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夫,西漢時期的官員。他的父親名叫張孟,為灌嬰家的家臣,灌嬰曾加入劉邦的軍隊,是漢朝的開國功臣,公元前201年受封潁陰侯。灌夫後來受到灌嬰的照顧,使得他官至兩千石,後來就直接用了灌姓。
在諸侯國叛亂時,灌夫的父親灌孟擔任校尉,灌夫帶著一千人跟隨父親從軍。灌孟在一次和吳軍作戰時,不幸戰死。當時漢朝的軍法規定,如果父子兩共同上場作戰,其中有一個不幸為國捐軀,那麼剩下的另一個就可以送死者的靈柩回來。但是灌夫不肯回去,他希望留下來替父親報仇。之後他就穿上鎧甲,拿上武器,帶領著願意與他一起前去的幾十個人,衝入了吳軍營中。在殺死幾個人之後,就迅速返回了陣地。而與他一起前往的幾十個人都不幸死亡了,只有他一個人回來了,但也深受重傷,性命垂危。當時軍中正好有一味能救治他的良藥,灌夫的性命被救了回來。在他的傷勢好轉一點之後,他就請求再去一次吳軍營中,太尉拒絕了他的請求。
在七國之亂平定以後,漢景帝聽說了這件事,於是灌夫被任命為中郎將,在幾個月之後,灌夫就闖禍丟掉了官職。公元前141年,漢武帝即位,灌夫被調任為太守,之後到達長安。某一天他在與長樂衛尉竇甫喝酒時,他在醉酒的狀態下將竇甫給打了。竇甫是太皇太后的弟弟,並且還是在太皇太后的寢殿外駐守著的人。太皇太后是個護短的人,這下灌夫難逃一劫。但是漢武帝挺欣賞灌夫,可只要灌夫呆在長安,老太后就會一直盯著他,然後趁機下手。於是漢武帝把灌夫調往燕國,讓他去燕國做國相。可是人的本性難改,幾年之後,灌夫不知道因為什麼連國相也當不成了,漢武帝在知道這個消息才明白灌夫是難堪大任的人。在國相也當不成之後,灌夫回到了長安,每天在家閒坐著。
不久之後,他就捲入到了竇嬰與田蚡的鬥爭中去。竇嬰是老太后的侄子,而田蚡是太后的弟弟,竇嬰為丞相,田蚡是太尉,在一開始的時候他們的關係還沒有這麼差。可在老太后去世之後,竇嬰的丞相職位就被田蚡取代了。並且原本來投靠竇嬰的很多人,在老太后走後,就全部都離開了,只剩下灌夫還留在他的身邊。其實灌夫的老家在當地是一個大土豪,他完全可以回去在家享受到老。可是他不滿足於這種狀態,他還想尋找一個機會,所以他留了下來。
但令灌夫沒有想到的是,竇嬰原本就是靠著老太后才坐到了那麼高的位置,現在老太后不在了,竇嬰沒有再重新起來的機會了。而竇嬰心裡也明白這個事實,他現在留下灌夫,就是利用灌夫打擊一下那些離開的人。時間一久,兩人關係就形同父子一樣。後來因為太后的關係,田蚡的地位越來越重,在他與燕王女兒舉行婚禮的時候,竇嬰與灌夫一起來了,在酒席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灌夫又發起了酒瘋,田蚡利用這件事,當機立斷抓捕灌夫,要將灌夫置於死地。竇嬰為此多次去向田蚡求情,但田蚡拒不鬆口。於是,竇嬰就去向漢武帝求情,一開始漢武帝還打算免除灌夫的死刑,但是由於灌夫的家人不爭氣,反而連累了竇嬰也進了監獄,這下灌夫是一定要死的了,甚至還要滅全族。
灌夫的經歷告訴我們,人一定要有自控力,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因此而惹下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