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24小時開機全天候守護,下沉志願者真情點亮社區燈火

2020-12-15 武漢發布

疫情來襲,武漢交通人忙轉運、戰保供;社區防控,武漢交通人下沉基層,成為居民服務員。

「自2月2日起,武漢市交通運輸局在承擔疫情防控運輸保障的同時,局機關及局屬10家機關事業單位316名黨員幹部,對口下沉和就近下沉到全市131個社區。」武漢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黨員幹部加強了社區嚴控管理,為居民買藥、送菜、就醫提供幫助,一幕幕暖心故事感動著社區居民。

24小時開機 就怕街坊有困難找不到人

2月初,武漢市交通運輸局公路處木蘭治超監測站黨支部書記周棟梁帶領站內工作人員,下沉到西北湖人德裡小區開展防控工作。

這是個始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老小區,60歲以上常住老人超過70%。小區實行嚴格管控後,獨居孤寡老人一直是這支工作隊重點關注對象。

2月17日,周棟梁腰椎間盤舊疾復發。他貼上膏藥,帶領志願者三天摸排人德裡小區16棟745戶,咬牙爬完12096級臺階,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記滿了獨居、低保、殘疾、重症等特殊家庭情況。

周棟梁還在小區中央花園設立便民服務點,公布小區消毒、代購生活物資和藥品、天然氣圈存、為老人送貨上門等具體服務事項和自己的手機號碼,並承諾24小時開機:「就怕街坊突然有急難事找不到人!」

3月9日上午,周棟梁在便民服務點接待居民時,一位老大爺急匆匆地過來問:「周書記,這裡能理髮嗎?」周棟梁轉過頭連忙答應他:「能,您下午兩點過來。」

周棟梁以前就聽居民說過,小區內有一位叫李麗珍的理髮師,在1998年抗洪搶險時曾為解放軍免費理髮三天三夜。於是,他主動上門找到李麗珍說明來意,兩人一拍即合。

吃過午飯,周棟梁草擬了一份《小區居民愛心理髮通告》,又安排黨員協調解決理髮用電問題。下午2時,便民理髮服務點在小區中央花園準時開工。

當天下午,4小時裡有16位街坊理了發。大家臉上都掛著笑容,連聲說著謝謝。

這種時候 黨員就是應該第一個站出來

接到下沉社區的命令之前,43歲的錢志康一直關注著疫情發展。

「看到當時疫情的嚴重程度,我就在想,黨員應該站出來。」沒隔兩天,武漢市港航局發來了下沉社區的通知。作為港航局江南一所的負責人,錢志康帶領7名黨員準時到江岸區常青街銀河裡社區報到。

來到社區後,錢志康發現這裡七成以上是老舊小區,基本沒有物業,管理全靠黨員和志願者,執行工作難度大。

在對第二網格、第三網格的居民開展「四類人員」排查和體溫監測工作時,錢志康又發現社區基礎檔案薄弱、信息不全,摸排難度很大。於是,他著手進行信息創新管理,組織志願者將兩個網格內人員基礎信息逐戶逐人錄入到電子表格,並進行細化分類。

隨後,他建立微信網格群,將社區年輕居民拉入網格群,網上上報體溫健康情況,再對年長居民逐一進行電話詢問登記並安撫,對於電話聯繫不上的居民就列為「重點」人群上報,統一按程序登門查訪。

最終,錢志康帶領江南一所黨員堅守社區49天,這也讓他們駐守的思聯公館小區成為武漢第一批「無疫情小區」。

我年紀大 但可以起到穩定軍心的作用

疫情來臨之初,作為武漢市客管處副處長的周大燕有些急了。

原來,周大燕今年58歲,還有兩年就退休,而且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多年。考慮到他的身體欠佳,組織並沒有讓他到社區一線當志願者。

然而,周大燕卻不這麼想,「下沉的十多個黨員,都很年輕,也是第一次碰到這種事,面對突然到來的疫情,心理難免會有波動,需要一個有經驗的人來穩定軍心。」周大燕說,作為一位老黨員,這時候必須挺身而出。

周大燕主動請纓,和20餘名黨員幹部來到八達裡社區下沉。

有周大燕這個老黨員壓陣,年輕黨員們很快進入了角色——積極上門排查居民體溫和健康狀況,給孤寡老人、殘疾人買菜買藥送上門,勸阻想出門散心、遛狗、購物的居民。黨支部堡壘的作用得到了發揮,社區和居民都對他們讚賞有加。

「其實,每天在外面與人接觸,最擔心的還是怕把病毒帶到家裡。」周大燕說,下沉社區的那40多天,他每天早出晚歸。回家前,都得把自己身上從上到下進行消毒處理。進家門後,他單獨睡一個房間,儘量減少和家中老人的接觸。

那些天,在周大燕的帶動下,女兒也在居住地的小區當起了志願者,給鄰居分發生活物資。

日行一善 化為日常工作中的自覺行動

下沉社區的武漢交通人,為什麼能傾心盡力地為居民服務?

武漢市港航局江南二所黨支部書記、所長李顯鎮說,精神的驅動力,來自於武漢交通系統開展多年的「日行一善」主題實踐活動。在這位武漢市勞模身邊,同事們都已將日行一善化為了日常工作中的自覺行動。

2月21日,李顯鎮提前來到下沉的復興村社區對接工作,發現社區酒精、口罩嚴重缺乏,馬上幫忙送去了50升酒精和200個口罩。

開始下沉後,李顯鎮帶領5名幹部職工封堵小區、搭建水馬、上門排查、卡口測溫,承接養老院卡口管控任務,解決居民的菜、肉、藥、生活物資等難題。

在那段特殊日子裡,武漢交通系統下沉社區的黨員幹部們,悉心服務群眾,不懼傳染風險,踐行了向上向善的理念,豐富了日行一善的內涵。

(楚天都市報記者 詹鈃)

相關焦點

  • 他們24小時開機全天候守護,就怕街坊遇急難事找不到人,下沉志願者...
    武漢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黨員幹部加強了社區嚴控管理,為居民買藥、送菜、就醫提供幫助,一幕幕暖心故事感動著社區居民。24小時開機 就怕街坊有困難找不到人2月初,武漢市交通運輸局公路處木蘭治超監測站黨支部書記周棟梁帶領站內工作人員,下沉到西北湖人德裡小區開展防控工作。
  • 教育部華中師範大學心理援助熱線平臺實現全天候24小時服務
    教育部華中師範大學心理援助熱線平臺實現全天候24小時服務 2020-03-03 來源:教育部   教育部華中師範大學心理援助平臺自2020年3月3日起,實現全天候24小時面向公眾開放,以滿足一線醫護工作者、患者及家屬、公安與安保人員以及普通民眾的心理求助需求。
  • 下沉社區志願者寫下戰「疫」日記:大排查後挨罵情況好了很多
    「『千手觀音』不容易,社區的事雜且多,人少,人人都是三頭六臂,啥事都得頂著。」一周前,武漢天興洲道橋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安全保衛部部長、綜合工作部副部長陳斌,在自己的下沉社區日記上寫下了這句肺腑之言。在洪山青菱街黃家湖社區已連續下沉支援6天,他也用6篇日記記錄下基層「千手觀音」的不易。
  • 通州馬駒橋鎮黨員、社工、志願者24小時值守防線
    馬駒橋鎮堅守一線的黨員幹部、社工、志願者們沒有人退縮,沒有人遲疑,他們不辭日夜的奮戰,只為守護更多人的健康,更多家庭的平安!大雪或許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不便,但卻抵擋不住疫情防控的腳步!香雪蘭溪社區、瑞晶苑社區、二街村、後銀子村、姚辛莊村、西田陽村、西馬各莊村、西店村、大杜社村、前堰上村、三街村、史村、西后街村、小周易村、大周易村、神駒村、北門口村、柏福村、郭村、大葛莊村、馬村、小杜社村、後堰上村、楊秀店村、陳各莊村、古莊村……馬駒橋鎮各村、社區的黨員幹部、社工、志願者們24小時在風雪中站崗值守,用責任和擔當為群眾築牢一道安全防線!
  • 以身為盾 用心築門 尤李社區幹群用真情共守一方平安
    秦紅梅:心繫群眾 真情服務 尤李社區黨委書記秦紅梅擁有多年社區工作經驗,同時也是社區工作團隊的主心骨,她帶領著社區全體工作人員以及下沉黨員、志願者,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 守護城市平安、助力復產復工 杭州江幹有群24小時"藍馬甲"
    他們為人父母、兒女,他們卻在用溫暖衝破「隔離」,抗「疫」未曾停下過腳步。對於奮戰在一線的應急管理人來說,1天24小時,他們都在創造不平凡的守護。讓我們一起走進杭州市江幹區應急管理人的二十四小時……  00:00-5:00  應急指揮中心的「守夜人」
  • 樅陽縣新華社區:24小時為民解憂
    社區是群眾反映訴求的「前哨站」,也是有效化解矛盾,服務群眾的「連心橋」。今年以來,在樅陽縣樅陽鎮新華社區信訪工作中,他們或主動出擊、或綜合施策,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位於樅陽縣城老城區的新華社區,總戶數1723戶、常住人口3552名,其居民小區皆是無物業小區。
  • 海澱:封閉社區居民有事您說話我們隨叫隨到
    、送暖心粽子、愛心菜車上門、心理疏導等貼心服務讓居民在家也能感受到濃濃的節味兒和暖暖的真情,同時,黨員幹部、志願者們也堅持在崗位一線,積極為居民解決生活所需。將製作香囊的手工材料包進行充分消毒,由社區文教員送到了包括多個封閉管理社區在內的各個社區,交到居民手中,由居民在家中製作。同一天,永定路街道多個社區愛好繪畫的居民也沒有閒著,他們在各自家中共同聆聽了一場來自街道市民服務中心老師的國畫直播課,跟隨老師共同學習畫櫻桃。
  • 拳拳之心守護家園
    連日來,伴隨著一份份飽含真情的入黨申請書,醫務人員、社區工作者、下沉幹部、志願者以拳拳之心申請加入黨組織。醫務工作者用愛心與奉獻書寫青春故事23歲的醫務工作者趙云云說,入黨是她大學時的心願。「我的身邊有很多黨員,他們都迎難而上,無私奉獻,我被他們感動,也想成為他們中的一員。」趙云云說。社區工作者不論在什麼崗位都勇往直前「入黨申請書就是我的請戰書,無論在什麼崗位,我都將勇往直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戰勝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耐心細心暖心 他們的下沉故事
    3月19日,武漢市江岸區一元街同興社區洞庭巷居民姜友生對下沉幹部田裕說。1月28日,武漢市政協經濟工作處幹部田裕開始當志願者,後來又下沉社區,50多天沒有回家,獨自住在志願者提供的公寓。  田裕值守的洞庭巷是老舊小區,老人佔了多半。小區剛封閉時,孫爹爹總想出去,田裕和一起下沉的幹部羅小平上前勸阻。
  • 這就是山東|山東200多萬名志願者「參戰」,志願精神在戰「疫」一線...
    他們開展應急響應、宣傳引導、社區便民、社會秩序維護、專業醫護、心理疏導等志願服務,為打贏疫情阻擊戰提供了強大力量。每個地方都有志願者的身影在公共場所時時可以見到他們進行清潔和消毒,有效切斷疫情傳播途徑。此外,有的市組織社區志願者積極開展「代購」、「配送」等志願服務,為確診家庭、隔離家庭和受疫情影響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必要的物質幫扶,在每一個大街小巷,都能看見他們的身影。
  • 他們是城陽特警機動隊的輔警,也是社區志願者
    城陽公安分局特警機動隊的隊伍湧現出一大批優秀輔警代表,他們不僅在單位盡職盡責,認真幹好各項工作,還利用特警機動隊工作24小時休48小時的工作模式,在工作之餘輪休的時間主動參加社區志願者活動,為社區防控做貢獻。
  • .| 讓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下沉昌平松蘭堡
    讓我們一起為他們點讚!」讓我們一起為青年點讚,為這個偉大的國家和民族點讚!向上滑動查閱目錄上篇1.讓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下沉昌平松蘭堡2.舊宮141天,黨旗在防疫一線高高飄揚3.社區互助 青年戰「疫」24小時4.守住國門——新國展的戰疫5.歡迎回國 歡迎回家——九華山莊不僅是一個酒店
  • 【志願】致敬觀潮社區所有參與疫情防控的志願者們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國上下緊密團結,而社區作為最末端的管理單元,擔任著重要的嚴控責任,這期間許許多多的志願者們無怨無悔地站出來守護著觀潮社區
  • 武昌區東龍社區:志願者表彰碰上鄰裡文化節
    本次表彰活動表彰了東龍社區戰「疫」先鋒工作隊三隊,東龍社區戰「疫」優秀服務隊兩隊,東龍社區最美戰「疫」人20人以及東龍社區優秀平安志願者10人。來自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的昌儀琳便是此次東龍社區最美戰「疫」人中的一員,1994年出生的她曾當過兩年義務兵,作為一名下沉黨員,今年2月正式加入東龍社區志願者行列,卡口查體溫,幫助居民團購,買藥,陪伴東龍的居民渡過了這次疫情大關。面對這次表彰,她倍感榮幸:「總覺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小事,沒想到受到了表彰,我們還會繼續下沉社區,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 「警察藍」24小時在線守護「國旗紅」
    「警察藍」24小時在線守護「國旗紅」 2020-10-01 19: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進博會,管網人24小時默默貼心守護
    進博會,管網人24小時默默貼心守護 2020-11-04 0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天候的守護,合肥人,你一定見過它!
    同時,全市116臺派出所網格車、46臺武裝巡控車全天候布防,8臺特警PTU動中備勤,400臺交警鐵騎機動靈活,街面見警率、管事率顯著提升,治安震懾力、控制力顯著增強。目前,60處綜合警務站實體化運行,關口前移,警力前置,24小時警燈閃爍、24小時巡邏防控、24小時接警處警、24小時服務群眾,點亮了合肥街頭的平安燈,帶給群眾「看得見的安全感」。
  • 郫都24小時 見證最美逆行者
    12月11日18時-12日18時,這是成都市郫都區一個特別的24小時。成都21個區(市)縣4000餘名醫務人員,穿過凜冽的夜,捧出溫暖的心——他們披著星光,身裹寒霜,從夜幕到黎明,從第一個到最後一個,不知疲累地重複著採樣動作。12日18時,採樣工作基本結束,累計採樣783371人。
  • 郫都24小時見證最美逆行者
    12月11日18時-12日18時,這是成都市郫都區一個特別的24小時。成都21個區(市)縣4000餘名醫務人員,穿過凜冽的夜,捧出溫暖的心——他們披著星光,身裹寒霜,從夜幕到黎明,從第一個到最後一個,不知疲累地重複著採樣動作。12日18時,採樣工作基本結束,累計採樣78337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