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一體化!太倉將成為江蘇進入上海的重要樞紐門戶城市!

2020-12-17 小貝叔叔88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實施一年多來,我市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在搶抓機遇中乘風破浪,在真抓實幹中勇往直前,為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的一體化貢獻了「太倉力量」。

8月22日上午,平時工作生活在上海的太倉吳芸女士乘坐C3798次列車從上海虹橋站到太倉南站。「全程27分鐘,車費16元,省時省錢更省心!滬蘇通鐵路開通後,回家看父母方便多了。」

高鐵的開通,讓更多像吳芸一樣滬太兩地跑的市民,真切地感受到了交通一體化發展帶來的變化。

今天的太倉,也正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戰略機遇,通過公交無縫對接、打通省際斷頭路、推進高鐵建設、實施水鐵聯運等交通項目的一體化發展,讓滬太互聯互通的宏偉藍圖走向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活現實。更為重要的是,太倉城市未來發展的新空間正全面打開。

一條公路打通,讓太倉到上海「最快3分鐘」

「從這條路到嘉定方便多了,只要幾分鐘。」昨天上午,家住陸渡的村民吳企平開心地告訴記者。然而兩個月前,他還飽受七彎八拐的探親之苦。「我和妻子住在太倉,女兒居住和工作都在上海,基本上每周都要相互看望,以前要麼自駕走高速,要麼到朝陽車站坐公交,都不太方便。這條路不僅節省了時間,還節省了油費、高速通行費等。」

吳企平口中的便捷通道,便是太倉陸渡直達上海嘉定城北路的嶽鹿公路。今年6月28日,這條斷頭路正式對接——這也是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後,上海市首條打通的省際斷頭路項目。這條斷頭路貫通後,兩地之間的通行時間,由原來半個多小時縮短至最快3分鐘!

兩路對接,橋通路寬,「曲線繞行」升級為「直線速達」,兩地居民生活往來、工作通勤更便利了。「陸渡村常住人口有近萬人,其中70%的人與嘉定來往密切。長期以來,由於被新瀏河阻隔,他們走親訪友、工作就業、消費購物、看病就醫等都十分不便,斷頭路的打通為該片區居民提供極大便利。」陸渡村黨委書記李曄說,現在像吳企平這樣經過這條路的 「新上海人」乃至「新長三角人」真切地感受到這種「快」的變化。

伴隨著道路的對接,繼嘉定59路、60路,太倉501路兩地通行之後,滬太第四條毗鄰公交嘉定7路B線也隨之在兩地間往返,加上幾乎覆蓋我市的滬太專線及連接浦東、虹橋機場的滬太省級客運快線,滬太公交網實現了東、中、西的全面對接,滬太跨省之旅變得更加快捷。

消除了交通不便的掣肘之後,兩地間的發展要素自由流通也更為便捷頻繁。據了解,嶽鹿公路城北路一頭連接著太倉正著力打造的未來新城,一頭連接著上海製造業重地嘉定區,連接著整個上海道路交通網絡。這條路把太倉與上海「無縫」連接在一起,為朝氣蓬勃的婁江新城,為正搶抓機遇實現大跨越的太倉,帶來了更多憧憬和機遇。

市交運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市將滾動推進列入長三角一體化接滬道路建設,為滬太同城化發展按下「快進鍵」,形成「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的生動局面。這有利於進一步密切我市與嘉定等地近鄰緊鄰親鄰關係,有利於我市全力打造「上海下一站、下一站上海」城市新形象。

一條鐵路開通,讓太倉成為「高鐵上的城市」

滬蘇通鐵路開通已近2個月,對於不少太倉人來說,在家門口坐火車出行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早上9點多,在太倉站的候車大廳裡,有出去旅行的旅客、有商務出行的企業人士、有回學校上課的大學生。在採訪中,對於能在家門口乘火車出行,大家都表示「方便」!「我們乘坐的是C3860次,去南通。」市民陸燕周末帶父母去南通玩,「帶父母體驗一下,第一次在家門口坐火車。」

滬蘇通鐵路正式通車,拉近了長三角城市間的時空距離,太倉到上海市中心區域僅需半小時。同時藉由這條鐵路,太倉融入了10多萬公裡的全國鐵路線,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多個區域戰略重疊覆蓋的「橋頭堡」和「樞紐站」。

滬蘇通鐵路的開通,不僅僅結束了太倉「地無寸鐵」的歷史,更為經濟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太倉市同維電子有限公司正處於太倉火車站的核心圈,滬蘇通鐵路開通後,公司到太倉站開車不超過10分鐘。

「不管是客戶來拜訪,還是我們出差,都變得非常便捷。」公司行政總監王亮潔表示,現在高鐵通了,他們招聘吸納人才相對周邊高消費地區更具優勢了。另外,公司是做電子信息類的服務,客戶分布全國各地,高鐵開通以後,客戶往來十分方便。

高鐵的開通,不僅為協調發展、物流貿易、創新創業、教育醫療等注入源源活水,還將為旅遊出行、居住環境、消費品質的提升帶來動力之源。滬蘇通這條黃金通道將加速人才、科技、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資源要素向太倉匯聚。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更加堅定了我們推進長三角交通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信心。」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正努力為長三角一體化交通發展做加法,眼下在做的就是加快推動閔嘉太城際鐵路早日落地開工。

我市正以滬蘇通鐵路開通運營為契機,圍繞國家戰略,調整運輸結構,發展綠色交通體系,發揮沿江臨滬的區位優勢。根據規劃,太倉將匯集滬蘇通鐵路一期、二期,南沿江高鐵,規劃中的北沿江鐵路,蘇錫常城際鐵路以及閔嘉太城際鐵路,屆時將形成「5+1」軌道交通網絡和東西南北相互貫通的交通樞紐,成為江蘇進入上海的重要樞紐門戶城市。屆時,我市溝通聯繫上海與長三角、蘇州與蘇中蘇北地區的橋頭堡地位將更加突出。

一條水道貫通,讓水鐵聯運實現「無縫對接」

6個月前,一批在上海港堆場堆存了10來天的6000標箱板材通過「公轉水」方式陸續運抵太倉港,為蘇州周邊數十家木材、家具等企業解決了原材料不足的問題。同期,新大洲本田摩託(蘇州)有限公司一批發往美洲的訂單產品,通過太倉港推出的「滬太通」這一「公轉水」模式,得以順利運抵上海洋山港,裝船出海。

滬太港口聯動,水鐵聯運打通,不但解決了眾多長三角企業物流運輸的難題,更節約了企業的物流成本,提升物流運輸效率,幫助更多的企業渡難關、保穩定、促發展。

得益於水上交通一體化的推進,太倉港的發展也交出了一份份滿意的答卷:太倉港至外高橋和黃浦江港區的「太申快航」,6月份環比實現5.2倍增長;快速便捷的「滬太通」出口模式,半年累計完成3.4萬標箱,同比增長64.4%;「洋山進口清關箱」業務半年累計完成5144標箱,同比呈幾何倍數增長。

當前,我市融入上海、融入長三角的立體式交通體系正在全力構建中。太倉港與上海港開展戰略合作,加強兩港物流運輸體系對接,太倉港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的重要貨櫃幹線港,貨櫃吞吐量穩居全省港口第一位。建成不久的長三角高等級航道楊林塘航道,可通航一千噸級船舶,成為大運量、低能耗、綠色環保的水上通道,太倉港貨物可通過「水水中轉集疏運模式」運到內地。根據相關規劃,至2030年,我市將形成「三縱三橫兩線」的主要水上運輸通道,同時與34條等外級航道組成水上運輸網絡。

更為可喜的是,明年,太倉港貨物又將多一個運輸渠道。太倉港疏港鐵路已經開始架設箱梁,工程施工取得重要進展。這條以貨運為主的鐵路建成後,太倉港的貨櫃可以通過鐵路運往全國各地,不僅可以大幅提升太倉港的集疏運和鐵水聯運能力,而且能更有效輻射和服務長江中上遊地區、江浙滬及國內其他地區。該條鐵路的建設,有助於太倉港口功能轉型升級和加快建立「公鐵水」多式聯運綜合交通網,打通水鐵聯運的「最後一公裡」,為太倉打造臨江現代物貿基地提供先天交通優勢。

相關焦點

  • 蘇州太倉:公鐵水並進勾勒樞紐門戶城市
    在新瀏河兩岸,通聯滬太兩地的交通網正在密密織就,為兩座城市的進一步融合發展「牽線搭橋」:曾經的斷頭路通車了,期盼多年的高鐵來了,港口協作也更加密切了……滬太互聯互通,太倉城市未來發展的新空間全面打開,潛力得到完全釋放。在長三角一體化融合發展的版圖上,公鐵水齊頭並進的交織線路,正細細描摹勾勒出一座江蘇面向上海的重要樞紐門戶城市。
  • 觸摸長三角一體化的太倉「新脈動」·互聯互通:公鐵水並進勾勒樞紐...
    在新瀏河兩岸,通聯滬太兩地的交通網正在密密織就,為兩座城市的進一步融合發展「牽線搭橋」:曾經的斷頭路通車了,期盼多年的高鐵來了,港口協作也更加密切了……滬太互聯互通,太倉城市未來發展的新空間全面打開,潛力得到完全釋放。在長三角一體化融合發展的版圖上,公鐵水齊頭並進的交織線路,正細細描摹勾勒出一座江蘇面向上海的重要樞紐門戶城市。
  • 上海市域鐵路嘉閔線太倉段項目發布,加強滬太軌道交通銜接
    江蘇太倉打造樞紐門戶城市暨嘉閔線太倉段項目發布,上海市域鐵路嘉閔線(含北延伸)至太倉段項目合作備忘錄籤署,嘉閔線將與滬蘇通鐵路一期和二期、南沿江鐵路、北沿江鐵路、蘇錫常城際鐵路,構成太倉市「5+1」軌道交通網。太倉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口南岸,南臨上海市寶山區、嘉定區,與崇明島隔江相望。
  • 貼地飛行,加速一體化發展
    蘇州張家港、常熟、太倉沿江三市同時接入長三角鐵路網,並肩邁入「高鐵時代」,將大大縮短與上海、南通及蘇北地區的時空距離,有力助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高鐵的通車有利於形成綜合型交通樞紐,有利於推動太倉成為更大區域的「節點城市」和「樞紐門戶」,拓展城市發展的腹地,進而形成「創新節點」。 實幹 乘勢而上推進高質量發展 站在常熟站向東南望去,不遠處有一片35畝的規劃用地。到明年年底,這裡將看到高鐵新城小型示範數據中心的雛形。
  • 【潮湧長三角】長三角裡的小三角 「安花白」城鎮圈為長三角一體化...
    17日,「潮湧長三角 共建進行時」網絡主題活動來到江蘇崑山花橋經濟開發區,了解了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中,「安花白」的城鎮圈建設。上海市嘉定區安亭鎮、江蘇省崑山市花橋經濟開發區、上海市青浦區白鶴鎮以吳淞江為紐帶,地緣互為依靠、相互銜接,為嘉定、崑山、青浦三地之交界,也是上海與江蘇的重要往來門戶,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互連,人文相通相近,產業各具特色
  • 《21世紀經濟報導》專訪馬曉暉: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湖州要勇於成為...
    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背景下,湖州如何定位自身的城市發展角色?未來又將著重關注哪些領域的協同與發展?為此,21世紀經濟報導專訪了湖州市委書記馬曉暉。他認為,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湖州只是開了個頭,今後湖州要勇於成為「一線城市」。要先從與嘉興、杭州、上海等城市的一體化入手,逐步在廣度、深度、力度上進行拓展,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 長三角城市群已經躋身國際六大世界級城市群 一體化加速,上海破圈
    新華社發一體化加速第1號洪水進入上海城的前幾天,7月2日下午,泰州城市推介會暨重大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在上海舉行。泰州市委書記史立軍在致辭中首先分享了一份喜悅:昨天,我們舉行了「泰州至上海動車組開通儀式」,從泰州坐直達動車,不到兩小時就到了上海。
  • 長三角一體化的新使命 :破除行政壁壘 探路「雙循環」新格局
    8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合肥主持召開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繼2018年11月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後,這一區域再次受到全國人民的矚目。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當前國內國際形勢的變化更加凸顯了長三角一體化的重要性和正確性,並對其賦予了更大的使命。長三角既是國內經濟的核心區域,又是國際大循環的一個支點,如果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能夠真正獲得成功,將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取得成功的關鍵。
  • 【青青島觀察】這條通道打通後 青島將變身鐵路樞紐城市
    連淮揚鎮鐵路開通後,將與青鹽鐵路青連段實現連接,二者連通後,從青島坐高鐵出省可以到達江蘇的連雲港、淮安、揚州、鎮江,並接京滬高鐵到常州、無錫、蘇州、上海,起到溝通環渤海和長三角、山東和江蘇直至上海的作用。
  • 蘇州上海八名幹部首次實現跨區域任職 長三角一體化幹部交流「破題」
    就在去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合肥主持召開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要求「要探索建立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相適應的幹部交流機制」。組織部門相關人士認為,此舉是對這一講話要求的積極、快速響應,也是一次重要而大膽的「破題」。8名幹部跨區域走上關鍵崗位幹部交流任職,歷來是促進幹部成長、鍛鍊幹部能力的重要途徑。
  • 江蘇四大鐵路樞紐,蘇北佔三個
    江蘇,簡稱「蘇」,省會南京市,位於長江三角洲地區 ,中國大陸東部沿海,江蘇地處長江經濟帶,下轄13個設區市,全部進入百強,是唯一所有地級市都躋身百強的省份。江蘇人均GDP、綜合競爭力、地區發展與民生指數均居中國各省前列,成為中國綜合發展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已步入「中上等」發達國家水平。江蘇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居全國前列,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省份之一,與上海、浙江、安徽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成為國際六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江蘇省總面積10.72萬平方公裡,轄13個地級市。截至2019年末,江蘇省常住人口8070萬人,是中國人口密度第一大省。
  • 繼無錫後,江蘇第四座「萬億城市」來了,有望成為「特大城市」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一說繼無錫後,江蘇第四座「萬億城市」來了,有望成為「特大城市」。這個城市是南通,南通是上海經濟大都市圈北翼的門戶城市,是長三角北翼經濟的中心,東臨黃海,南瀕長江,與上海、蘇州隔河相望,西、北與泰州、鹽城接壤,「據江海之會,南北咽喉」,被稱為「北上海」,常州和徐州的地鐵已經開通,南通的地鐵還在建設中,重要的是,經過南通的鐵路正在加速,它將與上海相連!
  • 合肥倘若與這城市「聯手」,或將超越蘇州,成為長三角中心城市
    、長株潭一體化等,說是團結,其實就是團結的力量。,合肥如果能和安徽省內的這個城市「聯手」,那就大不一樣了,或者趕超蘇州成為長三角的中心城市。這個城市是淮南,淮南市安徽省轄地級市,總面積5571平方公裡,345.6萬人,淮南是我國的能源之都,是省內重要的工業城市,雖然經濟總量不高,發展不是特別優秀,但是在經濟增速上,淮南很不落後,達到14.23%,也就是說淮南的發展潛力巨大,經濟發展很快,合肥如果能與淮南攜手,城市競爭力將大大增強,如今合肥淮南的同城化也越來越明顯,特別是京福高速鐵路的開通,合肥到淮南只需
  • 長三角一體化籤約:涉大飛機製造、量子通信等19項大事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長三角一體化籤約重要合作!上海將積極發揮龍頭作用根據上海發布的消息,6月5日,2020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在浙江湖州舉行。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表示,長三角一體化合作機制在這次疫情大考中得到了拓展和提升,標誌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有了更為堅實的基礎,一體化的理念、「共同體」的意識已經深入人心。
  • 滬蘇通鐵路:打開長三角北翼腹地,「揚子江高鐵圈」顯露雛形
    除了一舉打破張家港、常熟和太倉這三個蘇南富庶之地「手無寸鐵」的尷尬歷史,滬蘇通鐵路在南通接上寧啟鐵路後,將形成滬寧之間的又一條快速鐵路通道。如此一來,寧啟鐵路沿線的揚州市和泰州市,也將實現快速達滬。上海加上江蘇沿江8市,初步搭建起了一個「揚子江高鐵圈」。
  • 上海南翔印象城MEGA將於8月25日開業
    上海南翔印象城MEGA此次引入首店數量破百家,足見嘉定的經濟發展潛力。 自2018年以來,嘉定區正逐步成為長三角城市群中重要的「創新技術策源地、創新要素集散地、創新成果轉化地」。加之,崑山、太倉和嘉定地區的連綿化發展,嘉昆太區域一體化協同效應初現,產業經濟的深度融合,高精尖人才正不斷湧入嘉定這片創新活力地區,人口基數百萬級的消費群體帶來巨大的商業潛能。
  • 南京欲升級樞紐門戶,專家建言陸港與空港「無縫銜接」
    可能是我從上海坐高鐵到南京開個會,然後可以直接坐飛機去阿姆斯特丹。這個轉化效率對城市發展至關重要。」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楊保軍如此說道。對於南京的發展,他向南京市長繆瑞林提出自己的想法:通過空港跟高鐵有效組合,能把南京門戶樞紐功能發揮好,提升城市國際化能力。楊保軍不是唯一一個提出這種建議。
  • 長三角議事廳︱建議在長三角實施科創對口支援與城市結對計劃
    技術交易市場是創新要素流動和科技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載體,是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給、支撐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從科技創新與技術交易領域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的重要抓手。目前,長三角雖然已經成為全國技術交易最活躍的區域之一,但滬蘇浙皖三省一市發展差異化明顯,需要採取針對性措施開創長三角技術交易市場新格局。
  • 太倉瀏河:追波逐浪,當好樞紐門戶城市橋頭堡
    今天的瀏河,憑藉獨特的地理區位和綜合實力,圍繞太倉市 「兩地兩城」發展定位,充分發揮先導區、先遣隊和先行軍的作用,努力在融入以上海為龍頭的一體化發展中邁出更大步伐,為太倉市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作出更大貢獻。
  • 量子通信、12寸晶圓製造基地等一大批項目籤約,長三角一體化建設...
    擬推動中新蘇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擴區發展,擴區面積約41平方公裡,實現產業有序轉移、精準承接,不斷放大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示範效應。第三批籤約事項共3項,分別是:共同推進長三角數字經濟一體化發展戰略合作協議,由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一市三省經信部門共同籤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