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科技圈本應該是華為鴻蒙搶佔各大頭條。卻被中芯國際高層人員變動的消息湮滅。「一山難容二虎」、「師徒大戰」等等搶眼的標題出現在大家面前,對於這個大瓜很多網友還無從下嘴,那接下來就由小編給大家細說一二。
引發中芯國際CEO梁孟松提出辭職的原因是蔣尚義出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一職的人事變動造成的,從公司職位由高到低排列為董事長—副董事長—CEO,這就意味著空降而來的蔣尚義職位比梁孟松要高。如果單單從兩人的職業生涯和經歷來看,這樣的空降並無不妥。
首先蔣尚義和梁孟松都是早年臺積電的重要幹將,但兩者的發展方向並不相同。92年進入臺積電的梁孟松是臺積電近500項專利發明人,對於先進位程掌握的廣度與寬度更是無人能及。對於這樣的評價不管是後來三星超越臺積電還是任職中芯國際這段時間完成的突破,我們都有理由相信「晶片狂人」稱號名至實歸。
而對於一個「晶片狂人」來講對臺積電立下了汗馬功勞為何要離開臺積電呢?有一種觀點認為是來自多年激烈競爭的同儕、現任臺積電技術長孫元成。2006年時任研發副總的蔣尚義退休,而未來這個職位規劃由兩個研發副總一起擔任,其中一個交由輩分更高的羅偉仁擔任,剩下的就是孫元成和梁孟松之間的競爭。梁孟松有很大的勝算但蔣尚義最終選擇了孫元成。對於這樣的選擇蔣尚義之後做出過解釋,但結果卻是梁孟松沒有獲得升遷。
之後梁孟松選擇離開臺積電選擇教書,從高管成為教師究其原因是為度過競業禁止期限。作為老師本是給學生傳道授業解惑,梁孟松任教的卻是三星的企業培訓大學,自己的學生其實是三星內部的資深工程師。這樣不單純的目的引發了臺灣科技圈和臺積電的聲討,最終獲得了「叛將」封號。
在三星工作的這段時間裡,梁孟松並沒有因為地緣關係有所保留,而是憑藉著自己的才華讓三星在14納米製程上領先了臺積電半年時間。這樣的優勢更是拿下了高通晶片代工大單,並且搶奪了一部分蘋果A9晶片代工。之後通過三星和臺積電工藝的對比也發現兩者設計上的各種相似,「人走單涼」也難怪臺積電後來將梁孟松告上了法庭,最終梁孟松敗訴。在與三星合同結束後收到中芯國際的邀請擔任技術長一職。
反觀此次蔣尚義再次加盟中芯國際,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卻是回應兩個字「尊重」。97年51歲的蔣尚義加入臺積電任研發副總裁,此時梁孟松已經在臺積電奮鬥五年,不管是資歷還是年齡蔣尚義都要高過梁孟松。2006年蔣尚義曾第一次申請退休照顧家中老人,也就出現了上面梁孟松沒有得到升遷的一幕。三年之後蔣尚義回歸,重掌臺積電研發大權,而此時梁孟松恰好離開臺積電,這大概率不是巧合問題。
蔣尚義位居要職主抓臺積電經營,自己身上更多的是對於企業發展的方向把控。之後2016年加入中芯國際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說直白一些就是「空頭司令」。既不參與經營也不傳授技術,臺積電自然不會過多幹預,加上之前已經退休再回歸已經是看似「有情有義」。在大陸晶片發展的方向上蔣尚義也摔過跟頭,像是武漢弘芯最終停擺,蔣尚義也稱這一段時光像是在「做噩夢」。
各種手續交接完成後,蔣尚義再次回歸中芯國際。同樣是離開臺積電,同樣是兩個字評價,卻有著天壤之別。而就目前的狀態看梁孟松雖是「叛將」但卻兢兢業業實現晶片製程突破,而至於蔣尚義能否在新東家有自己的一番作為,只能交由時間來驗證。
對於未來梁孟松的去留,大概率是會離開中芯國際,至於有沒有內地晶片企業接盤就不得而知。上海微電子近期和華為晶片在上海成立晶片工廠,從低端的45nm產品開始,對於梁孟松或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
歡迎下方評論區留言!
關注我!
努力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科技圈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