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為何不去高雄設廠?島內知情人士爆內情

2020-12-12 騰訊網

[新聞頁-臺海網]

日前市場傳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2330)有意在臺中建置新廠,並已在中科十五廠旁邊覓得百公頃的高爾夫球場。對此有網友就好奇發問,臺積電在臺灣多處都有廠房「為何就是不去高雄?」文章除了引起網友們熱烈的討論,也有知情者透露關鍵原因。

一名網友在PTT八卦板以標題「臺積電為什麼就是不去高雄?」發文,表示他看到有消息指出,臺積電有意買下興農高爾夫球場,替未來的2納米製程生產做準備。雖然臺積電並未給予響應,但原PO認為中科已經有7納米製程的廠房了,不懂為何還要再特地選臺中擴廠,而且感覺整理環境工程師應該不會喜歡,讓他不禁好奇發問「為什麼臺積電就是不在高雄設新廠?」

文章曝光後吸引不少網友留言「一堆工程師巴不得去臺中好嗎~臺中才是置產最好的選擇」、「都是臺灣,不要分那麼清楚」、「中科生活機能比竹科南科都好」、「北部人不想去南科~南部人不想待竹科,中科剛好中間」、「人家有中鋼就夠了好嗎」、「以後就是桃竹苗中半導體走廊聯機了」。

其中有知情人就透露其中最關鍵的2點是因為「地方勢力複雜」和「用水需求」,「高雄的路竹園區,當地政商關係比較複雜一點」、「南部是硬水,另外電和下遊廠商都要考慮進去」、「地方勢力複雜,去給人吃豆腐乾嘛去」、「晶圓廠耗水大戶,不過現在有回收技術,不知有沒有好些」、「南部水庫淤積很嚴重,政府一點辦法都沒有」、「中長期用水不夠啦,水庫就沒辦法蓋」、「就地方政商複雜,不好說不好說啊」。

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臺積電120億美元美國設廠,說不定是「面子工程」...
    sngesmc目前,美、中關係持續緊張,而因為美國政府一直試圖限制包括華為(Huawei)等中國業者取得先進半導體技術,業界對於臺積電可能會受到美方壓力前往美國設廠的傳言不斷,卻一直未獲該公司證實。現在臺積電終於以官方消息宣布在美國設廠的「意願」,並透露了具體的時間表,不過還是有不少市場分析師認為,臺積電此舉主要是為了向美國(政府/客戶)示好,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 臺積電3納米廠落腳臺南
    數日前,華邦電子宣布將在路竹的南科高雄園區,設立12寸晶圓廠,總投資金額高達新臺幣3350億元,臺灣政府深感欣慰,認為此舉意義重大。dHwesmc在此之前,臺積電要到哪裡投資3納米新廠的議題在臺灣持續受到關注,之前傳聞臺積電因為供電原因準備將3nm工廠遷址美國,引起臺灣政府的高度重視,產業界一片譁然。
  • 穩懋投資850億元新臺幣在高雄園區設廠
    圖片來源: 網絡 集微網消息(文/Jimmy),鉅亨網報導,砷化鎵晶圓代工龍頭穩懋半導體日前通過科技部學園區審議,將在南科投資設廠,南科管理局
  • 臺海觀瀾|臺積電是怎樣煉成的(四)
    經濟觀察網 王義偉/文當張忠謀和他的臺積電在臺灣島內風生水起之際,張汝京也在美國德州儀器大放異彩。現在回過頭看,張忠謀和張汝京應該是德州儀器發展史上最出色的兩個中國人。不同的是,張忠謀的優秀體現在管理和謀略上,張汝京的優秀更多體現在動手能力,他是德州儀器首屈一指的「建廠狂魔」。
  • 臺積電在美興建5納米廠,傳將由副總張宗生統籌
    集微網消息,據臺媒經濟日報報導,臺積電將於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興建晶圓廠,預計在2024年上半年生產5納米製程產品,相關建廠計劃已在緊鑼密鼓推動中,近日傳出除了兩名建廠大將之外,副總張宗生將是5納米新廠的統籌主帥。
  • 臺積電押錯寶,張忠謀與蔡英文暗生嫌隙?
    當天,島內科技界大佬紛紛出席,甚至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與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也來了一個時隔二十多年後的首次同臺,二人握手破冰。 不過民進黨當局卻沒有對這有意義的40周年有更多的表示,當天,蔡英文、賴清德還有蘇貞昌都未到場。據臺媒披露,蔡英文等人不到場可能是為了避免尷尬,雖然在前些時候,蔡英文和張忠謀還相談甚歡。
  • 臺積電南京廠月產能2萬片,擴產計劃卻取消,錢去哪了?
    關注科技圈的朋友都知道,臺積電是全球第一大晶片代工廠,不僅擁有領先的晶片製程技術,更是幾乎壟斷了國內晶片市場。許多企業都是臺積電的客戶,包括此前的華為。也正是因為如此,臺積電在中國大陸也建設有工廠,比如臺積電南京廠。
  • 臺積電主動投資美國,讓人心生疑竇
    此外,臺積電目前還正採用三維電晶體的第六代技術平臺研發3 納米技術,並開發2 納米技術。川普政府為落實「美國優先」政策、重塑美國產業鏈結構,近年來一直喊話臺積電,要求其必須在美國設廠,並將技術一併帶到美國。
  • 是什麼原因促使臺積電在美國設置新晶圓廠?
    hjxednc他指出,臺積電已經聘請了出口管制與反壟斷的專業律師,「希望他們夠明智,能與美國政府之間針對放寬相關規定的事項達成一些條件交換,不只是稅賦上的優惠,對臺積電與股東來說才是真正有價值的,這是我給Mark的建議。」
  • 日本喊臺積電去建廠,背後打的什麼算盤?
    據臺灣媒體稱,在2020,日本方面頻頻與臺積電接觸,希望在日本建立一個最先進的晶圓廠。2020年7月,日本曾派遣一個代表團前往臺灣,爭取「拉攏」臺積電赴日建廠。還有來自《讀賣新聞》的報導稱,日本已向臺積電提供了數十億美元的支持,以顯示自己「求廠若渴「的決心。關於晶圓廠,日本為什麼那麼積極?
  • 臺媒:半導體設備廠翔名打入臺積電EUV供應鏈
    來源:TechWeb.com.cn【TechWeb】7月23日消息,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半導體設備廠翔名打入了臺積電EUV(極紫外光刻)供應鏈。臺積電臺媒稱,翔名切入臺積電5nm極紫外光(EUV)光罩盒表面處理業務,與EUV光罩盒大廠接洽合作機會,以獨家專利無電鍍鎳(ENP)表面處理技術來提升產品良率,目前該光罩盒廠正進行評估測試,未來獲臺積電EUV製程指定產品入場門票機會大增。
  • 臺積電「建廠挪單」八面玲瓏 國產替代主旋律再次加深
    而如果臺積電設廠成功,鑑於美國本土目前幾乎沒有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一定會帶走部分上下遊廠商,對於產業鏈的影響不小。眾所周知,去美設廠並不符合臺積電成本低廉的標準,臺積電這項官宣「投資」,無疑是在各方壓力綜合考慮下作出的決定。  從產能的角度看,臺積電美國新廠每月2萬片晶圓的5nm產能佔比非常低,也無法滿足像蘋果等大客戶晶圓產能的需求。
  • 臺積電120美金赴美建5nm工廠!分析師:千萬別上當!
    態度曖昧,面對美國拉攏,既不拒絕也不答應的臺積電,這回做出意料之外的宣布。今日(5月15日),臺積電官網公示一則信息,宣布將在美國建設5nm工廠,2021年動工,2024年左右量產,總投資120億美元(約851億元)。
  • 高雄市民將決定臺灣的命運
    不過,由於韓國瑜在上任半年左右即起念選臺灣地區領導人,最後被高雄市民以超過當選市長得票數還多的選票罷免,創造首次「直轄市長」被罷免的歷史。這讓高雄市民在不到2年內要投票3次來決定市長是誰,在島內選舉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情況。
  • 島內「秋鬥」:蔡英文,下臺
    當島內民眾的怒火再度被民進黨執政的傲慢點燃,民進黨卻仍然沉迷於年初的勝選。時過境遷,如今「討厭民進黨」又成為島內民意主流。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進黨當局再囂張下去,被民眾拋棄的日子會很快到來。臺灣《中國時報》也刊文稱,從進口「萊豬」、關閉「中天」新聞臺和綜合臺,到健保費漲價,全都是爭議性十足的戰場。
  • 臺積電120億美元赴美建5nm工廠!影響幾何?
    因此,臺積電到美國設廠,是順應趨勢使然。不過,目前臺積電與美國方面只是敲定了初步的建廠計劃,最終能否成行,能否順利建成量產,仍有變數。畢竟,目前半導體廠商的新建晶圓廠、配套的材料廠、封測廠、以及新興的半導體客戶等大都集中在了東亞地區,產業鏈配套完善。相比之下美國的半導體製造產業鏈配套較差,運營及人工成本較高。
  • 陸行之:赴美建廠,臺積電千萬不要上當!唬弄一下美國政府就好
    近期外部媒體對於臺積電前進美國一事相當看好(參考:下一步臺積電會如何抉擇?),且儘管臺積電能帶來的就業機會有限,但帶來的龐大資本投資必然將掀起美國各州的爭搶。花旗證券也認為,英特爾7 納米製程問題多,且客制化程度遠不如臺積電,要在美國設廠,臺積電擁有更大的優勢。
  • 臺媒:失去華為訂單 臺積電晶圓代工霸主地位恐不保?
    (圖/美聯社)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美國對華為禁令加緊,導致任何企業想保持與華為在半導體產品業務往來,變成一件難事,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的先進位程預料也無法繼續供貨華為,但市場消息就傳出不過,資深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就在臉書表示,三星若真的有能力弄出非美生產線,臺積電只能等著掉單,這樣華為也的確不用急著找臺積電了。臺積電5月15日宣布,有意前往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用來生產5納米製程,預計在2021年至~2029年投入12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2024年開始量產。
  • 突發,臺積電官宣跑美國建5nm廠,但ASML卻進入中國
    臺積電全球工廠布局臺積電目前擁有4座12寸晶圓廠(3座位於中國臺灣,1座位於中國南京)、6座8寸晶圓廠(中國臺灣4座,中國大陸、美國各1座)、6寸晶圓廠1座(位於中國臺灣)、後端工廠4座(全部位於中國臺灣),年產能當量於1200萬片12寸晶圓。
  • 為何高雄人口輸臺中,從第二大城變成第三大城?在地人爆原因
    高雄。臺媒資料圖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高雄人口為什麼會一直外移,甚至還輸給臺中?有網友就認為,高雄最大的問題是把高汙染的產業趕出去後,沒有新的產業進來,也就是產業轉型完全失敗。 有網友在島內論壇問到,高雄一直都有「海洋之都」的美名,硬體建設非常強,有高雄港、小港機場 、捷運、輕軌,還有「中鋼」、「中油」、「臺船」等這些大公司的總部也設在高雄。那為什麼高雄人口會一直外移,還輸給臺中,從第二大城變成第三大城?