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聰明投資者
「5月開始,湧入量化行業的資金量至少在1000億。這個時候跟客戶聊產品不需要介紹算法交易,勝率,盈虧比,甚至你到底人工智慧還是人肉智能都沒關係,就說你現在什麼還能賣吧?」
「熱情高漲,產品備案的速度還抵不過客戶打款的速度,某些管理人估計也後悔,早知道把姿勢擺好,效率高點還能多接點兒」
「對衝後的收益不虧損已經算不錯的結局了。這期間有很多同行暢想過量化N.0,夢想著年年賺法拉利,現在先把自行車組裝好了再說吧。」
「從來沒有見過那麼多錢的時候,管理人應該停下來想想自己修的那個房間還能不能再裝錢,或者思考一下以後要不要重新再修一棟樓。」
本文作者就職於頭部百億量化私募,以上,是他對今年市場的感慨。
今年量化私募迎來豐收年,火爆的同時,也引來很多資金湧入其中。一些頭部量化私募開始主動「封盤」控規模。
此前,已有幻方量化、九坤、因諾等量化私募宣布「封盤」,而近期,思勰投資也公告稱,決定不晚於2020年1月31日起,暫停公司日內CTA產品線的淨申購,控制相應策略的管理規模。並稱此舉是為了保護現有投資者權益,維護量化策略有效性。
這位私募人親歷了今年這波量化打雞血似地被追捧,分享了他對於當下以及未來量化市場的觀點,聰明投資者經授權分享給大家。
3月的時候,受金主爺的邀請在成都茶館暢談了幾個小時,從生豬出欄量聊到量子通信,他的水平「很高」,我只能假裝都聽懂了。總結陳詞,A股牛市才剛剛開始。
合作不成,不過還是有一句我明白了: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後來的行情大家看看000905就行了,波動率也掉的厲害。
無論什麼行情,客戶永遠都是逐利的,能翻倍的絕不要50%。
金爺也默默的下單了,反正都是看曲線的。
大概從5月開始,湧入量化行業的資金量至少在1000億。有很多是慕名而來的,這個時候跟客戶聊產品不需要介紹算法交易,勝率,盈虧比,甚至你到底人工智慧還是人肉智能都沒關係,就說你現在什麼還能賣吧?
不少公司的管理規模翻了好幾倍
熱情高漲,產品備案的速度還抵不過客戶打款的速度,某些管理人估計也後悔,早知道把姿勢擺好,效率高點還能多接點兒;也有待價而沽的,非常對不起,現在要漲價了;不好意思,1億起投,必須封閉N月;有人閉門謝客,研究下一步怎麼辦,有人全天候轟炸,希望再要500億。
無論大家怎樣操作,最近的畫風大概率都是這樣:
對衝後收益不虧損
已經算不錯的結局了
7-8月,整個阿爾法市場遭遇集體瓶頸期,中位數跑輸指數1.5%左右;對衝工具以IC為例,從2月接近平水狀態一路貼水到年化25%,即使最近稍有好轉,也差不多10%;5月以後市場平均成交量比2-4月接近腰斬。
幾個因素疊加在一起,對衝後的收益不虧損已經算不錯的結局了。這期間有很多同行暢想過量化N.0,夢想著年年賺法拉利,現在先把自行車組裝好了再說吧。
到了11月底,情況更加糟糕了。
似乎遇到危機的金爺有種不詳的預感:欲望太大,入錯行?
接下來的話題就很嚴肅了:
「XX最近回撤的好厲害,怎麼辦?」
」YY的產品現在買怎麼樣,會不會有問題?」
「還有哪些可以買的,給我列個名單吧?」
……
雖然幾個月前的尬聊還歷歷在目,而他也並沒有成為我的客戶。但我還是有義務在這個行業小危機的情況下為他再服務一次,畢竟希望他最終能成為一個成熟的客戶,哪怕我在他眼裡依舊是一個垃圾。
追高者不在少數
有類活躍在市場的FOF管理人靠著盡調去尋找答案,從產品估值表到核心人員結婚證事無巨細。到底有用沒用不知道,反正買趨勢向上的就對了,如果費用能便宜點,就多買點。
普通投資者很難做到精細化分析,時間和成本都不允許,粗暴一點的方法直接把顆粒度放大,按照規模大小和策略類型做劃分。
投資有一個規模收益函數:F(規模,回撤,收益),超高收益和超低回撤,大家就別惦記了。
普通投資人能獲得的合理回報或者說現在市場還可以給出的平均回報率,超越中證500指數應該是25%量級的(這裡要再強調一下不是絕對回報25%,而是超越指數的部分)。別以為這個數字是到底了,就在我打字的瞬間,可能已經降低到15%了。。。
開個新業務:代打管理人,有人付費麼?
去年市場成交量一直半死不活,今年年初一波補血,出現很多大神,收益率肯定是奇高的,起碼比中位數還要高一倍以上。
追高者當然不在少數,中性回撤10%也不是不可能的事,部分券商營業部核心客戶受傷嚴重,你再跟他說量化對衝肯定當場撕合同的。
未來行業發展的大趨勢:
大資管,小自營
今後行業發展的一個趨勢大致是大資管,小自營。這個過程已經來了,只是分布不均。沒有規模的管理人,沒有資格上榜單;有實力跑自營的管理人,不屑於上榜單。
小一點的管理人可能更加追求收益,往往忽視了風險,極端情況來臨的時候就一地雞毛。規模短期上漲帶來的負向影響是極其容易忽視的,尤其是從來沒有見過那麼多錢的時候,管理人應該停下來想想自己修的那個房間還能不能再裝錢,或者思考一下以後要不要重新再修一棟樓。
大量投資人心理預期不可控,投錢的時候想著都是90度向上的脈衝,投後預期嚴重不符,淨值波動以後開始大量贖回,導致產品進一步波動,惡性循環開始。
規模大的管理人相對來說有經驗一點,拿著N億錢,想著2N億的事,口袋有糧心中不慌。今後巨大的優勢在於擁有十八般兵器,在小管理人捉襟見肘的時候,甚至可以奢華到大炮打蚊子。搞了這麼多年,如今遇到點事情,還是相信老闆們會妥善處理,從容應對。
韭菜肯定是一茬一茬的,再來一波的時候總會淡忘曾經的痛。
沒有一個行業可以輕易成功,失敗讓他們清醒,也是好事,悠著點,活下來。
編輯:慧羊羊
主編:六 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