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傳教士有多牛,竟成為順治帝朝中的座上賓?

2020-12-07 飛哥聊國學

自明朝以後,隨著歐洲文明的興起,便有外國傳教士煞費苦心,不遠萬裡,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又是傳播西方科學知識,天文曆法等等,讓中國皇帝開了眼界,包括現在還有不少一批人念著外國傳教士的好,認為如果沒有外國傳教士來,中國可能沒有現在那麼先進,如果沒有外國傳教士,中國的工業不可能那麼先進等等,為什麼會這樣說的,因為外國傳教士到中國以後,的確也做了一些人事,比如興辦學校與醫院,利用西方的天文、數學方面的優勢幫助中國修改曆法等等,當然也有學者坦言,假如當年順治帝謙虛一點,我們能向外國學習一些先進的工業技術,中國可能就會趕上世界第一次工業革命等等,世界上沒有假如,也沒有後悔藥,不管傳教士給中國帶來多少好,最終也無法掩蓋其浪子野心,第一批傳教士敲開中國大門的是基督徒,他們就想從思想上綁架中國人,實現以「十字架徵服中國」的夢想。不信你且慢慢往下看。

湯若望其人

傳教士如何來中國的,湯若望這位是何人,又如何在中國紮根落地的?

15世紀後期,相當於中國的明朝時期,歐洲的洋傳教士們就已經開始遊走於世界各國進行傳教,作為東方神秘的國家中國,他們也是窺探已久,於明朝萬曆年間,第一位傳教士耶穌會士來到了中國,自此,掀開了明清時期外國傳教士來中國傳教的序幕。

第一位當屬於利瑪竇,他是煞費苦心,終於總結出一套方法,先傳播科學知識獲得皇帝為首的支持。然後再將宗教理念修改為中國老百姓能夠接受的版本。按照這種方法,傳教士們在中華大地暢行無阻,不僅將天主教傳入中國,還走進宮廷成為座上賓。

湯若望就是這一時期進入中國的傳教士典型代表。明萬曆年間,耶穌會士率先入華,隨後又一群西方傳教士不辭勞苦,遠渡重洋來到中國傳播天主教。湯若望是德國人,在數學、天文學領域造詣很高。1619年湯若望先抵達我國澳門,在三年後來到內地,隨後在中國生活了近五十年。這個人相當的厲害,在中國歷經明清兩朝,而屹立不倒,崇禎時期,耶穌會教士先是講歐洲的天文學、數學知識,朝廷安排徐光啟與其對接並得到認可。後朝廷設立曆局,聘用外國人鄧玉函、龍華民等在此工作。1630年,主持工作的鄧玉函過世,徐光啟舉薦湯若望加入曆局工作。

在曆局工作期間,湯若望與其他傳教士及中國學者合作翻譯了許多外文著作,參與製造天文、地理儀器,修撰曆書。但是,沒過多久,明朝就隨著李自成進京而覆滅,崇禎在煤山自盡,整個北京城籠罩在恐慌與混亂之中。明朝覆滅,而湯若望卻一直留在北京,滿清入關後,多爾袞命令北京內城居民全部外遷,並將清軍駐紮進內城。湯若望不忍心看自己多年的努力付之一炬,為了讓教堂、研究成果、外文書籍免遭清軍損毀,湯若望冒死直諫,希望多爾袞能讓自己繼續住在內城,此外還對自己先前進行的工作進行了講解。

其中清廷大學士范文程對此格外重視,於是在范文程的引薦下,湯若望被請進清廷重修曆法。湯若望修正曆法後,滿清官員經多次驗算後,確定該曆法非常精準,所以,便將湯若望版的新曆法定為《時憲歷》,更委任湯若望掌管欽天監。

天主教北京教區

湯若望這位外國傳教士在順治帝心中的地位有多高?他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湯若望是第一位在中國擔任要職的西方人士。從這以後,湯若望身為清朝官員,替皇帝觀測天象,並大幅度推進了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播。俗話說「外來和尚好念經」,為何湯若望這個外來和尚能夠將經念得順風順水呢?其實湯若望外表上對滿清表現得忠心耿耿,順治帝愛才,於是湯若望先被提升為太常寺卿,後來升遷為通政使,官居一品。足可稱其一生平步青雲、位極人臣。與順治皇帝締結了一種極為密切的友好關係。

湯若望在順治帝眼中地位有多崇高?順治帝稱湯若望為「瑪法」。什麼是「瑪法」?「瑪法」是滿語中尊長的意思。能夠被皇帝稱為「瑪法」者都是德高望重之輩。據記載,順治帝經常將這位洋瑪法請到內宮,向其虛心求教。據統計,僅在順治帝在位十三年這一年,就先後二十四次親臨湯若望府上拜訪。順治皇帝覺得這個老外對滿清忠心耿耿非常難得。

湯若望之所以對順治帝竭誠效忠,實際上,他還有另一層目的,就是希望順治帝能夠皈依天主教成為教徒,讓皇帝對宗教產生信仰,這才是讓天主教能夠順利入主中國的絕佳良策。正因如此,湯若望才緊緊抓住面見順治帝的每一個機會,竭盡所能向皇帝灌輸宗教思想。隨著湯若望在順治帝眼中的地位舉足輕重,順治對西方宗教也平添許多好感。1653年,湯若望被賜予「通玄教師」之名,順治昭告天下褒獎湯若望。1657年,順治又命人在北京天主堂設立石碑,親手書寫碑文,還賜予教堂一塊匾額,上書「通玄佳境」。

清初,國家極力推行以儒學為主的思想,西方文化的開放和自由根本不符合滿清,最終順治帝並未大規模推行西方文化。順治帝的態度十分明確:這些賞賜是肯定湯若望的忠心,並不表示皇帝推崇天主教。在賜湯若望「通玄教師」的聖旨中,順治帝多次提到湯若望修正曆法有功。而對天主教順治則隻字未提:「朕承天眷,定鼎之初,爰諮爾姓名,為朕修大清時憲歷,迄於有成,可謂勤矣。爾又能潔身持行,盡心廼事,董率群官,可謂忠矣。」看來順治帝是相當理智的。而在其後賞賜教堂碑文匾額時,順治帝再次強調了自己的主張,明確表明:「自己的統治只會信奉孔孟儒學,追求中庸。」天主教非本土宗教,其理念多與滿清統治不符,故不予採用。

湯若望野心的充分表露與他的個人的覆滅?

順治帝去世,湯若望的命運也發生了巨大的轉折。早在順治時期,就有漢族士大夫對湯若望在中國發展了十幾萬天主教徒極其不滿,極力主張從葡萄牙人手裡收回澳門。安徽歙縣的官生楊光先就是他們的代表,他首先向西方傳教士發難。順治十六年至十七年之間,楊光先撰文狀告湯若望。楊光先指出,天由二氣結撰而成,並非天主所造。耶穌是彼國謀叛的罪魁,因事敗露而被正法,絕非造天聖人。所謂天主耶穌於漢元壽二年降生之說,純屬荒唐怪誕。同時,又斥責湯若望在《時憲曆書》封面上題寫「依西洋新法」五個字,其目的是「借大清之歷以張大其西洋,而使天下萬國曉然知大清奉西洋之正朔」。當時順治帝尚在,湯若望仍受朝廷器重,而禮部又不理睬楊光先的狀告,所以湯若望等人對楊光先的反教舉動未加重視。

康熙初,湯若望等耶穌會士加緊宣傳天主教,將天主教捧為全世界之惟一正教,只以天主教為獨尊。湯若望與當時在京的傳教士利類思、安文思、南懷仁等人認真研究之後,令奉教欽天監夏官正李祖白執筆,根據明崇禎皇帝所賜「欽褒天學」匾額的「天學」二字,於康熙二年(1663年)冬撰寫了《天學傳概》一書,該書刊發後,散發給在華天主堂的傳教士及有關人員。該書中卻大談特談許多令當時人無法理解和接受的觀點。譬如「天主上帝開闢乾坤,生初人男女各一。初人子孫聚居如德亞國」、「考之史冊,推之歷年,在中國為伏羲氏,即非伏羲,亦必先伏羲不遠為中國有人之始。此中國之初人,實如德亞之苗裔」。接著又說到,中國自有初人之始,即信奉天主之教,而六經四書之類,不過是天主教的「微言法語」。自秦始皇焚書之後,天主教也在中國失傳等等。這種將中國的社會、宗教思想甚至人種完全納入歐洲的體系,變成為歐洲的附庸和分支的理論,充分反映了歐洲中心、歐洲至上論的傲慢與偏見,導致了人們的極大反感和不信任。

楊光先見到《天學傳概》一書後,於1664(康熙三年)7月26日,寫《請誅邪教狀》一文,再赴禮部呈遞,正式控告湯若望有三大罪狀:一是潛謀造反,二是邪說惑眾,三是曆法荒謬。又將《天學傳概》一本、《邪教圖說》三本、《正國體呈》稿一本、《與許之漸書》稿一本,以及金牌,繡袋,會期等物,一併遞呈禮部,要求依律將湯若望正法。清廷從三年八月初六日至四年七月,用將近一年的時間審理此案,最後作出了禁止耶穌會士在中國傳播天主教的決定。並拘審捕外省傳教士30餘人解京。判湯若望絞刑。自此,我們足以看清了湯若望這些傳教士們的浪子野心。

由於當時北京接連五天發生地震,加之「太皇太后(順治母后)力主開釋」,湯若望才免於一死。清廷又恐傳教士們仍然傳教收徒建堂,也嚴加飭交繼任各官防範。這就是康熙初年發生的有名的「教案」。1666年(康熙五年)8月15日,湯若望逝於南堂,享年75歲。1669(康熙八年)9月,湯若望得到徹底昭雪,恢復「通玄教師」之名,1669年12月8日,康熙帝賜地重葬湯若望於利瑪竇墓旁,御賜祭文一篇,鐫刻在湯若望墓碑的反面。

湯若望這批傳教士倒下來,可是自兩次鴉片戰爭後,又有無數的外國傳教士來到了中國,他們表面做著善事,如在各地建醫院、育嬰堂,並從事「恤貧賑災」等所謂「慈善事業」。他們做這些善事的目的,用侵略者自己的話來說,是為「大大地增加異端分子對我們的好感」,以小恩小惠誘騙中國人入教,達到在精神上奴役的目的;開設醫院,為人治病,是為了「把基督教的真諦灌輸到病人的腦子裡去」 。總之一句話,就是要用「十字架徵服中國」。來自《16-20世紀入華天主教傳教士列傳》中的一句評語更能說明問題:在殖民地修建教堂、駐紮傳教士,就象在殖民地修建兵營、駐紮侵略軍一樣必要。一個傳教士抵得上一營軍隊、與其設立九個軍事據點,不如設立九個教堂更為有效!

相關焦點

  • 康熙年間,朝堂之上有位官至一品的德國大臣,中文名字叫湯若望!
    愛新覺羅統治的清朝,在漢官都極少的廟堂之上,居然有一位德國人擔任一品大官,真是難得一見!他的中文名字叫湯若望。傳教士在澳門湯若望到了內地都幹了些什麼?清順治八年順治帝親政後,湯若望經常出入宮廷,對朝政得失多所建言,先後上奏章三百餘封。順治帝臨終議立嗣皇,曾徵求湯若望意見。當時順治帝因得天花,而當時朝廷中只有湯若望一人知道天花如果流行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於是他就說一定要找一位得過天花的皇子來繼王位,於是便有了後來的康熙大帝。
  • 順治臨終前,孝莊急召一位西方傳教士進宮,從此康熙穩坐皇位61年
    孝莊太后及時拉攏了權臣多爾袞,最終硝煙在六歲的福臨(順治帝)登基中結束,不過順治帝雖為皇帝,但對許多事情卻無可奈何 順治十八年(1661年),24歲的順治帝因患天花病倒,已命不久矣,雖然消息很快被封鎖起來了,但順治帝肯定是要利用這段交代後事,尤其是傳位之事,當時順治帝在世的皇子有5位,次子福全與第三子玄燁較為年長。
  • 德國傳教士在中國被判凌遲處死,為何能靠一場地震死裡逃生?
    湯若望是明朝末年來華的外國傳教士,其故鄉在今天德國的科隆。他深受明清兩朝重視,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對中國科技的發展也做出了突出貢獻。當時順治已患天花,湯若望深知天花的可怕,便建議選得過天花的皇子繼位,於是便有了後來的康熙皇帝。就是這樣一位做出了重大貢獻的外國友人,竟然在康熙三年獲罪被判凌遲處死,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從順治帝的話談起
    喬芳與朕寧有姻戚哉?但以其為國忠勤效力故也。比年以來,朕之眷顧漢官,視滿官有加。夫滿官自太祖、太宗時宣力從徵,出百死,方得至是。朕之優待漢官者,豈以其有功而然?蓋期其既受朕恩,必盡忠圖報耳。今觀漢官之圖報主恩者,何竟無一人耶?」陳名夏奏曰:「君之愛臣,猶父母之愛子。臣之不能承順乎君,猶子之不能承順乎父母也。臣等豈無報效之心?即有此心,皇上或無由洞悉耳。」上曰:「數年來,徒廑朕懷,曾無愉快。
  • 清朝人的「辮子」到底有多髒?外國傳教士當場吐了一地,毫不誇張
    漢朝還專門有條法律規定,在朝官員每隔五天會休息一天,專門用來沐浴,這樣看來,漢朝人的講衛生程度也不亞於秦朝人。 這樣的情況持續到了唐宋時期,他們模仿漢朝將官員沐浴時間寫入了朝律,只是將時間延續到了每隔十天放假一天。這時的一位皇帝朱元璋可是個拼命三郎,不僅要求自己,還規定全國官員必須像他一樣勤於工作,所以官員們一年到頭也休息不得,自然也不能洗頭了。
  • 外國傳教士耗時三十年建成中國第一個博物館,打造成遠東第一!
    直到清朝末年,一位外國傳教士在上海創辦了後來聞名於世的徐家匯博物院,就像一束光照亮幽暗的空間,就此拉開了中國博物館的大幕。中國最早的自然博物館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法國動物學家韓伯祿(Pere Heude)奉耶穌會指派到中國傳教,在徐家匯聖依納爵堂(後稱舊堂或老堂)任司鐸一職。就此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乃至客死中國。
  • 清朝人的「大辮子」究竟有多髒?外國傳教士的日記如何記載的?
    在清朝時期,我國對外交流還是比較開放的,當時就有一位英國的傳教士領略到了清朝男子拆開辮子披散頭髮的畫面,可是他卻被聞所未聞的臭味可髒汙的頭皮情況驚住了。 隨著明朝的落敗,大清帝國也隨之形成,為了整治風化,剃髮成為了一項必修題目,每個人男人都必須剃髮留辮子,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每個人都得照做。
  • 清朝人的「辮子」到底有多髒?外國傳教士書中記載,讓人作嘔
    清朝人的辮子究竟有多髒?外國傳教士記載:那天我吐了一地!,在當時的清朝時期是要被砍頭的,所以這條陋習就慢慢的流傳了下來,並且在全清朝得到了推廣和使用,而且這麼長的辮子真的很難清洗,而且每天有兩個小時的時間用在洗頭上面,所以他們一般都會用清水衝一衝,但是那些油膩是不可能衝洗的掉。
  • 16世紀中期來華的傳教士有很多,竟給中國帶來了那麼多影響
    大家好,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一下16世紀開始來華的傳教士給中國帶來的影響。我們都知道很早就有外國人來華了,我們最為熟悉的是元朝的馬可波羅遊記,那個時候他把中國的風土人情寫成了書帶回了歐洲,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那麼16世紀中期也有很多的傳教士來華,他們給中國帶來了哪些影響呢?
  • 清朝的標誌長辮子有多髒?看了傳教士的日記,實在令人作嘔
    清朝的大辮子太髒了,從外國傳教士的日記中就能發現,實在是很髒我們都知道古代人的造型可和我們現在人大不相同,經常能看到很多人蓄著長頭髮,但是又都明白,他們古人頭髮特別長是因為,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所以他們一輩子都不去剪頭髮。
  • 董鄂妃出身平庸,卻能得到順治帝的偏愛,這是什麼原因呢?
    大清第三個皇帝愛新覺羅·福臨,也是順治帝,在他六歲時就登基為帝,十八年時,孝莊王太后輔佐,使清朝興盛。這位年輕的皇帝,雖然年老了,卻很遺憾,在他的寵妃董鄂妃死後不到半年,又駕鶴西去。可想而知,順治帝對董鄂妃的寵愛有多深,可是,後宮的女人無數,美女更是不計其數,那麼,為什麼她能夠獨當一面?
  • 晚清男子的辮子有多髒?傳教士:氣味讓人嘔吐,夏天根本不能靠近
    生活中注意衛生,常洗頭、修剪頭髮這些習慣從小就被大人們傳輸給了現代的小孩,甚至在中國南方基本上每天都要洗澡洗頭。但是在中國古代,每天洗澡洗頭卻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情。清朝是中國多個古代封建王朝中,少數的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王朝。
  • 清朝人的「髮辮」有多髒?美國女傳教士:氣味臭氣燻天,令人作嘔
    現代人的頭髮已經成為了除了服飾之外,最能體現自身個性的地方了,各類像爆炸頭、莫西幹頭,還有羅納爾多的「阿福頭」式的新式髮型層出不窮,體現了年輕人的時尚理念。但是在中國古代,髮型卻是禮法的體現,要求非常嚴格。古代男子的髮型分為兩個階段。
  • 朝鮮判韓國傳教士金正旭終身監禁
    據新華社消息,朝鮮最高裁判所5月30日開庭,以顛覆國家陰謀罪等罪名判處在朝鮮進行反朝敵對活動的韓國傳教士金正旭終身勞動教養,韓國否認與金正旭參與任何間諜活動,並要求朝方儘快將其釋放。據悉,庭審中,金正旭以顛覆國家陰謀罪、間諜罪、反國家宣傳煽動罪和非法出入境罪等罪名被起訴。金正旭對其罪行供認不諱。
  • 順治帝為何會傳位給得過天花的玄燁?從天花死亡率就能看出來
    在清朝歷史上,順治帝是滿清入關後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皇帝,但是他卻活了24年。對於順治帝最後的行蹤史學界可謂眾說紛紜。一些人說順治帝與僧人交往,受其影響,剃髮出家;另一些人說順治帝染病去世。順治帝是真的出家了,還是染病而死,到現在也很難有結論。但順治帝死後,又為自己列舉了十四條大罪,史稱「己罪詔」。雖然後來有人說這是孝莊太后責怪兒子的氣話,但順治帝確實把王位留給了玄燁。時至今日,許多人都認為,順治帝之所以能將皇位讓給玄燁,是因為他得了天花。為什麼得了天花的玄燁,會更有優勢?
  • 上海最早的傳教士麥都思,歷史中不能被遺忘的人
    就如許多無名的傳教士一樣,他也是一個在歷史中被遺忘了的英雄。 麥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英國傳教士,晚年自號「墨海老人」。 早年生活 1796年4月29日,麥都思出生於倫敦一個商人之家。
  • 順治帝只活了24歲,一生獨寵董鄂妃,為何能生下17個孩子?
    根據相關的記載說是在他十五歲的時候已經有第一個孩子了。然而這第一個孩子的母親卻讓人相當的無語,因為孩子的母親只是一個丫鬟而已。這也足夠說明,順治皇帝對自己被安排的婚姻是有多麼的厭惡。順治皇帝也是經歷了兩位皇后,然而這兩個皇后卻根本沒有為順治生下一兒半女,並非是她們不想,而是順治根本沒給她們機會。
  • 傳教士邁克?米茲原本是個傳統保守的孩子,他才是對戰羅曼之人?
    傳教士邁克?米茲原本是個傳統保守的孩子,他才是對戰羅曼之人?牛X哥-米茲(Miz)透露了一個他不想要的綽號,這個綽號是前WWE超級選手給他取的。他還透露了他計劃退休的細節。在和主持人的談話中,米茲談到了很多事情,包括他的父親,他的電視節目Miz & Mrs.
  • 《祁紅逸話》第一回 吳老漢捂壞茶草 傳教士偶試烏龍
    今日奉上第一回:吳老漢捂壞茶草 傳教士偶試烏龍。關山蒼蒼,歲月泱泱。話說清朝末年,連年戰亂,市場蕭條,民不聊生,綠茶滯銷,茶價低廉。在祁門歷口地區的一個小村裡,有個老漢叫吳志忠,這日,他從高山上採回近百斤生葉,趕回家時,將鮮葉倒在地上,發現茶葉全被捂紅了。吳老漢頓時目瞪口呆,想想扔了又太可惜,不如做出來再說。然而,等他按綠茶的製法做出來後,更傻眼了,茶葉全是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