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城市群已經躋身國際六大世界級城市群 一體化加速,上海破圈

2020-12-22 大河財立方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丘眉)沒有了森林,老虎將滅亡/沒有了老虎,森林也將滅亡/所以虎要守衛森林/而森林應庇護所有的虎。(《摩訶婆羅多》)

滬蘇湖、滬蘇通、北沿江高速等一條條新的高鐵線前些日子在上海人朋友圈接連傳出。這意味著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的長三角區域,在高鐵軌道網上已自成一片森林,上海如同這片森林裡守衛的老虎,在2020年第1號洪水中開啟「乘風破浪」,並將在更廣的範圍輻射破圈。

第1號洪水身後的喜馬拉雅山羊

7月6日10時05分,上海氣象中心更新暴雨預警信號。暴雨大風雷電「三黃」預警高掛,路上的車輛在暴雨中「乘風破浪」。網友紛紛發布視頻調侃:你在上海嗎?不,我在海上。

一個月前,6月8日,在珠三角博羅的阿蘭推送了身邊洪水的短視頻,她們那裡已經顯示這是多年不見的洪水。之後,洪水一路北上,截至發稿時,長江中下遊一連串的城市都在更新預警。

據環球時報的消息,黃河第1號洪水來臨、長江第1號洪水形成、鄱陽湖出現超警戒水位,水利部將水旱災害防禦Ⅳ應急響應提升至Ⅲ級。多地出現破紀錄的持續性強降雨過程。今年會否再現1998年那樣的特大洪水?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地理學院院長姜彤表示:「我認為這是有可能的。」

1998年,大多數人都知曉甚至有人親歷了那場百年不遇的洪水。那一年沿著洪水的足跡不斷追尋,在洪水發生的最上遊青藏高原還發生了很多重大的事情,不僅僅關乎國內,還關乎國際。喬治·夏勒是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的首席科學家。他1985年在青藏高原第一次見到藏羚羊就被迷住了。他認識到,藏羚羊的旅行決定了青藏高原這片土地的面貌,保護藏羚羊,同一地區的其他動物乃至整個生態系統都將受益。然而,之後他發現藏羚羊遭到大規模屠殺甚至被走私,它的羊絨被織成昂貴的披肩出售,名為「沙圖什」。1997年,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發布了一份極具影響力的報告《因時尚而滅絕》。1998年,除了克什米爾,瑞士作為最後的國家也加入了旨在管制相關交易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青藏高原的藏羚羊,或者稱「喜馬拉雅的山羊」,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黃河與長江下遊的洪水,是藏羚羊在「說話」。以藏羚羊為標誌性生物的青藏高原東部地區被譽為「水塔」,是黃河、長江、瀾滄江和怒江的源頭所在地。中國北方的可耕地約有75%要靠來自青藏高原的河水灌溉。喬治·夏勒在其著作《第三極的饋贈》裡介紹,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變暖就已經反映在青藏高原,高原上每年氣溫的升高甚至比全球平均水平快了一倍。冰川也因此在加速融化,最終表現為下遊地區的洪水。而且,洪水過後,是嚴重的水資源緊缺。3600年前,中國古人就說要保護河流,首先要保護山嶽。寫於約1400多年前的南北朝的庾信《徵調曲》中就有了飲水思源的說法(飲其流者懷其源)。這句話所表達的含義在今天格外發人深省:哪怕只是一杯水,也不應認為來得理所當然。

7月1日,一列由南通發出的列車行駛在滬蘇通鐵路上。 新華社發一體化加速

第1號洪水進入上海城的前幾天,7月2日下午,泰州城市推介會暨重大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在上海舉行。泰州市委書記史立軍在致辭中首先分享了一份喜悅:昨天,我們舉行了「泰州至上海動車組開通儀式」,從泰州坐直達動車,不到兩小時就到了上海。

泰州位處長三角地區的江蘇省中部,由於前一階段在發展上相對落後,經常被民間有意無意中劃入更為偏遠落後的「蘇北」片區。其實,泰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也是承南啟北的水陸要津。泰州與揚州在歷史上分分合合,如今,泰州人有時候對外人介紹地域為了省事會說,「我們就是大揚州的」。

史立軍跟著動車組到達上海。「在動車上,我一路看,一路想,感觸很深。過去泰州人到上海都是坐輪船,差不多要十幾個小時,後來有了高速公路,泰州人開車到上海也需要將近4小時。不久的將來,北沿江高鐵開通了,泰州到上海只要50分鐘左右。」他說。

如同藏羚羊的旅行決定著青藏高原的面貌,長三角區域的面貌則由人類的旅行決定著。不過,人類顯然會更加主動掌握自己的命運。2016年,泰州市開啟金改申報,2017年,出臺「金融支持產業轉型升級改革創新」一系列舉措。絲毫不意外,泰州將上海作為對外合作的第一站,期待與上海在各種資源上能夠更加無縫地、高質量地接軌。

長三角城市群已經躋身國際六大世界級城市群,是「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地帶,更是中國經濟版圖中傳統的重心區域。但是,這還不夠,長三角城市群的夢想是「世界範的、高質量發展的大港灣」。它亟須提高較落後區域內的短板,解決過往發展中存在著的不均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其中主要包括浙江南部的腹地,江蘇的蘇北,還有安徽的皖南、皖北、大別山等區域。

從全球來看,城市群已經成為世界經濟重心轉移的重要承載體,影響著未來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的格局。從國內來看,城市群也是引領中國經濟發展轉型的「主引擎」、創新發展的「主陣地」。但什麼是真正成「群」的開始?2015年,時任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的王戰說:「建設真正的城市群,軌道交通先行。」上海華夏經濟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丁國傑對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指出,高鐵軌道的完善,將會促進網絡內城市間全方位的「來來往往」,是雙向的互動交流。

在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前,2018年6月1日,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在上海召開,審議並原則同意《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和《長三角地區合作近期工作要點》,標誌著長三角一體化進入實質推進階段。這一場突如其來的1號洪水,或許透露了一體化更多急迫的推動力,並將更加深遠地影響著一體化的進程。

上海破圈

在一體化中,上海的行事規則已經在悄然改變。

2017年10月,李強同志就任上海市委書記。此前,他長期在浙江省擔任地方官,之後在2016年6月調任江蘇省委書記。在上海就職後,李強主動與蘇浙皖進行對接,提出「規劃對接、戰略協同、專題合作、市場統一、機制完善」五個著力點,牽頭組建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圍繞「能幹什麼、要幹什麼、怎麼幹」著手制定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2018年,在上海主導的「長三角金融協同發展與風險防控」系列調研中,「發揮上海定位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外溢作用,對上海來說,關鍵不是引進,而是怎麼走出去,不能過於狹隘,上海要有上海的氣度」,「上海不能僅僅著重在吸引資源,而是要著眼支持帶動長三角區域發展。」以上這些觀點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的共識。

「打通國際視野,打通區域藩籬,開放包容,大氣謙和,跳出已有上海的經驗、做法,把上海的目標、坐標,與長三角一體化的責任、擔當銜接,做細戰略定位、規劃對接、信息對接共享、產業布局優化。」《2018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藍皮書》中這樣寫道。而且,書中指出,上海還要輻射得更遠:「作為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將『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海上絲綢之路』連接起來,通過自貿區建設和發達的立體交通網絡形成對『一帶一路』經濟區的輻射效應。特別是上海港連接歐亞大陸橋與太平洋海運,是中國海陸雙向開放的重要結點,是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歐亞海陸運輸樞紐和經濟輻射中心,是中國面向歐亞大陸和面向亞太地區開放的核心。上海的經濟地位決定了上海必將成為『一帶一路』的龍頭。」

2017年10月11日,上海市政府發布《上海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發揮橋頭堡作用行動方案》,聚焦六大專項,提出了十大舉措。其中第五大舉措明確:建設上海「一帶一路」能源和碳交易市場。此舉措是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顯著影響,積極探尋有效措施推進國家(地區)間的深度合作,共同致力於實現綠色低碳發展。中共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應引導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2019年底,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後,確立了又一國家戰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出生態保護,既是針對黃河流域特定的背景下提出,也是符合併且凸顯了現在我們新的發展理念,即綠色發展的理念。」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喬依德對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解釋,「高質量發展,首先是跟生態保護是呼應的,包含綠色發展、生態發展。除此之外,高質量發展強調不單純追究GDP,更強調民生,更強調經濟結構的合理布局,更強調產業鏈的合理布局以及產業鏈的逐步提升。」

「我們並非擁有兩個地球,可以收藏一個,揮霍一個。人與土地應立下盟約,反對一切無節制的消耗、浪費以及不必要的破壞。我們需要適應一個資源有限的時代,需要喚醒所有人,要從道德、審美、信仰、民族等各個方面,照顧各自的需求和價值觀。」喬治·夏勒在著作《第三極的饋贈》中說。

責編:劉安琪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相關焦點

  • 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角逐,誰會成為世界級城市群
    所謂城市群就是指在特定的區域範圍內,以1個以上的特大城市為核心,3個以上的大城市構成單元,依託一些發達的基礎設施網絡所形成的一個城市群體,而各個國家都有著不止一個的城市群,我們國家當然也不例外,如今我們國家規劃建設19個城市群,不過這些城市群的發展與實力卻並不相同,而我們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幾個發展比較好
  • 中國五大城市群發展潛力分析:成渝城市群「雙核獨大」
    從國際經驗看,發達國家人口遷移一般經歷兩階段:從城鎮化到以大城市為核心的都市圈化城市群化,中國的都市圈城市群時代已經到來!城市群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重要標誌,是推進高質量發展和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平臺。我們在前期推出了系列報告,本篇結合世界級城市群的發展規律,對中國規劃建設的19個城市群進行排名,並對五大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群逐次分析。
  • 世界六大城市群中,未來哪一個發展潛力更大?
    在世界範圍內的普遍承認的大型世界級城市群共有六個,分別是: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倫城市群、歐洲西北部城市群、中國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所謂世界級城市群,是指世界上最大的數個城市群。
  • 津石高速全線通車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加速構建世界級城市群
    再加上緊張施工中的京濱鐵路,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快速推進,正在拉近津城與京城的距離,加速構建世界級城市群。  從國家層面來看,進入新階段,加快打造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是協同發展的重要目標。北京「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將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區兩翼齊飛,構建現代化都市圈,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天津市提出與北京共同發揮中心城市的作用,引領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在落實重大國家戰略中展現天津新作為。  交通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率先突破的重點領域。京津冀一盤棋布局,交通先行先試,一體化發展給市民出行提供便利,物流暢通快捷,經濟發展得到了有力保障。
  • 洋山自動化碼頭凝聚中國智慧,一體化加速世界級港口群建設
    5月27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集中採訪報導記者團來到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碼頭。該碼頭2017年12月10日開港試運營,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全自動化貨櫃碼頭。「除了人少之外,碼頭採用全電驅動,綠色環保。」
  • 中國3大城市群對決,長三角和粵港澳互相較勁,一匹黑馬即將出現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城市的單一發展將逐漸成為過去,未來將成為城市群的一體化發展, 現在中國真的只有三個頂級城市群的區域,它們是公認的京津翼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和廣東港澳大灣區,但它們之間也有優劣,未來,他們誰的可塑性更大些呢?
  • 【潮湧長三角】長三角裡的小三角 「安花白」城鎮圈為長三角一體化...
    17日,「潮湧長三角 共建進行時」網絡主題活動來到江蘇崑山花橋經濟開發區,了解了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中,「安花白」的城鎮圈建設。2018年1月,《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 年)》提出打造嘉定安亭-青浦白鶴-崑山花橋等三大臨近上海市域邊界城鎮圈,推動上海和近滬地區一體化。
  • 打破五大壁壘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市群發展
    與此同時,第二梯隊的單個城市群建設發展也逐步進入正軌,其中長江中遊城市群的經濟生產總值已經超越珠三角以及京津冀城市群,中原、海峽西岸以及成渝城市群的經濟生產總量均超過6.5萬億元。  第三梯隊城市群位置相對偏遠,發展經濟同時兼顧糧食、生態、邊疆安全。第三梯隊為成長發育期城市群,位於西部地區,包括呼包鄂榆、滇中、黔中、蘭西、天山北坡以及寧夏沿黃等6個城市群。
  • 中制智庫謝良兵: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發展高端製造業是重要一環
    目前公認有北美五大湖、紐約、倫敦、巴黎、東京和中國長三角六大世界級城市群。此次北京全會提出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說明京津冀城市群離世界級還有努力的空間。而在「十四五」期間,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又面臨著區域人口、資源環境承載力、公共服務資源配置、科技合作與科技博弈等諸多挑戰。
  • 城區百強榜單再次印證了長三角難以匹敵的實力
    報告中有一張城區百強榜單,再次印證了長三角難以匹敵的實力。全國實力最強的100個城區,有33個來自長三角2019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長三角從舊版的滬寧杭三角地帶,升級為滬浙蘇皖三省一市plus版本。這個plus版本的長三角,用不到4%的國土面積,承載了全國16%的常住人口,貢獻了全國近四分之一的GDP產出。
  • 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長三角大時代來臨,甩開與珠三角的差距
    而在今後的經濟發展中,都市圈和城市群加快發展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大的發展潛能。城市群、都市圈建設每年能夠為全國經濟增長提供至少0.5到1個百分點的增長動能,不僅為了應對疫情衝擊,更是為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中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中國目前擁有19個城市群、34個都市圈。經濟發展的競爭格局已經悄然來臨,走進城市群、都市圈的發展時代,多元化的經濟發展體系未來會逐步走上經濟的中心位置。
  • 我國「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翼3大城市群」,你最看好誰呢?
    眾所周知,中國最先進的三大都市圈分別是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翼,這三個經濟圈都是代表中國進入世界的領袖, 今天我們一起看看那三個誰更有實力,誰在國際上影響力更大。長三角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和安徽共計26城,國土面積21.17萬平方公裡,總人口1.5億,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經濟中心,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世界重要的先進位造業基地。
  • 從人口流動,初窺城市群時代
    這時城市群就體現了它的時代意義。  城市群並非幾個城市的簡單組合,它是區域一體化策略下,將生產力協調分配的載體。通過大都市的輻射帶動,配合產業結構的完整分配,未來發展更快的必然是周邊的"衛星城市"。因此,未來衛星城市也將成為吸納農村人口的主要載體,從而有望打破"小城寡民"的魔咒。
  • 我國「最大」的城市群,是世界6大城市群之一,經濟作用深遠
    今天,在許多國家,它們組成了自己獨特的城市發展群,這些群體基本上可以帶動其他城市的發展,包括一個或多個特大城市和多個重要城市,組成這樣的經濟發展組織,更好地利用各種發展資源,加快其他城市的經濟發展和其他方面的發展,在我國境內,長三角城市群是其中最典型、發展效率最明顯的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從成立那一刻起就起到了巨大的發展作用
  • 城市群崛起,新的「城市坐標點」在哪?
    目前世界上有六大城市群,分別是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倫城市群、歐洲西北部城市群和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高城市佔位,聯動城市群發展  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以及河北11市,是正在崛起的第七大世界級城市群的主要經濟圈。
  • 「十四五」規劃系列研究之三——「十四五」期間城市群發展要突出...
    ,向世界級城市群邁進。從發展潛力看,2015-2019年間海峽西岸、成渝以及山西中部城市群的累計經濟生產總值增幅突破45%,接近長三角城市群;中原以及長江中遊城市群的累計增幅突破40%,關中平原城市群的累計增幅也達到35.5%,發展勢頭高漲。
  • 上海大都市圈範圍明確「1+8」 專家建議應具8項核心功能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上海大都市圈範圍明確「1+8」,專家建議應具8項核心功能近日,寫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的「上海大都市圈」範圍得到明確:包含上海、無錫、常州、蘇州、南通、寧波、湖州、嘉興、舟山等
  • 中國四大城市群,有多牛?GDP佔到全國的一半,未來還將提升!
    中國四大城市群,有多牛?GDP佔到全國的一半,未來還將提升!關於中國四大城市群,其實國家已經基本定下來了!城市群、都市圈的發展,無疑將成為未來國家的核心點,只有每一個核心點都發光發熱,然後輻射帶動周邊地區,那麼我國才會正式進入崛起的時代。千萬不要低估城市群的作用,時間會證明。
  • 京津冀、粵港澳、長三角、成渝雙城四大城市群金融業發展群像
    具體來說,路徑更加注重科技和體制創新;要素組織更加注重經濟區在要素配置中的作用;空間載體上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作用更加突出。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指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打造創新平臺和新增長極。
  • 長三角一體化!太倉將成為江蘇進入上海的重要樞紐門戶城市!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實施一年多來,我市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在搶抓機遇中乘風破浪,在真抓實幹中勇往直前,為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的一體化貢獻了「太倉力量」。8月22日上午,平時工作生活在上海的太倉吳芸女士乘坐C3798次列車從上海虹橋站到太倉南站。「全程27分鐘,車費16元,省時省錢更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