間,兩國至今尚存有爭議。傳播到中國則是西漢末年時期,相傳漢明帝派人求教佛法,由此在洛陽建立了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馬寺。

佛教逐漸在印度式微,在中國卻發揚光大,一舉奠定了世界佛教中心的位置,並向周邊如韓國,日本等國家輻射傳播。

中國的元宵節,則和來自於異域的佛教文化水乳交融,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

這不就是我國的放河燈嗎

從此,燈會這種形式在佛教的節日當中綻放異彩。

由於在古代,中華文明所擁有的巨大的影響力,比如說漢字服飾,包括節慶,潛移默化之中,被周圍的東亞各國融匯吸收。

比如說在古代的韓國,燃燈會和中國的上元節也就是元宵節同時舉行。只是到了燕山君時期,因推行抑佛政策,導致當時其境內寺廟被迫關閉。僧人們只被允許在四月初八這一天才能出入城門。

這時,禮佛的民眾則跟隨僧人們一起來到城郊外,登山踏青,觀燈共賞。

經過這麼一捋,前因後果就變得很明晰了。韓國傳統文化就如在如來佛手掌中的孫悟空,怎麼也跳不出中華文明的手心。

蜂擁的人群

當然了,經過了漫長的發展,朝鮮族的燃燈會也具有了自己一些獨有的民族特色。

節慶期間人們會用一捆竹竿做成燈架,頂端飾以五色綢緞做成彩旗。每家每戶還根據自己家裡的子女的數量,來選擇掛幾盞燈。

哎呀媽呀,這不是變相的人口普查嗎?

韓國雖小,但志在萬裡。人家想方設法用盡一切辦法,能把粘上邊的文化活動給自己冠名。這點精神咱還真應該學習,畢竟有利於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心和凝聚力。

當然有個前提,咱不能搶。

相關焦點

  • 一韓國網友對我發文介紹燃燈會起源中國不服,那就再呈新證
    筆者之前在獲知韓國申請燃燈會獲得了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認證成功的消息後,根據此前查閱的相關史料,提筆寫了一篇韓國燃燈會的民俗,其起源其實在中國的文章,引發了諸多網友的關注和評論。其中一位網名顯示在韓國的朋友,不知其本身是懂中文的韓國朋友,或者是中國留學生在韓國就讀,或者旅居韓國的。可能這篇文章冒犯了其民族情感,他立即在評論中表示了強烈不滿,並且聲明韓國燃燈會和中國無關。
  • 韓國又一次申遺成功,這下日本人坐不住了
    日韓之爭12月16日,韓國「佛教燃燈會」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佛教燃燈會」是為慶祝農曆四月八日釋迦牟尼誕生日而舉行的佛教活動,最早起源於新羅年間,寓意用真理之光照亮天際,創造一個公平豐饒的世界。
  • 中國再添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極拳十二年的堅持,終於申遺成功
    大家好,我是小二黑,記得關注並轉發來支持作者哦12月17日,中國再添2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兩項分別為: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以及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如今中國可是擁有
  • 國內拍影視劇可能不能再用河燈道具了,韓國已成功申請河燈入遺
    12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更新動態,公布了世界非遺大會最新消息,其中就有「韓國燃燈會」申請成功,已被列入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之前國內播出的《如意芳霏》這部電視劇就被韓國網友譴責過,他們表示劇組的「河燈」是抄襲了他們的韓國文化,也就是他們是「燃燈」。其實韓國的燃燈跟中國的河燈基本上是一樣,都是將燈籠放在河流上漂流,有的會在燈紙上寫上文字表達願望或祈禱之意。說起河燈起源,那是源自中國原始社會時期。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亞太部主任景峰談黃山申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亞太部主任、「絲綢之路」系列跨境申報世界遺產項目總協調人景峰博士中國文化人物記者蘇晴報導三十年前,景峰博士全程參與了黃山申遺工作,中間著紅色T恤者即為景峰博士景峰博士(左一)與桑塞爾博士(中間
  • 韓國將佛教「燃燈會」成功申遺 系慶祝釋迦牟尼誕辰活動
    來源:海外網韓媒報導截圖海外網12月17日電據韓聯社報導,韓國16日將佛教慶典活動「燃燈會」成功申遺,截至目前,韓國共擁有21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江陵端午祭、阿里郎、醃製越冬泡菜文化等韓國「燃燈會」資料圖報導稱,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府間委員會(以下委員會)在線舉行第15次會議,並通過了有關將韓國「燃燈會」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申請。
  • 「太極拳」「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中國蠶桑絲織...
    蠶桑絲織是中國的偉大發明,是中華民族認同的文化標識。這一遺產包括栽桑、養蠶、繅絲、染色和絲織等整個過程的生產技藝,養蠶源自中華先民對生命和宇宙的思考、絲織是對機械和數學的探索。由此生產出來的絢麗多彩的綾絹、紗羅、織錦和緙絲等絲綢產品,同時也包括這一過程中衍生出來的相關民俗活動。5000多年來,它對中國歷史做出了重大貢獻,並通過絲綢之路對人類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
  • 全捷克竟然有12個世界文化遺產!看來我之前玩的都是假捷克!
    古城的中心坐落著宏偉的聖芭芭拉大教堂,及其附近的聖母瑪利亞升天教堂均被列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而詭形奇制的人骨教堂也處在這座城市哦!這些當地的花園均被列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在這裡,光線,植物,流水,藝術和建築完美融合。這裡的城堡和花園可謂歐洲最美麗的景色之一。您會迷失在巨大的綠色樹牆迷宮裡,抑或沉醉在奇花異草和精緻雕塑之間。漫步於長廊,抑或躲進古香古色的溫室中欣賞美麗的植物。
  • ...送王船」申遺成功 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總數位居第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總數位居...
    12月17日晚,在牙買加金斯敦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將「太極拳」和「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
  • 韓國要求軍艦島從世界遺產名錄中除名 日本回應
    軍艦島(富士電視臺)韓國政府此前要求取消日本軍艦島作為「明治時代的工業革命遺產」而登錄世界遺產的稱號。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22日在記者會上對此回應稱,這不是日本該來應對的問題。據日本《讀賣新聞》22日報導,菅義偉在記者會說:「我們一直真誠接受並誠實履行世界遺產委員會此前的決議和勸告,並將據此繼續做好適當應對。」對於韓國政府此前聲稱的要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送信函要求取消,菅義偉表示目前也沒有收到相關通知。2015年,軍艦島作為日本「明治工業革命遺產」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媽祖信俗
    是以崇奉和頌揚媽祖的立德、行善、大愛精神為核心,以媽祖宮廟為主要活動場所,以廟會、習俗和傳說等為表現形式的中國傳統民俗文化。媽祖信俗由祭祀儀式、民間習俗和故事傳說三大系列組成。湄洲是媽祖祖廟所在地。2009年9月30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決定將「媽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也是莆田市第一次世界級遺產,使湄洲獲得了一張世界名片。歷史由來媽祖是中國影響最大的航海保護神。媽祖信俗是源於人們對媽祖的景仰而逐漸形成的一種常規化的傳統民間信仰習俗。
  • 山西:平遙電影宮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大獎
    日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了2020年度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獲獎名單,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的平遙電影宮榮獲「2020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優秀獎。圖為平遙電影宮。平遙國際電影展/供圖平遙電影宮為平遙國際電影展的舉辦場地,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產業園區研究中心廉毅銳團隊設計,由平遙古城內佔地面積最大的廢棄工業用地——始建於70年代的平遙柴油機廠改造而成。
  • 春秋戰國的韓國,與現在的韓國有關嗎?
    而朝鮮國名的確立,更在越南之前。當時李成桂推翻了高麗王朝,為獲取大明皇帝的認可,他提交了朝鮮、和寧兩個方案。明朝皇帝朱元璋一看,覺得朝鮮這個詞出處文雅,且與歷史上被漢朝所滅的古國萁氏朝鮮對應,因此裁定朝鮮為新國名。那麼今天的大韓民國,即韓國,國名又從何而來呢?有人猜測今天的韓國就是戰國七雄之韓國,秦始皇滅韓之後,韓國人四處遷徙。
  • 中國太極拳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一套拳法,怎麼就成了非遺?這個在中國幾乎隨處可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運動,除了已經成為人們強身健體的重要選擇之外,還有著更為深厚的文化內涵。
  • 申遺成功的日本島展覽內容引爭議,韓國上書聯合國要求除名
    上世紀,大量來自朝鮮半島、中國的勞工被強徵至此採煤,受到日方慘無人道的奴役對待。約500名來自朝鮮半島的勞工在此被殘酷壓榨,100多人死於非命,同樣也有部分中國勞工遭受奴役甚至死亡。因此,該島也被稱為「地獄之島」。2015年,「軍艦島」作為日本「明治工業革命遺產」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韓國再向日本發難!要求將日本軍艦島從世界遺產名錄移除
    據《韓聯社》最新報導,身為韓國共同民主黨議員的田溶冀在近日表示,韓國政府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議,要求將日本軍艦島等遺址從《世界遺產名錄》移除。他同時還提到,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提議會以文化體育觀光部長官樸良雨的名義。
  • 「為中國文化遺產保護貢獻力量」
    「為中國文化遺產保護貢獻力量」  ——訪日本文化遺產保護專家青木信夫  本報駐日本記者 劉軍國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中國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取得巨大進步,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達55處,居世界第一。」日本文化遺產保護專家青木信夫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 世界文化遺產成為引領中國文博
    新華社杭州11月4日電(記者 馮源、段菁菁)世界文化遺產已經成為引領我國文物博物館行業發展的「鮮明旗幟」,一批高水平的保護、管理、監測、展示項目的實施,有效地改善了我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狀況,傳承延續了突出普遍價值。這是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4日在杭州表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