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蚡與灌夫的鬥爭:明明已經化解了仇恨,為何還要不死不休?

2020-12-24 尕衫憶史

記得看漢武大帝的時候,對于田蚡這個人有著很深刻的印象,因為那裡面的演員演得非常的精彩,他既表現出了聰明,而且也表現出了小人。每次看到這個人的時候,總感覺這個人亦正亦邪,是一個讓人看得笑出聲來的壞蛋。但是這個壞蛋,伴隨著歷史的推進卻變得越來越不可愛了,其中最讓人心酸的轉場就是田蚡與灌夫的鬥爭。

影視作品中田蚡與灌夫鬥爭,最終把魏其侯全家給拉了下去,並且導致兩大家族全家被滅。直到這裡我們才反應過來,原來田蚡是一個非常殘酷的政治家。但其實影視作品中表現出來的殘酷還僅僅是表面在真實的歷史記載中,田蚡與灌夫的鬥爭遠比我們想的要可怕,田蚡固然是一個小人,但是灌輸也同樣讓人有些看得心驚肉跳。我們將和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在影視作品之外的田蚡與灌夫鬥法,還有這背後的故事。

影視劇中的田蚡

其實根據歷史的記載,影視作品中很多的細節都是比較真實的,當年田蚡在掌握大權以後,的確非常的囂張,而且不止一次想要去挑釁一下魏其侯。但是和電視劇有所不同的是,田蚡畢竟是作為一個比較有頭腦的政治家,他沒有一味地撒潑打滾,而是不斷地敲打魏其侯竇嬰。例如他曾經找人去要挾魏其侯竇嬰,讓他給自己200畝的土地,而且還曾經不斷的要求竇嬰向自己低頭。可以說他所有的鬥爭都在桌下進行,並沒有真正上升到表面。

但可惜的是魏其侯竇嬰實在是太厲害了,他就好像是一口古井一樣,不管田蚡怎麼虛張聲勢,都不能激起他的變化。所以田蚡就開始放大招,借著漢武大帝要打擊關中豪強為藉口,直接把攻擊對象轉到了魏其侯竇嬰的好朋友灌夫的身上。按照當時的記載,田蚡已經掌握了灌夫家族貪汙受賄橫行鄉裡的所有罪證,準備對這個人下手。

灌夫也不是慫人,他在得知丞相要下手以後,立刻來到了田蚡的家裡面,並且出示了一個可怕的大殺器。正如史書中記載,田蚡當年曾經與淮南王有過約定說,當今天子也就是漢武大帝有可能會提前死亡,如果死去以後,田蚡將依賴於淮南王生存。這樣的言論在當時來說簡直是大逆不道,但是卻被灌夫給知道了,所以他以此為藉口要挾田蚡不得出手。

在歷史記載中,田蚡的確被嚇到了,他知道自己有辮子在別人手中握著,所以他向灌夫表示和解,並且永遠地表示自己再也不會出手與之對抗,但是前提是大家要忘記這段歷史。悲哀的是,田蚡表示忘記了這段歲月,但是灌夫卻一直無法忘懷,他總是在恐慌之中隨時掌握著這個大殺器準備釋放。這樣的操作使得田汾也放不下心來,他也生怕灌夫哪天喝醉了酒就把這個東西抖出來,讓自己滿門抄斬,所以原本已經化解的矛盾,居然再一次進入到了白熱化地步。後來就出現了一切的轉折點,就是當年的灌夫鬧酒宴,田蚡逮著機會就抓著灌夫往死裡整,並且切斷了他與外界的聯繫,然後把他活生生給斬了。

這一場鬥爭後來牽涉到了很多人,連魏其侯竇嬰都殺了出來,並且還牽扯到了當年漢景帝留下來的遺詔。可以說灌夫與田蚡的鬥爭,讓很多家族都因此倒閉,就連田蚡本人也因此鬧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因此我們可以說那一場鬥爭是雙方都失敗的結果,田蚡應該也清楚才對。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兩邊已經化解了,還要搞得大家都不能收場呢?其實答案也非常簡單,因為對於灌夫這樣的小人物來說,他曾經威脅過頂頭上司,就已經註定了他沒有了退路。

因為上司可以一隻手隨便捏死這個小人物,而小人物必須要以大招才能自保。所以雙方就進入到了一個所謂的黑暗森林的猜疑鏈條中,小人物唯一能夠生存下去,放下心來的理由就是,他願意相信大人物,不會對自己下手,會忘記曾經的不愉快。很明顯這樣的猜想是不可能的,這樣的想像必然導致整個猜疑鏈越來越複雜。

結語

因此我們可以說當年灌夫是一個沒事找事的人,最終導致大家都死了,其實如果站在灌夫和當年這件事情的嚴重性來看,一開始這件事情就沒有收手的餘地,小人物唯一的選擇就是與大人物隨時進行黑暗威懾。記得權力的遊戲裡面有句話說得很精彩,權力的遊戲沒有後退和活著,只有前進和依舊活著。這句話剛好,解釋了灌夫與田蚡的鬥爭,也就是為什麼最終會大家一起玩完的原因。

相關焦點

  • 著名的猛將灌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灌夫之死是怎麼回事?
    著名的猛將灌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灌夫之死是怎麼回事?很多人都知道灌夫這樣一個人,或許也有許多人對這個灌夫不是很了解。這個灌夫是一個漢朝人,他的死因可以說是非常令人嘆息,就僅僅是因為一個「不敬」的罪名,這個灌夫就被丞相給殺死了,緊跟著灌夫倒黴的還有他的家族,灌夫死後他的家族也被滅了。那麼究竟這個灌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會承受這樣的慘烈的結局?
  • 勇冠三軍的灌夫,醉酒狂言,卻惹得朝堂大亂,竇嬰也受連累而死
    灌夫率領十多個騎兵,衝入吳軍中,一直衝殺到了吳軍的將旗之下,殺死吳軍幾十人,其他人都戰死了,只有灌夫一人返回,但是他已經受了十多處傷,幸好有名貴的良藥,灌夫才活了下來。灌夫傷勢好轉,就又要帶兵衝入吳軍陣中。太尉周亞夫堅決的阻止,灌夫的請求才沒有被批准。但是灌夫勇猛的名聲卻傳遍了天下。
  • 勿學灌夫處理朋友關係,害己也害友
    只是在捲入魏其侯竇嬰和武安侯田蚡的爭鬥之後,他才被司馬遷詳細列入《史記》之中。 灌夫之所以捲入兩大外戚之間的鬥爭,是因為攀附竇嬰以提高自己名望地位,也因為他平時將權貴得罪的太狠了。概括來說,他的行為習慣很另類:刻意欺凌地位高於自己的人,地位越高,他欺凌的程度就越狠;提攜地位低於自己的人,地位越低,他敬重、提攜的力度就越大。
  • 灌夫:蝴蝶的翅膀 | 閱讀《史記》
    不久,灌夫向田蚡敬酒,田蚡大架子不還禮,灌夫不快。電視劇《漢武大帝》劇照灌夫接著向開國大將灌嬰的孫子臨汝侯灌賢敬酒時,臨汝侯方與程不識耳語,又不避席還禮。灌夫藉機罵道:「生平毀程不識不直一錢,今日長者敬酒,乃效女兒呫囁耳語!」武安侯田蚡謂灌夫曰:「程不識、李廣俱東西宮衛尉,你當眾侮辱程將軍,也就是侮辱李將軍。」
  • 灌夫:蝴蝶的翅膀|閱讀《史記》
    竇嬰和田蚡同為列侯,都是外戚。區別在於一個是前任丞相,上代外戚;一個是現任丞相,新貴外戚。世態炎涼,厚此薄彼,灌夫交好魏其侯竇嬰,看在眼裡,氣在心裡。不久,灌夫向田蚡敬酒,田蚡大架子不還禮,灌夫不快。電視劇《漢武大帝》劇照灌夫接著向開國大將灌嬰的孫子臨汝侯灌賢敬酒時,臨汝侯方與程不識耳語,又不避席還禮。灌夫藉機罵道:「生平毀程不識不直一錢,今日長者敬酒,乃效女兒呫囁耳語!」武安侯田蚡謂灌夫曰:「程不識、李廣俱東西宮衛尉,你當眾侮辱程將軍,也就是侮辱李將軍。」
  • 漢將灌夫因酒後誤事毀了前途,後被人利用丟掉性命,慘遭滅族
    太皇太后是個護短的人,這下灌夫難逃一劫。但是漢武帝挺欣賞灌夫,可只要灌夫呆在長安,老太后就會一直盯著他,然後趁機下手。於是漢武帝把灌夫調往燕國,讓他去燕國做國相。可是人的本性難改,幾年之後,灌夫不知道因為什麼連國相也當不成了,漢武帝在知道這個消息才明白灌夫是難堪大任的人。在國相也當不成之後,灌夫回到了長安,每天在家閒坐著。
  • 酒仙榜|酒罵 · 灌夫
    灌夫服喪期間,某次去拜訪丞相田蚡,田蚡隨口說:」我想和你一起去拜訪魏其侯,不巧的是你現在服中。」灌夫說:「將軍您肯屈駕看望魏其侯,我怎敢因為服喪而推辭呢,灌夫這就去告訴魏其侯設帳備筵,請您明天早點光臨啊!」田蚡答應了。於是灌夫告知竇嬰此事,竇嬰和他的夫人特地多買了牛肉和酒,打掃廳堂,準備酒宴,忙到了天亮。可是直到中午,也不見田蚡到來。竇嬰擔心田蚡忘了約定,灌夫心裡也有點不高興,便駕車親自去迎接。
  • 竇嬰之死豈是遺詔惹的禍,惹禍的是性格,下棋的人才是高人
    竇嬰為什麼給皇帝說自己有遺詔,還要拿出來呢?無非就是倆字——保命!不僅要保自己的命,還要救灌夫的命,遺詔是他最後的救命稻草!讓人唏噓不已的是,這根救命稻草卻成了竇嬰的催命符,最終竇嬰是以偽造遺詔罪而被棄市的。那遺詔是不是真的呢?從邏輯上分析是真的,那可是竇嬰的救自己和灌夫最後的神器。怎麼可能會假呢?假的話,還不直接送命啊!再說,以竇嬰耿直的性格,他也不是那種造假忽悠的人!
  • 漢武帝重臣竇嬰和田蚡截然不同的下場,為何一般人戰勝不了小人
    為此,竇太后專門搞了一個家宴,邀請漢武帝、梁王和竇嬰參加,席間漢武帝喝酒很高興,於是說,要把皇位傳給梁王,老太太正高興呢,竇嬰接著表示說這樣不符合祖宗成法,竇太后當時馬上就很不高興。竇嬰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任性,平定了七國之亂後,景帝感謝他,讓他擔任太子的老師,但是因為宮廷鬥爭的結果,最終太子被廢。
  • 竇嬰功勞很大,為何最後被處死?
    你是不是以為我死了啊!你眼中還有我這個母親嗎!現在我還活著就有人作踐我的娘家人,萬一哪天我去見先帝了,我的娘家人不就是任人宰割了!而你作為天子居然還無動於衷,我還有什麼指望的啊!」劉徹這才知道王太后不吃飯的原因,他回答:「因為這件事涉及到母后的親戚所以在朝堂上議論,要不然直接派幾個人審查就可以了。您放心我一定按照您的意思辦理!」王太后這才破涕為笑開始進食。
  • 論漢武帝時期第一外戚竇嬰,是怎麼被豬隊友拖死的
    職位被一刀切之後,立刻由化身國舅的前舔狗現丞相接上,朝中大臣也逐漸對他輕慢了起來,只有將軍灌夫依舊以原來的態度對他,於是他立刻將灌夫引為知己,甚至在最後還說出了「且終不令仲孺獨死,嬰獨生」這樣願意同生共死的言論。不過竇嬰這眼光確實不行。說起灌夫此人,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豬隊友榜單上,我願稱他為之最。
  • 如果竇嬰不拿出漢景帝的免死遺詔,漢武帝會殺掉竇嬰嗎?
    竇嬰平定七國之亂有不世之功持假詔觀點的人認為,所謂免死遺詔本不存在。劉邦立國後,給開國功臣發放了一批丹書鐵券(後世民間俗稱的免死金牌)。但當時的丹書鐵券沒有免死加持,只是封侯的榮譽憑證。免死遺詔的備份為什麼查找不到?之一:遺詔本身就是假造的,根本不存在,當然無從查找。之二:遺詔是有備份的,但在竇嬰沒有出示之前,已被丞相田蚡銷毀。目的就是為了置竇嬰於死地。
  • 魏其侯竇嬰之死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有一點很有意思,那就是司馬遷有時候喜歡將兩個相互敵對的人放在一起列傳,比如《袁昂晁錯列傳》,比如《魏其武安侯列傳》;在第一篇中,袁昂和晁錯兩人是政敵,而晁錯最後也是死於袁昂之手,而在後一篇中,魏其侯竇嬰同樣是因為武安侯田蚡而死。
  • 丞相竇嬰死因之謎,他真的是因為先帝遺詔沒有備份而死?
    歷史上,竇嬰之死一直是一個懸而又懸的懸案。作為外戚竇氏來說,竇嬰最終的結局居然是斬首示眾,這有點太過了。但是造成這一切的人是漢武帝的舅舅田蚡,一個是舊派外戚,一個是新興外戚,竇嬰落得慘敗這個結果便能解釋通了。漢武帝在位54年,前前後後封了13個丞相,這外戚竇嬰便是第2位丞相。
  • 竇嬰之死,死於皇室忌諱,帝王心術誰能知曉
    一切都準備好了,到了約定好的那天田蚡卻失約了,眼看著面子掛不住,灌夫只好匆忙去請,田蚡這才不情願的趕來,還在宴席上把灌夫諷刺了一頓,最後不歡而散。後來沒多久,田蚡想要竇嬰的一塊地,竇嬰不給,從而三人正式結了怨。竇穎的幸福晚年徹底被打破是在田蚡娶親的時候,王太后要文武百官都去參加,竇嬰就把灌夫也帶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