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看漢武大帝的時候,對于田蚡這個人有著很深刻的印象,因為那裡面的演員演得非常的精彩,他既表現出了聰明,而且也表現出了小人。每次看到這個人的時候,總感覺這個人亦正亦邪,是一個讓人看得笑出聲來的壞蛋。但是這個壞蛋,伴隨著歷史的推進卻變得越來越不可愛了,其中最讓人心酸的轉場就是田蚡與灌夫的鬥爭。
影視作品中田蚡與灌夫鬥爭,最終把魏其侯全家給拉了下去,並且導致兩大家族全家被滅。直到這裡我們才反應過來,原來田蚡是一個非常殘酷的政治家。但其實影視作品中表現出來的殘酷還僅僅是表面在真實的歷史記載中,田蚡與灌夫的鬥爭遠比我們想的要可怕,田蚡固然是一個小人,但是灌輸也同樣讓人有些看得心驚肉跳。我們將和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在影視作品之外的田蚡與灌夫鬥法,還有這背後的故事。
其實根據歷史的記載,影視作品中很多的細節都是比較真實的,當年田蚡在掌握大權以後,的確非常的囂張,而且不止一次想要去挑釁一下魏其侯。但是和電視劇有所不同的是,田蚡畢竟是作為一個比較有頭腦的政治家,他沒有一味地撒潑打滾,而是不斷地敲打魏其侯竇嬰。例如他曾經找人去要挾魏其侯竇嬰,讓他給自己200畝的土地,而且還曾經不斷的要求竇嬰向自己低頭。可以說他所有的鬥爭都在桌下進行,並沒有真正上升到表面。
但可惜的是魏其侯竇嬰實在是太厲害了,他就好像是一口古井一樣,不管田蚡怎麼虛張聲勢,都不能激起他的變化。所以田蚡就開始放大招,借著漢武大帝要打擊關中豪強為藉口,直接把攻擊對象轉到了魏其侯竇嬰的好朋友灌夫的身上。按照當時的記載,田蚡已經掌握了灌夫家族貪汙受賄橫行鄉裡的所有罪證,準備對這個人下手。
灌夫也不是慫人,他在得知丞相要下手以後,立刻來到了田蚡的家裡面,並且出示了一個可怕的大殺器。正如史書中記載,田蚡當年曾經與淮南王有過約定說,當今天子也就是漢武大帝有可能會提前死亡,如果死去以後,田蚡將依賴於淮南王生存。這樣的言論在當時來說簡直是大逆不道,但是卻被灌夫給知道了,所以他以此為藉口要挾田蚡不得出手。
在歷史記載中,田蚡的確被嚇到了,他知道自己有辮子在別人手中握著,所以他向灌夫表示和解,並且永遠地表示自己再也不會出手與之對抗,但是前提是大家要忘記這段歷史。悲哀的是,田蚡表示忘記了這段歲月,但是灌夫卻一直無法忘懷,他總是在恐慌之中隨時掌握著這個大殺器準備釋放。這樣的操作使得田汾也放不下心來,他也生怕灌夫哪天喝醉了酒就把這個東西抖出來,讓自己滿門抄斬,所以原本已經化解的矛盾,居然再一次進入到了白熱化地步。後來就出現了一切的轉折點,就是當年的灌夫鬧酒宴,田蚡逮著機會就抓著灌夫往死裡整,並且切斷了他與外界的聯繫,然後把他活生生給斬了。
這一場鬥爭後來牽涉到了很多人,連魏其侯竇嬰都殺了出來,並且還牽扯到了當年漢景帝留下來的遺詔。可以說灌夫與田蚡的鬥爭,讓很多家族都因此倒閉,就連田蚡本人也因此鬧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因此我們可以說那一場鬥爭是雙方都失敗的結果,田蚡應該也清楚才對。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兩邊已經化解了,還要搞得大家都不能收場呢?其實答案也非常簡單,因為對於灌夫這樣的小人物來說,他曾經威脅過頂頭上司,就已經註定了他沒有了退路。
因為上司可以一隻手隨便捏死這個小人物,而小人物必須要以大招才能自保。所以雙方就進入到了一個所謂的黑暗森林的猜疑鏈條中,小人物唯一能夠生存下去,放下心來的理由就是,他願意相信大人物,不會對自己下手,會忘記曾經的不愉快。很明顯這樣的猜想是不可能的,這樣的想像必然導致整個猜疑鏈越來越複雜。
結語
因此我們可以說當年灌夫是一個沒事找事的人,最終導致大家都死了,其實如果站在灌夫和當年這件事情的嚴重性來看,一開始這件事情就沒有收手的餘地,小人物唯一的選擇就是與大人物隨時進行黑暗威懾。記得權力的遊戲裡面有句話說得很精彩,權力的遊戲沒有後退和活著,只有前進和依舊活著。這句話剛好,解釋了灌夫與田蚡的鬥爭,也就是為什麼最終會大家一起玩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