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調查」直播帶貨「隱秘角落」:15元可買100人氣 記者付款後...

2020-12-24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2月22日消息(記者王晶)今年以來,直播帶貨成為了許多人的購物渠道,而近期一些直播帶貨「翻車」事件,則逐漸揭開了這個行業不為人知的一面。記者注意到,流量造假是其中的突出問題之一。

誰在賣流量?日前,記者調查發現,市面上一些宣稱可以數據造假、販售流量的「流量販子」可以輕易通過網際網路平臺被找到。他們打著「專業團隊、實力雄厚」等宣傳語,在一些QQ群內不時叫賣直播刷流量的價格。在這些宣傳語中,「10元買1萬個贊」「直播間發言80元100條」等公開標價一目了然。

記者關注到,根據國家網信辦11月13日發布的《網際網路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從事網際網路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時,不得有「虛構或者篡改關注度、瀏覽量、點讚量、交易量等數據流量造假」行為。

平臺客服向記者介紹直播刷量價格

兼職工作者:真人刷量價格高不划算

小馬是在北京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每天6點下了班以後,她的「兼職」工作又開始了。

為了多賺些外快,小馬要在「老闆」的指定下每天完成固定任務:三部手機在多個視頻平臺帳號來回切換,評論、點讚……小馬需要在幾小時內頻繁進退多個直播間。

小馬對記者介紹,在這條產業鏈裡,刷流量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利用軟體,用一臺電腦同時操作上千臺手機,批量刷量;另一種成立專門機構,招聘線上兼職,真人互動。

「真人刷量價格高不划算,人氣刷量每1萬人(機器人)每小時收費才70元。」小馬說,身邊不少朋友都在做這種「兼職」。

「這種事,還是什麼秘密嗎?」在採訪中,小馬反問記者。

 記者付款後直播間觀看人數迅速上升

小馬只是網際網路刷量產業的一角。

記者以「漲粉」「刷量」為關鍵詞在QQ上進行搜索,加入了一個某視頻直播平臺漲粉QQ群。記者看到,近2000人在此潛伏,各種刷數據的信息不斷「霸屏」。

進群後,一位群內的網友對記者推薦其業務:「繳納1999元包年會員費後服務皆打6折。『雙11』『雙12』優惠多,買點讚數送播放量。」

一位暱稱為「老槍」自稱可以刷流量的網友迅速添加記者。「若流量很快漲到峰值又快速回落,一定有問題,這種能讓人看出來的,說明『不專業』。」他向記者介紹其業務:「直播間掛人氣15元100人,能持續掛4小時。」

央廣網記者與賣家聊天記錄

不過商家不同,價格也會上下有所浮動。

對此,記者在某直播平臺隨機選取了一家只有300人觀看直播的家用電器店鋪,將連結發給對方,並支付了40元,半小時後該直播間的觀看人數迅速上升,從300人增加到400人左右,並維持了近三小時。記者看到,這期間直播間頁面還不斷顯示「某某正在去購買」等字樣。

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說,一些直播平臺的官方引流工具官方的價格較貴,所以很多剛入行直播的「小白」商家則多選擇在電商平臺上購買。

而經記者仔細發掘,仍能發現一些打著「打造氣質主播」的店鋪,實際上在做著流量生意。

央廣網記者與賣家聊天記錄

記者在電商平臺上通過簡單檢索後,一家店鋪客服將9條詳盡的業務線小窗給記者,粉絲上線分為慢速、中慢速、快速價格不等,並特意提醒稱,某短視頻平臺最多先充5000人,超過了「帳號就會有危險」。

當記者點擊該店鋪查看詳情時,發現該店鋪主頁沒有任何內容,僅存一個店鋪名稱,粉絲數、店鋪好評等均為0。幾天後,當記者再次搜索該店鋪,打開連結後顯示,該店鋪不存在或已關閉。

不少平臺上有關於直播刷流量的相關內容

 直播刷量為何屢禁不止?

專家認為,成本低廉或是刷流量現象猖獗的原因之一。

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隨便在網上就可以找到低廉的『刷手』,違法成本很低。對於『灰產』的瘋狂生長,第三方平臺有監管責任,這種責任是有限連帶責任。但是需明確的是,平臺方在直播行業既做選手又做裁判,無法實現有效的監督整改。」

蘇寧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到,如果這種現象長期延續下去,不僅會傷害消費者對於主播、商家乃至直播平臺的信任,加劇行業的泡沫化程度,長此以往,勢必會影響直播平臺的商業生態和發展空間,若是問題不解決,直播帶貨就只能是「一次性買賣」,再無下文。

因此,接受採訪時,不少專家建議,眼下要完善監督處罰機制,引入更加客觀的外部機構或者行業協會,對平臺和主播進行公允評價。

記者注意到,此前,也有業內人士呼籲儘快完善「直播帶貨」行為立法,以進一步規範直播帶貨行為。而近期,市場監管總局也發布了《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其中《意見》提到,針對網絡直播營銷中虛構交易或評價、網絡直播者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等不正當競爭問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重點查處實施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仿冒混淆、商業詆毀和違法有獎銷售等違法行為。

北京康達律師事務所劉嘉熙接受記者採訪時明確表示,刷量行為「肯定是違法的」。對於「刷客」來說,一般可以用侵權責任相關法律予以評價。

「如果刷客明知涉及虛假宣傳參與直播刷量,將被視為共同侵權,對消費者的損失負有連帶賠償責任。」劉嘉熙稱。

不過,劉嘉熙也談到,目前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等多部法律涉及刷量行為,但在法律處理依據方面還不夠明確,現實中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進行處罰,威懾力不足。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管理研究所王鵬認為,立法可能性不高,但對於平臺需要承擔的責任和相應的處罰機制在未來需要進一步完善,後續還是應該儘快出臺相關的更加細緻的、可操作性強的法律法規或者監管意見。

相關焦點

  • 直播帶貨數據「注水」:3萬個贊5元可買
    直播帶貨作為時下風口,在這個「雙11」成為創造銷量的主力軍之一。然而,直播帶貨流量數據造假、價格欺詐、退貨率高等引發的維權糾紛也層出不窮。《工人日報》記者調查發現,直播帶貨市場背後隱藏著一個刷數據的黑色產業鏈條——改帶貨銷量、增加觀看人數和互動評論、點讚數都可花錢「刷」。
  • 直播帶貨的隱秘角落:刷單、刷量、售假、帳號買賣
    來源:中國企業家頭圖插畫|肖麗原標題:刷單、刷量、售假、帳號買賣,直播帶貨的隱秘角落記者/趙東山編輯/李薇在花了近200萬的「學費」後,嶽巍對直播帶貨終於不再那麼執著了。這樣的MCN往往一邊做著直播電商的生意,一邊做著金融投資的生意,在收取商家的坑位費後,他們也會儘可能安排直播帶貨,即便沒有兌現當時允諾的帶貨效果,等到幾個月後,把坑位費退還商家便是,它們主要的「盈利模式」是從中賺取理財投資的利息,這一模式的關鍵是廣撒網,且大多是一次性生意,只要能網到足夠多的魚,就有豐厚的利潤。
  • 體育直播帶貨:曇花一現還是未來常態?
    「618」的硝煙還沒有散去,在這場電商大戰裡,淘寶、京東、蘇寧、拼多多,都交出了靚麗的成績單。而在這之中,體育運動品牌也有不俗的成績,憑藉「籤約代言」與「直播帶貨」等新形態的嘗試,獲得了不錯的成果。「這是最蕭條的時代,也是最繁華的時代。我們這些凡人,或參與或圍觀,都是大時代的親歷者。」面對滾滾而來的大時代,運動品牌從「直播帶貨」裡找到破題的法寶了嗎?
  • 記者調查直播帶貨賣假貨,網友熱議...
    虎撲9月12日訊 近日,廣州警方端掉一製售仿冒品牌化妝品團夥,據稱,這些假貨主要是流向小化妝品店和網絡直播帶貨所銷售的個體。新聞發布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警惕!又一仿冒品牌化妝品團夥被端?#記者調查直播帶貨賣假貨#!】近日,廣州警方端掉一製售仿冒品牌化妝品團夥。
  • 想做好直播帶貨,必看的100條直播帶貨建議!!!
    直播帶貨面前,絕大多數公司都在起跑線上,知道它,理解它,接受它,實踐它。它所涉及的環節遠不止100個。直播前需要考慮平臺選取、直播形式、主播風格、分傭方式、選品維度……直播時要增加直播間活躍度、粉絲粘性……直播後還要復盤+二次轉化……為此,鉛筆道整理了一份直播帶貨的100個建議,送給創業新起步的羅老師,也送給所有疫情下正堅持的創業者。
  • 直播帶貨動不動幾萬人圍觀,真就這麼熱?幕後調查:1萬人50塊,包月...
    刷單調查:直播刷人氣軟體出租700元包月 頭部主播、達人可以靠自身的粉絲積累、與公會的合作獲得平臺的青睞,剛入行的「小白」呢?有人選擇和MCN公司籤約。「包子」剛入行,她籤了MCN公司,待遇她沒有透露。記者在BOSS直聘搜索,一般帶貨直播薪資為4000元-10000元之間。
  • 瑞幸集體訴訟開庭,資產遭凍結,董明珠京東直播帶貨7億
    更多相關內容查看Tech星球往期文章《獨家 | 中國移動率先推出「5G消息」App,會是下一個微信嗎?》。2.字節跳動上線「字節雲」,發力雲服務5月15日,據Tech星球消息,字節跳動推出名為「火山引擎」的企業雲服務平臺,根據《「火山引擎」服務條款》,其開發者為北京飛書科技有限公司。
  • 流量可定製?直播帶貨背後數據「假繁華」、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2020年,在疫情的催化下,直播帶貨爆紅,各行業的商家都開始試水這種新興的營銷手段。從貨單價幾十元的零食、日用品,到貨單價高達幾萬元、幾十萬元的家電產品,都紛紛出現在了直播間的連結中。而帶貨的主播不僅有素人,明星、企業家也紛紛走進直播間,嘗試帶貨。
  • 直播帶貨行業已形成灰色產業鏈 假貨問題沒有完結
    直播帶貨行業已形成灰色產業鏈 假貨問題沒有完結 2021-01-06 15:05:36 來源:雷鋒網 幾乎每個女孩的淘寶「店鋪訂閱」裡,一定有那麼幾家網紅店。尤其是當直播帶貨成為風潮後,網紅的連鎖效應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 央視曝光直播帶貨刷單亂象:2萬觀看量+15個真人互動」只需53元
    剛剛過去不久的「618」,各大電商平臺再創銷售紀錄,直播帶貨等新方式也成為了疫情影響下拉動消費的新力量。不過,火爆的直播帶貨背後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29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就指出,在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信息中,刷粉絲數據、銷售量刷單造假成為了投訴的重點。真的是這樣嗎?央視財經記者進行了調查。
  • 賣慘收割百萬粉絲轉賣帳號,直播帶貨「割韭菜」套路調查
    直播賣慘收割百萬粉絲轉賣帳號打傳銷擦邊球售賣假貨快速套現直播帶貨「割韭菜」套路調查●靠賣慘來吸睛的主播不在少數,主要有以下兩類:病例賣慘型,主要描述病人的日常;受害者求助型,主要描述被性侵者、被網暴者等人的經歷
  • 直播帶貨下半場,牛鬼蛇神大混戰!
    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直播資本局:如何打造一個可以二十倍pe賣給上市公司的MCN公司」裡,曾經提到過用技術手段刷量的「群控」和「雲控」。除了技術手段外,還有大量真人刷量的平臺。目前國內刷量平臺至少有 1000 多家, 100 家頭部平臺每月流水超 200 萬元,從業者累計達 900 多萬人。
  • 直播帶貨需告別野蠻生長
    2016年6月,張大奕直播首秀,觀看人數超過41萬,成交額近2000萬,刷新淘寶直播銷售導流記錄,直播電商初露鋒芒。2017年10月,淘寶直播一姐「薇婭Viya」直播五小時帶貨7000萬。2020年直播帶貨真正成為風口開始爆發式增長。電子商務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疫情讓無人零售、直播電商迎來廣闊發展空間,電商直播成為刺激復購的新渠道。
  • 雙十一隱秘角落:月入百萬的投機生意
    在這場大規模狂歡中,帶貨主播和頭部品牌們也從中受益不少。數據顯示,雙十一首日直播銷量排名第一的是李佳琦,預估商品銷量達1000萬件,預估成交額達39.11億元。薇婭排名第二,預估銷量為720.58萬件,預估成交額達38.66億元。若以此計算,李佳琦和薇婭當日直播帶貨共銷售近80億元。 但除了這些明面上的受益者,還有一部分群體靠著「非常規」手段在雙十一期間獲利。
  • 直播帶貨"割韭菜"套路調查:賣慘收割粉絲 低俗表演博出位
    賣慘人設在各視頻平臺和直播平臺中幾乎成為常態,既有電商主播「哭窮」稱自己的產品沒人買,也有美食主播稱「自己工作壓力大,幾乎崩潰」。但實際情況是否真如主播所說呢?  《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一位原網名ID為「×××兔」的B站UP主在發布的視頻中,把自己打造成「打工妹」的形象,吸引了大量用戶點擊和觀看,其單個視頻播放量在10萬次左右,評論數量一般可達兩三千條。
  • 史上最短命「三國殺」:抖音直播帶貨已然降溫
    抖音、快手入局直播帶貨,在618期間帶來一輪喧鬧,但現在這種喧鬧開始迅速遇冷,步入「均值回歸」的階段。衝著初代網紅的「還債」情懷,加之抖音全平臺的流量資源推廣,這個數據屬於意料之中。「直播帶貨攤位「。>,但正如自媒體「網際網路怪盜團」所分析的那樣,抖音的商業化攻勢非常猛烈,問題在於,這種攻勢是否已經抵達天然邊界?
  • 從羅永浩跨足直播帶貨,探索體育帶貨之道
    可以說,曼聯俱樂部不僅是一個英超體育賽事的標籤,也是體育「帶貨」市場當中的金字招牌。2019年曼聯財務報表傳統俱樂部會利用賽事影響力為自身帶貨,而在體育賽事「帶貨」這方面做的更加「極端」的是一家飲料廠商——紅牛。作為一家大型企業,他們在體育贊助上的投入很大。
  • 5元假口紅進入直播間買50元,三天賣出130萬元,直播帶貨怎麼了
    直播踏上了5G的風口成為時代的寵兒,直播帶貨孕育而生。帥氣的小哥哥、漂亮的小美眉360度的介紹著產品的性能功效和使用方法,這種現場直播的既視感、互動性彌補了普通網購的弱點,使直播帶貨成為當今的潮流。然而主播的良莠不齊、平臺監管的不足導致不少負面消息充斥著我們視聽。
  • 直播平臺帶貨調查:宣傳使用極限詞語 部分主播涉違法
    不久後,淘寶、蘇寧和京東等主流電商平臺也相繼推出直播功能,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臺隨即上線直播帶貨功能,直播帶貨日益盛行。根據調研公司艾媒諮詢統計數據,2019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的總規模達到4338億元,預計今年規模還將翻一番。
  • 《隱秘的角落》:細小的人在龐大的國抽搐|隱秘的角落|嚴良|朱朝陽|...
    看完《隱秘的角落》後,再看到鋪天蓋地的細節分析,應該很多人都是這個感覺。感謝網友的不辭辛勞,帶我們挖掘出了這麼多細節,看到《隱秘的角落》中的隱秘的角落。(以下內容有劇透,請謹慎瀏覽)比如朱晶晶掉出窗後其實在外面的樹上掛了一會兒,是朱朝陽見死不救,最終朱晶晶墜樓而亡。窗外樹上掛著的白色衣料可以佐證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